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合浦珠母贝代谢产物对异枝麒麟菜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1995年4月间在海南省三亚市、陵水县分别采集合浦珠母贝和异枝麒麟菜并进行混养实验,测定贝释放的三氮(NH4-N,NO3-N,NO2-N)以及藻类对贝释放的三氮的吸收及其生长,在期探讨合浦珠母贝代谢产物促进异枝麒麟菜生长的原因。结果表明,贝释放物中以NH4-N为主,NO3-N次之,NO2-N含量较少;藻对三氮的吸收 依此顺序递减。实验组藻体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在模拟实验组中,通过加入无机  相似文献   

2.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2年8月-1993年5月,运用生物抑制剂方法和^14C,^1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胶州湾表层水中小于200μm的浮游生物群落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在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氨基酸氮(AA-N)吸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原核生物在总初级生产力中占有相当比重(16.38%-41.00%),NO3^--N主要由真核生物所吸收(64.86%-87.2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兴化湾海域营养盐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水土 《海洋通报》2000,19(5):26-31
根据1990 ̄1992年兴化湾水域海洋综合调查研究资料,讨论该海湾无机氮9NO3-N+NO2-N+NH4-N)、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等营养盐含量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该水域水质营养状况与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鹏湾南澳养殖水域的氮,磷含量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杨美兰  钟彦 《热带海洋》1998,17(2):74-80
通过1995年4月至1996年1月间对大鹏湾南澳水域网箱养殖区、非养殖区、某养殖场进出水口处理水营养盐(NH4-N,NO3-N,NO2-N,PO4-P)的含量检测,分析了其含量水平、平面与垂直含量分布、含量季节变化以及海水氮磷比值(N/P)和海水营养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营养盐的现状和变化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沈志良 《海洋科学》1997,21(1):60-64
报道了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12个航次胶州湾NO3-N,NO2-N,NH4-N,PO4-P和SiO3-Si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60年代于至90年代的变化表明,胶州湾营养盐的浓度和分布已发生显变化。尤其从60年代至80年代,30年来,胶州湾中东部水城PO4-P,NO3-N和NH4-N浓度分别增加2.2,7.3和7.1倍,TON浓度也增加了3.5倍,TIN/PO4-P从10增加至24.2;T  相似文献   

6.
钟硕良  陈月忠 《台湾海峡》1997,16(4):449-454
随着养殖进程,底质中NH^+4-N,S^2-和异养细菌的含量一直呈升高之势,其变化主要受控于底质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寡,水温只是其影响因素之一。虾池底质中NH^+4-N,S^2-和异养细胞的含量分布:沟泥-滩泥-池水,异养细菌和NH^+4-N,S^2-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0年7月辽宁省海岛调查资料,本文讨论了北黄海大鹿岛海水营养盐(PO4-P,SiO3-Si,NO3-N,NH4-N,NO2-N)分布特征,并对海域环境质量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水域溶解氧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云辉  陈玲娣 《热带海洋》1994,13(1):96-100
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的调年调查资料,对珠江口水体中的溶解氧与营养盐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O4-P与AOU(表观耗氧量),NO3-N与AOU,AOP(表观产氧量)与Chl.a之间显著或高度显著相关,进而估算了PO4-P和NO3-N的氧化部分,丰水期各占测定值的63.7%和53.7%:枯水期各占31.3%和69.6%。  相似文献   

9.
大亚湾水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大亚湾水域溶解氧,氮、磷、化学耗氧量、盐度、PH等环境因子的调查,对该水域溶解氧的含量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湾内NO3-N、NO2-N、NH4-N及PO4-P的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并以氧的饱和度、PH、化学耗氧量、无机氮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研究了该水域的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大窑湾海域水化要素分布及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胶州湾两个半封闭海水对虾养殖池塘现场调查和实验测试,寻找一种适合该虾池的用于分析氮营养盐的方法,讨论和分析该水环境中氮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得到在不同理化指标下各价态氮营养盐的含量和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其含量和变化特征,对于合理施肥和投饵,有效调节放养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问对虾工厂化养成后期3个用日的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时期水环境中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该养殖生态系统中,台风气候对DIN,DIP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尢以养成密度较大的养殖池最为明显,物理、生物、化学过程在不同周日均得到了良好体现;但无论养成密度大小,水环境中的N/P比值及浮游植物量均较高,说明该生态系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含量变化有较宽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3.
The impact of milkfish fish pen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lpheid shrimp Alpheus macellarius was studied in the Bolinao area, Philippines.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the alpheid shrimp on sediment biogeochemistry, including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 nutrient and sulfur cycling was compared in sediments affected and unaffected by fish farming. The fish farming activity had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hrimps by reducing the abundance up to 60% in the vicinity of the net pens, and to almost absence inside the net pens. At a farm site abandoned seven month prior to sampling the abundance of shrimps was still low and sediment pools of reduced sulfur high, indicating a slow benthic recovery. The shrimp had large physical impact on the sediments, and the mineralization rates were stimula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shrimp in pristine sediments, whereas the fish farm impacted sites showed high mineralization rates both in sed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the shrimp suggesting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stimulated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ese low-organic sediments, whereas the shrimp had less impact. Sulfate reduction rates and in particular pools of sulfides increased in the farm impacted sediments, and sulfate reduction wa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 (>67%) in all sediments. Although the shrimp had minor effect on the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 and nutrient fluxes in the farm impacted sediments, they appeared to increase the oxidation of sulfides by increasing the zone of oxidized surface sediment and thereby improving the sediment conditions for recolonization after fish farming has ceased.  相似文献   

