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某油气区的含油岩系、油气藏上方的土壤覆盖层和原油等地物的光谱特征,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后得出烃类物质在2310和2350nm附近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油气藏上方存在吸附烃异常与碳酸盐化。机载细分红外光谱遥感技术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表明,该遥感图像的色调异常主要是反映烃类物质的光谱信息。该技术为寻找油气资源是很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2.
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桂宝林  王朝栋 《云南地质》2000,19(4):321-351
煤层气在成煤过程中生成,并主要以煤层为储层的非常规天然气,通常甲烷组分占绝大部分,故亦称为煤层甲烷。甲烷以分子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基质的巨大内表面上。滇东-黔西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煤层气资源,为该区的经济腾飞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须要研究形成煤层气的聚煤盆地的地质构造。地壳地质和深部构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该区重力、磁力异常、TM遥感影像、古今地应力场研究,滇东-黔西地区,莫  相似文献   

3.
《地学前缘》2017,(2):234-245
本文采用ODP/IODP典型站位样品实测和相关数据搜集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多种游离烃甲烷及相关指标在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及酸解烃甲烷与围岩组分和沉积中自生碳酸盐、浊积岩的关系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据此筛选出判识水合物稳定带(GHSZ)的地球化学标志。结果显示:(1)下伏地层中游离甲烷异常是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孔隙中赋存动态甲烷的反映,由于指标测试方法和沉积物状态的差异,深部水合物稳定带上呈现出特定的两种游离烃甲烷指标HS和VAC正负拆离分隔的异常模式;(2)酸解烃与地层吸附甲烷能力和围岩组分性质密切相关,对应于水合物最佳赋存条件的自生碳酸盐和浊流岩,酸解烃甲烷具有显著的量化异常特征;(3)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甲烷通量促进了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MO)和自生碳酸盐的生成。酸解烃甲烷与浅层自生碳酸盐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弥补了浅部沉积中游离烃甲烷异常具多源和多解性的不足;(4)游离烃甲烷异常组合模式和酸解烃甲烷量化异常分布是GHSZ和有利水合物赋存条件的综合反映,能够为水合物稳定带和带内水合物聚集的判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找金矿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金矿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植物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特征以及其波谱和遥感影像特征,以及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提取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引起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的专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表明,在金矿区上生长的植物对金及伴生元素有较强的吸收和聚积作用,植物明显受到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毒化作用;金及伴生元素的过量吸收,使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含量和叶面温度相应降低;植物叶片细胞结构发生变异,叶冠波谱反射率和波形等光谱特征明显变化;在遥感图像上,金矿区的植被表现出异常特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在植被区寻找隐伏矿床的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找矿的标志。利用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从遥感数据中分析金矿的植被图像特征,提取与金矿化有关的植被异常特征信息,可以优先出金矿化遥感异常区,并列举了几个应用实例。同时,指出了需加强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广大植被覆盖地区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探矿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祁连山木里地区已知天然气水合物上方不同期次近地表土壤地球化学勘查重复性试验,对土壤酸解烃、顶空气、荧光光谱、碳酸盐等指标方法的稳定性及异常重现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各项化探指标不同期次含量最大值等特征值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其数据波动特征和数据结构是相对一致的。顶空气甲烷、酸解烃、荧光光谱和碳酸盐方法指标前后两次测量结果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配对T-检验显示顶空气轻烃、酸解烃和碳酸盐指标数据变化差异不显著,从统计学上看其指标数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顶空气甲烷、酸解烃、荧光光谱等指标地球化学异常在研究区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区上方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其化探指标异常空间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但是顶空气重烃异常模式、碳酸盐异常强度的变化,反映其具有重现性,但异常稳定性相对较差。