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国安  李吉龙  熊礼阳  那嘉明 《地理学报》2021,76(11):2841-2852
地理边界的科学界定体现着对地理对象空间分异规律科学抽象与系统分析的认知水平,是地理学的基础科学问题。本文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首先阐述了地理边界的基本概念、科学内涵与基本属性等核心概念问题,基于科学性、系统性的基本原则,以内在机理、外在表现以及科学属性等视角为核心依据,对地理边界进行了系统分类。论文分析了地理边界的数学内涵与表达方法,比较了传统地理边界划分法和现代地理边界定量划分方法的特点与差异性,提出了集定性、定量、定位为一体的“地理边界模型”的研究架构。该研究盼在地理边界这个地理学基础理论问题上进行概念辨析与方法分析,丰富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的逻辑方法和基本法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学的角度考察地理学思想史,可以发现:地理学之所以徘徊于科学性不强的“经验科学”的水平,关键在于其科学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不够。本文对地理学的逻辑方法及其公理系统作了初步探讨,并尝试就此推演地理定理,估计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大道 《地理研究》2011,30(3):387-396
论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和人-地系统的特征,倡导开展"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生态...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知识形态,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转向,地理学向“软”的一面转向并关注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倾向于关注“社会→地理→科学”关系的历史解释,地理学家在科学史的地理解释思想上的贡献等理论基础上,拙文主要阐述科学地理学这一新学科在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体系上的独特性:①建构关注过去的、现在的及未来的“社会→地理→科学”关系;②践行“以任务带动学科”和“任务学科并重”的地理学发展方略,主要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③聚焦于科学活动因素的区域性,注重区域相关性分析方法论。基于这种独特性和地理学方法论精髓,科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①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②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与地理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结构要素的时空结构及其相互关系;③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自然景观、社会景观、文化景观等的影响;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的影响。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科学地理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与地理学特征是一致的,促进着现代地理学微观上的“深”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中国地理学取得了骄人的进展,表现在科研方向的突破、对国家建设的贡献、研究手段的革新、对科学和教育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但当前中国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学科整合不足、学术走向迷茫、竞争能力堪忧、全球视野欠缺、地理教育错位等问题。国际地理学对科学界所确定的关键研究问题表示出更大的关注,科学界也将更加了解地理学及其视角能对科学知识做出的贡献。地理学所关切的科学问题直指今天决策者的紧迫需求。地理学家以多种方式对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聚焦在:揭示复杂系统中的不平衡和动态,认识全球化 (包括环境、经济、人口、政府和文化等)的潮流及其影响,建立从地方到全球的空间连续系列研究,利用包括时间系列数据在内的纵向数据进行过程比较研究,加强地理学理论、技术和研究成果对决策的影响,加强地理教育,包括努力提高公众的地理学能力,改进高等院校地理学家的训练,提高地理理解力,加强地理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6.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研究》2022,41(6):1765-1777
目前,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以引自西方的外生理论和偏重政治结构的静态视角为主。引入行为主义视角不仅能够强化对政治地理行为的理解和政治地理过程与机理的解释,而且能为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为此,本文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提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议题。具体而言: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权力关系和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环境认知和情感/态度;其视角强调对微观机制的分析、偏重可检验的规律总结和对人们主观因素的考量;行为主义政治学、政治哲学、行为地理学、情感地理学、政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参考;决策空间是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理论框架中的核心概念,未来研究可以深入考察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的直接影响、情感在地理环境与政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基于情感的政治行动合法性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陈国阶 《地理科学》2003,23(2):129-135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特定时空层次下的系统有序度和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几大挑战:①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②人地关系变化速度超过人类认识与预警能力;③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与科学价值精确性存在矛盾;④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竞争剧烈;21世纪地理学研究主要趋势:①地理学研究人文化;②界面研究将成为自然地理研究热点;③全球研究是地理学重大题材;④地理学研究生态化;⑤山地研究将成为地理学重大领域;为着地理学的顺利发展,建议:①造就地理学思想家和战略家;②进行地理学方法论的集成和创新;③寻找适合各时代认识水平的定量化方法;④重点突出与人类命运攸关的重大课题,创立有震撼性、权威性的理论和成果。  相似文献   

8.
