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面高精度磁测和电磁测深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定地区的各地层与矿体具有明显的磁性和电性差异,为了查明矿区内的控矿构造及外围矿致异常,开展了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和大地电磁测量工作.对获取ΔT磁测数据进行化极和延拓等处理;对化极成果和不同延拓高度的成果综合对比分析,圈定了5个磁异常体和3条断裂,确定3号磁异常为有利矿致异常.在3号磁异常处开展大地电磁测深工作,查明断裂构造的产状、延伸,并对地层进行详细的分层.结合地质资料、电磁测深的成果资料,建立地质一地球物理模型,用RGIS2010软件对磁测剖面数据进行2.5D的人机联合反演,拟合出矿体的形态特征,得出异常体的相对深度、宽度和厚度,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有利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大功率激电法对深部隐伏矿体的探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激电中梯对承德槽子沟金矿区进行激电面积性测量,圈定出与金矿伴生的金属硫化物及氧化物引起的激电异常分布区带,利用激电测深查明地下极化异常体的展布,而后结合已知地质、物性资料布置验证钻孔,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本文总结出利用大功率激电方法勘查隐伏金矿的行之有效工作模式,该找矿模式可广泛应用于同类隐伏金矿的勘探之中,必将有力提高物探方法寻找隐伏金矿的勘探水平。  相似文献   

3.
洛宁县西青岗坪金矿区EH4系统和双频激电测深联合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先进的物探手段,即剖面性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和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查区进行探测。初步查明矿区内地层情况、厚度、断裂构造分布特征及矿物的激电异常反应,发现隐伏的矿化蚀变带及向下延伸情况。通过分析物探异常与矿(化)体的关系,从而寻找深部金和其他有色金属矿体,对金矿勘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大致查明矿区蚀变带数目、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等,为下一步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某金多金属矿区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某金多金属矿区地表矿化痕迹较多,矿化体和围岩物性差异明显,为了准确查明区内矿体的空间分布以及控矿构造,在该区实施了对称四极装置的激电扫面和EH4连续电导率测深工作.激电测量获得了总体呈NE走向、与地表矿带对应的中高视电阻率(?s)及中高视极化率(?s)矿化异常带.异常带西窄东宽,矿化集中在测区327°向测线800~1350 m处;在与已知矿体对应的?s-2高极化率激电异常开展的EH4测深工作结果进一步确定了深部成矿潜力:含矿构造延深可达500 m,具有低阻异常特征,倾角近直立.激电扫面和EH4测深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在该区达到了查明矿体分布规律、控矿构造的目的,是有效的多金属矿找矿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金属矿产勘查技术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以寻找金属矿产为目的发愤卢业的勘查新技术可概括为:(1)以寻找隐伏矿为目标的覆盖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其中包括“三维地震”和“高光谱遥感”技术;(2)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其中包括“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解释和地球化学填图技术”;(3)“找矿信息提取和综合”技术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思考:(1)在一个地区开展地球化学找矿工作首先要确立合适的取样介质,取样介质的立应以查明成矿成晕元素的形成机制和赋存状态为基础;(2)加强不同景观条件下不同矿种和不同矿床类型的异常特征和异常模式研究,建立区分矿异常和非矿异常的模式识别模型;(3)加强不同景观地质条件下,不同勘查尺度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研究,以实现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的找矿战略;(4)加强地球化学信息与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综合技术的研究,应用综合信息定量圈定和评价找矿靶区,减少矿产勘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马扎拉金锑矿是西藏藏南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上典型的受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矿床.为了查明工作区控矿构造的空间展布以及为找矿评价提供依据,在前人总结的区域成矿模式的指导下,以物性为桥梁,将成矿模式转化为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并以此模型为指导思想,综合分析了工作区地质资料和面积性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圈定了找矿有利的靶区,然后在靶区开展大比例尺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联合剖面测量工作.对音频大地电磁反演解译的断层进行了评价,推测与容矿相关的构造主要为F7、F12、Ft1、Ft2、Ft3.