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卜风贤 《地理科学》2002,22(4):463-467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发生频繁,种类多样。灾害史料的灾度等级处理和统计结果表明:西周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8次,春秋战国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88次,秦汉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291次,农业灾害在时间分布方式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1)农业灾害在年内季节分布中存在不平衡性;(2)农业灾害在年际分布中出现多个集中频发的时间区间,而且,愈到后来农业灾害集中发生的现象愈为明显,在空间分布方面,山东,山西地区是周秦两汉时期的农业重灾区。  相似文献   

2.
宁夏中北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沙尘暴的形成条件入手,对宁夏中北部地区近30a来沙尘暴天气发生过程中的不稳定条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三前,大气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不稳定性主要发生在700hPa以下,最为突出的是850hPa以下;沙尘暴发生过程中不稳定性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3.
谭文岳 《地理教学》1994,(2):25-25,31
众所周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遭受地震灾害的威胁,每年全球大约发生20起严重地震,特别是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两大“热点”。如1960年智利南部发生本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震级达8.5级,1978年7月中国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等,都发生在这两大“热点”地区。然而,地处太平洋南端的南极大陆情况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分析是建立草地蝗虫发生预报模型的基础,以青海湖地区为实验区,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草地蝗虫发生与各地形变量(包括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的叠置分析,提取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信息数据库,然后,分别采用T-检验(对连续变量-海拔高度和坡度)和卡方(Chisquare)检验(对类变量-坡向类型)进行各地形变量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坡度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影响极为显著(显著性水平p=0.000),而坡向地草地蝗虫发生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显著性水平p=0.039)。  相似文献   

5.
王润  高前兆 《地理科学》1996,16(2):144-149
突发性洪水是干旱区河流重要的水文事件,塔里木河流域突发性洪水主要包括暴雨突发性洪水和冰川湖崩决洪水,本文例举了发生在上游支流的两种类型突发性洪水,对其发生、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支流发生的突发性洪水对干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1995年臭氧洞期间在中山站用Brewer臭氧仪通过Umkehr(逆转)方法观测和反演得到大气臭氧垂直高度分布的变化情况,并与O3洞闭合后及1995年1~3月的O3廓线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还与国外测站的资料进行了对比,指出南极臭氧洞期间大气臭氧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平流层下层(14~25km),这说明发生在平流层气溶胶冰晶云(PSC)表面的非均相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14~25km高度。  相似文献   

7.
王乃仙 《地理教学》2001,(2):18-18,12
利用核能发电,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世界范围内核电站确实发生过几次大的事故。一次是在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喱岛核电站连续发生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引起堆内失水,导致核燃料元件破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逸出一次回路……第二次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位于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突然爆炸起火,3.5~4.0%的核燃料元件被炸出堆外,致使含有巨量的放射性物质的蒸汽和浓烟进入大气,酿成一起震憾世界的恶性核泄漏事故。第三桩核泄漏事故发生在日本国的茨仁县东海村JCD核燃料加工厂,时间是1999年9月30日上午10时35分……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山地灾害基本特征及滑坡与降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占山  张强  朱蓉  江志红 《山地学报》2005,23(3):319-326
分析三峡库区山地灾害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库区滑坡灾害与前期降水量的相关关系,运用Fisher判别法则建立该区滑坡发生的降水预报方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山地灾害主要出现在雨季,7月发生最为频繁,灾害种类多样,主要以滑坡为主,降水是诱发山地灾害的主要因素;当日和前5d的暴雨日数、当日和前10d降水量与滑坡发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诱发库区滑坡灾害的主要降水类型为暴雨诱发型和多日中大雨诱发型;通过Fisher判别方法,以两个降水因子建立起的滑坡发生的预报方程,对于三峡库区滑坡发生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为库区山地灾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太湖流域1991年6—7月特大洪涝论水旱规律研究的应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6-7月太湖流域发生了降水量近于1954年,水位超历史的特大洪涝。这是发生在历史水时序列中的相对湿润时期、符合于水旱变化规律的一次特大洪涝,并早为人们所警惕。它的发生说明参当今,充分发掘我国宝贵的气候史料,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水旱规律,从宏观上分析变化趋势,服务于减空防灾;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巴楚的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靠近南天山西段山区的边缘部分。简单来说,这次地震仍然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结果,尽管板块碰撞的边界线还在远离震区的南面近千公里处。在过去的十年中,这次地震所在的伽师地区已经发生过一系列导致伤亡的地震,包括1996年3月19日的6.7级、1997年1月21日到4月16日发生的7个6级地震、1998年3月19日6.0级、8月2日6.1级和8月27日6.4级地震,共造成4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以每年45mm的速率持续向北运动,造成了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雄伟山峰,并导致了整个育藏高原的隆升,地壳应力通过刚性和不变形的塔里木盆地向北传递,形成了天山山系并引发了类似这次地震的许多地震。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次地震发生在那条断裂上,但是在这一带确有许多类似的断裂存在。  相似文献   

