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银川盆地不同构造层构造样式及形成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银川盆地构造样式及形成演化,以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为基础,分析构造样式类型和发育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从断裂控盆方面分析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银川盆地经历中生代挤压隆升剥蚀和新生代伸展断陷2个主要演化阶段,共发育4类构造样式,其中新生界构造层以伸展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为主,基底构造层以挤压和反转构造样式为主.该研究结果对明确银川盆地地质结构及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刻画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发育特征,对以断裂特征为主的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区域动力背景探讨了构造的发育演化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东部古新世-渐新世的构造主要由NNE向的拉张正断层组成;渐新世时期以走滑构造样式为主,主干断裂附近出现走滑效应产生的增压区和释压区,同时发育似花状构造和多级“Y”字型构造样式,次级断裂多表现为NEE向的雁列状构造样式;新近纪时期断裂体系仍以雁列状断裂为主,发育共轭状剪切破裂以及“背形负花状”构造样式。构造特征体现了研究区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与伸展构造系统的叠加改造过程,可以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古新世-始新世的弱走滑强拉张时期、渐新世的弱拉张强走滑时期以及新近纪的弱挤压弱走滑时期。   相似文献   

3.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并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系统研究了该区的断裂构造类型、特征及其成因演化。断裂构造类型按运动学特征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扭动断层和反转断层;按断层级别与规模可分为一级控盆断层、二级控凹断层、三级控带断层、四级控圈断层和五级层内或层间小断层。研究区主要发育了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4组断层,平面组合样式有平行式、斜交式、雁列式、斜列式等;断裂剖面形态有犁式、座椅式、坡坪式、平直式等,剖面组合样式包括伸展性质的地堑、地垒、“Y”字形、反“Y”字形、复合“Y”字形、同向断阶、反向断阶、“入”字形、羽状、帚状、树枝状、梳状和扭动性质的似花状、半花状以及挤压性质的叠瓦状。中-新生代断裂活动主要有6个地质时期:①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伸展活动;②侏罗纪末期挤压反转;③早白垩世弱伸展活动;④始新世-早渐新世伸展活动;⑤晚渐新世伸展活动;⑥新近纪弱伸展活动。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期伸展-反转挤压(隆升)构造旋回,上述断裂分期差异活动是周边板块运动和深部地质作用双重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南秦岭房县拉分盆地的构造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秦岭新生代房县盆地是北西向安康-竹山-房县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带东南端拉分盆地。论述了该盆地边界断裂、盆地结构和3期盆地发育演化特征。估算盆地的最大扩张量为2.73km,主控边界断裂的走滑位错量为3.57km,并分析了盆地主要储能结构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生代早期伸展作用控制莱北低凸起的初始隆升,始新世时期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强度加剧,剪切应力引起凸起发生扭动旋转,诱导先存边界断层发生共轭走滑;旋转运动使莱北低凸起北西侧和南东侧远离主走滑断层,造成局部伸展沉降,北东侧和南西侧发生挤压汇聚,产生垂向或水平方向调节构造,形成莱北低凸起现今的构造格局。莱北低凸起北西侧的快速沉降,引起郯庐断裂中支走滑断裂形成的古沟谷也逐渐向沉积坡折带转化,扩大东营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规模。该研究结果为莱北低凸起寻找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塔西地区")中—新生代盆-山-原镶嵌构造区形成了铜铅锌-天青石-铀-石膏-煤-天然气等多矿种同盆共存富集成藏成矿,是中国陆内特色成矿单元。以成矿系统理论和波浪镶嵌构造理论为指导,采用构造岩相学研究方法,对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的物质-时间-空间结构模型进行研究,探索该陆内特色成矿单元内区域成矿规律。按照塔西地区盆-山-原耦合转换不同期次的构造岩相学序列、构造岩相学组合类型、原型盆地和盆地动力学等综合角度,将塔西地区砂砾岩型铜铅锌-天青石-铀-煤成矿系统划分为燕山期铜多金属-铀-煤成矿亚系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铅锌-天青石-铀成矿亚系统、喜山晚期铜-铀成矿亚系统。它们在物质-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上受塔西地区盆-山-原镶嵌构造区挤压-伸展转换过程控制显著。燕山期铜多金属-铀-煤成矿亚系统形成于中生代陆内走滑拉分断陷盆地中,受对冲式厚皮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裙边式复式向斜构造和碱性辉长辉绿岩脉群侵入构造系统等复合控制,形成于盆地正反转构造期并耦合了深部热正反转构造作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铅锌-天青石-铀成矿亚系统分布在乌拉根晚白垩世—古近纪挤压-伸展转换盆地中,受后展式厚皮型前陆冲断褶皱带、斜歪复式向斜构造和层间滑脱构造带复合控制,砂砾岩型铅锌-铀矿床形成于盆地正反转构造高峰期,而天青石矿床形成于盆地负反转构造期初期。喜山晚期铜-铀成矿亚系统形成于新生代周缘山间咸化湖盆,受前展式薄皮型前陆冲断褶皱带等复合控制。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凹陷南斜坡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口凹陷新生代断裂复杂多样,岩浆活动频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演化分析、地层厚度变化及钻井资料等,研究黄河口凹陷南斜坡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分析断裂体系在古新世—早始新世断陷期、晚始新世—渐新世强走滑与强拉张期、新近纪走滑与热沉降期三个阶段的区域应力背景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断裂体系划分为走滑断裂、拉张—走滑断裂和走滑—拉张断裂等三种断裂类型,以及"阶梯状""负花状""雁列式"和"复合花状"等四种断裂组合类型,并具有"三元"构造层结构特征;岩浆活动规律与断裂演化史具有同步性,断裂体系演化规律控制岩浆活动的时空差异性。