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北京西山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边界与水文地质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方岩溶水系统具有固定补给范围和资源要素,是岩溶地下水进行独立循环的基本单元,控制了岩溶水的运移富集、水化学演化特征、资源构成以及环境地质问题。开展岩溶水系统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系统边界位置及其水文地质性质。以北京西山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学、岩溶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确定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是由南部大石河背斜岩溶水子系统和北部百花山向斜南翼岩溶水子系统2个次级系统组成;其含水岩层分别为蓟县系铁岭组、雾迷山组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根据边界的水文地质性质可以划分为地表分水岭边界、地下分水岭边界、隔水边界、岩溶含水层深埋滞流性边界等类型。  相似文献   

2.
古堆泉是汾河流域内唯一的中低温地热泉,研究其水文地质特征、划定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是进行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热水成因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地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岩溶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分析,初步圈划了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及其子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地质结构复杂、火成岩侵入和隐伏断裂发育,总体上可以将其概括为南北和东西向均"三隆三陷"的地质格局;古堆泉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塔儿山、二峰山及中条山碳酸盐岩裸露区的降水入渗补给,南梁泉和海头泉是系统内2个岩溶地下水的局部排泄点,古堆泉是最终排泄点。根据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和岩溶地下水循环特征确定了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其水文地质性质,圈定的古堆泉岩溶地下水系统面积为2 942 km2,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岩溶地下水子系统:塔儿山-九原山古堆泉岩溶水子系统、佛岭山-高显海头泉岩溶水子系统、中条山南梁泉岩溶水子系统、侯马盆地深循环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3.
高崖口-南口岩溶水系统是北京七大岩溶水系统之一,其东北部位于昌平南口,是隐伏岩溶地下水排泄区。查明该区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可以为评价岩溶水资源及北京优选战略后备水源地提供依据。本文在分析前人区域性重磁资料基础上,完成了5条总长30 km、总测点数626个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剖面,采用SCS2D程序对CSAMT数据进行了二维反演解释,并实施了4眼勘探孔。物探和钻探研究结果表明:南口-孙河断裂是该系统的北东边界,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在雪山村附近断层落差达1017.5 m,是目前发现的断距最大的地区;断裂上盘蓟县系碳酸盐岩与侏罗系火山岩的地层界线,向西移动了2.4 km;南口山前断裂是山区裸露岩溶与平原隐伏岩溶的分界断裂,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断距大于700 m,断裂上盘曹庄至南口一带有燕山期二长岩侵入,流村-葛村一带有燕山期闪长岩侵入。广泛发育的断层、岩体和火山岩,使这一区域岩溶含水层空间受到较大制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岩溶水水化学特征与地层岩性,重点研究济南市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透水性以及地垒区域的水文地质特点。研究表明,地垒南边界处,文化桥断裂为上部阻水,深部透水断裂,千佛山断裂具有透水性,但经十路以南区段为不透水断裂。地垒南边界的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4-Ca和HCO_3·SO_4·Cl-Na·Ca型。饱和指数与矿化度数据显示地垒处主要岩溶水含水层位于地下70~100 m范围的寒武系三山子组,与寒武系炒米店组深部岩溶水含水层分属两个独立的含水层系统,垂向上水力联系不连续,主要的水力交换多在断裂处进行。地铁M3线施工时,采用不降水的盾构施工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后,对泉水环境基本无影响,适宜轨道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5.
云南南洞地下河系统边界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莫美仙  王宇  李峰  虞慧 《中国岩溶》2019,38(2):173-185
地下河系统具有固定补给范围和资源要素,是岩溶地下水进行独立循环的基本单元,控制了岩溶水的运移富集、水化学演化特征、资源构成以及环境地质问题。开展地下河系统研究首要任务是确定系统边界位置及其水文地质性质。以南洞地下河系统为研究对象,据野外调查、勘探、试验资料,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岩溶学、地质学及水文地质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南洞地下河系统是由1号暗河和2号暗河系统组成的,其中2号暗河还有叠置于其上的平石板和黑龙潭两个全排型暗河子系统;其含水岩层主要为三叠系个旧组(T2g)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根据边界的水文地质性质可以划分为地表分水岭边界、地下分水岭边界、隔水边界、岩溶含水层深埋滞留型边界。   相似文献   

6.
断层带结构和内部流体流动特性是水文地质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石油地质领域,在油气运移与成藏方向已形成较成熟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技术手段。相比较,断裂的水文地质性质研究尚停留在断裂的力学性质对断层导水、阻水特性的定性评价阶段,尚未详细开展断裂带结构、渗透性各向异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文章梳理总结国外断裂带水文地质性质研究中关于结构组成、断裂带演化、渗透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入断裂带渗透率结构模型,并以中国北方岩溶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含水岩组为例,构建断裂带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断裂带研究尺度和精度不同、断裂带发育部位不同,导致其结构及水文地质性质亦不相同,如何建立起精确、典型的断裂带水文地质结构模型,需要各领域数据共享及多学科融合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山泉域岩溶水系统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下水主要以相对独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进行循环,其水文地质条件、系统结构模式及其水资源的重要性等,在北方具有代表性。文章主要以北京西山鱼谷洞泉域岩溶水系统、黑龙关泉域岩溶水系统、玉泉山泉域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岩溶含水层结构、地下水循环、地质构造等方面,总结出北京西山泉域岩溶水系统特征主要为:双层含水层结构、多个子系统构成且多点排泄、系统内岩溶水转化关系复杂多样、岩溶水富集带及系统边界集中在逆冲断层处。   相似文献   

