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角洲的第四纪沉积过程,是认识三角洲发育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沉积速率则是沉积过程的综合反映。本文分析珠江三角洲各个发育阶段、各个沉积区的沉积速率及其变化和差异,为予测三角洲的发展趋势和淤积速度提供必要的参数。一、沉积速率的求算求算沉积速率,首先必须知道沉积层的厚度,并测定其沉积年代。我们根据1,226个钻孔和204个电测深点的资料,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第四系厚度图,计算出珠江三角洲第  相似文献   

2.
中国干旱区沙漠沉积与大陆架残留沉积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1年以来,一些学者把我国大陆架上的残留沉积作为古沙漠沉积,推测中国大陆架在末次冰期海面时期以风力作用为主,并发展为干旱沙漠化环境。本文对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沉积和南黄海大陆架残留沉积进行比较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大陆架上的残留沉积不宜判定为古沙漠堆积。  相似文献   

3.
海洋底部是沉积物长期集聚的地方。海底沉积可以是陆源矿物,生物沉积,火山沉积以及洋底发生化学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连长兴岛的一套完整的晚更新世黄土剖面(贺家圈剖面),应用端元分析模型,对所采集的21个沉积样品的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认为:从贺家圈剖面沉积物粒级组分中可以分离出3个代表不同沉积动力以及改造作用的沉积端元组分。并结合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初步认为:端元1可能代表了剖面原始的粒度沉积组分,主峰为近源沉积,次峰为远源沉积;端元2可能代表了沉积物在沉积之后受到的淋溶作用和残积作用;端元3可能代表的是沉积物沉积之后受到的化学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孔南地区孔二段沉积相类型的分析研究,表明其沉积大环境应为欠补偿深湖环境;孔二段中北部属半深、深湖相重力流沉积,南部属三角洲前缘沉积;沧东凹陷西部舍女寺和孔店西斜坡探井取芯中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相序,东部枣园、王官屯地区岩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地区取芯上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部地区发育大套暗色泥、页岩,应为深湖相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6.
盐湖沉积研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不可替代性。基于目前国内外盐湖沉积研究的大发展,介绍了盐湖沉积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盐湖沉积学的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上的进展,指出微观化、精细化、定量化、多指标、多学科交叉、注重应用是盐湖沉积学发展的大趋势,并对此进行了展望。加强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面向重大科学问题,注重实质性学科交叉,是未来盐湖沉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物质输运与生态环境受海域沉积动力特征和物质来源影响。本文利用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的粒度、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等分析资料,采用Pejrup M等提出的三角图分类法对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将研究区分为8个沉积环境分区:二个强动力河口现代沉积区,二个近岸水团交汇作用区,一个陆架水团锋面区,二个残留沉积区,一个冷涡旋的现代沉积区。对比分析了各沉积动力环境区的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条件,揭示各种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特征,以及各种沉积环境的物源输入特征,为长江、黄河与东海间的物质输运和交换等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物源、搬运介质、沉积条件等因素对海岸—陆架沉积体系的影响,为河口沉积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表层沉积孢粉、藻类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沉积中孢粉的分布规律,是孢粉分析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一。三角洲沉积,是在河流、海洋交错影响下形成的沉积,其孢粉分布如何,目前研究尚不多,我们自1960年以来,先后对长江三角洲表层沉积的孢粉组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贝壳堤的形成与风暴沉积——以广东台山长湾贝壳堤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为  谭惠忠 《热带地理》2003,23(3):209-213
台山市西南部沿海有一条由典型风暴潮沉积堆积形成,出露高度远高于现代风暴潮增水面的贝壳堤.根据贝壳堤出露的横向与纵向剖面以及横剖面上的3个钻孔的形成年代、沉积特征的分析表明风暴潮在贝壳堤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侵蚀与堆积作用;贝壳堤风暴沉积也具有丘状层理、切割充填结构等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但贝壳堤风暴沉积与浅海陆架上的风暴沉积在沉积过程、堆积层位、保存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长湾贝壳堤是由多次风暴加积而成,形成贝壳堤的风暴增水高度接近或高于历史最高记录.形成贝壳堤的风暴沉积堆积于平均海面之上,所以增  相似文献   

10.
