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低温成矿系列中生物有机质的矿床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明安 《地球科学》2000,25(4):375-379
在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过程中, 生物和有机质发挥了重要的成矿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生物及有机质直接参与成矿作用的意义在于: 在沉积岩主岩的同生沉积阶段形成矿源层, 在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过程中形成含矿流体, 在成矿元素的沉淀阶段富集形成矿床; 生物及有机质间接成矿意义是指有机质的成熟演变作用及其产物可以揭示成矿过程, 反映低温热液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的礁控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生物礁(层)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把中国南方礁控矿床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和被动型3大类,并列举了几个典犁矿床实例进行论述和总结。研究礁控矿床除分析有利于成矿的沉积相带外,应特别注意同沉积断裂在成礁和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礁岩中古油气藏对形成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夏学惠 《矿物岩石》1994,14(1):83-89
高板河铅锌硫铁矿矿床是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带内大型矿床之一。作者在研究该矿床时发现大量黄铁矿生物组构,并以菌藻类矿化组构为主。该文通过黄铁矿生物组构及含矿建造内有机碳、硫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特征的研究,探讨生物组构与微生物成矿的关系。研究认为,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起了聚铁造硫作用,成矿与硫酸盐被还原后产生的H_2S的交代作用有关,矿床属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4.
秦岭成矿带层控金属矿床中生物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复新 《西北地质》1997,18(1):12-17
在对秦岭成矿带多金属硫化物和金两类层控矿床研究中,发现许多生物成矿作用事实。它们具有由生物直接吸收聚矿,由生物产生有机质络合成矿物质和改变成矿物理环境,最终形成含有南的热液间成矿作用的复杂演化特征。该成矿演化作用与秦岭成矿带层控矿床的沉积-构造叠加-热液改造的矿床形成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拉尔玛金矿的生物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甘、川两省交界处的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太阳顶群,矿区内岩浆活动不强烈,矿床中断裂构造较发育,矿石矿物种类较齐全。矿石中的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细菌和低等藻类生物体衍生的生物标志物和遗传特征,证明了太阳顶群中的有机质起源于菌藻类生物。矿石中的金属矿物生物组构有生物有机胶体组构和矿交代生物组构,说明生物成矿作用经历了直接成矿和间接成矿,即两轮聚矿作用,菌藻生物的第一轮聚金主要形成矿源层,生物的两轮聚金结果,形成此矿床。  相似文献   

6.
早寒武世黑色岩系中蕴藏丰富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石煤及非金属矿产。其中,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南秦岭褶皱带下寒武统钒矿资源潜力巨大,笔者以鄂西北为例,探讨该类钒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鄂西北钒矿床产于下寒武统底部富含有机质的炭、硅、泥质黑色岩系中。矿层形态简单,产状稳定,埋藏浅,分布广,储量大。成矿受地层、岩性、古构造和古地理条件控制。钒矿床初始富集属受制于生物―化学成矿作用,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矿化分布及富集有一定的影响。认为鄂西北钒矿床具有生物成矿与海底热水沉积成矿双重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应归属于生物化学沉积―变质改造型矿床范畴。  相似文献   

7.
沉积成矿过程中的生物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积成矿过程中的生物作用包括直接的生物成矿和间接的有机质成矿。生物成矿作用是多因素多阶段的,但在不同的成矿阶段,其作用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则完全不同,主要取决于沉积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环境。在浪基面以上,以直接的生物成矿作用为主,在浪基面以下,则主要表现为有机质成矿。  相似文献   

