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面临的海洋问题。为加强海南岛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文章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南岛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居全国之首;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淹没滨海低地和减小旅游区沙滩面积,加重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洪涝的灾害程度以及影响海岸防护设施等方面;在海南岛沿海地区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加强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建设、城市科学规划、海平面观测和监测以及受损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与登陆台风强度增加,加之我国河流流域实施环保措施引发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得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加剧。因此,按照以往防护标准营造的海堤等海岸防护工程已经面临严峻的考验,导致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面临重灾的风险加大。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引发我国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和发展态势,提出了应对海岸侵蚀管理措施的建议;基于海岸防护现状,结合未来面临海平面变化与海岸水动力环境、泥沙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值得关注研发的永久性与应急性新型海岸工程防护技术,为我国海岸管理部门及海岸工程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海平面上升、台风和风暴潮频率增加以及强度增大等问题致使世界沿海地区海岸侵蚀加剧,我国的海岸人口、资源与环境亦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应用适应性和适应性管理理论,通过分析中国海岸侵蚀的影响因素、时空演变和侵蚀机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此研究海岸侵蚀的适应性类型,尝试提出"现场观测—数据库建立—综合评价—概念模型—措施制定"的海岸侵蚀灾害适应性管理模式流程,并探讨了4点具体管理措施:1完善海岸侵蚀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侵蚀海岸监测预报预警系统;2实施相关部门会商制度;3评估和正确引导海岸人类活动;4构建公共参与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相对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杜娟 《海洋预报》2004,21(2):21-28
本文论述了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的重要性,并在IPCC提供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背景值之上,给出中国未来几十年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预测值。中国大河三角洲地区未来几十年相对海平面皆呈上升趋势,但幅度不同。因此,充分认识相对海平面上升将导致的危害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相对海平面上升将对中国沿海地区产生以下影响:(1)导致海岸侵蚀,扩大侵蚀范围;(2)风暴潮强度与频率增加:(3)沿海低地与湿地被淹没;(4)海水入侵加剧,范围扩大,水资源和水环境遭到破坏;(5)防汛工程功能降低,洪涝灾害加剧。因此,沿海地区政府决策应考虑未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岸侵蚀和海岸线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我国30 000km多的海岸线上海岸侵蚀后退问题相当普遍,海岸的后退侵蚀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处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及河流径流量减少引起入海泥沙量减少,海岸侵蚀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海岸线管理就是针对海岸锓蚀而提出来的一项管理政策。本文在对中国海岸侵蚀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的岸线管理经验提出了关于海岸线侵蚀管理中的若干概念、海岸线管理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以及海岸带立法和海岸线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将给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本文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风险区划的方法,评估中国地区海平面上升的风险,分别按照省级评估单元和市级评估单元区划中国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上升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海洋上和滨海地区因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发生的灾害,叫做海洋自然灾害。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风暴潮、海浪、海岸侵蚀、海冰、地震海啸以及海平面上升等。这些灾害不仅给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对渔业、交通和海洋资源开发亦带来严重影响。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海上生产活动的增多,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因此,减轻海洋自然灾害对保障沿海经济迅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6 mm/a,高于全球均值,未来上升趋势还将持续.海平面上升已经并将持续造成海水淹没范围扩大、加剧海洋灾害威胁、破坏典型生态系统健康,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这包括海洋灾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海平面上升加大沿海地区的气候脆弱性和未来面临多因素叠加的风险.此外,海平面上升对我国国土安全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为此,建议急需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全面做好海平面上升的适应工作,尤其是解决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三个问题,即“海平面上升与沿海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海平面上升与维护海洋权益的关系问题”以及“海平面上升与近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相关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规划评估与研究、标准规范与工程建设、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提高并加以完善.这既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岸带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主要有构造、坡地重力、水动力、地下水、岩土与地层结构、海平面上升、地球化学、风力灾害等地质因素,具有复杂、连锁和差异性空间分布的特征。根据验潮资料,近百年来我国海平面上升19~20cm,上升率为2~3mm/a。整体以海平面上升为主,但也有岸段下降,主要是山东半岛,平均速率为-0.13cm/a。预测2050年上升幅度:天津70~100cm;黄河三角洲40~50cm;长江三角洲50~70cm;珠江三角洲40~60cm。地面沉降大部分是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我国96个地面沉降城市和地区中80%在沿海地区,如天津、上海、苏州、常州、无锡、嘉兴、宁波、湛江、台北等。累计沉降量为460~2780mm,沉降速率10~56mm/a。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我国70%砂质海岸和大部分淤泥质海岸发生侵蚀。这种态势始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明显加强。海岸侵蚀主要有区域环境变化、河流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以及海岸人工采沙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之一即海平面变化。