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青海高原湿地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39,自引:11,他引:28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青海高原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型,湿地总面积约55662.7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高原湿地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1)以湖泊或浅塘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2)以河流为中心的条带状分布;3)河源区的斑块状镶嵌分布.高原湿地生物种类较为丰富,有湿地种子植物约428种;湿地动物约151种,其中鸟类约73种、鱼类约55种、哺乳类约14种以及两栖类9种.湿地植被有水生植被、沼泽植被和沼泽草甸3大基本类型.近几十年来,青海高原湿地出现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河流出现断流以及沼泽湿地退化等方面的明显变化.鉴于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应加强青海高原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垸田人工湿地的影响是有益的;对外湖自然湿地的影响既有益也有弊,而弊可以克服,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三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盘锦是驰名中外的湿地之都,但近几年,由于工程老化,供水不足,苇田退化严重。通过实地调查和查勘,利用现有的和改扩建、新建的取、输配水工程,合理调配上游河道来水,能够改善湿地补水条件,满足湿地苇田用水需求,最终达到遏制湿地萎缩,维持盘锦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周瑞华 《地下水》2022,(2):260-261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湿地的重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也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湿地的生态恢复。以单县嘉单河、东沟河人工湿地提升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了湿地提升改造的原理、施工方法等,认为新建湿地系统各个部分在地质结构和建造结构上存在不稳定性,加上人为的外界干扰,系统的结构容易遭到破坏,必须在系统结构上采用一定的检查与维护措施。同时,为积累湿地工程规划设计、维护、运行和管理的经验,获取科学的运行管理资料,需对湿地进出水进行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5360.26万hm2,位居世界第四,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迅猛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着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分析中国湿地资源与开发保护现状及其退化原因是研讨湿地管理对策的前提。【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中国湿地资源特征及其开发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湿地损失和退化的驱动因素,由此提出中国湿地管理建议。【研究结果】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其在发挥水质净化、蓄水防洪、气候调节等功能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并由此发展了一系列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利用模式。同时中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政策和工程,湿地保护率达52.65%。然而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下,中国湿地面积萎缩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且在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结论】当前中国湿地损失和退化趋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必须强化地球系统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同时需考虑经济可行和社会需求问题的约束,从而制订一个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且生态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湿地系统分类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淮海平原是3条大河在时空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湿地系统和类型.由于受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湿地系统演变的自然规律特性逐渐消失,明显受到人为调控下的水文情势制约,并在空间分布上也是持续萎缩,湿地系统的整体性联系被明显打破,景观破碎化、退化严重.构建一个符合现存湿地情形、宜于湿地管理的分类体系,对于保护和管理好湿地,发挥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湿地系统分类中,就人工湿地的划分,突出了其服务功能性质,有利于人工湿地的归类管理.  相似文献   