这为地球化学勘查在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发挥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洞庭盆地具备形成一定规模生物气藏的条件。针对生物气资源勘探,2013~2016年在盆地内开展了以地球化学为主的勘探工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地表沉积物测量。勘探涉及面积2 060 km2,采集样品1 498个,采用现场顶空气游离烃、室内酸解烃和少量微量甲烷同位素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洞庭盆地甲烷地球化学异常由游离烃(顶空气)和吸留烃(酸解烃)组成。游离烃是现存地下生物气的动态反映,酸解烃与沉积相造成的碳酸盐沉积和古河道分布有关。(2)洞庭盆地为甲烷指标高背景区域,异常分布与第四纪断陷盆地分布基本吻合,尤以沅江凹陷显著。(3)酸解烃河坝镇异常与中部NE向串珠状和东南部次级局部异常组成的环状异常围绕着沅江凹陷,表明其可能是洞庭盆地潜在生物气烃源区。(4)沅江凹陷北部青树嘴—河坝镇一带是盆地内游离烃甲烷特高值异常区,是下覆生物成因天然气在浅表层直接渗漏的反映;酸解烃甲烷高值异常环绕着游离烃甲烷高值异常,构成了酸解烃环状异常和游离烃顶端异常最佳油气藏组合模式。青树嘴—河坝镇区块是洞庭盆地下覆生物气的"烟囱",是本区生物气勘探最有可能突破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区某探区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成因属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胜利油区某探区烃类组份的相关性特征、三维荧光特征、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烃类组份的某些比值特等4项参数的对比分析,认为该区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的成因主要属热解成因的油田伴生气或凝析气,基本可排除地表生物降成因气、人工污染气、煤成气形成异常的可能性。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推断为学深部油气藏在地表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腹部城川1井(0─4500m)酸解烃、热解烃及部分层段抽提烃的系统研究,结合剖面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及产油气层的分布,讨论了油气垂向微渗漏在浅层沉积层中留下的可识别的地球化学痕迹。该井浅层0─1020m井段,有机碳含量低,在0.06%─0.3%之间,平均为0.11%,t(max)值小于400℃,有机质处于未成熟热演化阶段,岩性发育以红色、砖红色粉砂岩和浅灰色砂质泥岩和粉砂岩为主,这样一套沉积组合显然不利于有机质转化成烃。但与其下伏相邻成熟层段相比,S1/TOC,S1/(S1十S2)和C(2+)/TOC均异常偏大,饱和烃的OEP值为1.11─1.13,饱/芳值为5.2─6.4,显示了不具有奇偶优势的成熟烃的特征;经丙烯均一化之后,浅层甲烷和重烃异常并未消失,表明有深部热成因气态烃的加入。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则通过岩石中微裂隙和孔隙系统的油气微渗漏是深部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油气垂向微渗漏在浅层沉积层中留下了可识别的地球化学痕迹。  相似文献   

9.
杨柏林 《地质科学》1991,(3):268-276
本文以新疆阿尔泰某多金属矿区为例,对岩矿光谱特征、不同岩性段岩石化学特征、细分红外光谱遥感图象色调异常进行研究并通过野外验证后提出:Fe3+除在900nm 处具有强吸收特征外,在2150nm 附近有一个反射峰特征;细分红外光谱遥感图象色调异常的形成机理是与 Fe3+的2150nm 附近的反射峰特征有关的综合光谱信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南部和高桥高热演化地区古生界天然气具有乙烷等重烃组分含量低,大多数样品的湿气系数小于2%,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显著偏重,乙烷等重烃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大等特征。热演化程度更高、甲烷碳同位素更重、湿气系数更低的东南部地区,古生界天然气均显示乙烷等重烃组分碳同位素异常偏轻、碳同位素倒转的特征。通常,当乙烷等重烃组分含量极低的高演化天然气混入少量乙烷等重烃组分含量高、碳同位素组成显著偏轻的天然气就可形成天然气的乙烷等重烃组分碳同位素异常偏轻、碳同位素倒转。早白垩世末盆地抬升阶段初期古地温降至相当于高-过成熟阶段的温度区间时,气源岩和储层中残余的少量液态烃的热裂解生成的天然气混入导致了乙烷等重烃组分碳同位素异常偏轻与碳同位素的倒转。因此,应以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作为主要指标、乙烷等重烃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作为参考指标,结合成藏地质条件进行高演化天然气的成因判识。提出了研究区古生界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并有一定数量油型气混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在植物物候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通过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物候现象的机理分析,认为植被指数可反映植被各物候期的特征。国内外在探测植物生长季始末日期、花期变化、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全球碳收支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植物物候的发展;同样物候研究也可提高遥感影像植物分类和作物估产的精度,同时可促进高光谱遥感的发展。通过我国物候研究从传统的农林业应用转向注重遥感探测、生态学应用的现状分析,展望了我国物候发展方向:关注植物生长季始末时间的时空分布规律;遥感监测植物季相变化;遥感监测植物花期;注重探讨植物生理和生态特征;植物高光谱遥感物候研究;重视物候科普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2.
