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俊  韩聪  李诚 《海洋测绘》2016,(6):79-82
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提取道路细节信息和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提取道路轮廓信息这一特性,提出基于多尺度的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以原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底层影像建立影像金字塔获取不同分辨率影像,利用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提取的道路骨架轮廓约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道路提取,并对Canny边缘检测算法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道路路面噪声的影响,道路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面向分类的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了高光谱遥感的特点、影像数据的应用现状,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处理、分类的现状及遇到的困难,对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的分类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对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指出了支持向量机分类法的优越性,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遥感影像数据库是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遥感影像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遥感数据应用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为背景,针对实现遥感影像数据成果高效管理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提出了解决海量影像数据的组织、存储、高效地获取和处理影像数据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岸带遥感影像和海图综合显示问题展开研究,以Osg 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为基础,将遥感影像和电子海图分别以瓦片服务形式进行加载,通过GPU对数据瓦片进行着色处理,在终端进行数据叠加实现融合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提供浮雕、黑白、透明度叠加等显示效果,为海岸带遥感影像与海图综合可视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深是重要的海洋要素,水深遥感反演是获取浅水水深的重要手段。当前水深遥感反 演应用以国外卫星数据为主,国产卫星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本文针对国产高分六号卫星 (GF-6) 数据,以三亚南山港为研究区域,分别建立单波段回归模型、双波段比值模型、多波段 回归模型,进行多光谱影像的水深反演能力研究,并与国外主流哨兵2 号卫星(Sentinel-2) 数 据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GF-6 遥感影像具有较好的浅水水深反演能力和一定的反演精度,各波段水深探测能力依次为:绿波段跃蓝波段跃红波段跃近红外波段,反演方法效果依次为:多波段模型跃双波段模型跃单波段模型。相较于Sentinel-2 数据,GF-6 数据水深反演精度与其一致,这表明GF-6 影像具备替代国外遥感数据进行水深反演的能力和大规模应用的潜力。本文针对GF-6 影像水深反演能力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结果将为国产高分系列卫星数据的水深反演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黄河中上游研究区域ETM 遥感影像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处理遥感影像的方法,对图像数据进行了几何校正和融合处理,采用遥感图像多源信息复合、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解译方法.实现了湿地信息的提取,提取的总精度高达88.11%,Kappa系数为0.8764,比单纯的采用监督分类精度提高了20%,获得了理想的结果,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集中式存储管理的遥感影像管理体系的不足,提出了针对当前成几何级数倍增影像大数据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集模型和云架构模型;并基于VMWare和ArcGIS平台实现了实验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证明了新的数据模型和平台架构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引入纹理特征的多光谱遥感影像 海面油膜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刘湘南 《海洋通报》2013,32(4):452-459
针对单纯依靠光谱特征油膜提取精度低、雷达影像油膜提取易受海况条件及假目标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光 谱特征与纹理特征的多光谱遥感影像油膜信息提取方法。以2011 年6 月蓬莱19-3 油田溢油事故为研究对象,选用HJ-1 星 CCD 遥感数据,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获取影像纹理特征,采用SVM 模型对结合纹理特征与光谱特征的影像进行分类,提取出 研究区油膜信息,并将分类提取结果与仅依靠光谱特征的SVM 模型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引入纹理特征的SVM 模型分类总精度达到90.29 %,比仅依靠光谱特征的分类精度提高了12.41 %;纹理特征的参与降低了原影像噪声对分类结果 的影响,油膜边缘提取更加清晰,油膜中心呈连续面状分布,引入纹理特征的SVM 模型可有效地用于多光谱遥感影像海面 油膜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9.
