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筑雄伟壮丽格局轮廓匀称风格古朴大方博兴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齐时期,该寺香火极盛。该寺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时期。隋统一全国后,佛教被尊为国教,隋文帝在位期间,曾重修龙华寺,建龙华塔,并设立龙华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时期。隋朝末年王薄起义时期,龙华寺成为民众反对佛教、起义军进攻的重点而遭到劫难。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龙华寺,但寺院比原来已逊色不少。三是清朝时期。宋朝时期,金兵大举入侵中原,  相似文献   

2.
1985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史志办主任胡忠奎在编纂地方志时,就人口源流问题走访时发现许多住户自称祖籍为“小云南”,而关于“小云南”的出处则众说纷纭,或为山东蓬莱,或为明、清时代的山东登州府。一个个不确切的回答令他疑窦顿生。胡忠奎暗下决心,于公于私,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3.
入境旅游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为例,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入境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山东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协整模型,模型表明入境旅游增长1%,能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5%,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山东入境旅游发展对山东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河文化齐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中国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2000年撤地设市,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80万,现辖滨城区、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滨州历史文化悠久,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0,(7):62-63
山东诸城近期进行恐龙资源普查时,在境内皇华镇大山社区一个叫黄龙沟的冲沟内,发现一处大规模恐龙足迹群。这一足迹群已探明面积2600平方米,发现恐龙脚印3000多个,被专家初步认定为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  相似文献   

6.
白垩纪晚期-第三纪早期喜马拉雅期运动在中国东部形成一系列的内陆断陷含盐盆地,其中不少是中国的主力油气盆地。山东大汶口盆地是该时期山东地区西部最大的沉积赋矿盆地,也是中国东部发现的唯一含钾盐的盆地,盆地中富含石膏、岩盐、钾盐、自然硫等蒸发岩型矿产资源。大汶口盆地具有东向洼地、满庄-大西牛洼地两个沉降中心。本研究即通过满庄-大西牛洼地附近的钻孔,首次对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包括溴含量在内的系统分析,同时分析了石膏夹层的硫同位素。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的溴含量在(3~19)×10-6之间,硫同位素在14.7‰~35.7‰之间,这些分析结果都揭示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为内陆盐湖成因。  相似文献   

7.
分析山东 9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趋向的时空差异 ,探讨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能力 ,并对山东产业结构走向及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从来不乏美丽的故事,嫦娥奔月就是其中一个。“嫦娥奔月”的传说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千年来,有关嫦娥的各种传说一直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近年来,江西宜春、江苏扬州、山东日照、河南新密、湖北咸宁等地也先后对“嫦娥故乡”提出过归属的争议。在版本不一的嫦娥奔月故事中,  相似文献   

9.
在借鉴温泉旅游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并采用案例归纳研究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案例。研究表明:(1)山东温泉成因属隆起断裂型,分布既广泛而又集中,以中高温和中温温泉为主,多数温泉化学成分丰富,所处环境地貌类型多样;(2)山东温泉旅游发展迅速,按开发区位可分为都市近郊及小城镇周边两种类型,按温泉功能可分为休疗保健式、观光娱乐式和综合式3种开发模式,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法律规范不健全,环境与资源管理有待加强。基于温泉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提出构建"二心五区十二景"山东温泉旅游开发布局地域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周村是清代鲁中地区最重要的贸易城镇之一,其在清初经历了一个迅速崛起的过程。在明代中叶,周村还是一个“居民三百家”的普通村落,而到了清康熙年间已经发展成了山东著名的商业中心。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长山县知县金铽所撰《周村义集记》说,周村“地不通夫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有化日”;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林业技术创新是实现林业科技、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目标。如何创新,加速产业开发进程,推动山东林业科技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增强林业技术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阶段山东林业技术创新就是要实现林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出规模效益。五十年来,  相似文献   

12.
沧州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的东部,北依天津,南依山东,与北京、石家庄两大都市等距相望,是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开放区。沧州以“鸭梨之乡”、“小枣之乡”和“铸造之乡”而著称。  相似文献   

13.
<正> 科技进步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内在源动力。林业科技如何为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是林业科技界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山东林科院,山东农大,泰安、东营、青岛、临沂等林业相关单位调研,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管理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林业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探索新时期林业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沈阳市区及郊区县陆续出土了一批石棺。在沈阳广宜街、小西边门、小东边门、柳条湖、城北昭陵、令闻街山东堡、十七中学、法库县叶茂台、孤家子等地点发掘的辽墓中,都有石棺出土。研究成果表明,这些石棺年代均为辽代,石棺墓在沈阳地区特别是沈阳市区的辽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成为本地区辽墓区别于其它时代墓葬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集中了目前沈阳地区已公布的辽代石棺资料,并对这批材料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将这一方面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山东9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趋向的时空差异,探讨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能力,并对山东产业结构走向及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森林承载力研究是协调人口、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消耗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探讨森林承载力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沿海防护林森林资源为对象,以人均消耗木材、薪柴、水果、干果等四项实物指标作为经济指标,以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多少作为环境指标,用现有的资料,综合地、动态地分析山东沿海地区的森林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预测山东沿海防护林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水平条件下的森林承载力,并探讨提高山东沿海地区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和森林环境人口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壤中流     
土壤中水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两种。对一个固定地块来讲,局部水平流又分为扩散期水平流和补给期水平流。垂直流又分为上升水流和下降水流。只有搞清壤中流之规律,才能实施正确的灌溉、排水计划。一、局部水平流 1961年在山东德州灌溉试验站,测定过局部水平流强度。雨(灌)后,地下水位升高,向周围地边沟或非耕地排泄,称扩散期水平流;因农田蒸发,地下水位下降很快,当低于周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来山东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基于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简单讨论已有的相对中心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对Tietz公式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利用1955年私营商业调查,1982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NegF法和SumF法分析了近50年山东省中心城市的分布,及其紧密腹地、松散腹地的变动,勾勒出了1955年到2000年山东城市体系的动态演化过程。认识到山东省城市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复杂化、有序化的过程,由分别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城市的两个子体系逐步演化至以青岛为中心城市的单一共同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城市的等级性逐渐显化。  相似文献   

19.
山东历史时期冷暖旱涝状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郑景云  郑斯中 《地理学报》1993,48(4):348-357
本文利用山东历史时期冬温指数、水旱指数序列,分析了近500多年来山东冷暖旱涝状况。主要结论是:山东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冷暖干湿变化,冷暖变化为四暖三冷,干湿变化为四湿四干。旱涝灾害频繁,旱涝发生频率为44%,且在区域和季节上表现出不均匀性。全省范围的大旱大涝随时间有增加趋势。冷暖波动与旱涝变化关系密切,冷的时期涝灾较多,且存在地区和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2000年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总结山东省耕地资源及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2000年山东耕地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水平,探讨了山东耕地的承载力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