最后通过钻探对Ft1进行验证,成功发现了矿化破碎带.从而证明了综合信息找矿的合理性,为区内相似地质背景下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层为较稳定的沉积岩层,中二叠系梁山组含铝岩系广泛分布于区域上向斜构造内,为铝土矿的找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区内车盘向斜构造控制着铝土矿的分布,使探矿工作成为可能.由于铝土矿无明显的磁性、密度差异等物性特征,铝土矿的地球物理勘探仍然是盲区,单一的地球物理方法难以提取出其异常特征.本文阐述了综合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直流电测深(DC)两种物探方法在沉积岩中查找铝土矿,并获得良好的效果.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可以提供大尺度的岩性分布特征.直流电测深能准确的划分出地下介质层位的电阻率分布,且对细小异常的分辨能力强.据地质资料推测,目标矿层铝土矿位于石灰岩与砂泥岩分界面中.AMT能划分出分界面,但难以识别覆存其中的目标矿体,利用DC可查出该异常.结合钻孔资料可以验证异常,同时对比进行物探数据的处理和解释,这样的组合勘探方法对于深部找矿及后期的开发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功率的激电测深法可以寻找焦家式深部金 矿。首先,由物理和数学推导建立多层极化体的数 理模型,其数理模型产生的极化场可由多层若干 个极化单元场相叠加而成。由多次去除极化单元 场的原理而导出大功率激电测深资料进行消除浅 部强激电干扰异常的数据处理公式,从而突出了 深部矿床的激电异常。并利用处理后的激电测深 曲线,定量求取了深部金矿蚀变矿化带的顶界面 埋深。  相似文献   

9.
以重磁细测资料为主,综合地震、电测深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等地球物理方法,在江苏句容-常州地区,研究局部圈闭、确定上古生界构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5)
选择激发极化法对凤阳某多金属矿详查进行了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物探工作,证明了激发极化法在该区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通过激发极化法圈定的异常,经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浅部激电异常由含石墨地层引起,深部激电异常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区物探工作的研究分析,结合地质物探工作,提出了在日龙沟寻找磁黄铁矿化热液改造型锡—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矿区外围进行验证,认为矿区外围成矿条件优越,已有多个钻孔见矿.因此,可以总结出该区域寻找此类型矿体的地球物理预测模型,为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作用。这里以河南省某地滑坡勘探为例,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分析两种物探方法的技术原理、联合解释,并结合地质钻探、地质调查等资料,查明该场地滑坡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能有效地减少物探的多解性,提高成果解释精度,其综合物探解释成果与地质情况较为吻合,显示出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等地质灾害勘探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综合物探方法及综合解释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For city planning and reducing potential earthquake risk, it's necessary to det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uried faults in an urban area especially, including the location and activities. An integrated technique with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methods, including the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geologic borehole section, and exploration trench,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hengnanhe fault, which is one of the two main faults passing through the Weihai urban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 normal fault striking with E-W direction, and it is relatively inactive and stable. By using the thermoluminescence (TL) dating, we found that the Chengnanhe fault initiated in mid-Pleistocene and there was no offset after late Pleistocene. Such an integrated technique with multipl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methods provides a significant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risk for city planning in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14.
