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导出了电阻率-孔隙度、电阻率-含油(气)饱和度关系的一般形式——两个对称的表达式,并给予了实验证明。同时,本文指出,Archie公式、Winsauer公式和双水公式都是一般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的特例。在一般情况下,本文给出了14个能够逼近这两个表达式的函数类型,通过岩芯数据进行选优,可以得到适合不同地区或地层的最优方程。根据本文理论建立的解释方法和研制的软件已经在油田生产中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由于涉及内容较多,全文分两部分撰写。以下是本文的第(Ⅰ)部分,即一般形式的导出及实验验证;而最佳函数类型的确定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将作为本文的第(Ⅱ)部分发表。  相似文献   

2.
直流电阻率测深中对转换函数曲线的直接反演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极和对称四极直流电阻率测深的转换函数曲线性质,用大地电磁测深中BOSTICK相同的方法,导出了对电阻率转换函数曲线的直接反演公式。经过对6个模型的电阻率转换函数曲线进行反演检验,该公式虽能近似反映地电断面情况,但误差较大。本文对视电阻率测深曲线的直接反演公式进行改进,得到了另外两种精度较好的直接反演公式。同时给出了对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3.
地电阻率正常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测地壳浅层电阻率随时间变化以寻找地震信息是地电阻率方法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发现正常(无震)情况的地电阻率仍然存在着复杂的变化,给定量和定性分析地震异常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本文分析了一些台站正常地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变化电性剖面模式”,来阐明一些台站正常地电阻率变化的复杂过程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从此观点出发,导出以二层电性剖面为特征的台站正常地电阻率相对似年变化幅度公式。通过典型计算,提出获取平稳的正常原始资料是解决上述困难问题的方向,并指出了获取平稳正常变化资料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导出了在两层均匀水平介质中垂向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的理论解析式;确定ρ_S是ρ_2/ρ_1Z/L、H/L的函数。并经计算给出了一组垂向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的年变幅理论曲线。指出只要适当选择布极深度和电极距,即可把年变幅压低到2%以下。对实验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观测基本稳定,资料连续可靠,年变幅在2%以下,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理论与实验证明:垂向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是压低干扰,获得平稳ρ_S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计算视复电阻率的新的近似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崧 《地球物理学报》1988,31(6):687-694
本文推导并评价了一个新的计算视复电阻率的近似公式,其视振幅表达式为|ρs(ω)|≈ρs(ω)|ρs(ω)=ρs(ω)|,视相位表达式为φs(ω)≈sum from i=1 to n(Bi(ω)φi(ω)),这里Bi(ω)是按各介质复电阻率振幅计算的稀释系数。此近似公式比迄今为止已发表过的同类近似公式都精确,可在频率域激电法数值模拟计算视复电阻率时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北-尚义地震前后电阻率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吉  赵国泽 《地震地质》1998,20(2):69-171
在张北-尚义地震区震前已有大地电磁资料测点(511点)进行了两次重复观测,在震中区测点(MMC点)进行了连续4昼夜的观测。测量结果显示:(1)与震前资料相比,511测点沿电性构造走向方向(NNW)在0.2~4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减小,垂直走向方向的视电阻率增大;(2)MMC测点两个方向在0.2~10s周期范围内的视电阻率随测量时间逐渐增大;(3)511测点两次重复观测和MMC的观测可能都反映出震后电阻率正在逐渐恢复。此外,还对地震前后地下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推测,观测到的电阻率变化是由于地下流体活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报是建立在观测数据基础上的研究,地电阻率、地电场是观测地下介质电性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要求观测系统有足够的分辨率和长时间范围的测量准确度。这就要求拥有先进的观测仪器和优良的观测场地,高邮地震台采用ZD8BI地电阻率仪器和ZD9A地电场仪器进行观测,并严格按照《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2部分,地磁观测)》(GB/T19531.2-2004)和《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1部分:地电阻率台站)》(DB/T18.1-2006)和《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电台站,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DB/T18.2-2006)的技术要求,对观测场地进行认真的勘选和测试,对外线路的走向设计和建设,考虑地电阻率和地磁同场地的供电干扰问题,采取有关措施加以解决。对外线路进行全部地埋方式,解决了风扰和外线路被盗的问题,提高了观测精度,保证资料连续可靠。  相似文献   

8.
