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貌单元,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0%,中国山地占国土面积的2/3。山地是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起点,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山地表生地球化学包括山地生物地球化学、山地环境地球化学和山地生态地球化学,是山地科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山地表生地球化学重点关注山地表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以及山地表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山地生态环境健康的影响。未来需要在山地生态系统中将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开展山地表生地球化学研究;从初期的单一要素着手积累基础数据,到后期的多单元、多因素研究的整合;通过长期的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最终建立适合山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地球化学循环模型,预测将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地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潜在影响,这对山地自身的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山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宁区域岩石41种元素的区域分布研究,作者提出了辽宁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系统。依次划出1个地球化学省、2个地球化学区、12个地球化学分区及若干地球化学小区。以地球化学分区为基本单位,讨论了各分区岩石元素的浓集状况,指出了不同地球化学分区岩石元素分布的差异,分析了某些元素的富集趋势与成矿的联系。对探讨不同分区的地球化学演化历程,确定找矿方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勘查地球化学对异常评价的最大不确定性源于对地球化学景观特性的认识不够。我们应用构造相空间的方法分析了浙江儒岙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Ag含量数据,揭示了地球化学景观是具有低维吸引子(DZ≈2.9)的混饨系统。这一发现将对勘查地球化学中采样密度的选择、地球化学场模拟、异常评价等根本性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各种表生介质所包含的地质信息进行了较为深人的研究,目的是提取其中的找矿信息,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其中排除有机质干扰是最普遍的一种做法。  相似文献   

5.
平阴县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每1km^2采集1件表层样,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每4km2采集1件深层样,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分析测试Ag,As,Au,B,Ba,Be,Bi,Br,C,Cd,Ce,C1,Co,Cr,Cu,F等54元素或指标;统计了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等参数;研究了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与全国、黄河下游流域土壤及平原区、丘陵区土壤的差异;对比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变化,认为区内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Cd,C1,Hg,P,N,S,Se,Corg等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含量变化与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序地层有机地球化学是由有机地球化学与层序地层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文章综述了油气勘探中烃源岩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不同体系域烃源岩的基本球地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А.П.维诺格拉多夫的动植物体化学组成分类方法,对辽宁省45种农作物及其立地土壤中的52种化学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测试后,采用双指标法将元素的含量与生物吸收系数各分成三个数值段,从而将辽宁主要农作物化学元素划分成最富集元素、富集元素、贫乏元素及最贫乏元素4种类型,并作出农作物化学元素分类表,然后再将其转变成农作物生物地球化学分类表。表中列出了52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农作物中的含量及其生物吸收系数组合,并由此将辽宁主要农作物分为元素最富集作物、元素富集作物、元素贫乏作物和元素最贫乏作物四类。根据农作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分类,人们可以科学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可以均衡人体营养结构。它不仅可以为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指示植物标志而且对植物地球化学探矿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编制地球化学图时,决定性原则是岩石中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的形成和成矿作用过程密切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原则。成矿作用过程是成矿元素有方向性的迁移的局部情况,在有的条件下会导致成矿元素的富集。在岩石圈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中,包含着金属总量的99‰以上,这种地球化学背景资料的分析表明,成矿元素在地壳矿物质中的分布特点是很复杂的,它取决于化学元素的特性(迁移的内因)和成矿环境的特征(迁移的外因)。迁移内因和外因的总合不仅决定了元素的含量水平和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以代表性暗棕壤垂直剖面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研究了长白山区特定的森林景观条件下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异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风化过程中主要以CaO、 Na2 O、 Sr淋溶为主,有机酸淋溶过程中SiO2、 Al2 O3、 K2 O部分被淋溶,部分游离铁下渗到土体中下部氧化成铁锰胶膜;微量元素在风化过程中被次生黏土矿物吸附,不同程度地富集,在腐殖质积累过程中Cd、 Zn、Pb、 Mo、 Hg、 Co、 Mn、 Cr等亲生物元素进一步富集于表层土壤, Ce、 Ni、 Sb、 Ti、 V、 Y、 Zr在表生环境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残留富集于土壤表层。