GIS对遥感影像分类判读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GIS辅助下,遥感影像分类与判读出现的新特征,进而归纳了GIS辅助遥感影像分类分析的四种主要模式:GIS数据作为遥感影像分析的训练样本和先验信息;对研究区域场景和影像分层分析;建立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提取和挖掘GIS中的知识进行专家分析。这些模式将导致GIS与遥感信息的更好结合,并促进遥感影像判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旭  白深模 《海洋测绘》2010,30(5):72-76
随着很多高分辨率卫星陆续发射和应用,遥感影像中纹理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图像纹理数据的分析纹理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并建立纹理数据库,能够进一步提高纹理信息在遥感影像质量分析、影像分类、计算机自动识别等方面的精度和效率。研究了如何对图像的纹理进行有效的提取和统计,通过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实验进行纹理分析,得到一系列相关数据,为纹理库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分一号(GF-1)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宽幅带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为分析其在海岸带地区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与SOPT-5卫星影像进行比对,开展GF-1影像的成像质量评价。主观评价结果表明:GF-1影像表现能力与SPOT-5影像相当,在某些地物特征表现上与SPOT-5比较一致。客观评价表明:GF-1影像的4种统计参数与SPOT-5影像比较接近且各有高低,GF-1影像各波段的灰度分布更分散,地物间的可分性更高;GF-1影像各波段的信噪比和波段间的独立性与SPOT-5比较,基本相同,整体看来,GF-1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在海岸带地区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对卫星影像太阳耀斑区域的预测是保障船-星同步观测有效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HY-1C卫星影像各像元观测几何分析的基础上,简化构建卫星影像各像元的网格化模型,介绍了利用卫星轨道报估算的卫星-太阳-像元位置的观测几何,进而估算卫星影像中太阳耀斑区域的技术方法。经与HY-1C实际卫星影像的应用比对,表明本文预测的像元位置、太阳位置以及卫星观测天底角/方位角均与实际影像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合度,预测的太阳耀斑区域与实际影像耀斑掩码区重合度良好,验证了该方法能够预测影像中太阳耀斑区域,保障船-星同步观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影像判绘海岸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英力 《海洋测绘》2004,24(3):49-51
利用卫星影像编制海图有独特的优点。论述了利用卫星影像判绘海岸线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程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研究和分析谷歌地图的设计与运行机制为目标,深入分析了谷歌地图卫星影像的投影模型、瓦片数据组织模型、数据请求与响应流程、瓦片数据URL地址解析等关键技术,并设计了一套可以多线程的方式下载瓦片影像数据、采用OpenGL渲染瓦片影像、并按照MBTiles规范使用SQLite数据库存储瓦片影像的卫星影像下载器。实践效果表明,下载器可实现对谷歌地图卫星影像数据的可靠下载、渲染和存储,验证了关键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缺少可靠的控制点,很难对遥远海岛进行几何精校正.在假定海岛岸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海岸线配准的几何校正方法.首先,基于波谱分析从卫星影像提取海岸线;接着,根据海图上陆地特定的颜色提取海岸线;最后,通过将两种岸线进行配准实现了几何精校正.试验表明这个方法可行,校正结果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影响道路场景分割效果的 2个最主要因素 :阴影和水迹 ,提出了用 3个有效彩色特征量来描述道路、阴影和水迹的特征 ,并提出了特征图像的快速提取方法 ,实现了道路图像一维直方图的全局快速分割。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分割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阴影或水迹对道路图像分割效果的影响 ,且满足一般道路场景下移动机器人实时导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loss with time of dredged sea sand in a tidal embankment subject to sea level variation was examined through the centrifugal model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differential subsidence occurs on the surface of the dredged-sea-sand fill and that the largest subsidence was observed just above the damaged portion of the geosynthetic mat. In addition, image analysis provided the largest displacement vector at the damaged portion of the geosynthetic mat, the shear-strain localization from the damaged portion of the geosynthetic mat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slope surface, and the crest of the dredge-sea sand fill. These displacement vectors and shear strains occurred early in the experiment and increased over time. Therefore, the loss of dredged sea sand can occur rapidly with damage to the geosynthetic mat and can possibly induce differential subsidence and cracks at the surface of the dredged-sea sand fill.  相似文献   

18.
在卫星遥感影像识别中,相较于海上单一环境的船舶识别,港口船舶识别由于存在集装箱、码头等大量干扰目标,显得更为困难。采用强度-色度-饱和度(Intensity-Hue-Saturation, IHS)变换、Brovey变换(Brovey Transform, BT)、ESRI全色锐化变换、简单均值变换和施密特正交变换法(Gram-Schmidt, GS)等5种融合算法,进行高分二号卫星全色和多光谱影像的融合试验,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选出适用于港口船舶影像的最优方法。结果显示GS融合方法在增加影像空间信息的同时维持了光谱保真性,其均方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等指标均优于其他4种融合方法,可用于港口船舶识别。  相似文献   

19.
The development of robust techniques for early damage detection for offshore structures is crucial to avoid the possible catastrophe caused by structural failures. 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cross-model cross-mode (CMCM) method for damage detection that is capable of identifying the damage to individual members of offshore jacket platforms, when limited, spatially incomplete modal data is available. Basically, the CMCM method is classified as a direct, physical property adjustment model updating method. Implementing this method requires only a few modes measured from the damaged structure. In dealing with spatial incompletenes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both model reduction and modal expansion techniques. Specifically, either Guyan (static condensation) or SEREP (system equivalent reduction expansion process) transformation matrix, between the master and slave degrees-of-freedom, is employed in the model reduction or modal expansion process. On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s an iterative procedure to compute the transformation matrix associated with the (unknown) damaged structure. Numerical studies are conducted for a jacket platform with multiple damaged members based on synthetic data generated from finite-element mode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 Guyan scheme always outperforms SEREP, (ii) model reduction is always better than modal expansion, and (iii) the CMCM method in conjunction with iterative Guyan reduction approach yields the best damage location and severity esti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