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南秧田层状矽卡岩型白钨矿石中石榴石及电气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流体包裹体3种类型.矽卡岩型矿石中石榴石及共生石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8~250℃,盐度w(NaCl) =0.7% ~8.1%;电气石石英脉型白钨矿石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1~ 325℃,盐度w(NaCl)=1.57% ~ 15.76%.两种类型矿石成矿溶液密度为0.75~0.95g/cm3,表明形成这两种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其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变质水),后期受到了岩浆水的叠加改造作用.硫同位素落入沉积岩、变质岩及蒸发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新地沟绿岩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地沟金矿床产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绿片岩系中,属层控绿岩型金矿床。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中温(220~320℃)、中等深度(2.8~3.8km),压力降低流体发生相分离的条件下。主成矿阶段矿液属低盐度(为1.2~3.5Wt%NaCl)的Clˉ-Na^ -K^ 型溶液。矿石中石英的包裹体成分比值特点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具深部来源特征,为深部原始岩浆水与天水或地下水混合来源。矿床硫同位素组成接近陨石值,属深源硫,矿石铅亦具深部来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与下地壳之过渡带。上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证实该矿床属层控绿岩型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团结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团结沟金矿床赋矿岩体石英斑晶及矿石中玉髓状石英内发育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赋矿岩体石英斑晶中主要发育含子矿物三相、气液两相、纯液相等类型包裹体 ,而矿石玉髓状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温度为 1 30~ 370℃ ,盐度 2~ 1 0wt%NaCl;与赋矿岩体石英斑晶中发育的气液两相包体温度、盐度范围相近 ,结合成分及氢氧同位素特征 ,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及大气降水 ,矿床成因属与中酸性斑岩侵入活动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白山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东段,是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钼矿.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脉体发育顺序依次为:早期石英-钾长石脉、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和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早期石英-钾长石脉中主要发育纯CH4包裹体(PC型)、CH4-H2O型包裹体(C1型)和水溶液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集中在320 ~420℃,盐度为1.98% ~ 8.79% NaCleqv;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中发育含子晶包裹体(S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60~ 400℃,盐度为1.49%~8.65% NaCleqv;石英-辉钼矿脉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发育W型、S型和CO2-H2O型包裹体(C2型),均一温度分别为200~ 240℃和140 ~ 240℃,盐度分别为2.14% ~8.10% NaCleqv和0.33%~ 10.22% NaCleqv,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只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明显下降,分别为100~ 160℃和0.17%~4.86% NaCleqv.估算的石英-钾长石脉体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形成压力分别为105 ~ 221 MPa和15 ~ 285MPa.成矿流体由高温、富碳质、还原的岩浆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碳质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阶段温度下降,早期流体中的CH4还原HMoO4-的高价钼,从而形成辉钼矿,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产于大别造山带,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斑岩型矿床,其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钾长石+辉钼矿±其他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热液石英和萤石中发育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早阶段石英中发育纯CO2包裹体、CO2-H2O型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中阶段的石英则发育CO2-H2O型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在晚阶段的无矿石英脉中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的CO2-H2O型包裹体,石英-碳酸盐-(萤石)脉石英与萤石中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77~ 380℃,集中于300~ 360℃,盐度变化于3.0%~10.3% NaCleqv之间.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85 ~ 351℃之间,集中在260~ 320℃,盐度介于2.4% ~9.3%NaCleqv;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9 ~245℃,盐度介于0.7% ~6.3% NaCleqv之间.中阶段多相包裹体中常见黄铜矿和其他透明子矿物,表明流体具有还原性、过饱和的特征,是矿石矿物沉淀的主要阶段.估算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集中于47 ~ 131MPa和26 ~118MPa,所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4.7km和2.6~4.2km.上述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姚冲钼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CO2的特征,同时预测了深部找矿潜能.  相似文献   

