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中国海潮汐数值计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东中国海作为太平洋的边缘海,它的潮差大,潮汐类型复杂,过去研究不多。Борис、Каган、安希洙等人曾对黄渤海潮汐做过数值研究,小仓伸吉曾用等高线法作等潮图研究过东中国海的潮汐。本文首次对整个东中国海潮汐做数值计算,旨在探索协振潮波的传播和潮汐分布的总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东中国海作为太平洋的边缘海,它的潮差大,潮汐类型复杂,过去研究不多。安 希洙等人曾对黄渤海潮汐做过数值研究,小仓伸吉曾用等高线法作等潮图研究过东中国海的潮汐。本文首次对整个东中国海潮汐做数值计算,旨在探索协振潮波的传播和潮汐分布的总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3.
关于南海潮汐特征的探讨,国内外都有一些学者发表过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南海潮波的传播、无潮点的位置、潮汐性质和潮差的分布等有些共同的看法,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而对于南海诸岛的潮汐特征,在现有的文献中,我们还没看到这方面的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文主要从英国海军部一九八六年的潮汐表中,选用了380多个站的潮汐调和常数,并结合近  相似文献   

4.
近海湾口潮汐沉积特征通常以地质资料进行描述,而很少以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描述。或仅利用某种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利用多波束、侧扫声呐、单道地震、多道高分辨率地震和磁法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技术,针对胶州湾近海湾口潮汐沉积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近海湾口潮汐沉积典型的地球物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潮汐和气象等资料,是风暴潮预报及科研工作的必备资料。 一、潮汐资料 1.实测潮汐资料 潮汐和风暴潮的观测,通常是在沿岸、海湾以及感潮河川等地方的固定验潮仪上进行。我国多采用仿瓦尔代自记验潮仪验潮。 实时潮位报可分为三级:一级每6小时发一次报;二级每3小时发一次报;三级每个时发一次报。其报文内容包括:逐时潮位、风速、风向和气压、以及最高、最低潮位和潮时,但在某些潮位站尚未进行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波束测深易出现的因水位改正不完善导致的相邻测深条带间的拼接断层,分别采用天文潮预报、基于余水位配置的海洋潮汐推算以及基于日平均海面订正的海洋潮汐推算等方法进行水深测量水位改正。结果表明,后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多波束水深测量水位改正。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波束测深易出现的因水位改正不完善导致的相邻测深条带间的拼接断层,分别采用天文潮预报、基于余水位配置的海洋潮汐推算以及基于日平均海面订正的海洋潮汐推算等方法进行水深测量水位改正。结果表明,后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多波束水深测量水位改正。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世界各海洋国家越来越重视应用潮汐,特别是电子潮汐表的研究与出版。我国海域辽阔、潮汐变化复杂。无论军事还是经济建设,都需要详细、准确、方便灵活的潮汐保障体系。传统的纸质潮汐表已不能满足现代化航海、作战之需要。本文试图就电子潮汐表的概念、内容与形式、基本原理与方法、基本功能及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以动态潮汐场作为电子潮汐表的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蓬莱沿岸海域多站位潮汐潮流实际观测,研究分析了其东、西两侧潮汐潮流特性。其中,受不同潮波系统控制下的半日分潮影响,蓬莱东、西两侧潮汐有较大差异,而全日分潮虽处同一潮波系统下,但量值较小、作用影响不大;东、西两侧潮流差异相对潮汐较小,半日潮流和全日潮流的变化特性与潮汐对应分潮的变化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数据融合技术在多源潮汐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晋  暴景阳 《海洋测绘》2004,24(3):12-15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潮汐数据以建立高精度的潮汐分析模型,在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潮汐分析的基础上,将数据融合技术应用于具有多源潮汐数据的分析,提出潮汐数据的分类方法,建立了三种潮汐数据融合方案,推导了各种方案的数据融合公式,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潮流能能量转换技术发展迅速,但大型潮流发电机组基础结构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并不多见。针对潮流能电站基础结构在抗弯抗剪强度、桩径尺寸方面的特殊要求,结合我国潮流能富集区海底多为浅覆盖层或裸露基岩、且地形复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模块式嵌岩灌注桩基础结构。该基础结构的嵌岩灌注桩通过在桩内布置环形钢板箍和钢筋束来增强抗剪抗弯能力,使其在常规桩径即可满足潮流能电站的支撑要求,减少了对发电水流断面的阻挡;各主体灌注桩可通过横撑、纵撑和斜撑连接构成模块式基础,以适应不同地形条件、不同机组数量和安装方式的要求。新型模块式嵌岩灌注桩基础结构在LHD联合动能公司3.4 MV潮流发电项目中进行了首次应用,获得了良好的使用反馈。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北支潮汐能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北支有着丰富的潮汐能源及淡水,航运、水产等资源,因长期未加规划、治理,以致远未开发利用,反使河道淤浅,迳流减少,通航能力降低,且有大量泥沙,盐倒灌南支,恶化航道、水质,亟待整治、开发。研究提出,北支潮汐能可有效地用以发电和疏浚河道。可利用北支有利的河势,建造大、小双库开发方式的潮汐电站,并利用该河上、下游端间具有潮时差的有利因素,使电站可以连续不断发电、供电。同时可利用建造的上、中、下游三座水闸,逐级集水攻沙,冲刷航道淤沙,提高通航能力,实现江、海直接联运。另可兼收淡水供应,水产养殖、旅游,以及沟通崇明岛与苏北的陆上交通等效益,潮汐电站工程可采用现实可行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结构形式,以降低造价,使我国潮汐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八尺门潮汐电站的开发。该电站处于缺煤缺油而潮汐能源丰富的地区,其坝址位于峡谷处,海床为基岩。采用预制浮这沉箱结构,以无围堰施工。这是我国首例用该技术建设潮汐电站,将为我国大型潮汐电站和低水头常规水电站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观测点内潮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功率谱分析、调和分析等方法,对南海北部-观测点连续9d(1988年5月8—16日)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及跨越该期间较长的(1988年4月24日-7月22日)潮位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点存在着一种内潮现象,其波动的周期在24h左右,它传播的方向大体是偏北。  相似文献   

