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 ~ 2008年的逐日冰雹资料和2007~2008年的天气图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藏冰雹的气候特征及天气背景,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年均冰雹日数呈下降趋势,并呈现出2~3年的准周期变化.多雹区沿高原地形和山脉呈带状分布,北部较多,西部和东部相对较少.全区年均冰雹日数为20.8天,最大中心位于那曲;西藏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季、月、日变化,冰雹在3 ~ 10月均有发生,主要出现在6~9月,为典型的夏雹型,夜间和早晨很少降雹,主要发生在12 ~20时之间.西藏地区冰雹与海拔高度和雷暴有很好的正相关,冰雹的发生与低涡、切变线、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高等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成都平原37高炮防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清涛 《四川气象》1996,16(1):48-50
以成都、德阳市1961~1991年的冰雹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检验防雹前(1961~1978年)、防雹后(1989~1991年)每年冰雹平均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防雹后每年冰雹次数显著减少,信度为0.1.又重点利用广汉市较完整的冰雹资料,分析了该市防雹前后雹灾面积、冰雹次数的变化,得出:高炮防雹使平均每年的冰雹次数和受灾面积都显著减少,信度分别为0.05和0.04。  相似文献   

3.
宁夏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智  林莉  冯瑞萍  杨侃 《气象科技》2008,36(5):567-569
利用宁夏20个气象站1961~2006年冰雹天气实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冰雹日数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持续时间等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宁夏20世纪60~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冰雹集中出现在4~9月;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南部山区是宁夏冰雹的多发区.90年代以后冰雹日数、同日出现冰雹的地域范围、冰雹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大气环流的变化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疆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洪武  马禹  王旭  杨新林 《气象》2003,29(11):25-28
根据1961~1999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新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分钟为单位给出冰雹的日变化和持续时间。新疆冰雹主要出现在西部和中部山区,集中出现在4~10月。降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傍晚是高峰期,有60%的冰雹持续时间在6分钟以内。进一步普查39年冰雹天气资料,得到76次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和1279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局地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远远多于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冰雹天气过程与地形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山区。冰雹天气过程以1天为主,多发生于夏季,系统性冰雹天气过程均由中尺度高压造成。  相似文献   

5.
永登县冰雹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永登县1957~2001年冰雹资料和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永登雹期较长。每年4~10月都有可能出现降雹,年均雹日3.87d;降雹的年际变化不均匀,1985年冰雹发生频率最高以后,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月、旬际变化存在较明显的两峰现象,主峰在6月上旬,次峰在8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年~2006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各县冰雹灾害资料,分析雹灾分布特征;并利用1999年~2001年该地区雷暴资料,对比分析了雷暴与冰雹出现频次,以及冰雹的发生和雷暴的关系。得出近几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雹灾面积变化特征;冰雹的发生与雷暴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通过观测雷暴,可以得到冰雹的信息,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人工防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39年海南岛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杨馥祯  吴胜安 《气象》2007,33(3):107-113
利用1966--2004年海南岛大风、暴雨、雷暴、冰雹、高温、低温、霜冻、雾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年发生日数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Mann—KendaⅡ法及Modet小波等方法诊断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指出:大风、雷暴和雾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分别于1992年、1984/1985年、1983/1984年之交发生突变;高温、暴雨趋频及低温、冰雹、霜冻频数总体趋少变化不显著,其中,冰雹、霜冻基本处于少变的稳定态势。高温、雷暴存在阶段性中高频周期,其他极端天气则存在长期和阶段性中低频周期;冰雹日数的变化周期趋于变短,其余极端天气则有周期变长趋势。初步说明海南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变化与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冰雹是临沂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是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一、气候概况 据1971年—1986年成灾冰雹天气资料统计,16年内全区有101个雹日(全区有一站出现即为一个雹日),因地理环境不同,各地冰雹的分布有很大差异。 