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11月12至17日,由地矿部石油物探研究所主办,在南京召开了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普查勘探方法技术国际讨论会。到会中外代表共百余人,论文近百篇。就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普查勘探方法技术进行了学术讨论。中国代表论文约占4/5,其内容表现了我国六·五期间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普查勘探方法技术上取得的新进展。第一是在物化探及实验方法方面形成一大批新方法技术,有20多项单项新方法技术;如上扬子地区的山区地震;上、下扬子地区的超多道地震;三维面积地震;宽线地震;纵波-转  相似文献   

2.
湘西北地区的中晚寒武世,沉积了一套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古生物和指相矿物,分别划分为八面山台地、武陵山斜坡和雪峰山海盆三个一级沉积相区,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文中对过去被称为“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即武陵—雪峰山区,在中晚寒武世,属于一个由北西(武陵山区)向东南(雪峰山区)倾斜的水下斜坡。同时,对湘西北地区石油普查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前富 《中国岩溶》1986,(Z1):48-54
<正> 航片解译用于岩溶区水文地质普查已有很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了摸索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的褶皱山区航片解译效果和标志,我们对1∶20万威信幅进行尝试性解译。  相似文献   

4.
唐保根 《地质论评》1987,33(5):437-442
三叠系青龙群碳酸盐岩在下扬子地区分布广泛,是开展石油和钾盐普查找矿的目的层。无锡嵩山下青龙组上段碳酸盐岩出露良好。其时代为早三叠世晚期。地层厚度为209.85米,根据R.J.Dunham分类对本区石灰岩及白云岩分别进行了岩性特征的描述、沉积环境的分析。碳酸盐岩的同位素成分特点表明其均为海相沉积碳酸盐。无锡嵩山以粒状灰岩及白云岩为主的一套碳酸盐岩为潮坪沉积。该潮坪可细分为潮下带、潮间带及潮上带。  相似文献   

5.
<正> 该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2—15日在成都召开,由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主持,四川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承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新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勘探事业部等23个单位的67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大会宣讲、交流的论文有27篇,内容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成果;碳酸盐岩出露区(尤其是地表地形和构造断裂复杂区)  相似文献   

6.
据悉,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将于1999年召开两个学术研讨会。1.“复杂地表复杂构造条件下的物探技术研讨会”,1999年8月召开,会期5天,规模130人以下。承办单位:西北石油地质研究所(730020兰州市雁儿湾路),联系人:孙丹(电话0931-8497330-3614)。主题为:(1)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采集;(2)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静校正下成像问题;(3)复杂构造地区的地震解释;(4)利用综合物探解决复杂条件下的地质问题。2.“碳酸盐岩地震勘探经验交流会”,1999年10月召开,会期5天,规模80人左右。承办单位:四川石油地调处(637000南充市西藏路1号),联系人:青銮文(电话0817-220188-5671)。主题为:(1)碳酸盐岩地区地震勘探现状及存在问题;(2)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采集及处理技术;(3)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技术;(4)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勘探前景及应用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7.
黔南下二叠统栖霞组为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均为连续沉积,是研究栖霞组的良好地区之一。石油普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所获资料为本区栖霞组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根据已有资料及工作中所观察到的岩相化石特征及横向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初步认为,本区栖霞组分为两区、三种类型,即开扩海台地碳酸盐区和浅海陆棚区,前者按照Misellina,Cancellina,Nankinella和Hayasakaia的发育程度分惠水沙子哨类型和晴隆花贡类型。第三类型称紫云晒瓦类型:该类型位于台地区与陆  相似文献   

8.
南方海相勘探区地表普遍存在着碳酸盐岩裸露区的问题,而碳酸盐岩自身的物性条件严格限制了激发有效能量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致使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大都很差。虽然影响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很多,但激发能量的下传问题应该是碳酸盐岩出露区资料采集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碳酸盐岩激发原理的基础上,在地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选可控震源激发及多井组合激发,可获取较高信噪比资料,这些采集方法均在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采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航片解译用于岩溶区水文地质普查已有很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了摸索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的裸露型岩溶山区航片解译效果及标志,我们对地处黔、滇、川三省接壤地带的一比二十万威信幅进行了解译试点。通过对比例尺约为一比四万航片的解译与野外验证,认为航片用于岩溶区水文地质普查既可提高工作效率,更能进一步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通过水点、地质、地貌等方面的解译,能够减少  相似文献   

10.
石炭纪是地质演化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发生了全球规模的海西造山运动,晚古生代大冰期(LPIA)达到峰值,全球海平面频繁波动,导致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剧烈变化。在华南,石炭纪中期,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广泛发育一套白云岩沉积。本文系统总结华南3个主要碳酸盐台地内白云岩的厚度及时代,识别出白云岩时空分布的差异性。结合石炭纪中期全球气候环境特征,认为冰期兴盛引发了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华南各沉积盆地形成利于白云岩化的环境,白云岩得以发育。而白云岩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可能与各沉积盆地独特的构造演化以及不同成岩模式有关。中下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白云岩的形成模式主要为萨勃哈模式和成岩早期浅埋藏的渗透回流模式,形成相对较薄的白云岩沉积;中南部和西南部碳酸盐岩台地白云岩的形成模式为渗透回流模式,成岩规模较大,沉积较厚。  相似文献   