11.
葛晓东  明鑫  叶青  李振山 《中国沙漠》2010,30(5):1012-1018
以奈曼旗的西湖和舍力虎水库周边10 km范围区域为研究地,以1987年至2007年期间5个年份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按与水体的空间距离,对近水区域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百分比进行分地带统计。该过程通过ArcGIS平台下的缓冲区分析完成。结果表明,近水区域的土地利用活动和沙地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十分显著。结果显示:①近水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受地表水资源分布影响显著,在1~6 km范围以内,耕地面积百分比与到水体的距离呈正相关,草地、沙地面积百分比与到水体的距离呈负相关;②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年际变化明显,草地面积百分比呈波动性降低,耕地面积百分比逐年上升,林地面积百分比在1999年后明显比1999年以前有所增加,沙地面积百分比在1999年以前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在1999年以后迅速降低;③土地利用活动的变异程度对近水区域沙地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二者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越靠近水体,土地利用活动的年际变化越频繁,导致过垦、过牧的可能性越高,沙地面积百分比越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Sen’s斜率估计方法,研究2000~2014年洞庭湖区的植物面积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其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枯水年洞庭湖区的植物面积最大,平水年的次之,丰水年的最小;2000~2014年期间,洞庭湖区增强型植被指数的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东洞庭湖区的大部分区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无显著变化,南洞庭湖区的大部分区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显著增大;洞庭湖区18.08%的区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显著增大,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高滩地(平均海拔为26.61 m);7.51%的区域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显著减小,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低滩地(平均海拔为25.79 m);随着湖泊水位的上升,洞庭湖区植物面积在减少,当洞庭湖水位为24 m时,最适合植物生长,当洞庭湖水位低于24 m时,洞庭湖区的植物面积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5期遥感影像数据,在ArcGIS等软件支撑下,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估算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洞庭湖区林地面积持续减少,未利用地面积稳步增加,林地与未利用地面积的增减主导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② 1995—2015年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经历1995—2000年的陡增后不断下降,近20年来累计减少21.64亿元,减少幅度为1.06%,林地面积减少是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的根本原因。③ 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来看,1995—2015年洞庭湖区除废物处理价值有小幅增加外,其他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生态环境保育始终是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④ 1995—2015年洞庭湖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较为显著,格局变化较明显,高值区、低值区趋于集中,高-高类型区在西部的沅江流域常德段有所减少,向东部的汨罗江流域快速扩展,低-低类型区集中在北部、南部、西部的城镇相对密集区并沿城镇发展轴逐步扩张凝结成带片状。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宁省沿海岸线分布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1990年和2000年的Landsat ETM影像获取了辽宁省滨海湿地斑块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对辽宁省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00年间,辽宁省滨海湿地总面积呈萎缩状态,由1990年的17620.04 km2减至2000年的17331.72 km2,减少幅度为1.6%;湿地斑块数量亦在减少,由1990年的2 021块减少至2000年的1770块;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分别由1990年的1.425和0.594下降至2000年的1.409和0.588。  相似文献   

