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太湖流域"零点"行动的环境效果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太湖流域点源污染治理的“零点”行动对减轻太湖及流域水质的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削减COD量占入湖COD总量的19.1%,1998年主要入湖河道COD监测浓度年平均值比1997年平均值下降26.7%,1998年太湖湖水COD年平均浓度比1997年的平均浓度下降了21.2%,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了太湖水质恶化的趋势。但若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水质,尚需结合流域地区内其它污染治理措施,形成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入太湖污染量分析(1998-2007年)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近年来,太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太湖水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太湖已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本文根据1998-2007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监测成果,分析入湖水量、入湖河道水质、入湖污染物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太湖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分析了太湖及其流域所面临的水环境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回顾总结了“十五”太湖水环境治理经验,认为源头控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太湖流域的湖泊治理要针对太湖平原河网与湖荡水系特色,要重视太湖东部草型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必须加强生态修复单项技术间的效应优化和有效集成.根据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示范的总体思路是:从污染源头到湖泊出口,依次通过污染源控制、河道截污、湖荡调节、河口净化、湖泊生态修复、出湖疏导等多道防线,有效促使太湖水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全流域污染源削减和太湖水源地典型水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同时进行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化管理政策与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4.
河道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倩  冯昕 《湖泊科学》2012,24(5):663-666
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的高低决定入湖污染物量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以太湖为例,分析2010年环太湖河道入湖污染物量、时空分布情况及多年环太湖河道入湖染污物量变化情势.在此基础上,使用现在已有监测条件分析时段内每日水量水质监测数据计算逐日入湖污染物量时段累积值,并以此作为现有分析计算河道入湖污染物量的最高计算精度值.通过设定不同监测方案、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分析河道入湖污染物量及其计算精度,认为现有分析计算的河道入湖污染物量已是每日河道水量水质同步监测下河道入湖污染物量的80%左右.针对河道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的分析可为制定科学的河道入湖污染量监测方案、提高河道入湖污染物量计算精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云南星云湖大街河口湖滨湿地修复及净化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星云湖入湖污染物负荷量80%来自面源,而河道是输送污染物的主要通道,为了削减入湖污染物,在大街河口末端修复湖滨湿地4.5 hm2,恢复湖湾沉水植物28.8 hm2,对表流湿地及沉水植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生植物庞大的表面积吸附、分解和吸收作用、水质净化水质效果十分明显,净化大街河水317.8×104 m3/a,SS、BOD5、CODM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2.8%、60.1%、52.8%、49.2%、40.7%.河口湖滨湿地的修复不仅净化了水质,而且改善了河湾景观,恢复了湖泊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瓦埠湖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属于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根据2011年8月-2015年12月对瓦埠湖湖区3个监测点位、入(出)湖河流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指数法,以总氮、总磷、铵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为评价指标对瓦埠湖湖区水体和主要入(出)湖河流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瓦埠湖湖区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Ⅳ类水质,其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部分入湖河流受农业氮、磷污染的影响水质较差,其中庄墓河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环太湖22条主要河流水质变化及其对太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易娟  徐枫  高怡  向龙  毛新伟 《湖泊科学》2016,28(6):1167-1174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太湖流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太湖湖区以及入湖河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太湖湖区以及环太湖22条主要入湖河流2007-2014年水质监测资料,按行政区划分析22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浓度变化趋势以及其与太湖水质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境内河流2007年以来污染物浓度普遍高于浙江省,但主要入湖河流总体上呈好转趋势,并且河流各指标的浓度变化与太湖的水质变化密切相关,验证了河道污染物输入作为太湖主要的污染物外源,直接影响太湖水质的变化,指出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输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环太湖江苏段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与湖区水质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8-2018年环太湖江苏段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及湖区水质数据,从时空变化及相关关系两个方面探讨了入湖污染物通量与湖区水质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污染物进入湖体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太湖污染减排已见成效,氨氮、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入湖污染物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分别为8.0%、2.0%、1.6%和2.2%,湖体氨氮和总氮时间格局响应较好,年均下降率分别为2.1%和2.3%.湖体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与入湖污染物通量整体由西北部、西部湖区向东南部、东部湖区递减,空间格局上响应基本一致.全湖区年尺度总氮、氨氮浓度与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湖区总氮、氨氮的主要因子为入湖河道的总氮、氨氮浓度,其次为入湖河道浓度与原湖区水质差值,因此亟需加强入湖河道水质浓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水文学与水力学相结合的南四湖洪水预报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分析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原有生 态状况、现有环境基础、实施局部岸段生态修复的有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限制性环境因子及其可控性.结果显 示,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入湖河流密集,发育良好的湖滩湿地原本是拦截净化入湖河水的生态屏障;湖滩湿地被围垦之后, 人工岸堤前风浪侵蚀强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消失,但沙质沉积物淤积形成了次生浅滩;在次生沙滩上创建挺水植被, 仍然可以发挥沉积掩埋污染物、捕获分解漂浮性蓝藻的污染控制功效;实施生态修复所面临的限制性环境因子主要为风 浪的强烈冲刷和水质严重污染,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环境改造与控制措施加以解决,因而实现生态修复目标是可 能的.  相似文献   

