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王庙金矿床产于熊耳山西段下峪银铅矿集中区,矿化组合为金-银-(铅),矿化类型为多金属硫化物构造蚀变岩型。通过野外地调查及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阶段的研究,认为北东向构造、钾长石化和硅化以及细粒方铅矿为矿区主要找矿标志,其对该区地质找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义敦银锡多金属矿资源集中区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成矿与昌多阔-哈嘎拉构造岩浆岩带形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不同矿床组合显示了一个较完整岩浆热液成矿亚系列;该区找矿主攻矿床类型是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热液型两大类,主攻矿种为银、锡、铅、锌、铜。根据夏塞、措莫隆等典型矿床的矿化特征、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找矿靶区优选建议,以期实现该区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鲁甸乐马厂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云满 《矿床地质》1999,18(2):121-128
乐马厂银矿为地矿部“八五”重点普查项目,普查找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矿床达大型规模。该矿床类型独特,为国内、外少见的独立银矿床,因此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赋存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文章在乐马厂银矿床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并论述了其为产于叠瓦状逆冲-推覆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的独立银矿床,其矿化作用过程经历了古构造-沉积(矿源层形成)和构造-热液(充填交代富集)两个阶段,构造活动控制了银矿化作用和银矿体的最终定位。这对在滇东北地区寻找此类银、铅锌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硐沟铅锌银矿床赋存于野牛滩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外接触带中,矿床严格受石硐沟断裂带构造控制,矿化带长4 770m,矿体在矿化带中具分段赋存特征,而矿床中成矿元素具有从中温向中低温富集特征。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物探及化探异常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是寻找铅锌、钨钼矿,同时也是寻找金、银、铜、铁矿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屈尚侠 《矿产与地质》2005,19(4):375-379
论述了嵩溪银-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并通过对矿床的构造环境、矿石结构构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分析,得出矿床成因为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复兴屯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宝石火山沉积盆地内,是内蒙古近年来地质找矿的一大突破。文章通过分析复兴屯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详细介绍了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在该矿床找矿过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矿床的找矿标志。复兴屯银铅锌矿体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相火山碎屑岩内,其形态、规模、产状受火山机构-网格状断裂构造体系控制,呈“拱形”产出。矿床以独立银矿体、银铅锌共生矿体为主,其次为锌矿体、铅矿体、锌铅矿体,均为隐伏矿体。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主要矿化蚀变有叶腊石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菱锰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黄铁矿化,局部见黄铜矿化。该矿床推断Ag金属资源量5258 t,平均品位198.21 g/t;Zn金属推断资源量17.6万t,平均品位1.61%;Pb金属推断资源量3.3万t,平均品位1.36%,达超大型规模。文章初步总结出复兴屯矿床找矿标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相火山碎屑岩、网格状断裂构造体系、破火山口和火山盆地、矿化蚀变(铁锰碳酸盐化、硅化、叶腊石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平面及垂向Ag-Pb-Zn-CuAu元素异常组合、环状平稳负磁异常和低阻高极化激电异...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阿坝县小石头山银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四川省阿坝县小石头山银多金属矿所处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已发现的矿化类型及分布特征,确立找矿标志,提出找矿方向,可望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何宝山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宝山金矿床具有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重要特征.剪切断裂构造带对金矿化具有严格的控制作用.文章主要介绍在矿区开展的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预测工作,通过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物探电法测量以及化探新方法测量,对何宝山金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成矿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何宝山金矿床具有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重要特征.断裂构造对金矿化具有严格的控制作用.文章主要介绍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在矿区开展的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预测研究工作,通过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物探电法测量以及化探新方法测量,对何宝山金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成矿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矿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福建梅仙大型铅锌银矿床成矿地质与物化探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梅仙铅锌(银)矿区从民采小矿发展到大型矿床的找矿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了矿床的成矿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场特征;总结了寻找梅仙式矿床的深部构造背景、区域预测、矿区详查的综合找矿标志,以及找矿方法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1.
人为地质作用与人为地质灾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人为地质作用对地球各圈层的作用及其特征,分析了由人为地质作用引发的主要人为地质灾害,指出人为地质作用已成为重要的地质管力,而协调人地关系是减轻人为地质灾害,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Mr. H. C. T'an (谭锡畴), geologist to the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of China, during a recent trip (March-May, 1923) through eastern Shan-tung has made an immense collection of fossile from the Jurassic andEocene rod beds. Of special interest are the fossil insects, reptiles, and  相似文献   

