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邢翠微 《地理教学》2010,(21):35-36
上海目前使用的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最后一部分为“自主学习”,预备年级《世界地理》的自主学习部分为“自主学习,认识国家(地区)”;初一年级《中国地理》的自主学习部分为“自主学习,认识区域”。每一册书的自主学习部分内容都不少,如七年级上册自主学习的内容包括了:海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江南丘陵地区、京杭运河地区。这部分内容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怎样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规定“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并在区域的分区部分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尝试,即“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和教师决定”。对区域地理教学的评价,是基于对学习区域地理必备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是地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凭借。地理教师为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必须正确分析和合理运用地理教材。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上海高三地理没有具体规定使用什么教材,根据高考考试要求,补充了1997年6月第二次出版的《地理》(三年级文科班)教材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较紧,在学习区域地理时,  相似文献   

6.
陈玲 《地理教学》2013,(15):34-36
正辩证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重性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世界观角度看,辩证关系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状态;从方法论角度看,辩证关系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把握辩证关系的关键在于用对立统一的方法看问题,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在世界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中,基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了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均具有显著特色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学生学习世界地理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7.
徐伟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1):176-176,175
由杜德斌教授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是一本非常及时、新颖、而赋有创新意义的综览世界经济体系和地理格局的区域经济地理教材。区域地理教科书传统上侧重于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描述、突出区域间差异性的归纳与总结,这类教材虽然具有地理事实与知识丰富多样,但学生在这类课本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以知识点的繁琐记忆为主,对区域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地理过程的理解把握相对就十分缺乏。  相似文献   

8.
向莉 《地理教学》2014,(19):34-36
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等。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已根据《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争议之处值得思考和探讨。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处理方法。一、巧设情境,化解困惑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中编排了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9.
胡铮 《地理教学》2011,(5):36-37
在上海市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推广中,经常听到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并不注重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知识体系及框架特征不明显。尤其是中国区域篇,区域选择零散,其教学内容相比以往教材更是简略,  相似文献   

10.
丁焰更 《地理教学》2012,(15):27-28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扩招和当年高考取消地理科目的影响,日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专业教师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地理知识识记较多,学生学习时大多机械记忆,兴趣不佳;中考(不考地理)指挥棒又使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教学重视不够,学生感觉地理的学习不重要;九年级(初三)一学年不开设地理课,学生一年前的地理知汉印象日益“荒漠化,导致高一很多学生的地理基本素养儿近为零。以前人教版的老教材(2002年审核通过的,分必修上、下册)中第一篇为“致同学们”,而在新版(现行教材)中已删除(我觉得修订时还应加上)。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中的第一节课,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重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了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地理本性进化与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基础探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铮  韩钰  胡敏  朱艳硕  吴静 《地理学报》2016,71(6):940-955
从克鲁格曼的地理本性论出发认识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基础。本文通过收集2000-2012年的世界主要21个国家(地区)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增加值,运用区位商模型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金融业与制造业发展集中度,同时对各国资源输出情况进行对比,最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全球一体化使世界典型国家(地区)类型趋于明显,呈现新的“三个世界”特征: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属金融业主导国家(地区);泰国、中国大陆、韩国、德国、日本、越南和中国台湾属制造业主导国家(地区);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属资源开发业主导国家;印度和法国目前在多领域均得到发展,属过渡型国家。这种地理本性决定的经济分工分类,是各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基础,将影响他们的地缘政治经济学立场。  相似文献   

12.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3.
世界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要求学生统筹运用跨学科学习技能,结合一般原理认识特殊描述,因此教与学难度较大。目前学界对于世界区域地理课程应包含的内容或应使用的教学方法没有达成共识,关于课程中的地区选取、地区特征或主题以及两者的整合存在争议。本文提取教学主体、跨学科教学和地方特点三个维度,尝试建构中学世界区域地理的探索性教学框架,助力中学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推动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的编写上有了重大的变化,安排了不同尺度的区域作为“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仍倾向以“先自然后人”的八股式进行国家地理的教学,这种“八股”式教学的熏复,势必削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笔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对此颇有感触,现将“巴西”一课教学中的反思和改进,与大家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15.
一、分析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八年级下册主要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不同尺度的区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16.
王晓文 《福建地理》2002,17(2):20-22
地理理科基地的《世界地理(经济部分)》教学工作有着其本身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因此,必须根据基地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7.
李小妹 《地理教学》2009,(9):20-22,19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王晓玲  朱良 《地理教学》2012,(15):44-46
本文以2008年美国MCGRAW-Hill(麦格劳一希尔公司)出版的World Geography and Cultures(《世界地理与文化》)中学地理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教材中人文地理内容的特点。对该教材的深入分析,将透视出美国中学地理教育的课程理念、教学思想、教材编写思路,从而对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以及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历年来高考往往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放到局部区域中来考查,因而突破区域地理尤其是区域地理空间定位是我们很多地理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当然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动手构建区域地理复习模块,即“三个W(where、what、why),一个H(how)”,效果很好。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区域地理复习模块。  相似文献   

20.
李坚  袁秀霞 《地理教学》2011,(21):14-16
一、设计意图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是整个高一地理教材的一个难点,如何将这个难点突破,教师选择了本篇的“专题9行星风系”中的“行星风系与气候”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各个知识难点分解(教师设计了5个小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