该研究结果对复杂构造区断裂解释和岩浆活动模式建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和岩心薄片等资料,研究渤海湾沙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的平面、剖面特征,分析走滑断裂对沉积体系、圈闭发育及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共轭走滑断裂具有明显分期及分段特征,古近纪强伸展弱走滑,新近纪走滑加强;派生断裂与主走滑断裂搭接,形成平面呈马尾状、剖面呈花状的构造样式;主走滑断裂与边界断裂交汇形成断槽,是物源水系进入湖盆的主要通道,砂体沿走滑断裂走向富集。走滑断裂控制形成众多断块及断鼻圈闭,走滑应力决定圈闭规模及油气运聚。增压型构造圈闭面积大,侧封性好,有利于油气保存,是沙北地区下一步勘探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辽中凹陷南洼LD16油田走滑伴生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走滑断层和伴生断层的关系及其所在构造变形区所处的应力状态将研究区的构造类型划分为走滑主控断裂带挤压构造、走滑主控叠覆带伸展构造和走滑主控断裂带伸展构造3个次级构造单元。相比而言,走滑主控断裂带挤压构造发育挤压型的背斜圈闭,且遭受破坏作用小,成藏条件最为优越;走滑主控叠覆伸展构造发育多级拉张型断块圈闭,其伴生断层对油气的分配作用更为明显,具多层系油藏形成的特征,这两种构造类型均有利于油气的运聚,而走滑主控断裂带伸展构造聚油条件最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盆地演化规律及断层穿层性,将海拉尔盆地断裂分为盆地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根据活动时期和变形特征,分为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结合海拉尔盆地岩心和野外观察,建立3种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致密储层中断层角砾岩结构、泥质岩盖层中泥岩涂抹结构和泥质岩盖层内断层泥结构.与油气垂向运移有关的断裂系统包括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正反转断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反转再活动正断层)和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海拉尔盆地断层封闭性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清拗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构造体制多次转变,盆地演化及构造特征复杂,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以盆地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区的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总结研究区的构造样式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构造演化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可分为挤压、伸展和反转3种,其中,挤压构造样式以叠瓦逆冲为主,伸展构造样式分为掀斜断块、滑动断阶和重力背形3种,反转构造样式分为正反转和负反转2种.研究区在地质历史上构造活动剧烈,经历印支运动和燕山晚期运动的强烈挤压、燕山早期运动的弱挤压作用以及燕山中期和喜山早期的强烈拉张,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由不同的构造运动所形成;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演化所控制,主要发育4种油气藏类型.该研究将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煤成气勘探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山金矿位于胶东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中,属于热液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严格受小庄-金山-大庄头韧性剪切带控制。该文在介绍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该矿床的构造-成矿作用期次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成矿前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成矿期韧脆性变形阶段和成矿后脆韧性变形阶段,每个阶段对矿脉的形成和分布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在主成矿期左形张剪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在断裂带不同部位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矿脉(体),这种构造控矿模式是胶东地区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从侏罗纪到新生代彰武盆地构造发展可分为8个阶段。早新华夏系属成盆期构造体系,控制了以八道壕煤系为代表的晚侏罗世九佛堂组的聚煤作用;北西构造系同沉积构造控制了彰武盆地早白垩世小型断陷盆地的聚煤作用;中新华夏系等成盆后构造通过后期形变控制了盆地内现今煤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重力滑脱构造是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南大西洋两岸整体发育2种不同塑性层的重力滑脱构造,一类以下白垩统盐岩、硬石膏为塑性层,另一类是以上白垩统-新近系海相泥岩为滑脱塑性层。且均可从陆向海依次划分为拉张区、过渡区和挤压区。为了厘清2种不同类型重力滑脱构造样式差异及对油气成藏影响,选取2个代表性盆地——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与尼日尔三角洲盆地进行对比剖析,从而查明2种不同类型重力滑脱构造在相应构造带内构造样式及其油气成藏差异。整体上,盐岩塑性层重力滑脱构造在拉张区表现为盐构造活动剧烈,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发现多;过渡区盐构造活动强度减弱,油气富集程度高;挤压区构造活动强烈,盐岩大规模聚集,烃源岩和储层条件差,油气发现少。相比于盐岩塑性层重力滑脱构造,泥岩塑性层重力滑脱构造在拉张区构造活动相对较弱,断块圈闭与储层、烃源岩匹配良好,是主要的油气富集区;过渡区,大量塑性泥岩堆积,泥底辟规模大,深缓底辟型构造是油气有利富集区;挤压区以典型逆冲叠瓦状构造为主,烃源岩、储层和油源断层配置良好,油气富集程度高。针对上述2种不同类型重力滑脱构造样式在烃源岩、储层及油气成藏的差异影响分析,为相关类型重力滑脱构造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湘北桑植-石门一带下中生界连续发育一系列侏罗山式褶皱,褶皱叠加特征解析对探索桑植-石门复向斜褶皱变形期次及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断裂控制褶皱变形的理论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对桑植-石门一带地质构造剖面测制及褶皱叠加特征解析,识别出了印支期和早燕山期两期褶皱构造。研究区侏罗系与中三叠统之间的低角度不整合接触、白垩系与前白垩系之间的高角度不整合接触反映了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两期变形事件,可进一步推断桑植-石门一带褶皱可分为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两期。印支期褶皱轴迹主要呈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早燕山期褶皱轴迹可分为2组:一组呈北东东向-近东西向;另一组呈北北东向。早燕山期2组褶皱与先期印支期褶皱叠加形成加强型和斜限型2种叠加类型,前者受控于印支期北东东向-近东西向逆断裂的继承性活动;后者受控于早燕山期北西西向区域挤压应力形成的北北东向逆断裂,且受限于先期北东东向-近东西向构造。此变形机制很好地解释了研究区褶皱轴面和逆冲断裂无向东或南东倾斜极性。   相似文献   

