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门源区域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及2016年1月21日门源6.4级地震的地震序列、余震分布、不同时段完整震级、b值、地震周期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分析认为该区域的5级以上中强震多发生于b值的下降时段,中等地震存在3~5年的周期特征,6级以上地震的周期约为20年;本次6.4级的地震序列表明,余震密集发生于震后的10余天内,这个时段余震频次达到了5个月以来地震总数的85%以上.主震发生后,随着余震的增多,a值、b值都有上升的迹象,这表明区域应力状态得到了一定缓解,当b值趋于稳定时,可能预示着地震序列将进入结束状态.运用该区域主震前的地震目录分析计算发现,本次6.4级地震就发生在a值高值区及b值低值区,显示空间b值对本次强震的发生地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祁连—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界断裂带,调节着青藏高原北东向的推挤和阿拉善地块的东向运动.前人动力学模拟指出,该断层有效摩擦系数可低至0.05,远小于通常在库仑应力计算及相关地震危险性分析中采用的0.4.本文基于库仑应力理论讨论了2016年门源6.4级对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的应力触发,并讨论了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危险性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随着有效摩擦系数降低,断层面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可达0.013 MPa,表明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可以增加2022年门源6.9级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危险性.库仑应力随着有效摩擦系数的降低而增加,暗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低有效摩擦系数可以促进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对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的应力触发.本文同时给出了祁连—海原断裂带两个库仑应力增强的区域,即西段的托莱山断裂和中段的天祝空段,这两个区域同时也是历史大震破裂空段和断层高闭锁段,预示着这两个断层段未来地震危险性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震灾防御技术》2022,17(4):691-700
大量研究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中存在相对平静期,该阶段b值会相对下降,b值变化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发生MS7.4地震,为研究地震前b值时空变化特征,本文截取2009年至震前地震目录,将地震目录分为去除余震目录、完整地震目录,对比研究b值变化特征。研究发现,玛多MS7.4地震前1年b值开始低于均值且不断下降,至b值有上升趋势时地震发生,扩大到区域内其它5级以上地震,也符合此规律,地震发生后b值明显上升,短时间内又下降至较低位置,并一直处于较低位置直至下次地震发生;从b值空间扫描结果看,玛多MS7.4地震前,震中位于低b值区域,该位置为b值最低处;通过不同时间段的b值空间扫描结果,可发现玛多MS7.4地震发生前低b值区域向震中不断迁移,表明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应力不断集中;b值空间扫描时,完整地震目录掩盖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去余震地震目录较好的凸显了中强震震中区域低b值特性。  相似文献   

4.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S 6.9地震,基于青海地震台网对此次地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门源地震序列的空间展布整体上呈西段NWW、东段SE向的带状分布,且序列衰减较缓慢。另外,基于同一构造历史地震类比、h值、等待时间法等进行分析,认为门源MS 6.9地震序列为主—余型;根据祁连地震带中东段5级以上地震最大余震发震时间统计和震级差特征分析认为,门源MS 6.9地震的最大余震已经发生,即2022年1月12日18时20分的MS 5.2地震。  相似文献   

5.
