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通过摸拟汞源在液相、固相和气相中的转化迁移实验,了解汞矿体及含汞的其它金属矿体处在潜水面下的还原环境和表生氧化环境中,汞源能否转化成气态汞而透过含水层障碍进入气相的问题,并结合几个典型矿床的壤中汞气异常形成机理、汞的存在形式、主要迁移形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有关形成机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对壤中汞气异常评价的理论依据。此外,对影响壤中汞气异常的矿床地质条件、气候变化和采样工作方法等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法均进行了初步探讨。总之,本项研究成果,对于改进和提高壤中汞气测量的找矿评价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壤中汞气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我国铜、铅、锌、钨、锡、钼、汞、锑、金以及铁矿上都有一定的效果.由于在厚层运积物覆盖区它比次生晕等方法的效果好,故其试验和应用正不断扩大.但在工作方法、数据质量、应用条件和异常评价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涉及到壤中汞气异常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的深入研究又都必须先搞清汞的迁移和转化.本文就是试图从深部汞源中的汞和土壤中的汞之迁移、转化,探讨汞气异常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地表疏松物厚20—40m的地区,壤中汞气测量显示了埋深200余m的盲矿体,它对疏松层下断裂带的分布也有清晰地指示。汞在地表疏松层中含量为0.06—0.2PPm,主要以气态、土壤胶体及粘土矿物吸附态形式存在。汞在铅锌矿石中含量为14—320ppm,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分布于单矿物中。壤中汞气异常是矿床在氧化过程中,痕量汞从矿石中解脱出来,以气态沿各种裂隙进入地表疏松层。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和表土中汞蒸气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涂修元 《地球化学》1992,(3):294-304
天然气中的汞蒸气含量与重烃含量相关,其高含量与油气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油气聚汞的根本原因是汞和油气具有相近的活动性和成藏条件。汞蒸气和油气一起运移至地表形成了表土中壤气汞和热释汞的异常分布。但表土汞异常还可能因油气之外的汞源形成,应仔细鉴别。还应注意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化探技术中壤气汞方法吸附材料吸附性不均一,以及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的问题,研制了多层捕汞管吸附技术与捕汞管富集器相结合的壤气汞捕集器。经标准气样品分析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捕集器吸附性良好,稳定性高,测试性能满足各项指标。在含山昭关地热化探野外试验中显示,该捕集器能够有效吸附壤中气的微量气态汞,应用效果良好。该捕集器完善了化探样品的壤气汞富集分析和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城门山铜矿系统开展了土壤壤中汞、热释汞、全汞的测量。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和破碎带上覆的土壤中具有明显的壤中汞气、热释汞的富集,土壤中汞气的主要源是深部的硫化物矿体。汞异常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下伏矿体的赋存部位。土壤全汞因为本底汞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矿化信息,利用土壤全量汞与热释汞含量的比值来抑制本底汞,突显热释汞,能更清晰地显示深部的矿化信息,是示踪深部矿化信息的有用的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江西九江城门山铜矿汞气测量找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城门山铜矿系统开展了土壤壤中汞、热释汞、全汞的测量.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和破碎带上覆的土壤中具有明显的壤中汞气、热释汞的富集,土壤中汞气的主要源是深部的硫化物矿体.汞异常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下伏矿体的赋存部位.土壤全汞因为本底汞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矿化信息,利用土壤全量汞与热释汞含量的比值来抑制本底汞,突显热释汞,能更清晰地显示深部的矿化信息,是示踪深部矿化信息的有用的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壤中吸附相态汞测量方法及其找矿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为解决厚层覆盖区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试验研究了壤中汞气测量方法.虽然在各类覆盖区,壤中汞气测量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但因该方法影响因素多,特别易受气候的影响,导致分析误差大、重现性差,不同季节的测量结果难以对比评价等.通过对壤中汞气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含矿断裂上的土壤比非含矿断裂上的土壤含有更多的Hg~0、HgCl和HgCl_2;并且土壤中这种叠加吸附相态汞异常,主要来源于隐伏矿体,这就为地球化学探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侧重讨论壤中吸附相态汞的测量原理、工作方法、质量检验标准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为解决厚层覆盖区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试验研究了壤中汞气测量方法。虽然在各类覆盖区,壤中汞气测量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但因该方法干扰因素多,特别是易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结果导致分析误差大、重现性差,不同季节的测量结果难以对比评价等。通过对壤中汞气异常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含矿断裂上的土壤比非含矿断裂上的土壤含有更多的Hg、HeCl和HgCl_2,並且土壤中这种迭加吸附相态汞异常,主要来源于隐伏矿体。这就为地球化学探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壤中汞气测量在小营盘金矿区外围寻找含金石英脉效果明显。