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相山矿田成矿流体研究中,前人一般选择成矿晚期结晶良好、透明度高的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其结果难以准确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基于此,选择江西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特富矿石中与铀矿物紧密共生的磷灰石及其伴生微细晶透明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以期为成矿流体来源的判断与成矿过程的研究提供新资料。结果表明:特富铀矿石中与铀矿物密切共生的磷灰石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含黑色矿物包裹体的微晶磷灰石(Ap1型),晶形较差,形状不规则,透明度较差,粒度小,推测为主成矿阶段产物,与之共生的主要有微晶石英和紫黑色细晶萤石,同属主成矿阶段产物;另一类为中粗晶磷灰石(Ap2型),自形程度高,形状规则,部分呈六方柱形,粒度大,推测为成矿晚阶段产物。主成矿阶段,紫黑色细晶萤石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H_2,微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O_2和CO_2,指示了成矿流体中的气体组分以H_2、O_2为主,可能含有少量的CO_2,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富H_2的深源流体加入。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0℃~330℃,盐度为5%~9%NaCl_(eq),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20℃,盐度为4%~10%NaCl_(eq),成矿温度最低为180℃。特富铀矿石中成矿期磷灰石及其共生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较好地指示了铀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2.
侯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栖(霞)-蓬(莱)金成矿带大柳行金矿田东南部。该文采用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对金矿石中石英矿物内残留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总结了金矿石石英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并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石英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以纯液包裹体为主,次为H_2O-CO_2气液两相包裹体及H_2O-CO_2三相包裹体,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9~396℃,盐度在2.9~22.44wt%NaCl,密度在0.64~1.06g/cm~3之间,估算成矿压力为128~340MPa,成矿深度约4.4~11.6km。该矿床至少经历了2个矿化期次,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流体来源于天水与岩浆水的混合产物,属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供矽卡岩岩浆成因证据,丰富多成因矽卡岩理论,并研究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以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高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山口矿床矽卡岩矿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矽卡岩矿物石榴石中发现了丰富的晶质和非晶质熔融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表明天然岩浆珠滴被矽卡岩矿物晶格缺陷捕获,其中含有石榴石、黄铜矿等子矿物,且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超过500℃,为早期矽卡岩岩浆熔体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矽卡岩成矿早期以岩浆作用为主,晚期以热液作用为主,且熔-流转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矽卡岩阶段,早期岩浆熔体中富含成矿物质,为矿区深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家窑金矿位于胶东栖蓬福金成矿带盘马金矿田东部,本文针对该矿床主要成矿阶段典型矿石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及S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表明,矿石中流体包裹体以纯液包裹体与富液体包裹体为主,局部发育富气体包裹体和H2OCO2三相包裹体,可见少量含子矿物富液体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20~280℃,石英流体包裹体盐度(w(NaCl))集中于4.60%~8.60%,白云石流体包裹体盐度(w(NaCl))集中于5.14%~5.33%,流体密度集中于0.80~1.02g/cm3,估算成矿压力为200~285MPa,成矿深度约6.8~9.7km。矿石中黄铁矿δ34S值总体为5.3‰~15.9‰。成矿流体为中温、低密度、低盐度流体,具壳幔混合来源特征,矿床属中温中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扬子地块东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带,而其中凤凰矿田尚缺系统研究。以凤凰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包裹体地质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等方法对成矿流体特征、流体来源及流体成分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和与成矿有关的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较发育;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其均一温度介于111.2~177℃,盐度介于4.1%~25.2%,密度介于0.98~1.09 g/cm3,总体为低温、中高盐度、中等密度流体;石英、闪锌矿中单个包裹体成分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主要为CH4,液相主要为H2O,纯气相包裹体主要成分为CH4;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建造水,表明来自盆地中的建造水萃取了深部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并与沉积物中有机物干馏作用产生的CH4等一起形成还原性成矿流体,沿同生断裂构造等通道向上运移,铅锌等成矿物质在浅部敖溪组白云岩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6.
胡家庄稀土矿床位于莱芜弧形断裂弧顶的北侧,该文重点研究稀土矿床石英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H2O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119.1~233.2℃。盐度变化范围大致分布在8.1~22.4 wt%,平均16.2%,成矿流体盐度为中低盐度流体;密度变化于0.9~1.1 g/cm3,平均1.02 g/cm3;成矿压力范围在30~95 MPa,平均62.5 MPa,推断矿床成矿压力环境为中低压环境,矿床成矿深度范围为2.5~3.5 km。  相似文献   

7.
