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东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境内的晚前寒武和早前寒武地层可分为三类沉积相:东克拉通相、怀特英欧(White-Inyo)相和死谷相。该三种沉积相中均有三个三叶虫带证据——Fallotaspis带Nevadella带和Bonnia-Olenellus带。本文概述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其与西伯利亚地台层序的对比,并试将前寒武—寒武界线置于怀特英欧岭的里德(Reed)白云岩上部岩层中。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前寒武地质年代学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如格陵兰最古老年龄的发现等,促进了对地壳演化研究的兴趣。我们曾经在研究燕山地区震旦地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震旦地层同位素地质年表和测定了某些地层的Rb-Sr年龄;迁西36亿年年龄并未得到证实;寻找中国最古老地壳仍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文就我们测定的鞍山及其他地区一些前寒武岩石铅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资料初步讨论中国前寒武地层同位素地质年表以及探索我国可能的最古老地壳年龄(图1)。  相似文献   

3.
对北祁连山“前寒武系”的认识,以往似乎存在一种偏向,即将局部地段变质较深、出现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地层,在无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令资料的情况下,亦不追究变质作用的原因,统归“前寒武系或前震旦系”;同时把变质程度只达绢云母—绿泥石相的浅变质岩层,在无古生物资料的情况下,亦未详细研究对比沉积建造及含矿性特点,一概归属早古生代或寒武、奥陶纪。因而造成地层划分上的混乱,致使部分早古生代地层被误认为是“前寒武  相似文献   

4.
美国前寒武地层出露面积大约占其总面积的10%,但前寒武地层在显生代地层下面分布是很广泛的,特别在美国中部内地更为明显。前寒武地层出露区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区和阿迪龙达克山脉的加拿大地盾向南突出部分,以及中部内地往南的小内露层中。前寒武地层还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部科迪勒拉山带中由于受显生代形变作用而产生的较高隆起区内,但有关太平洋附近地区的前寒武地层是很少介绍过的。同位素年令测定资料表明,前寒武地层在时代上的变化范围很大,从35.5亿年到6  相似文献   

5.
巴伦台地区乌兰莫仁达坂一带出露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该套岩石组合在区域上与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存在较大差异,其归属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实测剖面研究,初步确定了新疆巴伦台地区地层层序,建议建立一个新岩石地层单位——乌兰莫仁岩组。据地层内侵入岩U-Pb同位素年龄及岩石组合特征、区域综合柱状图对比,可将该岩组时代划归寒武—奥陶纪。  相似文献   

6.
1985年10月,笔者访问日本了解到:从1983年以来,增田等人在发表的La-Ce稀土同位素测年方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采用~(138)La(?)~(138)Ba电子俘获衰变体系,研究了另一个目前认为是最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测定方法——La-Ba计时法。虽然这一新的计时法目前离达到实用阶段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它无疑丰富了稀土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研究内容,意义是深远的。现将增田等人所研究的这一新的计时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北半球有四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分布区,即:东欧、西伯利亚、印度和北美地台,连同其周围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东欧克拉通是世界最大前寒武地层区之一,前寒武地层在波罗的海和乌克兰地盾组成其基底,而且也是地台大部分沉积盖层下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的如俄罗斯板块。在乌克兰地盾内这些得自不同深度钻孔的沉积  相似文献   

8.
江南造山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形成统一华南板块过程中,长期碰撞拼合的产物,区域上,广泛出露最老的前寒武纪时期的地层,岩石主要为一套巨厚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华南板块在前寒武的形成演化,以及前寒武地层的时代归属、地层划分和区域地层对比,一直是地学界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在黔东南榕江县朗洞采集了下江群清水江组中的凝灰岩,开展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研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682±48 Ma,与黔东南地区已获取的清水江组中凝灰岩或含凝灰质岩石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将清水江组沉积时限大致限制在785755 Ma。这一年龄与相邻的广西龙胜三门街的辉长辉绿岩(761±8 Ma)、流纹英安岩(765±14 Ma)和湖南通道的超镁铁岩(772±11 Ma)等岩浆岩同位素数据高度吻合,可能同属雪峰期火山-岩浆作用产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比值在地球化学图解显示,下江群清水江组凝灰岩中锆石具有岛弧源区锆石特征,暗示该时期黔东南地区可能属于沟-弧-盆大地构造背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该时期属于弧陆俯冲环境,自此之后,统一的华南板块最终形成,江南造山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地质年表的建立是前寒武地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不仅是研究大陆地壳演化的基础,而且与寻找矿产资源密切相关。我国震旦地层发育之完整,接触关系之清楚,堪称世界之冠,是建立中晚前寒武地质年表的理想地区。本文主要根据我室对燕山等地区震旦地层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过去已发表的其他地区数据,讨论中国震旦地质年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及其后的“前寒武(界或代和亚界或亚代)的一般划分”、“北半球几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区和合用的地层资料”和“末原生代地层”等四篇文章,均从Salop《北半球前寒武和早期地质演变的一般特征》一书(1977年英文版)的第一、二、三、八章译出,供有关同志参考。有关该书的其余各章,以后如有可能和必要,将陆续译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胶东地区早前寒武变质地层和花岗岩的研究,提出胶东碉带在变质地层,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韧性剪切带和矿产等方面存在的证据,与世界典型绿岩带相比,胶东绿岩带具有5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胶东绿岩带下部层位未发现完整科马提岩地层;(2)胶东绿岩带变质程度较高,一般可达角闪岩相,少数达麻粒岩相;(3)胶东绿岩带分布面积不大,(4)胶东绿岩带形成时间在28.58-26亿a,(5)胶东绿岩带主要产出  相似文献   