空间自相似性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的分解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场的分解是应用勘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所必不可少的数理处理工作,这项工作往往是为了分解不同的场来研究和了解不同的地质以及相应的地质过程,比如划分不同岩石类型以及识别和圈定矿化蚀变睡.闰定地质过程所产生的同类型的地质体并不简单地对应于相同的场值和频率,场的分布特征往往还与地质体的几何形态,。埋藏深度以及与其周围地质体的相对差异有关。然而,由于地质过程往往具有多期次和空间相关性等特点,所产生的地质体或者相应的场往往会呈现空间自相似性或统计自相似性。这种自相似性可以帮助分解不同地质过程所产生的同类地质体,文中所介绍的多重分形(multifractal)滤波方法(S-A)根据场的能谱分布的不同空间自相似性形成不规则甚至分形滤波器,并将场分解为不同同的组份,如局部异常和背景场,应用该方法对多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场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区分与矿有关的局部异常与背景场是很有效的,对加拿大NOVA SCOTIA省西南部航空放射性铀钍钾(U-Tn-K)数据处理所分解的异常对反映岩体中与铀-钨-锡(U-W-Sn)矿化有关的围岩饰变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乌溪矿区介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与华南成矿带之间,是江南造山带上的一个找矿新区.本文在这一找矿新区开展了有效的电磁方法综合勘探,试图对该区深部成矿机制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该区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从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中分析了区域成矿背景;我们还采集了区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在实验室开展物性测定,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三种电磁方法开展研究区的野外测量.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三种地球物理方法,开展了研究区的磁化率、极化率和电阻率的分布特征研究.深入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三种资料与成矿的关系,相互约束,探讨成矿模型、成矿机制和成矿的可能性,推测可能的矿体赋存位置和深度范围.在地球物理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资料,构建了研究区的成矿动力学模型,推测了研究区成矿机制,揭示了矿区的成矿潜力.综合所得结果布设了钻孔,钻探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深部存在强烈矿化蚀变和强蚀变斑岩,初步确认为斑岩型矿床,与CSAMT剖面的解释结果基本一致,也与推测的测区内深部成矿机制相吻合.钻孔结果和地球物理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对已构建的成矿动力学模型的支持,充分证明了综合电磁方法在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和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斑岩型矿床的确认进一步印证了华南成矿带与俯冲作用形成的成矿带的相似性,从而推动整个华南地区的成矿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石油物探近30年来均以地震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依靠机械震动的波动场来搞石油物探已暴露出成本高、信息单一的严重缺陷,因此,在应用新一代测量仪器、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作用和综合多种信息的“非地震物化探”技术系列应运而生,并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所谓非地震物化探,实际上就是指应用地质体的重力场、电磁场、化学场等多种物化信息来做石油物探的前期准备和地震勘探的补充.尽管她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已有突破并展示了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收集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铜矿床的发现和勘查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勘查方法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矿体特征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将长江中下游主要铜矿体划分为二型四式的矿体类型划分方案。分别建立了四种类型铜矿体的找矿模型,并建立了铜矿体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8.
北黄海盆地烃渗漏蚀变带“磁亮点”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尚未取得油气勘探突破的盆地之一.在海洋环境中应用海底油气藏的烃渗漏现象寻找油气有利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为了给该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及下一步油气勘探缩小靶区提供地球物理依据,本文利用磁法这一经济、有效的油气渗漏异常地球物理判别手段,开展了识别海底烃渗漏引发磁异常的方法研究.给出一种根据“有导师”的模式识别技术,在充分利用磁异常多种数值特征及纹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取烃渗漏蚀变带磁异常的方法.通过已知约束信息(如见油井位等)的点、线、面三种基元及其邻近数据网格点组成基类,将其提取的模式或特征向量作为待识别异常匹配或学习的模板,利用加权欧氏距离函数计算待识别异常特征向量与模板向量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模式匹配,从而识别出与模板相似程度较高的异常.应用此方法圈定了北黄海盆地的烃渗漏“磁亮点”分布,从“磁亮点”异常区与中生代地层的分布以及地球化学异常(低层大气烃类检测和海底微生物异常)的对应情况来看,表明该识别方法是识别烃渗漏弱磁异常的一种有效手段.对研究区构造特征、磁异常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位于北黄海研究区东部和北部的“磁亮点”异常区可能是北黄海盆地较好的含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属与非金属矿物探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回顾了我国金属与非金属矿物探的历史及47年来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物探方法由4种增加至40余种,一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47年来,航空物探和区域重力调查基本覆盖了我国陆地面积,提出一大批基础地质和深部地质问题的新认识.物探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金属与非金属矿的矿床.在技术方面,建立起了第二代航空物探系列、地面高精度重力和磁勘查系列、综合电法系列、综合核物探系列以及地下物探和测井系列.针对固体矿产的勘查任务,提出了物探的发展方向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