山西西南部黄土地形发育和地形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新生代晚期的沉积历史先后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关於沉积时代方面,陆续地经过了三门系中厚壳蚌的发现,周口店沉积的发现,泥河湾盆地的研究,太谷盆地的研究等,使我们对于华北的沉积历史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关於区域新生代地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在坝前堆积固结的过程发生泥石流浆体中固体颗粒沉降和孔隙水压力消散,它直接影响了坝基扬压力大小和变化,对坝体稳定性造成影响。本文通过自制实验模型装置模拟不同密度泥石流作用在坝前的沉积渗透过程,观测不同密度泥石流坝前沉积特征和浆体细颗粒沉降速率,并通过水压传感器测得坝前沉积底部孔隙水压力和坝基扬压力随沉积时间的变化过程,最后结合不同密度泥石流沉积特征分析了泥石流沉积过程对扬压力衰减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性泥石流沉积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颗粒分选性,且浆体细颗粒沉降速率与泥石流密度表现出线性负相关性;泥石流沉积底部孔隙水压力随沉积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拟合指数函数系数与上部浆体细颗粒沉降速率满足线性正相关性;沉积过程中坝基扬压力与坝前沉积底部孔隙水压力具有相同的对数衰减趋势,两者呈线性正相关性。本研究着眼于拦砂坝扬压力产生机制,研究了泥石流坝前颗粒沉积和水力扩散过程对坝基扬压力变化过程的影响,为拦砂坝扬压力计算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工程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铁飞  银山  何雨  赵明  包桂兰 《中国沙漠》2003,23(2):165-170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北部东海子湖沉积纪录,对146 cm的连续沉积进行146个样品的沉积结构分析,并运用沉积结构直方图对比、平均粒径值(Mz值)、沉积物标准离差(σ1值)、风力降尘作用指标(Kd值)等方法对沉积物代表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依据东海子湖沉积剖面的沉积结构特征,可以将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中全新世以来划分为4个环境变化阶段:①中全新世湖泊(河流湖泊)沉积阶段,沉积纪录年龄为6 550~2 550 aBP,是环境普遍温暖、湿润的阶段。②晚全新世风力作用渐强阶段,沉积纪录年龄为2 550~1 211 aBP,是一个风力作用不断加强的环境变化时期。③晚全新世强风力作用阶段,沉积纪录年龄为1 211~275 aBP,也是乌兰布和沙漠风成沙堆积最旺盛的阶段。④近代强风力作用阶段,沉积纪录年龄为275 aBP以来。这样的环境变化过程表明,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演化与中国北方环境演变的总体规律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山西新生代晚期的沉积历史先后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关於沉积时代方面,陆续地经过了三门系中厚壳蚌的发现,周口店沉积的发现,泥河湾盆地的研究,太谷盆地的研究等,使我们对于华北的沉积历史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关於区域新生代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独库公路三岔河道班沟等处泥石流扇形地上不同形态的泥石流堆积、冰川堆积和岩屑坡的沉积砾石组构对比研究,发现在不同沉积相中,砾石ab面的组构特点互不相同,都随其不同的沉积动力和地形等沉积条件的差别而有别,所以利用砾石组构这一研究方法,不但可划分不同的沉积相,而且在第四纪地质与沉积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峰宇  王为 《热带地理》1997,17(1):18-22