13.
C.C.YOUNG   《地质学报》1923,2(Z1):121-123
Mr. H. C. T'an (谭锡畴), geologist to the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of China, during a recent trip (March-May, 1923) through eastern Shan-tung has made an immense collection of fossile from the Jurassic andEocene rod beds. Of special interest are the fossil insects, reptiles, and  相似文献   

14.
Being a part of Jiaoliao anteclise,Jiaodong peninsula comprises from north to so uth three second-order tectonic units,namely Jiaobei uplift,Jiaolai (depression ) basin and Jiaonan uplift.In the past,a number of economic gold deposits were d iscovered in Jiaobei uplift,which can be roughly classified into altered rock ty pe in the shattered zone (Jiaojia type) and quartz vein type (Linglong type).In recent years,the authors discovered Pengjiakuang gold deposit and Fayunkuang gol d deposit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Jiaolai basin.The Pengjiakuang gold depo sit occurs in epi-basin faults with decollement segregation character on the ma rgin of Jiaolai basin,and the orebodies are consistent with faults in attitude a nd distributed discontinously along faults in lenticular forms.Individual orebod ies are 300~400 m in length,0.39~19.45 m in thickness,and have gold grade of 1.0~26.8 g/t;native gold is disseminated in silicified,phyllic or carbonatize d tectonic breccia,with proved gold reserves as high as 20 t.The Fayunkuang gold deposit occurs in conglomerate of Early Cretaceous Laiyang Group on the margin of Jiaolai basin,and the host rock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ubjected to silicific a tion,pyritization,sericitization,carbonatization and chloritization.Orebodies st ratoid in form occur gently (dip angle 10° or so) along interlayers of conglome rate.Individual orebodies have maximum length of 400 m,oblique extension of 600~ 700 m and gold grade of 1.0~15.3 g/t,with gold reserves 12 t.Mining practice r eveals that gold-rich pockets are also controlled by several bed-cutting fault s of different attitudes.  相似文献   

15.
孙忠军  张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85-188
通过北祁连山地区成矿环境和成矿旋回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得出北祁连山成矿旋回是地幔软流圈物质运动的结果,每种成矿环境都是地幔演化的阶段性的具体表现.认为洋脊热液型铁铜矿床是北祁连山最有远景的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16.
层序界面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与地质过程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玉光  唐锦玉 《地质学报》1997,71(4):374-380
本文探讨了层序界面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及其构型,建立了三型(Ⅰ,Ⅱ,Ⅲ型)八类层序界面分类方案;Ⅰ型界面包括暴露侵蚀削截面、古土壤面、古喀斯特面和暴露侵蚀界面;Ⅱ型界面包括海平面下降结构转换面和海侵上超界面;Ⅲ型界面包括海底侵蚀成岩间断面和事件界面。运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及碳氧同位素等多学科,对二叠纪和三叠纪中,二叠与前二叠系之间、二叠与三叠系之间和中下三叠统之间3个主要层序界面进行了探讨,这3个界面分别属于Ⅰ型、Ⅲ型和Ⅰ型界面。提出了层序界面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及其地质过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地质环境与地方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地方病分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地方病发病之间的联系,为防治地方病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忠 《第四纪研究》1996,16(2):97-104
文中阐述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依存关系,指出了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地质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两个重要生长点。工程活动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人们对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认识程度,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同时,必须对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对工程竣工后运营期间在建成的工程活动作用下对地质环境改变趋势及结果进行预测,为预防地质环境恶化和塑造人地和谐的地质环境提供依据。为了认识地质环境特征和进行环境工程地质预测,作者提出了地质环境模型概念。根据地质结构及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活动断层、地应力、地下水、地表水等),以及作者的实践经验,在文中概括列举了5大类19种不良地质环境模型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9.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可分为三大类: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人是环境的主体;自然环 境,是不以人类意志发展的自然界环境,自然界是主体;地质环境,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但它具有其 特殊性,人类是与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与地质环境共同发展,而地质环境是主体。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 问题是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的流失与荒漠化、严重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问题,城 市发展中环境问题,以及人类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其中,地质灾害在我国日趋严重,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 产,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2003年的统计全国实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约有16万处,受威胁的人口约1155万人,财 产约2014亿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现代矿床学与经典矿床学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属于一种突变式转变,引起地质学家在认识方面的某些重大变革.现代矿床学的形成及其思维形式,各家意见不一.本文仅就矿床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