15.
赵骞  郭威  陈元  陈伟斌  王晶 《海洋工程》2018,36(6):130-136
掌握核电站周边海域流场特征对保障核电冷源安全及研究排水口温排水输运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红沿河核电站邻近海域获取的四个站点海流连续观测资料,利用低通滤波和调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余流和潮流特征。结果表明,核电站邻近海域冬季余流流速大于秋季,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中层附近余流变化较小,越接近底层余流变化越大;海域潮流类型属于规则半日潮流,且浅水分潮特征显著; M_2和K_1分潮流的最大流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除取水口站位外,其他站位主要分潮流运动形式皆表现为往复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简易验潮站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是长期验潮站的一种有益补充。作者对厦门地区简易验潮站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一种简易验潮站的建设方案。该方案经实践检验证明可以解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简易验潮站长期、连续、准确验潮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研究了海洋能开发对于沿海和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我国海洋能的资源状况,阐述了我国沿海和海岛建设小康社会、海洋经济开发、海防建设、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对于海洋能的需求,进行了江厦潮汐能电站和山东大管岛波浪能实验电站案例分析,提出了鼓励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措施建议.海洋能开发对沿海和海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传递推估中加入时间性的要求,再将潮差比法确定的深度基准面经同步改正,有效地提高了深度基准面的传递精度,并给出了评定其精度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沈家门长期潮位站、长峙岛临时潮位站的观测资料和对舟山本岛南部海域多个站位实测的潮流基础数据,采用调和分析法对潮汐潮流进行特征分析。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潮汐类型属于规则半日潮,潮差变化和日不等现象明显,有一定的潮汐浅海作用。潮流类型属于以往复流为主的规则半日浅海潮流,实测潮流中涨落潮流速不等、历时不等现象显著,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是大潮大于小潮,涨潮流历时长于落潮流历时,潮流变化主要受协振波所控制,流向在涨落潮方向波动。  相似文献   

20.
首先给出了基于GNSS-MR技术提取潮波系数的原理与方法,然后利用布设在浙江省石浦港验潮室屋顶的GPS站DSPU实测数据对潮波系数进行了提取,并与验潮站实测潮位调和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GPS-MR反演潮位与验潮站实测潮位值吻合较好,相关系数优于0.97;GPS-MR反演潮位与验潮站实测潮位获取的潮波系数基本一致,除M2、S2外其它差异较小。两者获取的潮波系数差异主要因为DSPU测站观测环境极大地影响了GPS-MR提取潮位精度。沿海GNSS站用于潮位监测和潮波系数提取,将进一步拓展沿海GNSS监测站的应用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验潮站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