7.
湿地水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7):725-729
地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自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陆地健康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再生是基于合理的水调节空间.湿地是不可替代的水调节空间,因湿地特殊的水理性质和特有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使湿地具有显著的调蓄地表径流和水体净化功能.人类活动大量破坏湿地,使湿地水空间效应明显下降,极大地削弱了湿地水调节功能.就流域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的协调与保证而言,其合理的湿地配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湿地地表径流包括明渠流和片流等多种形式,且存在海绵状土壤层,其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困难。针对湿地片流和海绵层模拟不准确的问题,以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考虑湿地多年植物生长沉积形成的独特海绵层,基于GSFLOW模型构建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数值模型,通过二维扩散方程模拟湿地片流、一维圣维南方程模拟湿地明渠流,使用竖管法测量湿地海绵层渗透系数,利用模拟区水文站的监测数据率定模型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应用校正后模型模拟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量交互过程,并对研究区进行水均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湿地海绵层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湿地水文特性,湿地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补给量随降雨量变化。研究建立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合理可靠,对湿地水文分析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沸石潜流湿地、砾石潜流湿地和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性能进行了中试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停留时间为1 d的运行条件下,沸石潜流湿地脱氮效果最佳,总氮去除率接近60%;砾石潜流湿地除磷效果最佳,总磷去除率可达70%;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介于沸石和砾石潜流湿地之间.探讨了三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方面的差别,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性、运行方式等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王恩德 《地质与资源》2004,13(3):159-166
辽宁省阜新地区东北部有一片广阔的沼泽湿地区域,富有含多种动植物区系群的植被类型.然而,由于多年的河流改道、气候干燥使得原始沼泽地开始干涸.经济的发展导致湿地不断地被开发,湿地中有机物的衰减造成水禽类数量的锐减.因此,为适当地保护、规划和管理而对湿地区域进行判别并填图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已拥有许多根据航片判别的湿地图录,但这些图录中还存在着航片解译及填图过程中产生的人为误差.因为小型湿地一般不易与周围小规模的高地区别开来,所以它们可能未被绘在地形图上.卫星数据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因为计算机能够判别最小的潜在的湿地区域,这是人类裸眼所不能辨别出来的.本研究正是以此为基础的.随着一种利用陆地卫星TM数据来判别湿地的新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植被区域或水体的识别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为这些区域成为湿地的可能性较高.所获得的结果根据地面实情并利用现有资料如地形图和航片等进行了评估.陆地卫星TM数据为湿地填图提供了一种既快捷又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在中国,所有地区的这种图像一般都可获得,并且有保存完好的历史档案,这便容许我们选择最合适的不同季节的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锦鹏  毋娇 《地下水》2023,(4):112-113+178
人工湿地是人为因素形成的湿地,由水体、基质、水生植被和微生物四个基本组成要素构成的,是一种生态治理污水的方法。皂河人工湿地是西安市为改善皂河入渭口水质而建设的人工湿地。经分析,皂河人工湿地对皂河污水中的主要指标均有明显去除效果,但是,对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除氮、磷外,其他指标处理效果不明显。针对人工湿地净水植物随着年份增加,根系逐步板结、生长愈发缓慢、净水能力下降的问题,可以采取调整湿地整体功能、更新净水植物及创新管理运行方式等措施,更好发挥人工湿地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锦江是成都市主要污水出口,黄龙溪镇出境断面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水。本文对采用人工湿地处理锦江江水进行探讨,认为可以在锦江下游建立一系列多级复合人工湿地,湿地面积大约5~7km2,最终可使锦江出水达到Ⅲ类水域水质。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湿地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东北地区湿地分布面积约1060.69×104hm2,约占东北地区陆地总面积的8.5%.在分析湿地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其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指出水是湿地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因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首要是加强水资源环境的保护.提出了完善法规,保护湿地资源;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加强综合研究;科学管理湿地,严把开发利用审批关;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实行退牧还泽还草,退耕还沼还泽等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建造的,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协调互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湿地的实地考察,对该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等条件加以分析,认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该地具有可行性,不仅具有处理污水的环保效益,而且具有对湿地盐碱化改良、湿地退化遏制的生态、社会效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废水资源化用于灌溉、种植芦苇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最后还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其前景及今后关注聚焦点。  相似文献   

15.
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湿地生态水文研究文献计量分析,透视国内外有关湿地水文、生态水文和水资源等领域的重大研究计划和重要学术会议,系统总结了湿地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研究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后)3个阶段,列举了重要代表性研究成果,并重点阐述了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基于对国际湿地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热点的综合分析,未来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主要向基于"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湿地生态水文相互作用机理及耦合机制、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性调控、湿地"水文-生态-社会"耦合系统互作机理及互馈机制和基于湿地生态需水与水文服务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等方向发展。最后,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出了未来中国湿地生态水文学优先发展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建造的,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协调互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湿地的实地考察,对该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等条件加以分析,认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该地具有可行性,不仅具有处理污水的环保效益,而且具有对湿地盐碱化改良、湿地退化遏制的生态、社会效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废水资源化用于灌溉、种植芦苇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最后还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其前景及今后关注聚焦点。  相似文献   

17.
海岸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污染物汇集的主要区域之一.对2006年春季在福建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内采集的柱状样进行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2006年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表1).  相似文献   

18.
高寒沼泽湿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沉积物是研究过去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在三江源区果洛州(GLS)和青海湖北岸(QHHS)选取典型高寒沼泽湿地作为研究样地,调查其植被群落特征,并根据湿地沉积剖面的光释光年代和孢粉数据,分析湿地的古植被和古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优势种(藏嵩草)在三江源区湿地群落和青海湖流域湿地群落中所占的优势度分别是24.43和14.74;从土壤孢粉信息表现出两个沼泽湿地自发育以来植被优势种以莎草科为主. GLS剖面显示,0~50 cm深和80~140 cm深的孢粉浓度显著高于50~80 cm深处的浓度;20 cm以下的沉积物中,花粉浓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趋势,与δ13C呈负相关趋势.高寒沼泽湿地中,孢粉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群落中莎草科的优势地位,与现生植物群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吉林西部向海湿地环境退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向海湿地位于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平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决定了湿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削弱,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通过对湿地发育的环境背景条件分析,剖析了湿地退化的现状及驱动机制,水陆界面的脆弱性是湿地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气候干旱化、上游水的大量截流、水利工程设施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过程.基于湿地退化的现状和驱动机制,河流湿地退化的恢复必须从湿地的水文功能出发,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和转化,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及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休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独特功能。会仙岩溶湿地面积达120km2 ,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之肾,但目前已严重退化,仅及原湿地面积的20% ,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为此,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抢救性保护,这对于桂林市的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设桂林国际山水旅游名城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