煤型气烃类组分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的煤型气和油型气烃类气体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煤型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在未成熟到低成熟阶段(R0<0.7%)与油型气无明显差别。从低成熟开始,煤型气甲烷随热演化程度的增高相对油型气逐渐富集重碳同位素。在热演化程度达到1.0左右时,二者δ13C1的差别最大(达7‰左右)。之后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二者δ13C1的差值逐渐减小,当热演化程度达到过成熟阶段之后,二者又基本相近。煤型气和油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气短岩母质碳同位素组成的控制。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是鉴别煤型气和油型气的较有效的指标,通常煤型气的δ13C2>-28‰,而油型气的δ13C2<-28‰。热演化程度对煤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影响不够明显,而对油型气重烃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影响。煤型气(甲烷及重烃)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源岩沉积时的水介质有关,由陆相淡水环境沉积的源岩形成的煤型气相对富集氢同位素气。煤型气从甲烷到了烷随着碳数的增加,氢同位素组成依次增重,即δD1<δD2<δD3<δD4.  相似文献   

13.
通过胜利油区某探区烃类组份的相关性特征、三维荧光特征、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及烃类组份的某些比值特征等 4项参数的对比分析 ,认为该区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的成因主要属热解成因的油田伴生气或凝析气 ,基本可排除地表生物降解成因气、人工污染气、煤成气形成异常的可能性。土壤吸附烃组份异常推断为深部油气藏在地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是以地震勘探方法为基础,其成功率低,从而促使非地震勘探寻找油气资源的研究方法问世。八十年代以来,油气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油气藏上方存在着微渗漏的理论得到广泛证实。油气藏烃类微渗漏必然引起地表物质发生变化:土壤吸附烃异常、红色岩层褪色、粘土矿化蚀变晕、碳酸盐矿化蚀变晕、放射性异常、地热异常和地植物异常。将油气藏的烃类微渗漏理论与岩矿光谱特征相结合,便成为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寻找油气资源的新方法。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油气遥感科研队,1988年以来在新疆准噶尔和塔里木两盆地进行了航空细红分外光谱遥感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  相似文献   

15.
采用GC—MS技术测定了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沉积物柱样HD196A中的有机物,共检测出90多种烃类化合物: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支链烷烃、多环芳烃等化合物。正构烷烃分布曲线的形状、碳数范围、主峰位置以及CPI值和0EP值说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是大陆高等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源,并以陆源高等植物来源占优势。研究还表明,随着深度增加,柱样中重烃减少,而轻烃增加,奇偶优势指数趋近于1,长链烷烃和支链烷烃减少,芳烃的甲基化和甲基重排作用等,均显示出该区沉积物成熟度较高。同时结合该区已有的研究资料(烃类气体——甲烷、重烃组分分布,以及热释光、有机碳等),其高值异常区与本次研究站位相吻合,显示该海区具有烃渗漏来源,是海底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遥感找矿异常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ETM图像数据为信息源,在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进行了遥感找矿异常提取的方法研究,根据矿化蚀变的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基于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和分类方法的试验,选定了区内的最佳遥感异常圈定方法。针对区内与铜矿有关的主要蚀变类型分类进行了提取,分别赋色后叠加形成了遥感矿化蚀变异常图,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划分,总结了遥感找矿异常提取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马跃良 《广东地质》1999,14(1):17-24
广东可台金矿区马尾松和芒箕对Au、Cu等金属元素有强的聚积作用,Au、Cu等金属元素的过量吸收,使植叶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分含量和叶面温度相应降低。金矿区与背景区相比,导松叶片的反光谱特征明显变化,叶绿素的反射峰和近工外肩的反射率值呈上升趋势,红界发生了5-10nm的“蓝移”;利用遥感(TM)资料可以提取植被的光谱异常信息,这些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和遥感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可用于探查隐伏金属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西藏念扎金矿为研究对象,提出在传统矿产勘查的地质填图、找矿预测等项工作中适宜多源遥感数据的介入。地质填图主要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人机交互解译为主要方法;遥感找矿预测主要采用多光谱影像,通过寻找与成矿相关的特征矿物的光谱特征,反演目标矿物地表分布情况,从而提供找矿线索。结合传统工作手段验证遥感技术所获取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油气异常区和非油气区地表土壤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据此,对土壤、重烃及甲烷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济阳凹陷南缘与鲁西隆起接合部开展了土壤气He、Ar组分及Ar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He的丰度从5.1—6μL/L(S.T.P),δHe值从-4%-16%,平均2.59%;40Ar/36Ar比值从255—325,δ(40Ar/36Ar)值从+11%-11%,He异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而Ar等值图分布比较复杂。He、Ar、烃三组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表明有3个远景区,最有意义的是中深层远景区。此外,根据地质分析及Ar同位素特征表明中深层异常远景区不仅是与已知的第三系油田有关,而且还与深部C—P煤系地层有关,故属煤成气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