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     
<正>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依据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风险分布确定的具有高地震风险且必须采取防震减灾强化措施的区域。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空间位置和范围由国务院颁布,所采取的强化防震减灾措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各级政府规章规定。现行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2006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其编制技术思路和主要工作内容已于2006年发表在本刊第22卷第3期1。为更好地实施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  相似文献   

2.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在甘肃举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于1990年7月28日至30日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来自甘肃、山西、辽宁、宁夏等12个省、自治区政府的领导及地震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共同研讨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综合防御对策问题。 会上,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召开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想请大家根据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共同探讨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交流、研讨在重点监视区内,如何在强化监视预报工作的同时,做好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工作。与会的省(区)政府领导同志在会上发了言。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杜五安向与会代表介绍了1989年10月18日山西大同—阳高地震发生前后,山西省政府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由于山西省政府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了对地震工作的领导,震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防震减灾强化宣传,是落实震灾综合防御事项环节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1995年9月我国首次组织的甘肃省临泽县防震减灾强化宣传试点实施方案的具体作法及其减灾意义,最后就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如何开展强化宣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李波  晁洪太  王伟  冯恩国  田丹 《中国地震》2014,30(3):363-372
以山东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2007年、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从市级防震减灾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14项指标人手,对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两个调查年度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市级)的实施现状和成效.将两个调查年度描述山东省防震减灾工作进展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应指标的均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山东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确立的法律制度.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践方面,我国已完成第一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的实施,即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1996 ~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第二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即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2006 ~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本文对1996~ 2012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追踪,对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从1996~ 2012年的震例和调查数据看,减灾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中期预测意见,并将那些在未来数年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的,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具有加强监视、防御价值的地区,圈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对这些地区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跟踪,实现由地震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过渡,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些地区的震灾防御工作,尽量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7.
汤泉 《华南地震》1991,11(2):81-86
本文提出地震工作分区分类指导概念,根据震情、人口、经济特点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基础划分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重点监视防御区,认为建立减灾体系,进行短临预报追踪、决策,进行震害预测,作好震前减灾准备,开展减灾教育,编制应急方案,系重点防御区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出非重点监视防御区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做好正常的地震监测和防震减灾建设。  相似文献   

8.
石玉瑜  陈明金  刘强 《中国地震》2014,30(3):341-350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控制地震社会风险的重要法律制度.本文在对现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政府职能现有制度安排研究,梳理政府职能及强化措施,研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政府职能,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川西地震强化监视区属于计划建立的中国内地首批5个地震强化监视区之一。在初步方案中,该区沿川滇活动地块的东北—东部边界的—部分展布,区内有鲜水河断裂中一南段,安宁河、则木河以及大凉山等活动断裂,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千米。本文着重介绍了川西地震强化监视区的基本情况、历史与现今强震活动背景、中长期地震潜势、现有的工作基础和监测能力。最后,作者提出在该区开展强化监测工作的建议,以及与该区中期一短期震情跟踪和预报实践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新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工作实践,认为地震重点监视区要相对稳定,要与地震预报实验研究相结合。指出重点监视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而制定,实施大震应急方案和短临预报决策方案也是其工作的重要部份。  相似文献   

11.
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发生在首都圈地震重点强化监视区,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同时地震发生在春节前夕,且震感范围较广,因此,社会关注度极高。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次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检验了河北省地震系统震情发布、应急响应、灾情收集、快速评估、组织指挥、信息报送、震害调查、新闻宣传、通讯和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同类地震应急情况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因地制宜地把重点监视区建设成为地震监测预报和减灾初级试验场的有关问题。指出重点地震监视区应相对稳定,它的监测预报工作应是整个地震监测预报主战场的重心;在区内开展震害预测,编制防灾规划,编制大震应急方案,对建筑物实施抗震加固,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山东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两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组织机构、经费预算、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的14项具体指标展开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指标在时间纵向的发展变化、在重防区内外的发展差异以及与全国同期水平的对比分析,详细总结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县级层面的实施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推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市的震害预测,提出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单元的震害预测思路,同时对震害预测和减灾对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详细叙述了山西重点监视区地震短临的决策依据和程式,提出了重点监视区地震三要素的判别方法。这是根据《中国地震分析预报指南》、清理攻关和实用化关成果,结合山西地区近年中强地震震例和多年分析预报工作实践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地震局在2007年和2012年组织的针对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为依据,以东、中、西部9个省的县级防震减灾机构的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组织机构及经费保障、监测预报能力、工程性防御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宣传教育5个方面共16个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的基础上,就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成效从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本文还针对地方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张北地震未能作出短临界预报的反思,建议在地震危险区和重点监视区加强对全民的地震知识宣传与普及,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宏观监测,在恢复和重建家园工作中重视抗震设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韩大宇 《华南地震》1989,9(2):102-107
本文分析了我国及世界主要地震国家地震预报的现状与特点;对我国近期地震监测预报发展政策作了浅析,指出:我们正面临新的地震活跃期,应从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预测这一时期的地震活动趋势及强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逐年强化重点监视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力争捕捉地震前兆信息,为攻克地震预报难关及减轻地震灾害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朱宝霞  申文庄  马明 《中国地震》2014,30(3):373-381
公众是实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提升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主力军,而公众对地震重防区的认知与防震减灾宣传密不可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公众对地震重防区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公众的防震减灾素质有待提高、防震减灾宣传针对地震重防区的内容不够全面、宣传方式和手段不够多样化等问题.据此,提出建议:强化地震重防区宣传,丰富防震减灾宣传内容;防震减灾宣传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6个方面详细分析探讨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以行业专项课题“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指南和发布方案”执行过程中专门设计的“重防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调查问卷”为基础,针对被访者对重防区信息公开的态度、信息公开途径、发布形式、发布内容、防震减灾工作应当加强的环节以及采取的强化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地震重防区信息应当采取逐级公开、逐步公开的方式进行,建议由国务院颁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同时以政府文件下发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名单,不加密级。本文最后提出了为减轻信息公开后引起的负面影响所应实行的一些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