观测记录表明全球平均海平面在21世纪以来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引发一系列的海岸带灾害,影响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回顾了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前沿动态,介绍了海平面观测的不同手段及其特点,分别从全球、区域和中国几个空间尺度阐述了海平面变化事实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我们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沿海全海域及各海区海平面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海平面的变化幅度进行了预测,给出了全球和中国近海及沿海未来不同时期的海平面上升预测值,对沿海地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海岸侵蚀灾害日趋加剧,砂质海岸普遍遭受海洋侵蚀.基于广东台山浪琴湾海滩和望头湾海滩2个岬湾砂质海岸的调查资料,对其海岸侵蚀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风暴潮与人为因素是目前岬湾砂质海岸侵蚀最大的影响因素.为防止砂质海岸侵蚀、保护砂质海岸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砂质海岸分布特征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部砂质海岸分布范围广泛,地形发育多样,风沙灾害、海岸侵蚀等地质灾害问题多发,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了解沙质海岸的分布特征,做好砂质海岸的研究防护工作,对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沉降机理及造成的危害,并对减缓地面沉降的方法和海岸防护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显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异性。影响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地下水抽取和油气开采,但它们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区域性的;三角洲松散沉积物的固结压实是三角洲进积过程中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三角洲软土、黏性土的压缩延迟特征以及河道的频繁摆动致使三角洲的压实沉降过程的时空差异明显,但各个三角洲叶瓣体的平均沉降速率将随时间推移逐年递减。地面沉降将造成或加剧黄河三角洲及沿海地区的区域性洪水灾害、农田和水资源污染、土地排水难度、基础设施受损以及海岸侵蚀等环境问题,需制定有效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补救方案,修建防护堤坝等工程是当前行之有效的缓解措施。然而,沿海堤坝等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与其防护作用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制定有效的海岸防护战略对于应对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三角洲沉降引起的沿海地区环境灾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海平面长时间的累积上升将加剧风暴潮、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灾害。沿海各地区的自然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各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经济的风险也呈现地域差异。文章对天津滨海新区海平面上升影响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海平面上升对天津沿海各海洋功能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风险,经评估发现天津滨海新区南部海平面上升风险等级最高,北部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15.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浅海区的灾害地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卫星遥感、测深、浅地层剖面及钻孔资料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及近海海洋灾害地质,编制了黄河三角洲海洋灾害地质图。黄河三角洲海岸灾害地质以海岸侵蚀为主,根据1976—2001年海岸的变化速率,可将海岸分为快速侵蚀海岸、中等程度侵蚀海岸、稳定海岸和淤积海岸四类,快速侵蚀海岸和中等程度侵蚀海岸长期以来遭受侵蚀。灾害地质因素有浅层气、灾害地貌、活动断层、海底滑坡、底辟、隆起脊、埋藏冲沟一古河道。浅层气主要分布在老黄河口附近渤海海底,近岸少见。浅层灾害地貌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斜坡上的扰动区。扰动区位置在整个三角洲上变动明显,有向岸移动的趋势,斜坡坡度减小,扰动强度减弱。底辟除了发生在废弃三角洲侵蚀区外,还发生在三角洲外的渤海海底下部。隆起脊位于黄河口东部渤海海底,沿NE—SW方向发育,顺隆起脊发育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6.
布容法则及其在中国海岸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布容(Bruun)法则是预测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侵蚀最早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根据中国砂质和淤泥质海岸的情况,布容法则可定性地解释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的关系,在满足它要求条件的海岸地段和发育时期,用它预测海岸侵蚀或许是可能的。但是,若不严格审查海岸环境和条件,把它作为海平面上升情况预测海岸侵蚀的普遍模式,有待更多的研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辽河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潮位资料分析,辽河三角洲平原和辽东湾东岸近四五十年来相对海平面处于上升趋势,从7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上升量为5mm左右.考虑到辽河三角洲平原地面下沉以及全球性海平面将加速上升,预计下个世纪内,辽河三角洲平原相对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将达到8-10mm/a,到205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量将达到40~55cm.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不同的海平面上升量将造成的土地淹没损失进行了预测.如不加防护,相对海平面上升0.5m时,将淹没近4000km2,包括整个营口市区和半个盘锦市区;上升1.0m时,将淹没5000km2.对海平面上升将造成海岸侵蚀、风暴潮和洪涝等灾害加剧等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海洋灾害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振兴 《海洋通报》2006,25(2):41-45,54
根据主要致灾因子,将天津市沿海海洋灾害分为水文气象灾害、海洋地质灾害和海洋环境灾害3大类型,并在统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出天津市海洋灾害具有发生频繁和损失严重,以及致灾因子和各灾害间关系复杂的基本特点;从地理位置、地形、气象、天文潮因素和全球海平面上升、区域构造沉降、沉积物压实、人为地面沉降因素,以及海区生物、环境、人为污染等因素,分别分析阐述了风暴潮、相对海平面上升和赤潮这3种主要海洋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天津市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施加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基于GIS的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直接影响评估方法,并针对天津滨海新区展开评估.基于 GIS技术和评估区基础地理信息,计算海平面上升后的土地影响范围,对如何依据土地影响范围评估海平面上升对人口、经济、交通和水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土地、经济和人口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洋站潮位观测和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等数据,分析了辽东湾沿岸海平面变化及海岸侵蚀状况,并定量评估了未来海平面上升情景下,辽东湾两岸典型沙质海岸侵蚀影响和沙滩养护投入。分析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1980-2017年,辽东湾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0 mm/a,其中辽东湾东岸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明显高于西岸。2009-2017年,辽宁营口白沙湾、绥中网户、绥中南山港和绥中团山气象观测场岸段后退和下蚀较为严重,部分岸段滩肩蚀退达2~3 m/a。预计2100年,辽东湾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在20~48 cm之间,由海平面上升引发的辽东湾海岸侵蚀土地损失为23.1 km2,土地经济损失为1410万元。为减缓海岸侵蚀,旅游沙滩和一般沙滩养护总投入分别为11亿元和46亿元,全岸段养护成本较高,应选取旅游沙滩等重点岸段进行养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