<正>1研究背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S 6.9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37.77°N,101.26°E),震源机制为走滑型,是继1986年8月26日和2016年1月21日2次门源MS 6.4地震之后该区发生的又一强震。此次地震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中段,区域构造位置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冷龙岭断裂、托莱山断裂和肃南—祁连断裂的阶区部位。现场考察发现,发震构造应为冷龙岭断裂和托莱山断裂之间阶区中发育的道沟断裂。青藏高原东北缘历史上发生多次7级及以上地震,其中1920年以来发生3次7.5级及以上大地震,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门源—祁连地区强震后青海及邻区6级地震迁移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有2种基本模式:逆时针轨迹和顺时针轨迹。门源—祁连地区地震后强震以顺时针迁移模式为主,震级为6级;(2)从迁移范围看,第一次迁移约1 000 km,第三次迁移约为800 km,迁移范围有变小的趋势;(3)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后的5年时间左右,下一个6级地震很可能会迁移至其西南方向的唐古拉地区。2016年10月17日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地区的杂多(32.81°N,94.93°E)发生Ms6.2级地震,表明门源—祁连地区地震后强震迁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021年10月下旬青海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10月27日异常台站最多,并在门源-祁连至兴海地区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6×104km2的高值异常区;此外,2021年7—11月青海地区8项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出现准同步异常变化。结合青海及周边地区历史震例的分析结果,认为2021年11月23日至2022年1月23日,青海西北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区内可能发生5.6~6.4级地震。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出现后的73天,震中位于预测区的边缘,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与预测意见一致,但震级超出预测意见上限值0.5级。此次地震前基于地球物理观测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开展的短临异常跟踪分析过程,对中国大陆西部地震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自有仪器记录以来,祁连山构造带6级地震活动,经历了两个绝对平静期和两个相对活跃期。显现出长时间段起伏活动、空间依赖大构造带有序分布和迁移的基本特征。第一平静时段(1900—1919),祁连山构造带没有6级以上地震事件的记录。第一活跃时段(1920—1954),伴随M≥7大震活动30余年。第二平静时段(1955—1985),祁连山构造带没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第二活跃时段(1986—2016?),祁连山构造带记录到6级地震7次。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Burgers黏弹性模型计算1125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历史强震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单独和累积的库仑应力变化,分析历史强震对此次门源地震黏弹性触发作用及其对后续地震的影响.结果表明:(1)1920年海原M 81/2级地震、1927年古浪M8.0级地震和1954年山丹M71/4级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的加载最为显著,分别相当于使门源地震提前7.6年、5.3年和5.2年;(2)1986年门源MS6.4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的卸载作用最明显,使其发生延迟14.4年左右,2016年门源MS6.4地震使2022年门源地震延迟0.4年左右;(3)2021年玛多MW7.3地震对2022年门源地震有较为显著的触发作用,门源MS6.9地震对2022年1月23日哈拉湖M5.8级地震有触发作用,哈拉湖M 5.8级地震对2022年3月17日肃南M 5.1级地震及2022年3月26日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时空扫描方法,对1990年10月景泰Ms6.2地震前1979年1月至1990年9月震中周围5°×5°范围内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的闭锁区段。在发震构造带的东、西两段Ms≥2.0地震的活动具有相互呼应的特点,西吉—海原段的地震活动较门源—古浪段滞后3年。结合对b值异常区的空间变化图象的研究,本文还讨论了用对未来地震危险区进行长时段的时空扫描的方法确定构造的闭锁区段和闭锁起始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前b值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9年以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编目资料,以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获取震前震中及其邻区地震b值的空间图像。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发生在震前显著低b值区域,该异常特征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的应力积累过程,印证了b值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地震活动性角度选用青甘宁交界一带6级以上地震,研究了该三角区内地震时、空、强分布,b值以及与邻区地震相呼应等地震活动特征。表明该区存在4个地震活跃段,存在NNE及NWW两条近于正交的地震活动条带,7级和8级地震沿条带迁移的规律。此外,还揭示了b值低及各个地震活动时段b值变化不大是该区最突出的特点。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该区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苏珊  郭培兰 《华南地震》2022,(4):102-108