15.
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省级行政区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经济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省级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处于落后状态.省级经济区空间结构符合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省会级中心城市多处于极化阶段,形成核心区;边界地区一般是边缘区.缩小省级边界区域与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既要遵循经济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行政-经济区的特殊情况.作者认为:经济区内部优化、经济区外部竞争与合作两种途径结合是边界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沙窝子高边坡位于国道317、213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新建路段,通过对其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研究,将其划分为滑坡变形区、不稳定区、飞石区、较稳定区、崩积堆积区及稳定区6个分区,着重分析了对公路危害影响较大的滑坡区与飞石区,并针对性地给出清除滑体物质、削坡、喷锚支护、设置SNS被动防护网及坡面保护等工程治理措施。对同类型高边坡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卫星遥感的北京城乡植物物候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海江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463-1469
利用2002-2009 年1 km分辨率的MODIS NDVI数据,通过提取春季NDVI上升最快的日期和秋季NDVI下降最快的日期,对比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与乡村植物物候的差异。从空间格局和时间演变两个角度,分别对比分析了核心城区、边缘城区和乡村3 个区域的生长季开始日(SOG)、结束日(EOG)以及总日数(TD)3 个物候指标。结果表明,城区的SOG早于乡村,其中核心城区最早,比乡村提前约20 天;城区的EOG晚于乡村,其中核心城区最晚,比乡村推迟约15 天;由此导致城区的TD多于乡村,其中核心城区最多,大约比乡村多35 天。2002-2009 年,城区的SOG呈现推迟的趋势,EOG呈现提前的趋势,而乡村的SOG呈现提前的趋势,EOG呈现推迟的趋势;由此导致城区TD呈现减少的趋势,乡村则呈现增加的趋势。上述结果量化了北京地区城市与乡村植物物候的差异,揭示了城市环境对植物物候的影响,为研究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18.
By analysi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s data in Yangshan Harbor area, many similarities are found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Thes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phenomenon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s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reas, superficial sediments and shoal bars.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is the major similarity which causes other similarities. These similarities indicate that: 1) Turbidity Maximum and mouth bars in estuarie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hydraulic balance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of estuaries; 2) The stagnating sand area of sands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often locates on the narrower sid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3)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fine sediments area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reflects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Both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are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areas in the future (man-made similarity). In-depth studies on these similarities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will have moment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9.
元代前期省域耕地面积重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历史文献资料重建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深入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充实全球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元代(1271-1368年)屯田与屯户、垦田与户口等册载数据及相关史料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户均屯田数与户均垦田数的转换关系,构建了元代省域耕地面积估算方法,重建了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研究区省域耕地面积。结果表明:① 元代户均屯田数和户均垦田数均具有明显北高南低的特征,这种区域差异性是南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等差异的客观反映,而地域一致性则是户均屯田数配拨以该地户均垦田数为参照的具体表征。② 在省域尺度上,户均屯田数与户均垦田数存有一定偏差,其南北方地区的修订系数分别为1.23和0.65。③ 元代至元二十七年研究区耕地总量为535.4×106今亩,垦殖率为6.8%,人均耕地面积为6.7今亩;其中,境内北方地区耕地面积约占57.8%,垦殖率为6.6%,人均耕地面积为15.6今亩;南方地区约占42.2%,垦殖率为7.1%,人均耕地面积为4.1今亩。④ 黄河中下游的腹里地区、淮河流域的河南行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浙、江西及湖广行省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行省是元代至元年间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20.
王楠  李栋梁  张杰 《中国沙漠》2013,33(1):239-248
应用1960-2008年5-10月黄河中上游流域66个气象台站降水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及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综合气候分区及地表水系分布情况,将黄河中上游流域分为高原区、干旱区、季风影响区,以强降水集中度(SCD)和强降水集中期(SCP)来表征强降水的非均匀性特征,并对SCP异常年份的强降水的变化特征及环流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中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区强降水依赖化的特征显著,强降水分布最为均匀的地区为秦岭北麓及山西南部,降水最为集中的地区为河套地区及陕北等地。②在黄河中上游流域,3个区强降水平均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为季风影响区最晚、干旱区次之、高原区最早,且均相差一候;黄河流域季风影响区的南部渭河、泾河、洛河等处及青藏高原东部的兰州附近为大的SCP变率区,强降水发生的时间变动较大,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为小的SCP变率区,强降水发生时间稳定;干旱区与季风影响区汛期SCP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由大变小的显著性突变,且干旱区突变提前于季风影响区。③干旱区汛期SCP异常年份的高空环流显示,当西太平洋副高北抬至30°N以北120°E左右、南亚高压维持在30°N左右120°E以东时,若两高压“同进同退”(“同向而进、背向而退”),则强降水发生在汛期(7月中旬-8月下旬)后(前)期。黄河流域季风影响区强降水异常年份的高空环流显示,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维持在26°-30°N、120°E左右,南亚高压维持在30°N左右、120°E以西时,若两高压“同进同退”(“同向而进、背向而退”),则强降水发生在汛期后(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