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砂土液化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于砂土地震液化预测问题.考虑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选用震级、标贯击数、相对密实度、土层埋深、地震历时、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和震中距7个影响因子作为液化判别指标,建立了砂土液化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砂土液化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函数对待判样本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性能良好,是砂土地震液化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地震砂土液化是研究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的重要手段,其结果对评价一个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陕西咸阳黄家沟、长兴村砂土液化平面和剖面特征的调查,明确了该地区砂土液化为地震诱发产生。对上述两地砂土液化所穿过的文化层进行考古鉴定,综合分析认为砂土液化形成于明朝时期,对应的地震可能是1556年华县8?级地震、1568年西安东北6?级地震或1487年临潼6?级地震。依据在渭河盆地发现的其他砂土液化,对其有争议的公元前780年岐山≥7级地震和公元600年秦陇6~7级地震的震中和震级进行讨论,认为公元前780年地震的震级定为8级有待更多的证据,公元600年秦陇地震震中应不在西安附近。这一结论为渭河盆地几条主要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旁证资料。  相似文献   

3.
砂土地震液化后大位移室内试验研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土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大位移会对结构产生灾难性的破坏,这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对其进行研究时间较短。作者在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液化后地面大位移研究的室内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样的制备、试验的主要规律及国内的研究现状,并对试验技术和结果进行了探讨,指出以室内试验为基础提出液化后的本构模型及实用计算方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尝试应用了室内研究——反应分析的液化可能性估计方法与地震剪应力时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处于黄河Ⅳ级阶地的兰州东岗某工程场地的饱和黄土液化势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饱和黄土在超越概率为50年63%、10%和5%地震作用下均会产生完全液化;同时,根据对夯实后重塑黄土的液化势评价结果,我们提出可用夯实法对地基进行抗液化处理;强夯至干密度dρ≥1.6g/cm时,上述地震作用下该场地饱和黄土仅产生轻微或中等液化,地基抗液化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阐述滩坑水库库区建立地震监测台网的必要性,介绍水库地震台网及台网建设中的技术难点,并对该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地震液化的有效应力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一个能地震液化问题的有效应力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以研究局部地区液化对地面运动和建筑物震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阿尔及利亚边缘是一个地震活动很活跃的地区,上个世纪以来,发生了多个高震级的地震。本研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把岩土工程技术和沉积学的数据结合起来,量化评价当今阿尔及利亚边缘的斜坡稳定性问题。动三轴液化试验、固结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土力学试验,被运用在研究区收集来的沉积岩芯上。结果显示,对于2003年5月21日Mw=6.8级的布米尔达斯地震,理论评估在距离震中30km开外的沉积柱仍具有发生液化的潜能。正如对钻孔岩芯中沉积物的描述那样,我们指出薄层的粉砂质岩层是导致沉积岩在地震中变形和发生液化的主要原因。数值计算表明,斜坡破坏可能发生在地震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超过0.1g时,并且当地震的峰值地面加速度低于0.2g时,浅层的粉砂质沉积物可能会引发砂土液化。另外,把预测的斜坡破坏和海底地形图观测出的破坏迹象作比较可以得出,地震和随后的大量位移能够解释如今这个区域的地形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何玉林  何宏林  李勇 《中国地震》2006,22(4):382-393
地震灾害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地震断层直接造成地面的断错:二是强烈的地面地震动;三是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或砂土液化等。本文结合在四川省石棉地区大型变电站厂址的遴选实例,说明详细研究厂址附近断层的活动习性及其空间分布位置是研究大型变电站厂址地震地质条件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砂土液化对设计反应谱和场地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有效应力原理分析了液化土层对设计反应谱的影响,分析中考虑了砂层的厚度、埋深和输入地震动等因素。选择Ⅱ类场地,将其标准反应谱合成的三条地震加速度时程在考虑土层非液化下反演到基岩,再正演计算存在液化层时的地面运动时程和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从特征周期的变化来看,液化土层使Ⅱ类场地易变为Ⅳ类场地,对地震影响系数的作用则不是很大,但频谱上0.8s是一个分界线,液化土层对分界线以下的高频分量有一定减震效果,对分界线以上的低频分量有显著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0.
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中出现喷石现象日本千叶县地质环境研究室主任榆井久在震后调查中发现,兵库县南部地震中曾出现从地面喷出直径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大小石块的“喷石现象”。该现象被认为是地基液化的一种,不过,通常地基液化喷出的都是沙土,充其量是小石块,据悉地震...  相似文献   

