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泥石流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极大不相关法剔除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提供信息重叠过多的因子,并应用主观赋权的序关系分析法(G1法)对客观赋权的拉开档次法进行改进,从而获得了一种新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以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10条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实例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其中4条处于分级点附近的泥石流危险度比传统方法高出一个等级,改进型拉开档次法能体现出传统评价方法中同级别泥石流危险度的差异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得更好。结论虽然偏于安全,但能为有针对地开展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可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评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来,两个主要不同时期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过程.详述了我国现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技术及其改进的评价因子转换赋值新方法.现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于1995年提出,是以不同的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的.评价因子包括主要因子泥石流分布密度,次要因子岩石风化程度系数、断裂带密度、≥25°坡地面积百分比、洪灾发生频率、月降雨量变差系数、年雨量平均≥25mm大雨日数和坡度≥25°坡耕地面积百分比.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表达为以上8个因子极差变换后的赋值与其相应的权重乘积之和.这一评价公式,加强了主要因子的作用.主要因子的权重系数上升到33%时则使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可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得出的危险度数值已经标准化,取值范围介于0~1之间.这一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得出的危险度数值只有相对意义而不具有绝对意义.在最新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中,通过分段函数赋值的新方法克服了上述不足.分段函数赋值是基于以下的假定当评价因子超过和等于某一上限值时赋值为1;等于下限值时赋值为0;处于中间值的赋值为0.5.以这3个数值为控制点,假定在每2个点之间,赋值呈线性变化.当中间点为上、下2点之平均值时为双线性模型;当中间点不为上、下限2点之平均值时为三线性模型.根据我国西南地区已有资料的统计,得出了区域泥石流危险度8项评价因子的分段赋值函数.通过2种不同赋值方法在四川凉山州和阿坝州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计算结果的比较,从绝对数值来看,分段函数赋值得出的危险度高于极差变换得出的危险度.对于泥石流危险度分析来说,相对偏大的保守估计更为可取.从相对数值来看,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分段函数赋值计算出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既能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也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比较,达到了改进的目的.现阶段我国正在使用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仍然属于经验模型的范畴.它是在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推理和统计的方法建立的一种评价模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科学假定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用代表泥石流危险度的2个本质的特征参数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来建立起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理论模型,并用量化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因此,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也是今后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基于等级相关的泥石流危险因子筛选与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泥石流危险因子之间的单调性差异和主次危险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结合散点图和Spearman等级相关评价泥石流主次危险因子相关性的方法,以散点图作为危险因子初步筛选的依据,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作为危险因子最终筛选和权重分配的依据。以云南省37条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为例,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以此计算东川市12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法比经典方法更能体现物源条件与动力条件对泥石流危险性的贡献,从而证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山区的安全减灾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泥石流沟谷危险度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构建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层次指标系统,并对各参与评价因子的权重作了计算,建立起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通过对泥石流沟的实例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能很好地解决泥石流危险度综合评价问题,对提高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及客观性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证据权法的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方法存在不足的问题,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要素提取危险度评价因子,运用证据权法客观地筛选出评价因子和确定危险度的权重,进而优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避免了主观赋权和筛选因子的随意性;根据不同评价因子权重值的叠加来确定某一单元泥石流危险度发育程度的概率。以吉林省磐石市泥石流危险度区划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度和低度危险区内有泥石流点163个,囊括了75.81%的泥石流灾害点,符合磐石市泥石流危险度总体不高、局部地区危险度较大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支持向量机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传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并建立了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研究选取泥石流一次(可能)最大冲出量(L1)、泥石流发生频率(L2)、流域面积(S1)、主沟长度(S2)、流域最大相对高差(S3)、流域切割密度(S6)和泥沙补给段长度比(S9)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评价因子,运用支持向量机理论,选用径向基(RBF)核函数,采取"试错法"进行参数优选;确定参数C=8,γ=2。以云南省37条泥石流沟的259个基础数据为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库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进行验证。将模型评判结果和模糊数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达到73.33%。研究认为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够成功地应用到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及很强的泛化能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神经网络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计算,对于泥石流治理及减灾防灾对策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泥石流危险度的因素复杂且具有胡机和模糊特性,而神经网络的性能特征使其能适用于解决非线性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问题,本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具体的实例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计算分析表明,网络模型对于评价泥石流危险度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巴东县新城区冲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对巴东城区泥石流特征的调查和分析,本文选取了8个因子评价冲沟泥石危险度,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危险度评价模型,并对城区三条大型冲沟(白岩沟、铜盆溪、黄家大沟)的泥石流危险度作出评价并得到结果,这对预防和治理巴东新城区的泥石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危险性的研究对于兰州市城区泥石流治理、防灾减灾对策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调查的12条典型沟道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取得了评价兰州市城区泥石流灾害的定量指标,并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兰州市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以此来对兰州市城区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并计算出了12条沟道的危险度作为检验,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结果表明本方法可靠、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彭阳县丁家渠泥石流前期调查测绘,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对其易发程度进行打分综合评判,得出:该泥石流为沟谷降雨诱发型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中等易发,目前正处于衰退期。构建了包括泥石流规模、发生频率、沟谷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及不稳定沟床比例等7个指标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关联度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最优组合赋权法对函数赋值模型中的权重进行修正,并运用该模型对丁家渠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计算,为了验证该模型在研究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准确性,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危险度计算,两种方法得出的危险度等级均为低度危险,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通过实际公路泥石流危险性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对四川地区雅泸高速公路的5条泥石流沟进行了评价,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上,而且所得的结果会更加合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灾害较震前活跃,对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是灾后重建过程中合理防灾减灾的基础工作。通过研究泥石流灾害事件中的泥石流规模、泥石流沟堆积扇面积及相应的灾害损失等基础资料,提出以泥石流在泥石流沟堆积扇上的平均堆积厚度替代泥石流规模作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用该方法对汶川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流域2010年"8.13"泥石流事件中的29条沟谷型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中9条为高度危险,12条为中度危险,8条为低度危险。用以泥石流规模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评价,2种评价方法中有65.5%的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一致。以泥石流沟堆积扇平均堆积厚度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更能突出规模对泥石流综合危险度的贡献,能更好地反映小泥石流流域和小泥石流堆积扇的泥石流在中小规模的泥石流总量下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3.
