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0414号台风“云娜”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美国CAPS的非静力高分辨率区域预报模式(ARPS)对0414号台风"云娜"进行数值模拟,其中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引入模式,模拟结果表明ARPS模式能较好模拟台风"云娜"的移动路径、中心气压强度变化及台风大暴雨;并利用模式输出的组合反射率与雷达组合反射率资料比较来检验模拟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台风自身结构是引起0414号台风西折路径的重要原因;浙南闽北地形对0414号台风的影响作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浙南闽北地形使0414号台风移动路径出现右偏现象;浙南闽北地形对0414号台风强度影响较小,地形对深入内陆后台风强度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浙南闽北地形对0414号台风暴雨有增幅作用,降水分布更加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6,(3):34-34
(一)过去设计洪水中存在的问题美国东部地区的洪水以暴雨为主。实测最大暴雨4个半小时曾达782毫米。24小时983毫米。3天1,148毫米。西部地区以融雪为主。暴雨较小,但往往两者遭遇,组成量大峰高的洪水。过去对于水库设计洪水,曾用历史洪水加成、经  相似文献   

3.
1981年9月22日下午到24日上午,我省温州地区到宁波地区南部下了一次大暴雨(简称81922大暴雨)。其中温州地区和台州地区东南部为特大暴雨。从雨量分布图上看(图1),这次暴雨涉及我省四个地区,有6个县的24小时雨量在200毫米以上。雨量中心在乐清县,24小时雨量最大值达709毫米,超过全省历史最高纪录。这次暴雨既不是台风或热带低压直接影响产生的,也不是西风带系统造成的,而且雨势来得快又猛,以致事先未能报出。为探讨这次罕见的特大暴雨,我们对它进行了以下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郑峰 《浙江气象》2005,26(4):11-14
利用NCEP 1x1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度(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度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雷达、区域自动站等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苏迪罗"台风给浙南造成的特大暴雨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苏迪罗"影响期间,浙南降水主要是由台风本体螺旋雨带造成,前期局部强降水是由台风外围云系造成,后期降水则由其残留云系引起;温州南部持续强降水是由台风本体的持续强回波导致列车效应而造成的。通过对物理量的分析发现,"苏迪罗"台风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而强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配合低层强辐合、强上升运动以及中高层的强辐散导致浙南地区暴雨的发生;地形对暴雨的形成有一定的增幅。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3-7日浙南闽北出现了较为罕见的连续性暴雨过程,该过程是在高空500 hPa维持偏西(或西北偏西)气流下发生的高空形势特殊,容易出现漏报。通过分析发现,高纬度阻高形势和副高脊线位置的稳定为暴雨的持续提供了稳定的背景场;低层持续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高低空急流、涡度场、散度场的配置导致南北向垂直环流圈的形成,为暴雨区持续而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提供持续的动力结构;暴雨落区在能量锋区梯度最大处的南侧。  相似文献   

7.
何婧  楼丽银 《浙江气象》2007,28(3):《浙江气象》-1-5,10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雷达和NCEP1.0°×1.0°再分析资料,对0513号台风"泰利"引发浙南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特大暴雨出现在温州西南部,强降水主要集中在3~4个小时内;500 hPa西风槽、大陆高压及副高的演变直接影响台风的移向;低层东南部海面的强水汽输送带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雷达强回波带的稳定维持是造成温州西南部特大暴雨的直接原因;暴雨发生前后物理量场——涡度场、垂直速度场、螺旋度场、水汽含量场、水汽通量散度场分布基本一致,能很好地对应特大暴雨的落区及强降水的集中时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8909(Hope)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的过程中引起突发性暴雨的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涡旋中心垂直轴线向南倾斜加大,上下层风的垂直切变加大,不稳定能量增强;在低空暖式切变辐合上升运动的激发下,对流和中大小尺度扰动得到发展,导致远离低压中心的闽北浙南突发性大暴雨.  相似文献   

9.
东风波诱生低涡发生发展的螺旋度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郑峰 《气象科技》2006,34(3):275-279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度(Helicity)分析了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同时,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5V2对该东风波诱生中尺度低涡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度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螺旋度计算较中尺度模式得出诱生低涡初生位置、路径预报准确率高,二者集成可以提高诱生低涡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8909(Hope)台风登陆后减弱为低压的过程中引起突发性暴雨的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涡旋中心垂直轴线向南倾斜加大,上下层风的垂直切变加大,不稳定能量增强;在低空暖式切变辐合上升运动的激发下,对流和中大小尺度扰动得到发展,导致远离低压中心的闽北浙南突发性大暴雨。  相似文献   

