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地球化学方法对慈溪市土地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专家经验法三种评估方法的对比研究,认为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比较适合一般土地质量评估,而专家经验法更适合污染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本文探索了适合土地质量评估的优选方案,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和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综合评估量化评分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主要讨论了评估因子的选取、各因子权重和分级取值、危险性等级划分和各级分值范围确定、评分方法和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量化评分方法基础上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能够较好地反映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评估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3.
流域泥石流防治的生态效益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流域泥石流防治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用于建立流域泥石流防治生态效益评估模型的6个主要因子。即:①地表侵蚀模数减小率;②拦蓄暴雨洪水能力增大率;③流域植被覆盖度增大率;④流域生物总量增大率;⑤植物根系固土量增大率;⑥枯季流域地表径流量增大率。考虑到上述建模因子量化过程中的量纲和量级的统一问题,采用比率计算法,对6个建模因子进行了量化分析,使所有因子的比率变化范围均在0和1之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流域泥石流防治生态效益评估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种混合型算法,利用在一些简单几何源体上产生的重力异常,来反演计算形状因子和埋深,这种算法包括模拟退火过程和非线性曲线拟合。点源,无限水平线源,半无限垂直线源的形状因子分别为1.5,1.0,0.5。已开发出确定线源的埋深,水平或垂直延伸的方法。带状的有限垂直体的形状因子变化范围是0.1-1.0。向斜的形状因子大于1,而背斜的形状因子小于1,通过形状因子,能够区分对称的向斜和背斜。文中列出解释方法用来计算水平层的深度,二维穹隆和二维洼地模型的半径。通过把推荐的方法应用到3个已知实例(古巴铬铁矿异常,Moburn矿体和Louga异常),评估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对受地面沉降灾害影响的城市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因子叠加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存在着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人工干预较强,影响评估结果的问题。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分别对因子叠加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改进,根据各评估因子的分布与沉降分布的关联性定量地计算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本文利用改进后的三个模型:地理探测器--最大值因子叠加模型、地理探测器--加权因子叠加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分别进行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估,并与最大值因子叠加模型、加权因子叠加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总体评估准确度分别为75.23%、89.56%、76.38%,均高于未改进模型的60.51%、53.73%、65.05%。  相似文献   

6.
汪青松 《安徽地质》2005,15(1):41-43
内蒙正兰旗上都镇地处沙漠草原覆盖区,地表没有基岩出露,缺少钻探资料,水文地质调查主要依靠物探手段。笔者使用直流电阻率测深方法,完成测点100个,并进行了分层定量解释。为了综合评估含水砂层厚度与粒径对出水量的联合贡献,笔者采用了水量因子法,计算了各测点的水量因子值。并据此成功地完成了地下水资源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大量抽取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最重要的地面变形灾种之一.由于场地情况各异,目前的定量评估尚无通用模式.一种基于区域水位下降量和相应地面沉降量拟合反演区域骨架成分弹性储水因子和非弹性储水因子的最小二乘方法已经提出.利用该方法反演出北京亦庄轻轨工程建设场地的代表性骨架成分弹性储水因子和非弹性储水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有效应力法对该场地的地面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评估.结果表明:如果未来地下水抽取状况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控制,该场地东南部区域2006-2015年可能新增高达70~126 mm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浅层地下水富集性快速评估,提取了与地下水赋存相关的断裂密度、地质类型、地形坡度和河流密度作为地下水赋存的影响因子,提取了土壤热惯量和植被覆盖度作为地下水赋存的指示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浅层地下水富集性评估模型,对朝阳地区地下水富集性进行了评估。实地验证结果表明地下水富集性评估结果与实地调查出水量之间呈指数相关关系,说明利用该方法能够对研究区地下水富集性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区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选取矿山环境问题的10个负效应评估因子和矿山环境整治成效的3个正效应评估因子,采用综合指数评判法,对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分区评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质灾害评估的地质环境因子众多,工作实践中容易失去整体性把握的困难,提出了采用层次分析以定量的形式反映地质环境因子及拟划分危险性区段权重的方法,从而避免了片面性,增强了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塌岸灾害风险与塌岸灾害特点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其风险评价涉及诸多因素.将信息量法应用于塌岸灾害风险预测库,建立了相关的信息量模型及评价指标;以重庆万州区和平广场地段为例,在三峡水库蓄水条件下,分别对塌岸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进行了综合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塌岸评价指标选取合理,塌岸高危险性的单元与不良地质现象、库岸侵蚀和库岸类型密切相关;塌岸灾害易损性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不良地质现象相关;塌岸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塌岸高危险性及高易损性单元,或受人口、建筑物分布影响的塌岸中等危险性的单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聚类分析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在城市规划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聚类分析以统计学的形式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进行归类,能够实现滑坡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情况的定量评价。