通过矿物包裹体研究,对沙柳河南区有色金属矿床的形成,按照成矿阶段作了温度、压力、深度等物理环境的时空归纳。对成矿流体的成分,在阴、阳离子三角图解上作了不同成矿阶段富集程度的讨论;对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pH 值 Eh 值、fO_2、fCO_2进行综合分析。它们代表了本矿床形成过程中必备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8.
大黑山钼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段,是一个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钼矿床。根据矿物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钾长石阶段(Ⅰ)、石英-辉钼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显微激光拉曼探针研究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体系,第Ⅰ、Ⅱ、Ⅲ阶段均可见水溶液包裹体(L+V型)、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和含CO2包裹体(C型);而第Ⅳ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L+V型)和纯液相包裹体(L型)。成矿流体演化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330~430,320~360,280~340,180~240℃,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对应的盐度w(NaCleq)分别为5.86%~54.10%,4.07%~51.70%,3.23%~46.20%和0.70%~9.08%,也逐步降低。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最低捕获压力为17~58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约为1.7~5.8 km。成矿流体的δ18Ow值为-5.8‰~4.2‰,δDW值为-139.8‰~-127.2‰,成矿流体可能为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合流体。主成矿阶段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使CO2大量逸出,导致流体还原性增强,造成大量MoS2的沉淀而形成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古利库金(银)矿床位于中生代大杨树火山断陷盆地北东缘与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落马湖隆起的接壤部位。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江组火山岩及其与新元古界-下寒武统落马湖群变质岩接触带附近,严格受古火山机构及其外围的环形断裂控制。热液成矿阶段分为早期石英阶段、玉髓-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对古利库矿床进行的系统岩相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温度为136~367℃,从成矿早期至晚期分别为270~367,255~304,179~318,136~279℃。盐度w(NaCleqv)为1.4%~8.0%,成矿深度为1.0 km,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显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成矿特征。含矿石英脉中广泛发育冰长石和叶片状方解石-石英,结合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主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驼路沟钴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包裹体类型多样,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富二氧化碳包裹体为主,测得均一温度为220℃~300℃,众值为275℃,成矿流体形成于中低温环境。通过对其他热力学参数计算,确定出驼路沟钴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弱还原-还原性的特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其与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物的流体成分类似,进一步佐证了驼路沟钴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蒙自市,前人针对该矿床成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别是流体包裹体研究非常薄弱。系统地研究了与矿石伴生的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并首次发现了富CH4流体包裹体。根据测温分析以及拉曼探针测试结果,将包裹体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气相成分为H2O;另外一类气相成分主要为CH4,并含有少量H2S及微量的N2?、CO2?等气体。富甲烷流体是海底有机物还原海水形成,它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白牛厂铅锌矿床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因;同时,富H2O包裹体则体现了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对于矿床的进一步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2.
夏甸金矿区道北庄子金矿床位于招远-平度断裂带中南段。该文重点研究金矿床石英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以Ⅰ型富液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4个区域:100~140℃,160~210℃,220~250℃,300~340℃。与胶东地区金矿成矿的4个阶段相对应。盐度变化范围大致分布在0.88~22.44 wt%,平均5.18%,集中分布在3~7 wt%,成矿流体盐度为低盐度流体;密度变化于0.62~1.08 g/cm~3,平均0.91g/cm~3,属于低密度流体;成矿压力范围在92.58~267.12 MPa,平均149.64 MPa,推断矿床成矿压力环境为中压环境;矿床成矿深度范围为6.84~12.65 km,平均9.63 km,矿床为中深成相。根据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幔初生水,并受岩浆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矿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资料,探讨了金牙金矿床成矿热液物质组份特征与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据此,提出该矿床为两期热液成矿事件。即早期为印支期的同生热卤水,晚期为燕山期的下渗天水与同生热卤水混合热液迭加成矿。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农坪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采集细脉浸染状金铜矿石中的石英-硫化物细脉,对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脉石英中主要发育Ⅰ型气液两相、Ⅱ型含CO2三相、Ⅲ型含子矿物多相、Ⅳ型纯气相和Ⅴ型纯液相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37.8℃~399.4℃,主要集中于310℃~370℃,盐度w ( NaCl )变化范围于1.39%~12.3%和33.32%~42.03%两个区间。