8.
北京岩溶水系统划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水是北京市重要的战略后备水源,在城市供水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岩溶水系统划分对于掌握岩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岩溶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含水岩组的连续性、不同级别地表水分水岭、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性质,将北京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岩溶水系统、7个二级岩溶水系统、16个三级岩溶水系统。其中隐伏型岩溶水系统无裸露的可溶岩或零星分布,天然资源少,地下水径流方向主要受开采影响,与上覆孔隙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山前型岩溶水系统可溶岩分布于山区和平原,岩溶水天然补给资源丰富,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广,调蓄能力强,开发利用程度高,排泄区有明显的阻水边界,储水能力强。山区型岩溶水系统可溶岩分布于山区,地下水向河谷、低洼处径流,排泄速度快,储存能力差,开采井零星分布,开发利用程度低。  相似文献   

9.
古城煤矿首采区中部安昌断层、中华断层及其伴生断层形成一地堑,地表宽度约500m,断层最大落差达240m。断层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可能使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与太原组灰岩岩溶水通过断层带产生一定水力联系,给矿井大巷掘进及正常生产造成隐患。通过地面瞬变电磁勘探、矿井大巷掘进、水文地质试验、水质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昌—中华地堑在水平上两侧水力联系较弱,在水平上呈阻水特性;大断裂区域顶板二叠系含水层与地表水、第四系孔隙水和奥陶系岩溶灰水的水化学特征差异较大,富水程度不同,水位标高不一致,判断各含水层在纵向存在水力联系的可能性不大,说明中华-安昌大断层在纵向上几乎不导水。  相似文献   

10.
岩溶水运动的性质远比孔隙水、裂隙水复杂。当前研究岩溶水运动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通过研究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和岩溶水运动的性质建立起岩溶水运动的基本水文地质模型。近些年来许多区域性研究逐渐揭示出岩溶含水层具有宏观的双重介质的性质。通常岩溶水的水位变化十分剧烈,一般不能忽略它们的非稳定流特征。因此在一些天然条件下,岩溶水运动可以近似地看做宏观双重介质内的非稳定流运动。本文打算用老庄子泉动态资料表述一下宏观双重介质非稳定流水文地质模型的一些特征,并从这一模型出发进而讨论一下老庄子泉动态成因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夏  张宁克 《地质科学》1986,(4):365-370
珍珠石(许冀泉、方邺森,1982)曾称为珍珠陶土,它是高岭石类矿物中的一种,与地开石、高岭石、7Å多水高岭石和10Å多水高岭石同属于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在高岭土的矿物组成中,珍珠石是一种罕见的矿物。目前,在我国尚未报道过珍珠石的详细矿物学数据。本文中研究的样品,通过各种方法测出的数据,初步认为它们与标准珍珠石一致。  相似文献   

12.
流体的热力学前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哲儒 《地学前缘》1996,3(3):80-88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流体的热力学前缘研究领域如下:(1)流体体系的p-V-T-x相关系研究,主要对象是H2O-CO2-盐类多组分体系高温高压下相图的实验和理论研究。(2)矿物在流体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在流体中溶解类型的形式和热力学性质——平衡常数(或Gibbs自由能)及各种偏摩尔性质的研究。(3)流体热力学模型化研究,已研制出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包括多种矿物、溶解类型的热力学数据库和模拟热液平衡、矿物溶解性质、反应路径和水—岩相互作用的实用程序。(4)超临界流体的相关系和化学反应等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对认识地球内部的演化将有重要意义。(5)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使分析单个矿物包裹体成分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3.
对 T E极化和 T M 极化情况下高阻和低阻基底垂直断层进行了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断层的 T E极化的 M T电磁响应进行了数学推导,得到了解析表达式。对四种情况进行了编程计算,得到了大量图件,然后对图件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了断层的 M T 响应的诸多特征,最后指出了如何应用于 M T 资料的解释中。  相似文献   

14.
多钙钾石膏产于四川省渠县农乐地区中-下三叠统的杂卤石矿层里,与硬石膏一起交。代杂卤石。矿物呈板状,{110}解理中等。比重2.91。折光率:Ng=1.585,Nm=1.5θ8,NP=1.560。二轴晶正,2V=79°。该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_0=17.479A,b_0=6.821A,C_0=18.218A,β=113.39°。粉末图的五条强衍射线为:3.01(10)、3.16(8)、3.38(6)、2.83(4)、2.74(3)。根据化学分析计算,其化学式为:K_2SO_4·5CaSO_4·H_2O。结晶水含量2.O4%。文内列出了该矿物的差热(DTA)和热失重(TGA)、红外吸收光谱等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星叶石族矿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测定的星叶石晶体结构资料的基础上,对星叶石矿物进行了详细和红外光谱研究,对比了单斜及三斜星叶石的红光谱特征,并对星叶石中工外吸收振动的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放射性地层的划分原则和单位、界线、放射性地层对比、放射性异常的概念以及放射性地层工作程序和研究方法,提出在区调中开展放射性地层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莱河矿的晶体结构,并讨论了显微片层结构特征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小平 《安徽地质》2004,14(3):238-240
越界采矿是常见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但理论上对此缺乏研究.本文对越界采矿的概念、违法构成、法律特征、法律责任及其对越界采矿的控制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湖南水口山矿田断裂带岩石进行了热释光分析,断裂作用可对岩石的热释光特征产生显著变化。断裂带岩石天然热释光不存在250℃以下的低温峰;从围岩到断裂带中心,热释光峰值大幅度增加;同一断裂带从地表向深部热释光峰值增加。碎裂断裂带天然热释光峰值为10~3—10~4级,高峰温度位于290—310℃范围内;硅化断裂带的天然热释光峰值大多为10~2—10~3级,高峰温度多在330—350℃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