10.
太湖地区农业源污染核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太湖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控制太湖污染、改善太湖水质,对发挥太湖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全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充分把握和核算太湖地区农业源污染排放量、入河量及其时空分布是落实太湖地区污染物科学减排从而进一步改善太湖水质的基础.本研究总结和概述了太湖地区农业源污染现有的核算方法、产排污参数、控制途径等,结合太湖地区农业源污染构成、排放与布局的复杂情况,提出综合运用各种核算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各污染来源,确定农业源污染的产污量、排污量和入河量,并通过建立分期、分区、细分类型的农业源污染排放、入河参数,为科学确定农业源污染减排指标以及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al, geographic,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water body of Taihu Lake and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 area, which has tight relevance with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aihu Lake, was token as the main investigation region. The area was named as the Taihu Lake Region. Some factors, such as TN, TP, CODCr that characterized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eutrophication were selected when conducted the pollution sources investigation on in Taihu Lake Region. The categories, distribution, pollution contribution to the Lake of dijferent pollution sources, as well as the routes of pollutants entering the Lake were basically made clear. Pollution sources that must be preferentially controlled and the direction of controlling those main pollutants, such as TN, TP, CODCr, were proposed. Base on the investigation, a series of eco-systematic approaches for controlling Taihu Lake eutrophication were put forward. They are ecosystem regulation, nutrient substances transferring along food chain, trophic masse degrading step by step along the route from a pollution source to the Lake, building ecological preventive zone of the Lake,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measures for point sources treatment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2.
滇池生态系统退化成因、格局特征与分区分步恢复策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份: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的历史演变和现在分布状况数据,结合水质变化情况,揭示了滇池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在外因上,污染物持续输入以及围湖造田、直立堤岸和水量交换缓慢等外力干扰加剧系统组分失衡是直接原因;在内因上,由于滇池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蓝藻生物量对营养盐增加的响应远高于其他湖泊(太湖、巢湖),草型向藻型湖泊的转换进程更快;与太湖和东湖的生态系统比较,高原湖泊滇池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如物种的同域分化、窄生态位,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通过对滇池生态格局特征、湖岸带结构的分析,将滇池划分为5个生态区:草海重污染区、藻类聚集区、沉水植被残存区、近岸带受损区和水生植被受损区,并提出"五区三步,南北并进,重点突破,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的滇池生态系统分区分步治理的新策略和"南部优先恢复;北部控藻治污;西部自然保护;东部外围突破"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越冬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太湖北岸贡湖和梅梁湾湖滨带(水-陆交错区)观测场中的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定量分析了其生长型和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比较分析了上述两个湖滨带观测场的水质变化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湖滨带沉水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贡湖观测场的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 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群落由3种浮叶植物和3种沉水植物构成,共5种水生植物生长型.而梅梁湾观测场的菹草群落为单优群落,只有一种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其生长型为大眼子菜型.以上两个湖滨带观测场水生植物群落特征与人为活动的干扰(如水质污染、人工堤岸建设等)密切相关;(2)以上两湖湾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氮、磷营养物,均已达到富营养水平,但贡湖观测场的水质(除透明度外)明显好于梅梁湾观测场;(3)透明度、水深和风浪可能是影响贡湖和梅梁湾湖滨带沉水植物种群数量、分布和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太湖湖体水环境容量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范丽丽  沙海飞  逄勇 《湖泊科学》2012,24(5):693-697
针对太湖风生流的特点,提出考虑风向风速频率修正及污染带控制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建立了太湖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结合水文水质资料对流场和浓度场进行模拟和验证.在控制单个污染带面积为1~3 km2,污染带总长度为湖岸线长度10%的基础上采用该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更可靠.太湖CODcr的水环境容量为132727 t/a,TN的水环境容量为7700 t/a.  相似文献   

15.
太湖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设想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顾岗  陆根法 《湖泊科学》2004,16(1):57-61
在分析太湖五里湖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护岸整治等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并分析各项工程实施对污染物去除量的估算,预测对五里湖水质改善的影响和效果,进行五里湖、梅梁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探索,为全太湖和其他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荷生  范成新 《湖泊科学》1998,10(S1):117-122
The eutrophication of Lake Taihu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day by day and more urgent to be comprehensively harnessed. The lake sludge is considered as a important polluting factor. To control the internal pollution source of Lake Taihu and restore its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n idea of the dredging for environmental purposes. It was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ludge storage and physical/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technical keys are sludge-dredging depth, time, method and sludge treatment. The requirements and scheme for the environmental dredging work in Lake Taihu were also analyz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7.
入出湖总磷负荷变化是影响太湖湖体磷收支平衡的关键因素.基于2012-2018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全湖及各水资源分区河流入出湖总磷负荷,并以水量加权计算其总磷年平均浓度,探明其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不同分区水污关系的变化规律;以月为时间尺度,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揭示入湖总磷负荷分别与入湖水量、入湖...  相似文献   

18.
秦佩瑛  陈荷生 《湖泊科学》1998,10(S1):67-74
The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of Taihu Lake,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main inflow rivers to Taihu Lake, the compiling principles, the harnessing measures for polluted water and major inflow rivers to the lake, and the total quantity control plan we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