6.
新疆阿尔泰塔拉特铁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登峰  张莉  郑义 《岩石学报》2013,29(1):178-190
塔拉特铁铅锌矿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南缘的阿巴宫多金属成矿带,矿体赋存于克兰盆地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中,为一套海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沉积岩-碳酸盐岩建造,脉状矿体受阿巴宫大断裂次级断裂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塔拉特铁铅锌矿可分为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阶段,后3个阶段均有石英共生.其中,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阶段是铅锌成矿的主要阶段.不同阶段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CO2包裹体(PC型)、CO2-NaCl-H2O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4类.冷热台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氧化物阶段石英含有4种类型的包裹体,以W型为主,C型和S型包裹体次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71~ 426℃,W型和C型盐度范围0.5%~22.4% NaCleqv,S型包裹体盐度30.5% ~40.6% NaCleqv;硫化物阶段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为W型、C型和PC型,均一温度为204 ~ 269℃,盐度介于0.2%~15.6% NaCleqv之间;碳酸盐阶段的矿物只含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5~211℃之间,盐度为1.1% ~9.9% NaCleqv.利用C型包裹体对硫化物阶段成矿压力估算,得到107 ~ 171MPa,对应深度为4~6km.塔拉特铁铅锌矿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CO2的特征,但碳酸盐阶段低盐度、贫CO2,流体不混溶和混合作用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沉淀.塔拉特铁铅锌矿的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显示其为碰撞造山体制形成的矽卡岩型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
云南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哈播斑岩Cu-(Mo-Au)矿床产于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的南段,形成于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构造转换环境,属于陆-陆碰撞型斑岩矿床.根据脉体的交切关系,确定哈播矿床各种脉的演化序列为早期石英脉→石英-黄铜矿脉→石英辉钼矿脉.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各期脉中均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各种包裹体的气相均含有CO2、SO2、H2O等气体.各期脉中多种包裹体并存并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范围,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149~427℃,盐度ω(NaCleq)6.0%~15.0%;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205~405℃,盐度ω(NaCleq) 3.4%~19.0%;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305~516℃,盐度w(NaCleq) 33.5%~61.0%.哈播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由稳定共存、不混溶的低盐度流体和高盐度流体组成,高盐度流体是哈播矿床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成矿流体在400℃左右发生“二次沸腾”、分相,温度下降和挥发分持续逃逸可能是Cu-Au成矿的诱因.Mo元素在成矿流体多次沸腾、分相过程中,持续优先分配进入高盐度流体中而逐步富集;温度下降,使含钼硫化物在流体中溶解度降低、沉淀,形成石英-辉钼矿±黄铜矿脉.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及H-O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地质与勘探》2020,56(2):315-327
为了探讨江西朱溪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特征,本文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开展了流体包裹体以及H-O同位素研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该矿床矽卡岩期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31~358℃,盐度范围为3. 87%~5. 86%NaCl_(eqv),氧化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矿物流体包裹体温度范围分别为167~403℃和114~351℃,盐度范围分别为1. 57%~6. 45%NaCl_(eqv)和0. 88%~8. 00%NaCl_(eqv)。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朱溪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组分主要为H_2O,此外还含有少量CH_4、N_2和C_2H_4。石英H-O同位素结果显示,δD_(v-SMOW)值变化范围为-53‰~-87‰,δ~(18)O_(H_2O)值介于2. 58‰~5. 68‰。自成矿早期到晚期,该矿床总体呈现缓慢降温的演化过程,钨在进入流体相后很可能以钨杂酸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含钨的流体与碳酸盐岩围岩发生反应而引发流体酸碱度的变化,或后期大气水的加入导致的温度降低可能是朱溪钨矿床中钨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初步的岩相学和冷热台显微测温表明,CCSDHP—UHP岩石中石英脉和后期碳酸盐脉中含有3种流体包裹体:盐水溶液(NaCl-H2O)包裹体(Ⅰ类)、NaCl-CaCl2-H20(Ⅱ类)和N2-CH4纯气相(Ⅲ类)包裹体,其中Ⅰ类盐水溶液包裹体可进一步分为中高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a)、中等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b)和低盐度盐水溶液包裹体(Ic),而Ⅲ类为CCSD中首次发现:Ia、Ib和Ⅱ型流体包裹体主要以原生或假次生形式赋存在榴辉岩的石英脉或石英颗粒中,在角闪岩相的片麻岩及其石英脉中均未观察到,显示它们可能主要被捕获于榴辉岩的减压重结晶或退变质阶段,而Ic型包裹体分布广泛,表明其主体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的最晚阶段捕获的;N2-CH4纯气相包裹体均为原生包裹体,主要呈孤立和小群状与Ia和Ib类包裹体分布于榴辉岩中条带状石英脉中,可能主要是在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被捕获的;CCSD榴辉岩中石英脉的主体形成于板块折返有关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而片麻岩中石英脉则主要来源于角闪岩相及其后期退变质作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区别,但它们各自相似于其寄主岩石中的石英颗粒中包裹体,说明CCSD中HP—UHP岩石在板块折返过程中释放出的变质流体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超高压变质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傅斌  肖益林 《岩石学报》2000,16(1):119-126
对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含柯石英榴岩和硬玉石英岩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盐度的不同,可以划分出至少五种类型不同的气液包裹体;(1)N2包裹体;(3)高盐度流体包裹体;(3)CO2包裹体;(4)CO2-H2O包裹体;(5)低盐度流体包裹体。本仅见于含柯石英榴辉岩,而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则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榴辉岩和硬玉石英岩中。CO2包裹体沿榴辉岩中微剪切带分布,或存在于强变形的硬玉石  相似文献   

