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扬子大三角洲发育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堆积型大陆架上,它是大河(主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输沙和边缘海季风波浪与潮流动力,经过长时期、多阶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三角洲复合体系,其分布范围之广、地貌发育之复杂举世罕见。查明该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和组成结构,将是我国对海洋地质地貌科学的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沿海开发正加速进行,逐步由海岸向近海扩展。查明扬子大三角洲环境、资源特点,直接有利于航海与海底工程建设、海域渔业资源开发以及油气资源评价,也有利于扬子大三角洲  相似文献   

2.
<正>扬子大三角洲发育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堆积型大陆架上,它是大河(主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输沙和边缘海季风波浪与潮流动力,经过长时期、多阶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三角洲复合体系,其分布范围之广、地貌发育之复杂举世罕见。查明该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和组成结构,将是我国对海洋地质地貌科学的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沿海开发正加速进行,逐步由海岸向近海扩展。查明扬子大三角洲环境、资源特点,直接有利于航海与海底工程建设、海域渔业资源开发以及油气资源评价,也有利于扬子大三角洲在巨大环境压力下的生态保护。其次,我国与韩、日在黄、  相似文献   

3.
<正>扬子大三角洲发育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堆积型大陆架上,它是大河(主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输沙和边缘海季风波浪与潮流动力,经过长时期、多阶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三角洲复合体系,其分布范围之广、地貌发育之复杂举世罕见。查明该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和组成结构,将是我国对海洋地质地貌科学的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沿海开发正加速进行,逐步由海岸向近海扩展。查明扬子大三角  相似文献   

4.
<正>扬子大三角洲发育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堆积型大陆架上,它是大河(主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输沙和边缘海季风波浪与潮流动力,经过长时期、多阶段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三角洲复合体系,其分布范围之广、地貌发育之复杂举世罕见。查明该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和组成结构,将  相似文献   

5.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三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及演变。  相似文献   

6.
陈峰  张培辉 《台湾海峡》1999,18(2):140-146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注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的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制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占,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形成的环境因子与地貌发育。  相似文献   

8.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 Ⅱ.水下三角洲平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平原的地貌特征及演变。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平原的地貌特征及演变.  相似文献   

10.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峰  张培辉 《台湾海峡》1998,17(4):396-401
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间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餐,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的依据。本文为其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形成的环境因子与地貌发育。  相似文献   

11.
苏北古黄河三角洲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分别对古黄河三角洲在江苏滨海平原的地貌变化、变化速率及沉积特征等进行了论述。黄河三角洲发育可分为:全新世古黄河河口三角洲、最大海侵山前河口扇三角洲、喇叭口填充河口三角洲、分流入海串珠状河口三角洲、全流入海鸟嘴状河口三角洲、三角洲蚀退6个阶段。 从苏北古黄河三角洲发育特征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河流入海河口三角洲发育的漫长历史中,随河流本身来水来沙和人工作用,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其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河流入海河口三角洲发育的阶段性,随泥沙沉积形成了不同的河口三角洲模式;3.河流入海河口沉积的不同模式,在同一条河流中可以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资料和实例,证明了鸭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类开发活动已经对河口地貌的演变产生了影响;阐述了近期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影响,提出了协调鸭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辽河三角洲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之一,同时这里也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压力.而辽河三角洲所具有的丰富的海洋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所以解决辽河三角洲沿岸的人口与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发辽河三角洲的海洋资源.发展相关的海洋产业.但目前辽河三角洲的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还很低,改变目前状况的途径是合理的对其发展的产业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14.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含有巨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具有极佳的勘探潜力,其中平湖组沉积作为重要的含油气层,已成为近期油气勘探的聚焦点。孔雀亭地区为西湖凹陷研究程度较低的区块,对于该区域沉积相及其控制因素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基于钻井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对孔雀亭平湖组沉积微相进行精细刻画,并系统分析了全球海平面、区域构造、古气候、古地貌对研究区沉积微相演变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平湖组下段(包括平下下段、平下上段)以潮坪沉积为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只发育在源区附近,而平中段与平上段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潮坪沉积分布面积迅速降低。由平下段至平中段,随着相对海平面(全球海平面与区域构造综合效应)下降,辫状河三角洲向海方向发生进积。同时,平中段与平上段时期极高的CO2浓度使得大陆源区剥蚀量快速增加,大量沉积物随着河流输入至西湖凹陷,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向海推进。平下段与平中段早期的古地貌断陷发育较多,对辫状河三角洲的扩张存在限制作用,而经历了平中段大量沉积物充填之后,早期的洼陷逐渐被填平,从而平上段的辫状河三角洲可以大范围地向海方向发生推进,形成规模庞大的三角洲砂体沉积。  相似文献   

15.
油气勘探证明,古三角洲沉积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尽管大型三角洲的沉积体非常巨大,但毕竟为数有限,而中、小型三角洲数量甚多,分布普遍,沉积层次清楚,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建立多沙性中、小型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于我国的油气勘探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长江口、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地区的海底上发育有大量规模形态各异的不稳定性现象。其中沙波和浅埋的生物气体是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形态,而滑坡和一些冲蚀结构则是黄河口水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它们在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差异,长江水下三角洲主要呈垂直岸线分布,而在黄河水下三角洲则表现为平行岸线分布;分析认为这些现象与其河口的沉积环境和动力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内外的涨、落潮三角洲上发育有一定规模的潮流沙脊体系,通过多波束调查采集数据和浅剖、沉积物资料的分析,对沙脊特征进行了研究。湾内涨潮三角洲上分别分布有冒岛沙脊、中央沙脊和岛耳河沙脊;湾外落潮三角洲上分别发育了潮流沙脊大竹、南沙、北沙和位于主潮流通道末端的弧状沙脊。潮流沙脊体系的演变具有较为明显的继承性。沙脊以海侵时期发育的沙体为内核,沉积物组成以粒度较粗的砂质沉积物为主,物源基础为低海平面时期胶州湾盆地内堆积的河流三角洲相沉积物。据分析,沙脊现代物源较为匮乏,整体目前处于冲刷不淤的状态。在现代潮流水动力条件下,研究区潮流沙脊处于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滦河三角洲属波控型三角洲。由于滦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季节变化。致使河口三角洲的作用营力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和堆积向前伸展;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坏和改造。典型的地貌标志是沿岸分布的沙坝-Xi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特征,分析其对深水陆坡及海盆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指出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色谱-质谱、孢粉与藻类分析,认为白云凹陷有机质来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烃源岩的发育、质量与分布严格受沉积相控制,恩平组时期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海相发育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丰度高的好烃源岩,其中,浅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中,藻类贡献较三角洲平原亚相略高;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半深海相分别发育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丰度中等的烃源岩和陆源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丰度低的差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