母质层继承和保留了基岩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应用地洼成矿理论和构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某地区F1等成矿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点和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铀不断累增富集成矿的作用过程。在形成泥盆系富铀地层的基础上,经历了后期构造—岩浆活化作用的改造,形成预富矿化场—动力改造热液成矿,形成构造热液型铀矿化—表生淋积,形成叠生富矿段,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层控、岩控、构控和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型铀矿床,从而为本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质勘查找矿角度,将未出露现代侵蚀面或被沉积物覆盖的矿床统称为隐伏矿床。寻找隐伏矿的理论和方法可分为:①地质分析(构造体系、地质建造、矿田构造、隐伏侵入体等);②矿床学理论(成因模式、找矿模型等);③数学地质(统计预测、综合信息、地质异常等);④地球化学找矿(构造地球化学、原生矿晕、次生矿晕、离子态分布模式);⑤地球物理找矿(层析成像、地电提取、物探填图等);⑥矿物学方法(矿物标型、蚀变矿物等);⑦遥感地质找矿;⑧其他方法(生物找矿、计算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背景、矿床的时空分布、典型矿床矿田赋存部位、区域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多重岩片控矿理论,构造成矿体系、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区域成矿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对大量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认识。最后指出秦巴地区进一步寻找大型矿床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论栾川南泥湖钼(钨)矿田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已有资料和区域地质情况②,通过对区内钼(钨)矿田各矿床(点)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并结合近几年大量的实际开采情况,运用本区的钼(钨)成矿地质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了黄背岭—竹园沟一带与钼(钨)矿化有关的各种地质因素,深入探讨了区内钼(钨)矿床的成矿规律、成矿系列和成矿机制,对中鱼库—竹园沟和黄背岭—榆木沟西洼一带的成矿有利地段,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结合物化探成果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评价。为区内寻找同类矿床,扩大钼(钨)资源前景储量和普查找矿远景区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论述了纳米科技的研究现状、纳米科技所引发的一系列革命及其广泛影响;着重论述了纳米效应对地质学尤其是对矿床学理论的影响,并得出:纳米效应是成矿物质运移、富集和沉淀成矿的重要自然作用之一;积极开展纳米成矿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自然界的成矿作用,深化矿床学理论,提高人类发现矿床的机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动力热液成矿作用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和热液矿床的新分类。动力热液作用极为常见,它所形成的矿床具有与其他热液矿床极不相同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成矿物质均系来自围岩,就地成矿;矿脉形态复杂多样、大小不等,且不生根,其分布仅局限于构造破碎带(形变带)之中,同期的矿脉和脉石脉在断裂带的不同构造岩分带中,其形成温度常不相同;不显围岩蚀变。笔者认为,层控矿床主要是通过各种成因的热液对矿源层或贫矿层的改造而成,对矿源层的改造动力热液是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流体在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瑶山凸起西南缘平硐—旺石铅锌成矿带的地质背景极有利于流体的活动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据成矿环境、含矿建造、矿体和矿石特征、围岩蚀变、成矿温度等方面对比 ,该区在成因上具有MVT铅锌矿床的特点。诸多矿石组构如条带状、角砾状、皮壳状等的特征均表明该区矿床的形成与成矿流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对康古尔塔格剪切带型金矿成矿体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后认为:①康古尔塔格金矿形成于脆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阶段;②热液成矿反应体系包括成矿反应、控制反应及缓冲控制反应3类;③容矿构造活动方式有脆韧性缓冲转换作用、脆性破裂作用两种,前者构造环境有利于形成蚀变岩型矿化,后者则有利于形成石英脉状矿化;④成矿反应热力学性质和反应进行的程度——矿石品位受所处的地质环境和构造动力学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灞源地区的赋矿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与金矿形成的关系,查明了控制金矿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并重点论述了金矿床的产出、矿化类型、围岩蚀变和含金矿物等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根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阐明本区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9.
矿区处于博罗霍洛山主脊,属斑岩型铜钼矿床。斑岩体本身为矿体,钼矿在岩体内,铜矿在外接触带。通过矿区北部勘查地球化学工作表明,Mo、Cu、Pb、Ag、As原生地球化学异常规模大、连续性好,形态规则,梯度大。As、Sb、Ag具前缘特征。除Mo、Cu外,Pb、Ag具主成矿元素特征。原生异常纵向分带具轴向分带特征,分带序列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从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小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金属预测资源初步计算认为该矿床很有远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述胶东地区“焦家式”金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较详尽地列举了典型矿区的岩、矿石地球物理参数和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以及在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典型矿体上的物化探异常规律和特点,并就多年的找矿实践,总结出了寻找“焦家式”金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模式,提出了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的方法。并阐述了在金矿普,详查和勘探各个阶段中,如何充分发挥物化探方法的作用,以及各方法的工作配合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