11.
近岸水平场地液化侧向大变形机理及软化模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震害现象和实验探讨近岸水平场地地面液化侧向大变形机理,改进现有软化模量分析技术,给出一套地面液化侧向大变形的分析方法。近岸水平场地侧向大变形机理因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升高、土体模量衰减、土骨架变软使偏应变得到充分发展所致,其水平永久侧移可用从底部到顶部呈增加形式的整体变形描述。利用本文方法,对1995年阪神地震中近岸沉箱岸壁和土体液化侧向大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震后实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在主要特征上一致,说明改进的软化模量法可以用于地面液化侧向大变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砂土液化造成了大量建筑物的破坏,但目前对砂土液化地基中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微倾斜液化地基中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研究更为缺乏。基于有限单元法,采用已开发的砂土液化大变形动力本构模型模拟液化土层的剪切大变形,采用基于ALE(Arbitrary Lagrange-Euler)算法的有限单元网格动态自适应调整技术解决土体液化大变形发生后有限单元的畸变问题,建立了地面微倾斜液化地基中土体-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地面倾角变化对地铁车站周围地基液化分布特征、车站结构周围土层侧移变形特征、地下结构上浮和应力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微倾斜液化地基中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3.
穹状隆起与菏泽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11月7日山东菏泽发生5.9级地震,震中区曾在1937年发生过7级地震。从卫星影象中读出,震中区有着环状水系的分布,另从该地古地理的演化、深部、浅部构造、大地热流值、地面形变测量、地震活动、震前水位上升等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菏泽地震是发生在构造上升、穹状隆起的中心(或近中心),是中心部位破裂的结果。震害除受构造控制外,浅层结构与潜水埋深也有很大影响,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砂土液化,不同于强震所造成的液化类型  相似文献   

14.
砂性土液化势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讨论了2个问题:(1)液化判别问题,包括液化的初步判别条件,不同条件下的液化判别方法和液化判别可靠性的评价方法。(2)液化势分析的概率方法,包括书籍地震动下的液化概率分析方法,以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为基础,地震烈度或地面峰值加速度为指标的液化危险性分析方法、液化危险性的模糊随机方法和综合概率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液化判别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根据收集到的30次地震800余例砂土和粉土液化调查资料,采用优化方法建立和改进了砂土和粉土的液化判别式,其中包括应力比比值法、能量法、规范法和简化应力比比值法的液化判别式。文中首次提出液化判别可信度的概念,指出可信度与回判成功率的区别,说明可信度能更恰当地度量液化判别结果的可靠性。文中应用信息熵理论,提出综合评价液化判别式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应用上述方法研究优化后的液化判别式可靠性发现,它们对砂土液化判别的适用性是好的,对粉土液化判别的适用性是理想的。但应指出,当以烈度表示地震作用强度时,规范法的适用性是好的,并对10—15m深的砂土或粉土的液化判别也是适用的;当以加速度表示地震作用强度时,用规范法判别液化则遇到了困难。本文引进模糊烈度概念,修改了规范法。修改后的规范法能强好地适用于已知地面加速度情况下的液化判别。 一个场址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强度可用烈度、地面加速度、震级和震中距等指标表示。本文给出的几种液化判别方法分别适用于上述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场开展土体液化问题研究势必成为今后土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人工激振下的现场液化试验方法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本文从试验设备组成、场地地震动激励、试坑布置、饱和砂土模型制备、数据测量与采集等5个方面论述该方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研究表明:动力加载系统激励产生的地震动在0~7m/s2;系统工作频率13~15Hz,饱和砂土模型与基础边缘的距离在0.5~2.5m范围内,更适合进行液化试验;应用水沉法现场制备饱和砂土模型,要重点注意试坑防水和尺寸定位的问题;数据测量与采集中要充分考虑对现场液化问题认识不够这一因素的影响,需对数据测量与采集提出附加要求;试验实例初步表明,该方法可行,适合开展液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7.
第一篇是学术讨论会概况综述,介绍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会期间地震小区域划分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烈度区域、烈度分布与烈度异常、地震小区划与场地选择、地面运动计算分析、砂土液化与土动力学特性和地面脉动;特别是对唐山地震时玉田县的低烈度异常,从平均剪切模量,地质构造、土质条件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下管道的震害预测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的地面运动或场地失效等因素是造成地震中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地震波作用下和砂土液化条件下管道的震害预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基于综合概率法对埋地管道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9.
漳州好坑古地裂缝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忠和  邬伦 《地震地质》1989,11(2):96-97
作者在福建漳州盆地进行新构造研究期间,在漳州市以东约10公里处的好坑村(图1)发现了发育较好的晚更新世(Q_3)地层剖面及其中发育的规模较大的古地裂缝。这一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供野外观测研究的新构造现象,这对于研究该地区第四纪时期的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以及构造与地热资源形成分布的关系等均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介绍了发现的新地层、古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其构造涵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1920年海原地震中石碑塬地区液化滑移灾害的形成机制、滑移特征及滑移距离,对石碑塬液化滑移区进行钻孔勘探、取样以及探槽开挖。分别对钻孔及所取试样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及颗粒分析、室内动三轴试验,得出石碑塬液化滑移区地层分布情况、震时液化土体层位以及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砂质黄土层的液化情况。综合分析钻孔勘探、颗粒分析、动三轴试验结果,揭示出海原地震中石碑塬黄土地层液化滑移灾害的形成机制:砂质黄土层液化后在自重应力以及地震力的共同作用下"托浮"第一古土壤层以及上部"粉尘化"的非饱和黄土层沿缓斜坡运动,并利用液化滑移地层滑距公式对滑移距离进行估算,得到结果为223.35 m,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层液化滑移灾害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