本文共分六部分内容。在前言中,简述了电测深方面有关研究的情况,尤其叙述了E.S.Sampaio(1976)的结果。 因本文采用的方法不同,从而求解了适合要求的微分方程定解问题,获得了电导率以 (其中α、σ0、σ1均为正实数,β为实数)按深度变化时势的分布。 其次,当β=0时,对电导率σ=(σ01z)α按深度变化时势的分布,应用Bessel函数的积分表达时,明显地改进和推广了E.S.Sampaio(1976)结果中的重要部分。 最后,结合实际作出了第一类、第二类标准化视电阻率函数。这种视电阻率函数,推广了Wenner和Schlumberger分别作出的视电阻率函数的有关部分,对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都有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发坑(井)一地电阻率成像技术数据处理软件包,对分布式地面一坑道电磁信号接收仪记录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到相应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参数。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远区情况下,需考虑信噪比水平,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当信噪比很低或较高时,可选择根据卡尼亚电阻率定义式直接比值的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效率高;当信噪比一般时,采用最小二乘或Robust等估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数据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岩石和矿物电阻率的一般规律出发,导出岩石和矿物电阻率相对变化与湿度的近似关系,并试图应用它来解释视电阻率脉冲现象和地震的关系,同时讨论了ρ_s脉冲作为临震突跳异常的可能性,并得到几次震例的证实,为利用视电阻率脉冲作临震预报提供了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单轴压力下有补给水岩石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安金珍  修济刚 《中国地震》1996,12(3):300-306
将两种规格的长方体水饱和花岗岩标本,以标本一个面的中心点为中心,对称布置成互成45°角的4条对称四极法电阻率测线。标本电极面和相邻面的一小部分用防水环氧胶密封,使标本在装有水的承压水箱中,沿标本长轴方向受压,观测标本视电阻率随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为:(1)有补给水实验与无补给水实验,电阻率变化整体形态相似,即电阻率随压力的变化先上升,后下降,但有补给水实验的电阻率下降幅度要大一些。(2)电阻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方向性,可以用电阻率变化最大的各向异性主轴方向表示;实验中,用4条测线、4种组合(每3条测线组合可以确定1个视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主轴方向)方法确定的4个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主轴方向基本一致。(3)加压期间,电阻率各向异性主轴方向随压力增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渐变和乱变,而是有规律的跃变,即整个实验过程,多数标本只跃变1—3次,每次跃变形成一个主方向,在主方向内,角度变化不大。(4)有补给水岩石电阻率变化整体形态与美国Brace等(1968)所作的围压和孔隙压的岩石电阻率变化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2.
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电阻率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地球物理参数的量化关系是实现工程物探资料量化解释的必然前提。本次工作在分析影响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和电阻率的共同因素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土的粒度成分、含水率、饱和度、密实度与其电阻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耗土的压缩系数、粘聚力、压缩模量与电阻率的关系,得出了一系列的关系曲线及一些拟合公式,并对这些公式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第一部分已讨论在以下两条假设下的匀变速扩展的圆盘形断层的远场辐射理论: 1.破裂是从中心开始的;2.均匀位错分布(n=0)。 本部分将讨论更一般的情形,第一部分中的结果可以从本部分的普遍公式中作为特殊情形过渡得到。  相似文献   

14.
致密砂岩电阻率与孔隙度关系存在"非阿尔奇"特征.为明确致密砂岩电阻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及规律,并建立适用于致密砂岩的地层因素计算方法,基于多个致密砂岩油气区实验数据对电阻率随孔隙度变化的规律及地层因素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来自3个盆地8个油气田的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分析,证实了致密砂岩地层因素与孔隙度在双对数坐标下呈现分段线性关系,孔隙度约等于10%处出现明显拐点;拟合了孔隙度小于10%时具有通用性的阿尔奇公式参数.红河油田致密砂岩压汞实验数据表明,孔隙度小于10%的岩样与孔隙度大于10%的岩样孔喉半径分布有显著差异,由此将孔隙分为大孔径孔隙和小孔径孔隙,假设其分别具有不同比例的"宏导电孔隙",并定义了"伪宏导电孔隙度"变量,岩电-压汞联测实验数据表明,伪宏导电孔隙度与地层因素在双对数坐标下表现为良好的单一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阿尔奇公式改进式,改进式在不同孔隙度条件下形式和参数均保持统一,计算地层因素效果更好.利用红河油田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致密砂岩岩样岩电实验数据检验改进式计算效果,证实了改进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由匀变速扩展的圆盘形断层所辐射的远场位移。通过Jacobi椭圆函数和Legendre范式的第一、第二、第三种非完全椭圆积分等特殊函数,给出了该问题的普遍形式的闭合解析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普遍情形。与已往工作比较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1.设破裂速度为V(t) V(t)=V0+at (a=常数)其中V0是初始破裂速度,V0=0即初速度为零的特殊情形;a是破裂加速度;a>0、a=0及a<0分别对应于加速破裂、匀速破裂及减速破裂的特殊情形。 2.破裂是从半径R1开始的。即可以有初始裂纹存在。从而扩展的瞬时半径ζ(t)为 ζ(t)=R1+V0t+1/2at2.R1=0,相应于从中心开始扩展的情形。 3.震源函数假设具有下述形式: S(ζ,t)=D0[1-(ζ/R2n]g(t). (n=0,1,2,……)其中,D0是圆盘中心最终错距,R2是最终破裂半径,g(t)是震源时间函数。n=0时得到震源空间函数为均匀分布情形。n=2时得到该裂纹问题静态解的一级近似的情形。 最后,作为例子,给出了整个破裂过程(起始-加速-匀速-减速-停止)所引起的远场位移公式。 本文第一部分只讨论R1=0,n=0的情形,其他内容将在第二部分中讨论。  相似文献   

16.