14.
厦门潘涂虾池及其附近内湾各态氮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对厦门市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附近内湾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与动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虾池的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明显高于邻近内湾,颗粒有机氮(PN)多数时间也高于内湾,而邻近内湾可溶性无机氮(DIN)含量则明显比池内的高。虾池中的氮主要以DON形态存在(59.76%),DIN,PN含量较少(9.37%和20.87%);邻近内湾则是以DIN为主(59.97%),其次为DON(29.55%),PN所占比例最小(10.48%)。吓池与邻近内湾不同形态氮的季节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Eutrophication in coastal are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mariculture potential is a main cause.Although there are som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nutrient loads in nat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problems make the results controversial. In this paper, the farming activities are divided into fed culture types(include cage culture and pond culture) and extractive culture types(e.g. seaweed, filter-feeding shellfish culture). Based on the annual yield of China in 20...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潮滩先锋植物藨草腐烂分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先锋植物藨草(Scirpus triqueter)的地上茎和地下根部分,分别埋藏于高潮滩和堤内两处不同地点,研究了植物不同部位组织在腐烂分解过程中质量及其碳、氮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影响植物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藨草残体在为期391 d的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了46%~66%,其中藨草茎分解速率大于藨草根的,高潮滩的大于堤内的;碳含量呈持续降低趋势,而氮含量则显著升高。植物体中初始营养盐水平和C/N比值的高低可能是导致藨草根、茎残体的分解速率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藨草残体的腐烂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则加速微生物对植物碎屑的分解。由于受潮汐作用影响,高潮滩的植物埋藏环境比堤内的更潮湿,从而使得藨草在高潮滩的分解速率以及碳、氮元素含量的变化速率都明显高于堤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水体中不同形式溶解无机氮(NH_4~+,NO_3~-,NH_4~++NO_3~-)及其含量对牟氏角毛藻和钙质角毛藻胞内活性氮组分(NH_4~+,NO_3~-,AA,Pr,RNA及DNA)的影响。结果表明:角毛藻胞内无机氮储量的大小体现了水体中无机氮的营养水平;培养角毛藻采用混合无机氮比之单一无机氮,其胞内AA和Pr含量较高,AA/Pr值可定量标志水体无机氮的营养水平及藻类本身氮的营养状况;RNA/DNA值是藻类生长增殖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海藻营养代谢研究进展——海藻营养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影响海藻 (尤其是大型海藻 )主要营养盐 ( N,P,C)吸收的环境因子 (如光照、温度及水流 )对营养盐主动吸收过程中的能量提供 ,酶含量和活性的影响以及水流对藻体周围营养盐离子进入细胞的调节 ;化学因素 (营养盐离子或分子的浓度、形式、海水介质的 p H)对海藻选择吸收不同形式营养盐离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 ;生物因素 (藻体形态、组织的类型及海藻的年龄和营养史 )通过细胞内不同水平营养库的积累和相互转变而对海藻营养吸收和同化的调节 ;N代谢与 C代谢的生化偶连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介绍影响海藻(尤其是大型海藻)主要营养盐(N,P,C)吸收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及水流)对营养盐主动吸收过程中的能量提供,酶含量和活性的影响以及水流对藻体周围营养盐离子进入细胞的调节;化学因素(营养盐离子或分子的浓度、形式、海水介质的pH)对海藻选择吸收不同形式营养盐离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生物因素(藻体形态、组织的类型及海藻的年龄和营养史)通过细胞内不同水平营养库的积累和相互转变而对海藻营养吸收和同化的调节;N代谢与C代谢的生化偶连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