矿脉上异常宽,汞浓度高,衬度大;矿化石英脉汞浓度低,衬度小;围岩汞背景低而平稳,异常清晰易于辨认。矿与非矿异常特征差异明显,具有直接找矿指示作用。可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矿异常”下限。基岩裸露区、黄土崖边、陡坎等处汞气泄露,方法有效性变差,测线应尽量避开,实地布置。汞气测量干扰因素众多,规范施工是该方法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目的是对长春市西北部地区地热异常进行分析,确定地热异常控制因素。地热异常的测量方法采用了壤中汞气测量法,以此确定该区地热异常分布范围。通过分析,勘查区中部和东部地区壤中气汞量较高,其它部分壤中气汞量较低。高区中Ⅰ号和Ⅲ号异常区由于是回填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其壤中汞气异常影响因素。Ⅱ号异常区地热资源存在。地热异常控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地温梯度,且地质构造是主要控制因素。评价结果对长春市西北部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汞气测量方法对陕西韩城春秋古墓的位置、被盗情况进行勘查与判断。在墓区及外围,对已开挖墓穴不同部位的空气、壤中气和土壤热释汞分别进行测量,证实了古墓葬中存在高浓度的气汞、壤中气汞和土壤热释汞异常,并利用汞异常的分布形态和位置确定了古墓位置和盗洞位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壤中汞气测量在西天山高寒山区寻找隐伏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在西天山高寒山区已知火山热液型铜矿点外围矿化剖面和冰雪水沉积、洪积厚层覆盖区激电异常上的壤中汞气测量试验 ,进而扩大到面积性测量 ,均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结果表明 ,壤中汞气测量在高寒条件下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壤中吸附相态汞测量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化探方法.该方法在常规化探找矿效果不佳的厚层基岩覆盖区和厚层运积物覆盖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找矿实践表明,该方法虽比壤中汞气测量的影响因素少些,但仍有不少影响因素值得注意.为了提高评价异常的准确性,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是很有必要的.几年来,我们对壤中吸附相态汞(以下简称壤中汞量)测量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识别和消除干扰因素、正确评价壤中汞量异常方面做了一些试验工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汞气找矿     
在多金属矿、含铜黄铁矿、金矿以及其他非汞矿床的矿石中,汞含量要比围岩高5~1000倍,从而在矿体上部形成汞气分散晕.表生作用能够加速汞由固体向气体转化的进程.产生这种情况,是由于任一温度下所发生的汞的升华作用.矿带和矿体的气态汞,在其扩散与渗滤过程中,主要是被上覆岩层所吸附;部分汞则以游离气体和吸留气体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之中.由深部带来的汞蒸气和由于输送到大气圈以及地表的剥蚀作用而消耗的汞蒸气之间,通常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从埋藏矿体和潜埋藏矿体进入到大气圈中的气态汞很少,以致在现代测量技术条件下很难测出矿体上空的汞气晕.作为大气圈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壤中汞气与二氧化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干旱戈壁荒漠区隐伏铜镍矿的找矿效果,设计了对沙泉子隐伏铜镍矿壤中汞气与二氧化硫气体的地球化学剖面测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壤中汞气与二氧化硫气体在隐伏矿化体上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征,说明这两种方法在试验区对寻找隐伏铜镍矿有一定效果,为在干旱戈壁荒漠区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壤中汞气测量在西天山高寒我寻找隐伏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西天山高寒山区已知火山热液型铜矿点外围矿化剖面和冰雪水沉积、洪积厚层覆盖区激电异常上的壤中汞气测量试验,进而扩大到面积性测量,均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结果表明,壤中汞气测量在高寒条件下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526个岩石样品的Hg、Zn测定及闪锌矿单矿物Hg的热释温度测定为基础,探讨了甲生盘层控硫铅锌矿床Hg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提出了以Hg×100/Zn为指标研究成矿后侵入体的热力对Hg的驱赶作用的可能性。从岩体向外250m的距离内,该比值逐渐从2升高到7。原生Hg异常的研究有利于解释该地壤中汞气异常的形成。已经证实,壤中汞气测量对寻找这类矿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刘平 《贵州地质》2003,20(1):25-29
汞和烃类在空间上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汞和一部分烃类最初是呈气态沿深断裂从上地幔迁移而来;因沉积过程中,有机烃类与地幔烃类,陆源汞与幔源汞在细粒级沉积物中初步富集并形成生油岩,亦即汞的矿源层;在成岩后生阶段,汞和烃类可通过黑卤同时运移,汞也可通过黄卤单独运移;燕山运动阶段,汞和烃类进行再分配、迁移、聚集,形成汞矿床和油气藏。在汞矿成矿过程中,黑卤和黄卤于不同地质背景的区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三个非背斜圈闭型油气田上方进行汞量测量的试验结果,油层埋深一般在1200—3000m之间。分别属岩性圈闭、断块圈闭和岩性一断层圈闭型油气田,所用测量方法包括负压法壤中气汞量测量、累积吸附法壤中气汞量测量、土壤总汞测量、土壤吸附汞测量和水中汞量测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在油气田上方均有清晰的异常显示。其异常特征与金属矿床上的汞气异常有其相似性。异常形态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导气构造的特性。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类比。这两种方法的异常有时与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位置吻合,有时分别偏离一定距离,进一步证明了构造形态对异常的影响,并推断根据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的特征,有可能追索油气藏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