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翔龙 《海洋科学》1981,5(4):59-60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当前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在一九七九年决定建造一艘现代化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船,并委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具体执行。 这艘海洋物理调查船命名为“科学一号”。  相似文献   

2.
最近,载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科学调查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延平号”科学调查船驰离厦门港码头,向福建省闽东海域驶去,与此同时执行游泳生物的调查船只,也向同一海区驶去。这意味着海洋三所承担的国家项目和福建省近海项目,包括台湾海峡全海域和南海东北部分海域的水体环境调查海上作业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3.
蔡浩然 《海洋科学》1981,5(3):47-47
为了加强我国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新建了具有较先进水平的“科学1号”海洋调查船,现已开始使用。该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船长104.21米,宽13.74米,总吨位3324吨,航速20节,续航力4500海里,续航时间30天。  相似文献   

4.
作者鉴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金星”号调查船于1975及1976年在东海大陆架区进行综合海洋调查所采的底栖生物标本时,发现近丽海葵属(Paracalliactis)的一个新种一一中华近丽海葵(Paracalliactis sinica sp. 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相似文献   

5.
杨治家 《海洋科学》1982,6(5):48-4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地球物理为主的综合调查船“科学一号”,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于今年第一季度又对船上的全套地震系统进行了海上实验,围绕科研课题进行了系统的剖面测量,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和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6.
南海西部灾害性地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害地质学(hazard geology)是研究对海底工程,特别是海洋石油工程能够产生直接危害,或具有潜在性危害的地质因素的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科学。在过去几十年的海上石油开发中,由于事先未能对灾害性地质进行详细调查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不乏其例。1973年3月,墨西哥湾一钻井平台,因浅层天然气喷发引起火灾,数千万美元的仪器设备毁于一旦。1977年南海莺歌海盆地作业的一架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水深75m处插桩时,由于埋藏古河道的影响,地层分布不连续,两只柱腿插在古河岸上,至海底以下3m即稳定,另一只桩腿落入古河床,插入21m尚不稳定,致使钻井平台倾斜,后被迫移位才免遭于害。灾害性地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因而引起了国内外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1985-198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受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的委托,对珠江口以西至北部湾东部的广大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灾害性地质、工程地质的普查及井位调査。调查中先后使用了“科学一号”科学考察船和“南海502”、“南海503”等工程物探及工程地质调查船,在海上进行了七千余公里的综合性工程物探测量,为研究调查区灾害性地质问题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李常珍 《海洋科学》1991,15(1):14-15
目前卫星导航定位资料的处理一直存在问题,本文对有关定位后处理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Ⅰ. 基本原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配有加拿大生产的CMA-722A组合卫星导航设备。它是由计程仪和陀螺罗径控制的一个航迹推算导航系统。卫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调查船“金星”号战狂风、斗恶浪,历时38天,全面地提前完成了华主席、党中央批准的1978年东海大陆架及其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任务。这是各级党组织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这次综合调查使我们第一次获得了东海127°E以东广阔海域的比较系统、完整的标本和资料。这些标本和资料不但促进了海洋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也为东海大陆架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科学依据,同时,这次调查还为向深海、大洋进军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12,(3):6-6
2月19日晚,“中国海监”船编队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过程中,发现并驱离从事非法调查作业活动的日本海上保安厅调查船“昭洋”和“拓洋”号。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前言     
《海洋学研究》1989,(4):1-5
据1986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南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讨论会”的建议,在中国国家海洋局和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联邦德国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于1987年5月至7月在南海利用德国科学调查船“太阳”号(SONNE)进行了SO49航次的考察工作。该考察工作系两个研究所合作执行的“南海地球科学联合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两国政府间海洋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中的一项近期计划。1988年5月至8月,双方科学家再度集中于德国汉诺威,在西德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共同处理资料与分析样品和联合解释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13700米液压驱动底栖拖网绞车在“实践”、“向阳红09”、“向阳红14”、“向阳红16”、“实验3”号等调查船上,于我国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等海域,曾成功地进行过深水抛锚、深水底栖拖网和地质表层取样等作业,为海洋资源采集到各类样品。绞车经反复多次使用,也为今后新建或改建调查船开发新型深水绞车提供并积累了可靠资料,本文还进一步对此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于建军  于涛 《海洋科学》1986,10(5):73-7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考察船受英国CLUFF公司的委托,于1986年2月14日—22日对我国南黄海的一口井位进行了浅地层和高精度数字地震调查。这是该所首次承担外国公司的井场地球物理调查。 “科学一号”拥有较先进的地球物理考察设备。这次调查采用了带微处理机的Side Scan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过去历次投放测流浮标站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外深海浮标站的系留组成形式,于1981年春季以及1981—82年冬季南海北部的海洋学调查中,由“实验1号”和“实验3号”调查船,多次在陆波深水区施放锚碇测流浮标站,成功地取得了多层同步的首批海流连续观测资料,特别是深层海流的宝贵实测资料。这是在国内外首次获得的南海深层海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曾乘科学调查船在太平洋上航行。每当海上起雾,那时肉眼看不清航向,也看不到四周有船舶,但有时会听到从白茫茫的雾海上传来“当——当!”的钟声。我们科学调查船的前方将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地夏威夷的火奴鲁鲁港,在雾钟响起的雾天,船上调查作业大部份停止了,航行的速度也减慢了,同船的朋友空下来就常聊天,话题中常有珍珠港事件和至今仍沉在港内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自然从雾钟响声也就谈到这艘巨舰上的那口雾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识别和掌握冷泉活动,大量的调查正在卡拉布里亚岛弧增生棱柱体开展。2005年夏天,意大利“OGS勘探者”号调查船在卡拉布里亚岛弧海区中发现了多处冷泉活动,现在已经被2006和2007年深入开展的两个海洋科学调查航次所证实(调查船分别为R/VMeter和R/VPourquoisPas)。  相似文献   

16.
1986年5月20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东海分局组成一支调查队,对东海黑潮主干及其邻近洋区开展了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日本气象厅派两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调查工作。这是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海分局“实践”号调查船承担了此次海上调查任务。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深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发展,对于深海海洋第四纪的调查研究工作已引起不少中外学者的注意及着手探讨,但对于南海海盆第四纪地质的调查研究报道甚少.1980年,笔者有机会参加中美联合进行的南海海盆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并在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察所提供的深海远洋调查船“维玛号”(Vema)上,使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水深1034—3821米的海底,采集了7个岩芯样品,具体位置(图1).  相似文献   

18.
“亚特兰特”号海洋调查船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调查船之一。除在法国管辖海域进行海洋调查活动以外,还在世界各海区与有关国家合作,进行海洋科技调查。该船1996年4月22日至5月20日与我国国家海洋局一所、二所合  相似文献   

19.
梁德华 《海洋地质前沿》1994,(12):F004-F004
“海洋四号”科学调查船于1994年5月9日离广州港开赴东太平洋,在我国的开辟区执行DY85-3航次的勘探任务,历经203天,航程59000多km,圆满超额完成了设计任务,11月28日凯旋回到羊城港。  相似文献   

20.
青岛海洋大学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是一艘在我国海洋界乃至世界海洋界知名度颇高的海洋调查船。这艘船的建造和开发使用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这艘船的开发使用逐步走出困境,奔向繁荣的过程。“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开发使用的实践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对这艘船的开发使用的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促进我国海洋调查船管理使用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1.投入巨资建造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缘何一度大部分时间停泊码头,生存难以自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