基于广西台网提供的地震目录,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的基于格点搜索的b值分析程序,对广西及邻区进行b值时空分析。b值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个b值显著变化区域,分别为广西中西部b值显著下降区和粤桂交界b值显著上升区,两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2019年靖西5.2级和2019年北流5.2级地震。计算这两个区域的b值时间变化情况:广西中西部地区在长时间b值下降的背景下,震前一年左右时间内出现b值显著的回升后快速降低转折,而后发生靖西5.2级地震,结合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1年日本东北9.0级地震相似的b值分析结果,认为该种b值变化特征具有显著前兆意义;粤桂交界区域2019年10月发生北流5.2级地震,发震前后b值上升态势不变,结合地下速度结构分析,认为北流地震具有明显的坚固体孕震特征,是b值升高异常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六日青海门源县北部发生的6.4级地震,是一九三二年昌马7.5级地震五十余年后,在昌马—俄博—古浪—海源巨型构造地震带上出现的第一次Ms<6级强震。无疑,这次地震的发生,对于北祁连构造带近期的震情趋势有着极为深刻的寓意。本文依据震前的形变测量资料和震后复测结果,对门源6.4级地震的构造形变效应及其区域形变背景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月21日01时13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S6.4地震,震中位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造山带内的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部分附近,震源深度约11.4 km,震源机制解显示该次地震为一次纯逆冲型地震.我们于2015年7—8月期间完成了跨过祁连造山带紧邻穿过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4地震震中区的大地电磁探测剖面(DKLB-M)和古浪地震大地电磁加密测量剖面(HYFP).本文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工作,获得了二维电性结构图.结合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新获得的相对于欧亚板块2009—2015年GPS速度场分布特征,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主震与余震分布特征以及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等,探讨了门源MS6.4地震的发震断裂,断裂带空间展布、延伸位置,分析了门源MS6.4地震孕震环境与地震动力学背景等以及祁连山地区深部构造特征等相关问题.所获结论如下:2016年门源MS6.4地震震源区下存在较宽的SW向低阻体,推测冷龙岭断裂下方可能形成了明显的力学强度软弱区,这种力学强度软弱区的存在反映了介质的力学性质并促进了地震蠕动、滑移和发生;冷龙岭北侧断裂可能对门源MS6.4地震主震和余震的发生起控制作用,而该断裂为冷龙岭断裂在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断裂,表现出逆冲特征;现今水准场、重力场、GPS速度场分布特征以及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均表明祁连—海原断裂带冷龙岭断裂部分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为明显的一条边界断裂,受控于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和阿拉善地块的阻挡作用,冷龙岭断裂附近目前正处于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作用最强烈、构造转化最剧烈的地区,这种动力学环境可能是门源MS6.4地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与1927年古浪MS8.0地震和1954年民勤MS7.0地震相似,2016年门源MS6.4地震的发生同样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拓展过程中的一次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16.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77°,东经101.26°)发生6.9级地震,发震断裂为祁连-西海原断裂冷龙岭段(以下简称冷龙岭断裂),这是冷龙岭断裂继2016年1月21日Ms6.4地震之后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中强地震.本文在三条跨过冷龙岭断裂不同区段的大地电磁剖面数据三维反演出的电性结构约束...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中国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6.9地震,震中位于( 37.77°N, 101.26°E),震源深度为10 km.这是2022年中国大陆第一个接近7级的强震.距离此次地震震中40 km以东,2016年曾发生过门源M6.4地震;且东北部在1927年还发生过甘...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亮温资料为数据基础,使用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法研究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前的热辐射异常,并对祁连带中东段以往震例的热辐射异常作回溯性研究。门源6.9级地震的热辐射异常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演化阶段、增强持续阶段、减弱消失阶段。面积最大时强辐射区的面积约为8万km~2,地震发生在其西北部。相对功率谱峰值为平均值的17倍,地震发生在峰值后82天。大面积、高强度的热辐射状态持续时间长是此次异常的显著特点。祁连带中东段的几次地震前均出现过热辐射异常,其特征可为该区震情判定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形成可作为判定指标的区域震例库。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东部扎兰屯地区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明  薛丁  赵星 《地震》2012,32(3):142-149
内蒙古东部的扎兰屯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地震带北段,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较为活跃。本文以该地区地震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每个扫描窗口内研究区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b值变化范围基本维系在0.78~1.13,误差范围为0.04~0.065。空间扫描结果显示,扎兰屯地区b值空间分布范围基本维系在0.4~1.8,误差范围为0.045~0.085;低b值区域为阿伦河断裂中北段,b值大致分布在0.5~0.7,表明该区域地壳介质处于高水平应力积累状态,可能是未来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20.
对青海省门源地震台静水位、石英水平摆倾斜和钻孔应变等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分析,以及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前的短临异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台静水位、水平摆倾斜和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在此次地震中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其中,静水位出现加速上升和下降异常变化,并在持续下降变化中发生了青海门源6.9级地震;石英水平摆倾斜仪存在北倾的加速或转折异常变化;钻孔应变四分量在地震前监测到强烈的挤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