本文通过对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研究了海南文昌沿海老红砂的沉积组构特征,认为老红砂沉积组构特征虽然变化较大,但仍有自己的展布特征,根据磁性的有无能轻易地把它与滨海沉积区别开来,其沉积组构特征与风成砂丘的沉积结构相似,深入细致地开展老红砂与滨海沉积,风成砂丘沉积组构特征的对比研究,对于说明老红砂的搬运介质,力源和方向都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南部D3-7沉积岩芯粒度分析数据,采用粒度累积概率曲线、散点图和CM图来研究古沉积环境,其中CM图效果最好。结果表明,构成D3-7岩芯的各种碎屑在搬运到研究区至沉积到海底前过程中呈静水悬浮状态;首次按照古沉积水动力环境条件,将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南部沉积演化分成四个阶段,从单一静水沉积方式→多种沉积方式→单一静水沉积方式→多种沉积方式,并发现演化具有循环性特征。剖面中的粗组分搬运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启动能量,推断物源和搬运与冰筏作用、火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老挝-泰国呵叻高原钾盐矿床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粗粒岩盐在该钾盐矿床中普遍发育,其对水成盐转化、水体掺杂过程、钾盐富集演化等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然而,关于其成因至今仍未有详细报道。利用岩石学、显微岩相学和沉积学方法对呵叻高原西南部暖颂县钾盐矿床钻孔岩芯第一沉积旋回粗粒岩盐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粗粒岩盐主要有 3种成因,浅水环境中蒸发浓缩阶段原生生长,浅水环境中干盐湖阶段胶结生长,埋藏环境中孔隙卤水重结晶生长;(2)根据粗粒岩盐的成因、沉积规律和钻孔岩性特征可将马哈萨拉堪组下盐层沉积演化划为 5个沉积阶段:岩盐沉积稳定阶段、岩盐沉积过渡阶段、光卤石沉积初期阶段、光卤石沉积稳定阶段和次生岩盐沉积阶段;(3)研究区钾盐矿床整体的沉积环境为浅水。粗粒岩盐在矿层中的赋存特征、成因以及与其它岩相的组合特征共同表明了钾盐在沉积过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淡水稀释和埋藏后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长江中游荆江段天鹅洲和中洲子(牛轭湖)为对象,通过对其沉积物柱样进行210Pb、137Cs、粒度、磁学测试分析,建立了牛轭湖沉积的基本序列、沉积特点与年代学框架。研究表明:1牛轭湖沉积为A-B层,A层(下层)为河相沉积层和河/湖过渡层,B层(上层)为湖相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在剖面上呈"粗—细—粗"变化特点。2对于近现代牛轭湖,笼统运用放射性核素(如210Pb)比活度计算的平均沉积速率推测沉积物年代,会产生较大误差,需运用其他沉积特征参数和近现代环境变化事件记录进行多重校核。3牛轭湖沉积可以较好地记录河流流域洪水事件,可为重建古洪水事件提供借鉴。牛轭湖沉积较其他湖泊沉积更为复杂,相关研究尚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9.
永暑礁南永 3井岩心是我国首次完整地获得的环礁湖沉积高分辨率柱样 ,井深 5 90m ,全为松散的生物骨壳碎屑。通过高精度TIMS铀系测年计算了沉积速率。全井柱样全新世晚期 16 82aBP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 3 5mm/a,比同礁同期的礁坪沉积速率 1 2 1mm/a高 ,是高分辨率古环境研究的理想材料。以全湖沉积柱平均沉积速率为准 ,将全柱划分为 4个沉积速率高低交替阶段。这同祖国大陆近 170 0年来的气温波动、冷热分期的变化大体上一致 ,反映了南沙群岛地区对中国大陆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
库车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时期具有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古近纪时期岩盐沉积的最大厚度达1 447.5 m,新近纪时期岩盐沉积的厚度有所减小,岩盐层最大厚度402 m。库车盆地在古近纪—新近纪时期沉积沉降中心也有所改变,从盆地西部的拜城凹陷转移到东部的康村—阳霞地区。库车盆地东西部蒸发岩岩体特征的差异,对此地区油气藏规模造成一定影响。初步判断库车盆地西部蒸发岩有可能比东部蒸发岩盐下形成的油气藏量较大。盆地中蒸发岩沉积中心的迁移对钾盐沉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