11.
CaCl2-H2O体系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丁俊英  倪培饶冰 《岩石学报》2005,21(5):1425-1428
人工合成包裹体可以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提高我们对天然包裹体各种形成作用的认识,并用来模拟天然包裹体以验证许多涉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假设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人工水晶裂隙愈合方式,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特定组成的 CaCl_2-H_2O 体系流体包裹体,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结合倪培等(2003)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人工合成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的相似性,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捕获流体是母溶液的真实代表性。因此,合成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将在流体包裹体和地质流体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等方法,对赤城县梁家沟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石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盐度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以气液2相为主,气相成分主要是CO2,液相成分主要是H2O和烃类液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0.0~160.0℃,盐度w(NaCl)=2%~12%,说明矿床形成条件为低温低盐度,且富含烃类物质。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构造位置、产出地层和该矿床中矿(岩)石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数据研究结果,初步厘定梁家沟铅锌银矿床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  相似文献   

13.
The tin-bearing topaz-quartz porphyry in the Yanbin area is subvolcanic in origin,derved from granitic residual magma through strong 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The rock contains various types of inclusions(hydroxyyl-melt,vapor-rich,halite-bearing multiphase,and liquid-rich),which permits us to trace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the fluid.It is suggested that immiscibility took place in a pulsating manner between melts and fluids during the rock-forming process with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580℃to180℃ and the salinities varying from low through high to low(5.1-10.5→6.9-21.4→20-48→16-22→2-10 in wt% NaCl).The hydroxyl-melt inclusions are considered as evidence of magma-hydrothermal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4.
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定年的可靠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海涛  郑海飞 《地球化学》2001,30(6):507-511
通过对Rb-Sr等时线原理应用的必要条件及流体包裹体样品的成因特点的分析,认为是否可以用流体包裹体Rb-Sr定年在理论上尚需解决以下问题:(1)因矿物中常有不同期次、不同成因的流体包裹体存在,必须保证所选择的各流体包裹体样品具有相同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2)流体包裹中Rb与Sr的分异机理以及分异程度问题,即流体中Rb与Sr之间是否存在分异和分异程度是否可以达到Sr同位素分析的精度分析。已有的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分析检验结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等时线图上数据点分散;拟合年龄较老;等时线拟合品质参数的MSWD偏大,可靠性低。  相似文献   

15.
应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是研究特定成岩成矿(藏)阶段古流体成因和来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矿床、油气、地质流体和大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但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方法。文中在对目前国内外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总结分析基础上,认为激光拉曼光谱是一项可以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最有效方法,国外在该领域已经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对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单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原理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通过对已知比值的同位素标准物质拉曼光谱测试和研究,在确定稳定同位素分子的拉曼参数和实验条件等基础上,可以建立起单个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激光拉曼测试方法,从而改变目前只能依靠分析群体包裹体同位素来示踪古流体成因和来源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低温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在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外学者自80年代起利用原位低温拉曼测定技术在国际上首先开展地质领域感兴趣的几种盐水化合物研究以来,原位低温拉曼测定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对人工合成和自然界盐水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在流体相中盐类的鉴定、低温相平衡及盐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方法是对传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的重要补充,正在成为国际上流体包裹体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在地质流体研究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刘行  邹灏  李阳  蒋修未  李蝶 《地质论评》2019,65(Z1):223-224
正拉琼锑金矿床位于措美县西约17 km,大地构造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段,地处于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ZS)与藏南拆离系(STDS)大断裂之间。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导致印度洋持续扩张,造成印度大陆不断向北挤压,形成喜马拉雅造山带(尹安,2000),该地区近东西向的断裂自北而南依次  相似文献   

18.
丁俊英  倪培 《岩石学报》2007,23(9):2039-2044
在倪培等在2003年和丁俊英等在2005年成功开展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技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NaCl-CaCl2-H2O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工作,并结合相应相图分析研究——主要对合成包裹体的低温熔融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其低温相变过程与相应相图吻合。因此,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相似,天然流体包裹体的各种行为可以参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同时,通过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校正补充实验相图,使其更准确的被应用于天然包裹体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倪培等在2003年和丁俊英等在2005年成功开展人工合成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技术,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 NaCl-CaCl_2-H_2O 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工作,并结合相应相图分析研究——主要对合成包襄体的低温熔融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成的包裹体捕获了既定组成的流体,其低温相变过程与相应相图吻合。因此,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相似,天然流体包襄体的各种行为可以参照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同时,通过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校正补充实验相图,使其更准确的被应用于天然包襄体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20.
西藏弄如日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弄如日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是该成矿带上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期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LRM分析和包裹体中子矿物相的SEM/EDS分析等,对与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以及金的迁移与沉淀机制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黄铁矿-石英组合的早期阶段,发育以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256~335℃,盐度29.7%~38.9% NaCleqv;形成毒砂-富砷黄铁矿-石英组合的主成矿阶段,发育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30~357℃,盐度1.81%~9.74% NaCleqv,CO2密度为0.16~0.29g·cm-3;形成辉锑矿-石英、雄黄-石英和碳酸岩脉组合的晚期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4~245℃,盐度1.91%~8.95% NaCleqv。与金成矿有关的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富CO2、CH4、N2、Na+流体体系,成矿流体温度、压力降低造成了流体不混溶,使CO2相与水溶液相分离是造成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