16.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南3段;以反转断层理论为基础,明确断层反转类型及期次;采用地层趋势法建模,钻井声波时差点控校正法计算断层上下盘地层原始厚度,恢复断层古断距,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及负反转3类生长断层的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不同沉积时期断层各段的活动速率。对断层北、中、南3段断层活动特征开展定量评价,根据平衡剖面对比及活动速率分析,认为狼山分支断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发育初期为3条倾向、走向不同的"孤立"断层;早白垩世李三沟组沉积时期分段逆冲,断层北段与中段"软连接";固阳组沉积时期各段逆断层均反转为正断层;古近纪至新近纪强烈伸展,断层北段与中段"硬连接"为1条断层;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局部走滑扭动,断层3段正式连锁成为现今的连通大断层。断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上下盘沉积体系发育、圈闭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的运聚与成藏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Ran  Weimin  Luan  Xiwu  Lu  Yintao  Liu  Hong  Yang  Jiajia  Zhao  Yang  He  Wenchang  Yan  Zhonghui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19,37(1):47-61

Analysis of 2D seismic data over 4 500 km in length from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in the East Java Sea reveals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efs and associated sedimentary bodies, including asymmetrical or symmetrical dome reflections, slope progradational reflections, chaotic reflections and discontinuous strong reflections inside the reef, which onlap the flank of the reef.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al paleo-environment of most reefs is mainly conducive to shallow marine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and platform margin facies, based on well core data, variations in seismic facies and strata thicknes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ll reefs are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Platform margin reefs are principally controlled by two types of structures: one is a series of E-W trending Paleogene normal faults, and the other is an E-W trending Neogene inversion structures. In addition, wave actions, tidal currents and other ocean currents play an accelerated role in sorting, rounding and redeposition for the accumulation and evolution of reefs. Tertiary reefs in the MSB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1) an open platform coral reef of Late Oligocene to Early Miocene, 2) a platform margin coral reef controlled by normal faults in Late Oligocene to Early Miocene, 3) a platform margin Globigerina moundreef controlled by a “hidden” inversion structure in Early Pliocene, and 4) a platform margin Globigerina mound-reef controlled by thrust faults in the early Pliocene. Patterns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reefs are also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8.
作为走滑拉分盆地内的一种扭动构造,花状构造的最基本特征是近直立的基底扭断裂向上分叉撒开。研究内容大致包括构造确认、特征分析、平面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等,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构造地质与地震地质相结合。其中,扭断裂的鉴定是花状构造确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歧口凹陷发育多类型斜坡构造,为地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富集区。板桥斜坡为歧口凹陷西缘受边界断裂控制的旋转掀斜型斜坡,斜坡内断裂特征复杂。在钻井及高分辨地震三维解释基础上,对板桥斜坡区内断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板桥斜坡内部发育3组不同类型的断裂系,其组合类型、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具有显著差异。西侧的大张坨平行断裂系受控于差异伸展作用,缓岸带一侧发育一组平行排列的张性断裂,断裂走向与斜坡倾向垂直,形成断鼻背景上的单一斜坡构造;东侧的长芦羽状断裂系及高沙岭帚状断裂系形成受伸展走滑作用共同控制,断裂走向与地层倾向平行,形成顺向复杂断裂斜坡构造。斜坡区演化经历了初始裂陷期-旋转掀斜期-坳陷沉降期3个阶段,控制了斜坡区古地貌特征、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断裂活动特征的差异则控制了油气运聚特征的不同,早衰型断裂易于油气短距离运移在中深部富集成藏,继承型断裂两侧具多目的层立体含油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