代表性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气相成分为H2 O、 CO2,并含有少量的CH4。综合研究后认为,农坪矿床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以至流体中的H2 O、 CO2等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引起金、铜等有用组分的沉淀富集。农坪金铜矿床与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在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同为斑岩型金铜矿床,均属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胶东栖霞山城金矿是产于太古宙基底变质岩系中的富含铜、铅、锌等有益组分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成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山城金矿包裹体多成群分布,形态规则,其类型以富液体包裹体为主,少部分为H2O-CO2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50~240℃之间,与钾交代关系密切的早期成矿温度为290~310℃,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成矿温度在130~290℃区间,代表了成矿期的温度区间,成矿温度较钾交代的温度明显偏低。盐度为0.35%~13.5%,主要集中在3.5%~7%之间,属低中盐度,但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具有更宽泛的盐度区间。压力介于272~438MPa,平均为337.1MPa,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流体压力值也存在明显差异,早期的钾交代型矿石的成矿流体压力相对较高,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流体压力相对较低。山城金矿成矿流体具有早期相对高温、高压、高盐度的流体,晚期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盐度值都相对较低,说明成矿流体是连续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对广西灌阳县古怪冲锡矿床的岩石、矿石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探索了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认为成矿流体源于花岗岩浆,含锡云英岩是残余岩浆期的产物,伟晶岩与含锡石英脉具岩浆期后热液属性。根据石英包裹体的各种数据,可确定成矿物质来源,划分成岩、成矿阶段,以及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氢、氧、碳、硫、硅、铅等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的研究,指出锡矿山锑矿成矿温度中-低温(150~250℃),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为盐度较低贫硫富氯的偏碱性流体。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前泥盆纪地层。矿床属大气降水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广东英德周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其矿床成因存在矽卡岩型和热液改造型的争议,并且研究程度较低,缺乏较为可靠的证据,尤其成矿流体研究是空白。通过对周屋铜多金属矿床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拉曼分析研究表明:在矽卡岩阶段发育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矽卡岩阶段的石榴石和白钨矿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90~≥490℃,高盐度(35.26%~40.10%NaCleqv)和低盐度富气相包裹体(4.18%~4.96%NaCl eqv),表现出流体不混溶现象,或以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共存为特征,温度范围为320~490℃,盐度变化范围较大(4.18%~17.08%NaCleqv),表现为沸腾现象。金属硫化物阶段,在硫化物早期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90~360℃,高盐度(30.92%~37.40%NaCleqv)和低盐度富气相包裹体(10.48%~11.70%NaCleqv),表现出流体不混溶现象;硫化物晚期以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共存为特征,温度范围为202~320℃,盐度变化范围较大(4.18%~24.04%NaCleqv),显示流体的沸腾现象,硫化物阶段是铜矿主要成矿阶段。褐铁矿-碳酸盐化阶段的石英和方解石中全部发育富液相包裹体,演化为相对较低的温度(Th=120~220℃)和较低的盐度(2.57%~7.59%NaCleqv),没有沸腾现象,属于NaCl-H2O成矿体系。拉曼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石榴石、白钨矿和石英中包裹体气相成分以CO2为主,其次是(或含)CH4或H2;液相成分主要为H2O,晚期石英和方解石中包裹体液相和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N2。从早期的石榴石、白钨矿到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包裹体中H2O的含量增多,说明在矽卡岩后期阶段,有较多的天水加入。铜矿床的成矿流体在200~490℃区间内至少发生了2次强烈的沸腾作用,改变了体系内的物理化学条件,导致大量铜的金属硫化物沉淀,沸腾作用对铜矿的形成和富集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矿床成因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磨坊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研究 ,结果表明主要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 2 0~360℃ ,包裹体盐度在 0 .35 %~ 2 0 .6%之间 ,压力在 1 .73× 1 0 5~ 44.1 8× 1 0 5Pa之间 ,密度为0 .80~ 1 .0 9g/cm3。推测该矿床形成深度为 5 0 0~ 1 0 0 0m ,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0.
康古尔金矿是产于火山岩系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化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物包裹体研究和热力学计算表明,成矿温度为320~150℃,成矿压力为6.0×107~1.5×107Pa,成矿流体具中等盐度、弱酸性~中性、还原性较强等特点。成矿流体中金呈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金沉淀富集的机理是上升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溶液中还原硫含量的降低、温度的下降和pH值的变化等。矿床主要形成于韧-脆性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