根据湖北省巴东县滑坡灾害统计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滑坡灾害影响因素作为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综合评判各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操作平台,以C#语言编程实现了快速聚类算法,对研究区86216个单元进行了滑坡灾害属性分类及危险性等级自动识别,预测结果较好。本研究将综合权重评判方法与聚类模型结合,同时克服了聚类结果不能自动排序的困难,对处理大批量,多属性数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模糊综合评判在大水箐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宾川县大水箐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选用了7个评价因子对大水箐泥石流危险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在求解权重和隶属度中引入了灰色关联法和半梯形分布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水电工程环境边坡上任一小型局部失稳块体均会对其下水工建(构)筑物和人员造成巨大威胁,对环境边坡的评价应重点关注局部、个别块体的稳定性的调查与评价。卜寺沟水电站环境边坡共发育危险源100处,其中左岸发育61处,右岸发育39处,在大量精细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按地质成因、规模、破坏机制对其进行分类。按地质成因将危险源分为孤石(群)、危石(群)(一般100m3)、危岩体、高位覆盖层等4种类型。考虑危险源自身稳定性及工程重要性程度,选取危险源自身、途径边坡、触发因素等3个一级指标,选取与一级指标对应的9个二级指标和32个基础指标,建立指标齐全、易于操作的环境边坡危险源危险度评价体系,按评分值大小将危险度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卜寺沟水电站环境边坡危险源危险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度的危险源为19处,中等危险55处,低危险度26处,评价结果较符合实际,该体系对于危险源防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平凉市崆峒区城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崆峒区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建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影响因素权重,对崆峒区城市范围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条件比较吻合。其区划成果对崆峒区城市发展规划、减灾防灾以及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开展黄土高原河谷阶地型城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灾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泥石流为例,建立灾度评价标准和隶属函数,采用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泥石流灾度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以最大隶属度来刻划灾害损失的程度,避免了评价结果的绝对性,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简单有有效的泥石流灾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后,在地震灾区及影响区形成了大量的危岩崩塌地质灾害。通过对崩塌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结合所收集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以及危害性,并选择区内典型危岩及断面,采用危岩体平面滑动法及岩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对崩塌区危岩体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有限元应力分析法与公式计算结果基本吻合,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此结果可为崩塌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水电站近坝库岸边坡稳定性二次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大范围边坡稳定性的众多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类,并针对评价指标分级的特点,将传统的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作适当改进,进行二次模糊综合评判。以某水电站近坝库岸边坡为例,在确定各评价指标选择依据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库岸边坡稳定性的二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果表明,基本地质因素在模糊综合评判中起着控制作用,其中岸坡结构类型和岩性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库区垣曲段近岸区地质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库区近岸以崩塌、滑坡、黄土湿陷为主的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水库蓄水升至275m水位后,必将引起库岸再造,库区水位以下岩土均被软化,引发水下崩塌、滑坡、沿河黄土岸坡也会不断崩塌后退,直接危及沿岸居民区及沿河工矿企业及公路的安全。文章总结了库区近岸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成因,通过对库区近岸崩塌、滑坡形成条件的分析,基本查明了区内崩塌,滑坡发育的基本规律,对库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区,并对主要居民区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运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及理论计算法,对主要居民区是否受到坍岸危害,进行了最终坍岸宽度计算,对区内环境和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在对区内各主要居民点及库区近岸区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后,提出了以勘查与治理,运用生物工程及灾情预估等内容的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库岸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受具有随机性、非线性与未确知性特点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库区为例, 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 选取爆发历史、地质条件、地形条件、诱发因素共4类10种泥石流影响因子, 并建立分级标准将库岸泥石流危险性分为4个等级:极度危险、高度危险、中度危险、轻度危险。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利用区间数表示的泥石流影响因子, 建立了基于联系期望概念的库岸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新模型, 可统一分析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区间形式及演化态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评判结果可靠, 且能简化区间数关系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