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兴起代表了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信息技术,它属于技术地理学的范畴,它为资源与环境的管理和规划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革命性工具。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又依赖于地理学理论和实用模型的发展。进一步勾通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促进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孙俊 《地理研究》2020,39(1):200-213
以《科学知识的地理》为中心,基于学术史、当前学界对该书的述评及相关研究的梳理,文章对科学知识地理学的学术脉络及创见进行了较详的考察。传统科学知识地理性的解释路径,存在无地方性与地方性二元论问题,且“地理”被视为科学的外因。基于科学知识生产“场所”地方性意义的揭示,科学与区域关系的建构,以及科学“流通”与科学全球化的阐释,科学知识地理学建构了“地点-区域-全球”多尺度视野下的科学知识生产、流通、消费解释路径,在揭示辩证性的科学知识地理性的同时,以新的模式解释了科学知识的地方性与全球性关系。当前研究对当代科学知识地理性的强调,以及后殖民思潮的介入,将科学知识地理学带入到了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中。结论建议中国的科学知识地理学研究应注意审视当前科学知识地理学理论的预设,注意挖掘中国科学知识地理性方面的特殊议题,从多个层面结合中国实际讨论科学知识地理性问题,并及时、批判性地吸收和应用相关新思潮、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4,24(3):257-263
所有科学的主要任务都是建立数学模型,如果地理学想要发展成为一门标准科学——而不是走"例外主义"的道路,根据简单的逻辑法则可以判断,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建立数学模型。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数学理论、实验室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其中数学方法和模拟实验必将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至于实验室实验,可用调查取证进行有限度的补充。未来地理研究的数学规范化和定量分析主要借助后现代数学工具(分形几何学和混沌数学等),而模拟实验则需要倚重仿生数学理论和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国际空间规划嬗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庆媛  罗奎  劳昕 《地理学报》2020,75(6):1223-1236
空间规划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工具,空间规划改革是建立现代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政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国外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目的在于总结其演化规律,明确其对中国空间规划改革的启示。研究发现:① 地理学作为一门专注于“空间”的科学,其理论与方法在空间规划改革中不可或缺。传统的地理学理论在空间规划中仍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关系地理学等后结构主义地理学理论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同时地理学还为空间规划提供了方法与技术支撑。基于孤立视角与线性增长的传统空间规划往往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基于关系网络与多种发展轨迹综合叠加的关系地理学理论可为空间规划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支撑。② 提升中国地理学研究水平是推动空间规划健康发展的基石。德国的地理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其成为空间发展最为均衡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地理学研究成果则支撑了其以三大城市群为主导国土开发格局的形成,地理学者在推动既有理论本地化的过程中,更应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角度出发,为解决中国空前激烈的人地冲突提供科学指引。③ 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空间规划体系是推动空间规划目标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保障。地理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应积极面对空间规划改革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区域特质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途径,为空间规划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以此为国家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Contemporary science philosophy suggests that discussing ontological problems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broadly within certain specific disciplines.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re inseparable from philosophical guidance; for instance,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for geography.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s methodology-oriented, which primarily emphasizes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geography explanations,” and ignores the discussion of its ontology. This study, in the context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thodology, ontology, and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defines the connotations of geographical ontology, analyzes the link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hilosophical ontology and scientific ontology of geography, clarifies the nature of geographical ontology, and summaries its theoretical values. The ontology of geography incorporates the philosophically ontological beliefs of geographers and geographical schools and 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the theory of geography. As different geographers hold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viewpoints, their ontological beliefs are different; one geographical theory asserts an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what is there,” which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types of objectives the theory references. The ontological beliefs of geographers determine their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and 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a geographical theory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that theory.  相似文献   

13.
大科学思维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山 《地理学报》1991,46(3):360-365
本文结合钱学森先生关于“建立地理科学体系”的倡议,主张从当代大科学思维出发,研究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问题,并以大科学为参照框架,提出了发展“大地理学”的思想。并探讨了围绕“大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和现代地理学向“大地理学”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铮  朱艳硕 《地理学报》2014,69(8):1069-1076
本文回顾并且评述了过去80年《地理学报》的载文历史,发现它刻画了中国地理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1934-1948年的艰难探索的近现代地理学的形成阶段,1949-1966年的地理学发展中的科学化和应用化兴起阶段,1978-2000年的地理学繁荣的百花齐放阶段,2000年后的地理学自主创新突出的大发展阶段。《地理学报》当前的载文反映,中国地理学日益国际化,今后的发展是不仅需要融入世界地理学的发展,而且应该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引导国际地理学发展的期刊。  相似文献   

15.
Contemporary science philosophy suggests that discussing ontological problems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broadly within certain specific disciplines.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re inseparable from philosophical guidance; for instance,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for geography.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s methodology-oriented, which primarily emphasizes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geography explanations," and ignores the discussion of its ontology. This study, in the context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thodology, ontology, and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defines the connotations of geographical ontology, analyzes the link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hilosophical ontology and scientific ontology of geography, clarifies the nature of geographical ontology, and summaries its theoretical values. The ontology of geography incorporates the philosophically ontological beliefs of geographers and geographical schools and 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the theory of geography. As different geographers hold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viewpoints, their ontological beliefs are different; one geographical theory asserts an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what is there," which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types of objectives the theory references. The ontological beliefs of geographers determine their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and 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a geographical theory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that theory.  相似文献   

16.