11.
混合沉积是指碳酸盐岩与陆源硅质碎屑在沉积上的混合,它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混合沉积分为4种沉积模式:间断混合,相混合,原地混合和源地混合。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的研究,识别了其中中新世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斜坡和混合沉积,并对其平面分布进行了研究。结合前人研究,参考区域构造背景,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认为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属于源地混合沉积,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混合沉积模式。研究区陆源硅质碎屑分别来自北部华南隆起以及西南部中南半岛,而碳酸盐岩碎屑则来自神狐隆起、西沙隆起以及南部的广乐隆起。研究区对混合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构造作用、物源、再改造和沉积作用、海平面升降变化以及气候,对研究区混合沉积起主要作用的是构造作用及海平面升降变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华南碳酸盐岩型铀矿床的形成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地层岩相占有一定的地位。有利岩层不仅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铀源,而且为后生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与储矿场所。本文探讨的387碳酸盐岩型铀矿床即是一例。一、矿床地质概况 387矿床位于华南某南北断褶带中段,矿区范围内出露有下石炭统大圹阶石磴子组碳酸盐岩、测水组含煤碎屑岩和梓门桥组巨厚层角砾状白云岩。其中石磴子组碳酸盐岩为本区含矿层、该层厚约400米。  相似文献   

13.
从1956年以来,地质部松辽石油普查大队就开始了在被第四系广泛掩盖的松辽平原内的石油地质工作。经过几年来的边学边做,我们感到,在当前我国尚无自己的具体和正规的石油地质普查规范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在一个新的地区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保证勘探的顺利进行,确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平原掩盖地区怎样进行石油普查工作,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地质部重庆石油普查工作现场会议,于3月11日至3月23日在重庆市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各省(区、市)地质局的代表和石油普查大队的队长、党委书记、技术负责同志;石油部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地质部何长工副部长主持了会议,致开幕词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听取了何长工副部长的开幕词和地质部办公厅主任张同钰同志对全国地质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地质部地矿司孟继声副司长代表地质部作了“为争取石油普查取得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地质部苏联石油地质专家Ф.П.潘切烈也夫和物探专家Н.Ф.  相似文献   

15.
从华南板块构造演化探讨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有良好的成油气条件,许多学者对其含油气远景寄予厚望,但开展勘探工作四十多年仍未取得突破,原因复杂。本文从宏观的角度,从华南板块演化的有序性讨论了中国南方成盆成藏的有利条件,从华南板块地壳改造的复杂性阐明了成藏的不利因素,进而回答人们关注的南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有关规律和前景的几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从构造史、成烃史和勘探现状的角度,运用“两点论”对前人认定的保存条件较好的七个有利区块(沉湖-土地堂、句喀-常州、渝鄂湘地区,以及楚雄、兰坪-思茅、南盘江、十万大山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了评述,认为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很难找到大油田。最后从勘探策略、关键地质问题、勘探技术攻关和拓宽找气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碳酸盐岩有良好的成油气条件,许多学者对其含油气远景寄予厚望,但开展勘探工作四十多年仍未取得突破,原因复杂。本文从宏观的角度,从华南板块演化的有序性讨论了中国南方成盆成藏的有利条件,从华南板块地壳改造的复杂性阐明了成藏的不利因素,进而回答人们关注的南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有关规律和前景的几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从构造史、成烃史和勘探现状的角度,运用“两点论”对前人认定的保存条件较好的七个有利区块(沉湖—土地堂、句容—常州、渝鄂湘地区,以及楚雄、兰坪—思茅、南盘江、十万大山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了评述,认为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很难找到大油田。最后从勘探策略、关键地质问题、勘探技术攻关和拓宽找气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何瑞富  谭宏务 《地质论评》1981,27(2):157-160
吉隆磷矿是桂西南碳酸盐岩发育区近年来发现的数个次生磷矿床之一,它在该类矿床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查明它的成因,对普查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试图就近年来取得的有关资料,对该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由于我们水平低,谬误在所难免,请同志们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18.
论湖南省萤石矿床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萤石矿产资源丰富,按矿床类型分四类:Ⅰ类产于岩浆岩和碎屑岩中的脉状充填萤石矿床;Ⅱ类产于酸性岩桨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中萤石矿床;Ⅲ类产于碳酸盐岩中层控萤石矿床;Ⅳ类外生风化矿床。每类又按其矿床特征分若干亚类。矿石类型有单一萤石和伴生萤石两种。湖南省处于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之间,以通道一溆浦大断裂为界,以西为扬子准地台区,形成层控萤石矿床,受构造—地层—碳酸盐岩联合控制;大断裂以东为华南加里东—印支褶皱带,形成岩控萤石矿床,受构造—岩浆岩—地层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9.
《贵州地质》2011,(1):83-F0002
《黔东南华纪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锰矿的成矿研究》是周琦研究员在长期从事华南南华纪锰矿的勘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实行产学研结合,共同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疆塔里木地台区,被许多地质学者所肯定为储藏石油和天燃气的有利地区。以往大多注意研究中、新生代的生、贮油层,并已取得一些成就,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石油普查勘工作的进展,已注意了在古生代或更老层位中探寻埋藏石油的可能。探近年来,在新疆北部二叠系中含工业油层的被肯定,南疆普查工作中、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含油层位的发现,扩大了本区寻找石油的新领域。然而在早古生代或更老的晚前寒武纪是否可能有生、储油气层存在?也值得注意研究。众所周知,在国外从古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