12.
石和  黄思静等 《地质通报》2003,22(2):113-117
据从采自四川江油马角坝石炭系剖面中的未蚀变海相岩石样品中获得的22个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剖面的石炭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马角坝剖面的锶同位素曲线与我们在贵州惠水、Denison等在北美建立的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总体上是一致的,表明了锶同位素曲线对海相地层进行年代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性,根据对比结果,讨论了马角坝石炭系剖面的年代地层划分和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3.
侯鸿飞 《地质论评》1980,26(4):368-371
人们普遍认为地质学领域中几乎很少有不涉及时间概念的问题。地质学的统一原则是地质事件所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对比。为了解决全球性地质问题,要求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在解决世界地层对比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用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龄测定、古地磁这“三位一体”的方法,建立国际统一的时间标尺(Time-Scale),是当前地质界的重要任务之一。正确的对比首先要求正确的划分各系、统年代地  相似文献   

14.
嵩山前寒武紀地层主要分布在登封城北、西的十里鋪和玉寨山、馬鞍山等地,地貭构造、岩相变化均复杂,包括变质岩、混合岩、浅变貭的沉积岩和火山岩系,在前寒武紀地层中有鉄、銅、磷、石棉、云母以及稀有分散元素等丰富的矿产,对前寒武紀地层的研究富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龚一鸣  李保华  吴诒 《地学前缘》2002,9(3):151-160
对广西 7条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剖面的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的对比研究表明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带或偏心率轨道旋回层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内 ,跨越弗拉阶—法门阶 (F—F)之交的碳同位素组成在 1 4Ma内不具一致性 ,表现为正偏、负偏和无偏 3种模式。主要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甾类 ;其母体生物源主要为海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非光合作用的菌类和陆源高等植物。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构成F—F事件期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生物量的主体。分子地层参数及其与碳同位素的关系显示 ,F—F之交广西海域高温、高盐、缺氧、多风 ;Pr Ph与δ1 3C曲线的变化表现为负相关。地层的加积方式 (加积、进积和退积 )、堆积速率、缺氧程度、分子化石类型和丰度是影响广西F—F之交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退积序列、快速堆积、缺氧程度和有机质埋藏量增加通常对应δ1 3C值增加。由于分子地层参数能提供生物与环境这两大直接影响碳同位素组成的量化信息 ,因此 ,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的对比研究对正确解释碳同位素的特征和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陆相地层对比研究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定义以及全面认识该全球性重大生物与环境突变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国际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贵州六盘水仲河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该剖面的化石面貌和有机碳同位素演变特征.结合黔西滇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良好的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浅海碎屑岩相地层记录,初步搭建了海、陆相生物地层与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对比框架.值得关注的是,综合已有研究的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剖面植物有机碳同位素和海相剖面无机碳同位素数据,发现均存在相同的碳同位素演变特征,且与生物地层对比方案一致.据此,认为高分辨率的有机碳同位素化学地层是实现海-陆相地层对比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永齐  陈有能 《贵州地质》1990,7(4):373-377
本文首次报道贵州遵义县银水娄山关群(岩石地层单位)顶部的牙形石组合,计14属19种,绝大多数的地质时代均为早奥陶世早期,这对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学的研究及区域对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晋宁梅树村、王家湾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前言云南是我国震旦纪、寒武纪地层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昆明地区的早寒武世地层,层序完整、化石丰富,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下寒武统分层对比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 化学地层学(Chemostratigraphy)是根据物质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变化来研究地层的一种边缘地层学研究方法。在传统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的条件下,如对前寒武系地层、“哑地层”、不同沉积相区之间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或仅有少数钻井地层资料时,化学地层学有可能成为远距离、大区域之间海相地层精确划分、对比的工具。岩层中的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微量、稀有元素和有机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组成,虽然可能受到沉积时期海水循环、大气与气候、有机碳产率及成岩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华北古陆中、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框架SHRIMP锆石年龄新依据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建立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而,并使其成为国际地层对比的参考标准,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追求.华北蓟县中、新元古代地层一直作为这一标准地层的主要研究剖面,已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多学科研究.但是,高质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以此为基础的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一直是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研究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关键层位和关键界而缺乏高质量的同位素年龄标定,致使蓟县剖面争取成为国际层面标准剖面的竞争力受到影响.近期,随着锆石SHRIMP年龄测定技术在华北古陆前寒武纪地层学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在几个关键层位定年研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北京西山下马岭组中部班脱凝灰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370±11)Ma,使得下马岭组这个青白口群的关键地层单位划归为中元古界.天津蓟县大红峪组碱性火山岩中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625.9±8.9)Ma.可用于标定华北古陆中元古代裂解时间得北京密云环斑花岗岩获得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为(1685±15)Ma.这些SHRIMP测年结果使华北古陆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与全球对比有了年龄"锚点",必定有利于准确厘定华北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内涵.由于华北蓟县中、新元占界剖面是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剖面,因此上述年代地层框架的优化对于我国地质填图的修正和精确地层对比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前寒武纪生物演化,特别是宏观藻类发育的时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必定有助于提升华北中、新元古界剖面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