刘彦随  冯巍仑  李裕瑞 《地理学报》2020,75(10):2029-2046
农业地理学是农业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农业地理工程是地理学与工程学交叉研究在现代农业与乡村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应用。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人地系统科学的创新发展,区域农业基础建设的科技需求日益旺盛,农业地理工程试验成为农业工程技术研发和农田系统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农业地理工程的科学内涵、试验原理与技术方法,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开展了地理工程试验研究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策探讨。结果表明:① 农业地理工程试验主要包括针对特定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发展问题的水土配置、土层复配、大田试验、生态防护、地理空间分析与监测,旨在探明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康农业生态系统营造的水土气生资源要素耦合规律,建立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与多功能农业经营模式。② 农业生态系统试验主要包括沟道边坡防护方式、健康农田系统结构、作物与土壤匹配关系、耕地投入产出经济分析,通过开展土地改良、作物优选交互试验和田间试种,揭示新造地“作土关系”耦合机理与优化调控途径。③ 作土关系优化调控是工程试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作物优选、土体结构改良、地形—作物优选、土壤质量改良、土壤—作物优选、效益—作物优选6个阶段。④ 农业地理工程技术应用的核心任务是深化贯通综合研究、揭示微观耦合机理、建立工程试验范式,其应用路径主要体现在时间维、空间维与逻辑维三个维度。新时期农业地理工程试验与示范应用,有利于丰富农业地理学前沿理论与方法论,对于推进地理工程化研究和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地理科学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二十世纪以前传统地理学漫长的发展过程,并论及研究内涵、领域的演化。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学不仅扩展了研究领域,且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之进展。现代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正经历着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的新的过程,这种既有学科综合,又有学科分化的趋势,适应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潮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地理学的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能力,从而相应地提高了地理科学体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21世纪无疑地将为地理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地理环境的持续发展将成为研究重心。在第三次科学大综合浪潮推动下,改革传统的地理学结构,构建地理科学的新体系与方法论,对其科学价值与功能进行新审视,在理论和应用领域不断进取与开拓,才能释放这门学科所蕴蓄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地理学本体论:内涵、性质与理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哲学研究表明,本体论问题的探讨对于具体学科的科学哲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地理学本体论的内涵,讨论了地理学方法论、本体论和地理学哲学的关系,比较和分析了哲学本体论与地理学本体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地理学本体论的性质,概括了地理学本体论的理论价值。地理学本体论包括两个层面: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流派的哲学本体论观念、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地理学家的本体论影响和决定着地理学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选择,而某个地理学理论的本体论承诺则是该理论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阙维民 《地理研究》2010,29(11):2099-2107
地理学研究中的"构想"意识,其语言结构及其词义均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由哲学、心理、艺术、社会等学科逐渐渗透到地理学科,社会学构想是激发地理学构想的直接对应因素。地理学构想的运用范畴是今日异域、往日本土与往日异域。地理研究中的构想研究,包括四个部分:地理现实、地理的构想、地理学构想、构想的地理。在哲学意义上,即现象、感知、认知与表述四个环节。地理学构想中的构想,具有思想、分析、探索、批评、发现、观念、视野、设计、设想等多层含义,是想像或想象、印象与意象的总称。在理论与方法上,"地理学构想"包括了传统地理学的历史叙述分析方法、现代地理学的科学实证主义方法与当代地理学的人文主义方法。所谓"构想",即"研究";所谓"地理学构想",实质上是贯穿了近代科学启蒙主义、现代科学实证精神与后现代人文关怀的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湿地边界确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目前湿地边界确定存在的困难及各种湿地边界指标及其标准在湿地边界确 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与自然地理学相结合, 分析了湿地系统与陆地系统和 水体系统之间本质特征的区别, 认为: 由于湿地边界存在的客观性, 湿地边界确定的困难并不能 说明其边界就不能确定; 用人为"规定"的标准来确定湿地的边界是不科学的, 任何自然综合体的 边界只能认识而不是人为规定的; 由于湿地多样性, 从湿地本身特征无法确定湿地边界的情况 下, 由于湿地是位于水陆交错带的一个自然综合体, 只要抓住了湿地隐域性的本质, 确定了水体 系统与陆地系统的边界也就确定湿地系统的边界。通过对湿地边界各种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重复 性分析, 提出地带性土壤诊断层尖灭点作为湿地边界指标, 分析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并提出了 湿地边界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