1.地理分布: 本区冰雹具有从北向南递减的分布特点。位于沂沭河谷上游的沂水和莒县最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降雹频率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17个气象观测站1960 ̄1999年冰雹资料,统计分析了全区冰雹的年、季、月、日分布特征,得到了全区历年来降雹的气候规律,以期能在中、长期预报本区降雹重(轻)趋势方面提供一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 1970~ 1999年 30 a我省冰雹资料和冰雹雷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江西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雷达回波参数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冰雹气候特征的三维EOF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我国南方61个气象观测站1956~1995年月冰雹日数资料,应用三维EOF和小波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冰雹的主要空间分布类型、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多冰雹带位于云贵至中南地区的湖南、江西,并向北、向东南逐步递减,最大值出现在贵州兴仁;我国南方冰雹季节变化显著,春季2~5月份为多冰雹季节,其中3月份出现最大值。冬半年(10月~次年5月)冰雹主要活动于南区(25~30 N、115 E 以西地区),夏半年(6~9月)冰雹主要活动于北区(30 N以北地区);近40年来冰雹总趋势是逐渐减少的,具有28年、14年、8~9年、5年和3.5~4年左右的周期震荡,并且10年以下周期具有50~60年代以3.5~4年周期为主,70年代以8~9年、3.5~4年周期为主,80年代以8~9年、5年、3.5~4年周期为主,90年代以8~9年、5年周期为主的年代际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赵友德 《贵州气象》2005,29(4):15-18
根据清镇市1981~2004年冰雹资料,对清镇市冰雹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全面地揭示了清镇市冰雹的发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71~2000年(简称新30年)四川省资料,分析了全省冰雹的时空和季节分布、年际变化、冰雹强度及持续、降落时间、致灾情况等各种特点,对最近30年四川省冰雹的天气气候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1相似离度在山东省冰雹预报逐级指导技术中的应用   《山东气象》 2000年第 4期 张丰启   威海市气象局 264200  摘要 应用 1986~ 1995年 4~ 6月逐日 00UTC、 12UTC高空常规气象资料和山东省各县 4~ 6月的冰雹灾害资料,分析了山东省 4~ 6月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特征。根据低涡型冰雹和非低涡型冰雹的动力、热力差异,制作了低涡型与非低涡型冰雹的预报指标。利用相似离度描述两个物理量场的相似程度,并制作了山东省分县冰雹预报逐级指导的相似预报方法。试验证明方法实用性强,应用效果较好。整个预报过程实现了全客观化和全自…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统计1981~1990年阜新地区63次冰雹资料,选取有利产生冰雹天气的物理因子作为预报指标,自动读取利用MICAPS平台提供的08,20时高空实时格点资料,采用内插法,求出能量指标值,进行冰雹预报判断,并输出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西省城市1976年至2000年25a 13县(市)的冰雹资料,分析了运城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近20年来频率及强度的变化,为冰雹预报及人工防雹工作提供天气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40年的云南省冰雹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其活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冰雹的季节分布比较复杂,呈现出春季和夏季两个峰值的特点;冰雹的季节分布还与海拔高度有关,低海拔地区为春季多雹型,高海拔地区为夏季多雹型;滇西地区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较滇东地区显著而年代际变化特征没有东部地区站点明显;滇东地区表现出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目前处于冰雹相对较少时期。从区域来看,年冰雹日数山区较坝区高,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高。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天水市近40a冰雹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省天水市7个气象站1971~2010年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0 a来该地冰雹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水市的冰雹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年际变化。日分布以午后型(13~18时)为主,占全年降雹日数的49.1%;月际变化成单峰型,降雹时段集中在5~8月,占总日数的74.8%;年均累计降雹平均日数为6.4 d,降雹总日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拔海高的地区冰雹发生较多,山区多于平川地区。影响天水市的冰雹路径大多呈西北—东南方向,降雹天气以西北气流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9年5月10日飑线演变资料 ,从天气背景、大气层结、卫星云图等实况资料出发 ,对飑线过程在形成、发展、衰亡等阶段的回波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得到冰雹云雷达回波参数变化特征。冰雹回波最大顶高12km ,最大强度60dbz ;经衰减40dbz、50dbz、55dbz、60dbz后 ,过程平均回波顶高分别为6.6km、6.2km、5.1km、5.0km ;冰雹直径2~13mm ,冰雹云移速50~60km/h。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及近年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红斌  麻服伟 《气象》2001,27(8):49-51
利用近40年黑龙江省各气象台站冰雹资料,概述全省冰雹天气气候基本特征,对比统计分析近20年黑龙江省降雹的强度、频率及空间分布规律的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