11.
台风“海棠”特大暴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福建中北部登陆的台风,往往会严重影响浙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台风引起特大暴雨经常会发生在浙江东南沿海的南雁荡山区和北雁荡山区,2005年在福建省连江黄歧登陆的台风"海棠"(0505)对浙江东南沿海造成严重影响,是这类台风比较典型个例。文中利用非静力模式MM5模拟"海棠"台风在浙东南沿海造成的特大暴雨,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分析表明,模式较好地模拟了台风降水强度和分布,特别是成功模拟出南雁荡山区特大暴雨中心(南部暴雨区)和雁荡山区特大暴雨中心(北部暴雨区);运用高时空分辨率模拟资料对特大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表明,南部暴雨区涡度低层到高层向西倾斜结构和北部暴雨区高低空强辐散辐合的耦合结构有利于形成暴雨区强烈上升运动,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产生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暴雨区上升运动;暴雨区持续不稳定层结和特殊水汽输送通道为特大暴雨提供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最后对浙南闽北地形对台风特大暴雨影响进行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州南、北雁荡山脉地形等高线与台风水汽输送路径正交是造成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地形使暴雨增幅明显,地形越高对暴雨增幅越明显,降水分布更加不均匀。比较台风造成南、北特大暴雨条件,发现两者既有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产生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暴雨区上升运动、持续不稳定层结以及地形对暴雨增幅作用等相同之处,又有动力结构、维持持续不稳定层结条件以及水汽输送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甘孜州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气特少,但由于州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原因,日雨量≥25.0毫米的降水天气过程就足以造成灾害,所以将州内的暴雨标准确定为日雨量≥25.0毫米,24小时内有≥4站出现暴雨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地面、高空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及本地能量特征、客观预报结论等方面对今年"6.17"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了地区14个台站1960-1986年共27年的暴雨资料,出现暴雨(日降水量≥24毫米)33次,大暴雨(日降水量≥40毫米)6次. 一、暴雨的分布特征 1.时间分布阿克苏地区暴雨不多,年平均1.4次,其中大暴雨年平均0.2次.也就是说五年一遇.  相似文献   

14.
1.概况 1977年8月1日夜间,在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乌审旗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出现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强暴雨。据调查暴雨中心24小时最大雨量超过1000毫米,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区域只限于150公里长、50公里宽的小范围内(图1)。暴雨集中发生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每年的夏季一到,便进入了汛期,我们不知道“汛期”主要是以什么为标准,其时间有多长?请您给解释一下?延安卜清七月十日卜清同志:“汛期”一般是指一年中雨汛和水汛的高潮时期。雨汛,主要是指暴雨,气象上把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24小时≥50毫米的降雨统称为暴雨。当24小时降雨量≥100毫米时为大暴雨,≥200毫米时为特大暴雨。因为这样的降雨来势猛,持续时间短,雨量集  相似文献   

16.
1991年6月8~11日,钦州、防城连续出现了大暴雨天气,过程降雨量钦州为662毫米,防城为775毫米。其中9日08时至10日08时,钦州、防城分别降416毫米、335毫米的特大暴雨。使当地江河泛滥成灾,而在钦州地区东部的灵山,浦北只出现了中雨和大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甘孜州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气特少,但由于州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原因,日雨量≥25.0毫米的降水天气过程就足以造成灾害,所以将州内的暴雨标准确定为日雨量≥25.0毫米,24小时内有≥4站出现暴雨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地面、高空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及本地能量特征、客观预报结论等方面对今年“6.17”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40年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日降水和最佳路径等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TC倒槽暴雨分布特征及其与TC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1)浙江省年均会发生1.8次TC倒槽暴雨,占TC暴雨总数约4成,是浙江省台风暴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年8—9月是TC倒槽暴雨高发期,暴雨主要发生在宁波南部至温州一带沿海地区,暴雨中心多位于台州和温州沿海。(2)引发浙江省TC倒槽暴雨的热带气旋多在粤东至浙南登陆之后北上转向或西北行,登陆当天最易发生暴雨且雨强最强。暴雨发生时,福建中部沿海经海峡至台湾东北部一带是TC高频活动区。(3)距TC中心2.5~5.0纬距之间和TC东北偏北象限是倒槽暴雨中心的高频落区;较强暴雨发生在TC强度为热带低压时,且强中心易位于TC东北偏东象限,极端强降水发生主要与热带低压和副高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偏东暖湿急流、TC倒槽强辐合和TC东北偏东象限中尺度深对流系统频繁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一次东风波中尺度暴雨的Q矢量与MM5预测能力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峰  寿绍文 《干旱气象》2005,23(1):45-48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Q矢量散度分析讨论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东风波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同时,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5V2对该东风波诱生中尺度低涡进行模拟。结果表明:Q矢量散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其预示能力较MM5V2预报的准确率高,将中尺度模式和Q矢量计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风暴路径和雨区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汛期大一暴雨是我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们以兴城县1961—1975年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要素相关,建立预报指标,并以“双指数综合法”作出大一暴雨的预报。一、大—暴雨的气候背景(一)兴城县年降水量594毫米,7—8月32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二)1961—1974年大—暴雨共出现91次(大—暴雨标准以24小时内降水量≥25.0毫米,为一次大一暴雨过程,如连续数天达此标准,则按一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