Debris flows belong to sudden disaster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forecast. Thus, a detailed and coherent hazard assessment seems a necessary step to prevent or relieve such disasters and mitigate the risk effectively. Previous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several methods, such as regression analysis, fuzzy mathematic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debris-flow hazard assessment. However, these methods need further improvements to eliminate the high relativity existing in their results. The current study reported a similarity-based debris-flow hazard assessment model to determine hazard levels of debris flow in regions, with steps like determining hazard-level-type regions, selec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alculating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assessment-pending regions and assessed hazard-level-type ones. This methodology was then employed to assess the regional debris hazard of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as a case study and was verified via comparison with field surveys. A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proposed similarity-based debris-flow risk assessment model is simple and efficient and can improve the compar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ssessment to some degree.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是水电站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研究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评价其危险性对电站的施工及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对某水电站厂址区勘查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厂址区后山5条泥石流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5条泥石流沟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在不同阶段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厂房的设计、施工及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川  朱静 《水科学进展》2006,17(3):383-388
探讨了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的系统方法,该方法包括泥石流扇形地危险区划、城市易损性分析和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三个主要内容。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区划是基于数值模拟计算出的泥深和流速分布图进行叠合完成的。以美国高分辨率的“快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完成了研究区的城市土地覆盖类型遥感解译,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城市泥石流易损性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统计和分析工具,完成了研究区泥石流风险评价。该风险区划图可用于指导对泥石流易泛区的不同风险地带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决策,从而达到规避和减轻灾害的目的,也为生活在泥石流危险区的城市居民提供有关灾害风险信息,以作避难和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具有高阶模糊性,现有的模型和方法在表示和分析泥石流灾害时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首先提出了我国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尺度模型,通过尺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孕灾因子的适宜尺度区间。然后基于区间II-型模糊集表示孕灾因子的高阶模糊隶属度,以此描述泥石流及其孕灾环境的复杂性;以区间权重描述各孕灾因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适宜尺度区间上的危险性评价方法。试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克服许多单尺度分析方法的缺陷,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孕灾因子在适宜尺度区间上的可能状态,能顾及专家的对孕灾因子重要性评价的不确定性,评价结果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以小秦岭金矿区大湖峪矿渣型泥石流隐患沟为例,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运用层次法分析评价因子,计算评价因子权值,建立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评判结果与野外实地勘测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及其在泥石流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泥石流是一种突发性山地灾害,至今尚缺乏准确有效的预报方法。减灾工程也只能对一定规模的泥石流起到防御作用。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在泥石流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为基础,以数值模拟获得的流速和流深等参量为分区指标的危险性分区是泥石流危险性分区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其中,泥石流危险性动量和动能分区充分反映了泥石流的破坏能力,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定量化的分区结果。该类分区方法在城镇等有重要危害对象的泥石流减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于泥石流危险区和安全区的划定、泥石流灾害预估、泥石流临灾预案制定、泥石流抢险救灾方案制定和泥石流灾情评估等,还可以应用到山区土地利用规划、山区城镇建设规划和财产保险评估等领域,并起到防灾和减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作用下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方法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超  贺拿  宋国虎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1):1211-1220
建筑物易损度评价作为泥石流易损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是实现城镇及居民点泥石流风险定量化和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综述近30年来,泥石流作用下建筑物易损度研究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以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的建筑物易损度曲线普适性差且力学机理不明等问题,提出数值计算和模型实验的手段获取建筑物结构易损度的机理模型。由于建筑物易损度研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统计分析方法仍将作为建筑物易损度研究的重要手段,力学机理明晰的研究方法则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此外,地震、滚石、雪崩等类似灾种的易损度研究方法和成果可被借鉴到泥石流领域。针对灾害中因结构破坏引发人员伤亡的情况,建议采用时间概率和基于条件概率的事件树方法计算建筑物内人员易损度。最终形成综合结构和人员易损度研究成果的建筑物易损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