单轴压缩下多裂隙含水岩样电阻率变化与体积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单轴压缩下,对经过高温焙烧的含水辉长岩进行了轴向和径向电阻率变化以及体积应变的同时连续测量.结果表明,在完全饱和前的非弹性压缩阶段,电阻率随压应力增高而降低;在完全饱和的弹性压缩阶段,电阻率升高;在非弹性的体积膨胀阶段,电阻率继续上升.从Archie 公式出发,通过近似分析,导出了电阻率变化和体积应变的关系式.实验结果和近似分析定性上相附.本文的主要结果是发现含水岩样在膨胀阶段电阻率的升高,初步认为这是由于热开裂的张开,降低了饱和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和导电机理非常复杂。低电阻率人造和天然样品的油驱岩电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人造纯砂岩还是天然样品,高束缚水饱和度是产生低电阻率油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束缚水饱和度取决于泥质含量(岩性粗细)和岩石孔隙结构。拟合油驱岩电实验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建立了由自然伽马相对值计算束缚水饱和度的经验公式。用该成果对华北Z112井低电阻率油层进行再次解释,拟合经验公式求得的束缚水饱和度更准确,得到的总饱和度与试油结论更吻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发展了应力应变-电阻率问题的理论,从地下应力应变场对电阻率Pij的影响入手,提出了应力应变与Pij的关系,讨论了各种情况下的求解,给出了分析此种问题的理论方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电阻率前兆物理的基础,并研究了近似解和逐次逼近法。本文具体分析了: 1)地下均匀各向同性电性岩层受均匀应变的作用; 2)各向异性均匀岩层受到均匀应变的作用; 3)非均匀应变作用的情况; 4)一般情况下应力应变电阻率问题的求解; 5)逐次逼近法; 6)岩石初始电性为张量的情况。 我们依上述方法对电阻率为张量分布的情况推导了计算电势的积分算子公式,并依此编写了计算这种情况下视电阻率的程序,具体计算了随深度变化的应变(?)ij所引起的电阻率变化,得到了地表上两个垂直方向的测探曲线,这些方法对分析地球物理中其他因素引起的电性变化时,在不小的范围内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径向探测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器的径向探测特性,本文给出了反映地层径向介质变化的几何因子.利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传输线方程实现了电阻率测井几何因子的数值计算,针对Schlumberger公司的CHFR测井仪和俄罗斯的ЭКОС-31-7测井仪分别计算了几何因子响应曲线,通过曲线分析发现:两种测井仪对低侵剖面(有低阻流体侵入)均有较大的探测半径,但随侵入流体电阻的增大(高侵剖面)仪器的径向探测半径在减小,本文的研究为地层电阻率测井解释和仪器径向探测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阻率测深的数字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积分变换的方法和采样定理将视电阻率ρs曲线作线性滤波,得出一新的电阻率转换函数T′曲线,然后,以层参数(各层的电阻率和厚度)算得的T用最优化数值方法在DJS-6型电子计算机上与其进行自动拟合,以达到解释电测深曲线的目的。 文中简述了戈什(Ghosh)提出的对ρs作线性滤波的原理,介绍了与国外不同的取样间距和滤波系数的确定以及阻尼最小二乘法和变尺度最优化法的计算框图和应用,最后附有实例和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