8.
礁型层控硫化金属矿床的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广西南丹大厂中泥盆世北流期礁型铅锌矿床及滇东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陆缘迭层藻礁型铜矿床的沉积环境分析,总结了层控硫化金属矿床生物礁沉积特点。用生物地球化学成因观点,对该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礁型层控硫化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分析了成矿作用在沉积阶段、成岩阶段及成岩后生阶段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最后对滇黔桂地区寻找礁型层控金属矿床指出了有利沉积相带和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9.
西成矿田海底热水喷溢沉积成因硅质岩及其与矿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质(化)岩与铅锌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是西成矿田显著特征之一,特别是毕家山型矿床,其主要矿体的容矿岩石为硅质岩,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矿田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矿体(层)时空关系,认为该区硅质岩不是正常生物化学沉积成因的,而属热水沉积形成;并讨论了硅质岩与矿化关系以及硅质在成矿中的作用,为确定该类矿床的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
沉积矿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论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矿床不是海水直接沉淀的产物,而是多因素多阶段复杂过程的产物,工业矿床是最后阶段物理富集的产物。沉积成矿受沉积环境及地质背景的制约,它们左右着矿床的时空展布规律。造山、造陆特别是造海运动左右着成矿域、带的展布和结构,导致不同的成矿过程和成矿模式。在浪基面以上形成具碎屑结构的层状矿床,在浪基面以下,经深埋成岩作用形成成岩矿床和由变热了的承压的含矿地层水入侵而形成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1.
现代盐湖生物学的研究和蒸发岩中生物化石的研究都表明,生物在包括芒硝矿床在内的蒸发岩矿床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地质学认为蒸发岩是纯化学沉积矿床的观点应予修正。蒸发岩生物成矿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开展摸拟生物成矿实验,进行更深入的成矿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生物岩溶显微形态之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物岩溶显微形态是显微生物体直接对碳酸盐岩钻孔溶蚀的产物,生物作用在岩石表面留下的显微形态可分为:1.单形形态包括(1)球状钻孔状态,由球状生物体(组织),如(球状藻细胞,球状地衣子实体等对岩石进行钻孔溶蚀而成,(2)丝状钻孔形态,由丝状藻体,球状藻体,丝状真菌苔藓假根对岩石进行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3)栅栏状,蠕虫状显微钻孔形态,由异层地衣体共生球状藻形成。2.组合形态组合形态是单体形  相似文献   

13.
贵州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型矿床沉积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中国南方地区早寒武世广泛分布着一套黑色岩系型矿床,其矿物组成和沉积地球化学都表现出明显的热水沉积特征,该黑色岩系沉积构造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通过对贵州寒武系底部3个不同黑色岩系型矿带Ni-Mo多金属成矿带、V成矿带、重晶石成矿带的宏观和微观构造的研究,总结了其沉积构造特征,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类喷溢和喷流过程形成的沉积构造、气-水热液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胶体及生物化学沉积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和沉积构造序列,分析了不同成矿带之间的沉积构造异同,这对该类型矿床成矿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1生物成矿作用的机理在常温有水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特别是微生物)成矿作用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四种(刘魁梧,1990):(1)生物使成矿元素直接堆积成矿。生物在其自身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从稀溶液中浓缩沉淀成矿元素,从而造成了这种元素在生物体中富集。当生物死后下沉海底或地底,经过成岩作用过程,便能造成生物体中的成矿元素直接堆积成矿。  相似文献   

15.
<正> 生物与成矿的关系,是近年来矿床学研究的前缘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也已在某些大型矿床的普查找矿中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地质学家早已注意到生物活动积极地参与表生风化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后生作用的大量标志,也发现了许多生物的生理、生化活动中可以吸收和浓集成矿元素的现象。我们曾在《硫、磷、钾沉积矿床的关系和矿床学的发展趋势》(袁见齐,1982)一文中指出,生物参与沉积成矿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硫和磷与生物活动密切有关,而且高浓度卤水里也发现有大量细菌、藻类的生  相似文献   

16.
<正> 通过生物的生理和生化作用,在地球的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及部分岩石圈内对化学元素的吸附、吸收和汲取,从而达到富集成矿的这种营力作用,被称作生物成矿作用。关于矿床的形成,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由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所导致的成矿作用方面,而对生物成矿作用涉及较少。自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地质学家和矿床学家发现的很多重要的工业矿床是由生物成矿作用形成的,如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生物成因的矿床,而许多铜、铅、锌、金、银等金属、贵金属矿床也和生物作用密切相关。又如沉积磷块岩、硫铁矿、自然硫等,生物或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广泛分布于鄂西地区,层内现已发现众多的钼钒矿床(点),其形成条件具有热水沉积与正常海相沉积双重特征,成矿系统总体上处在海侵体系域陆棚盆地还原沉积环境,期间由区域性断裂构造的热水喷流提供多种金属元素来源,经炭质、粘土矿物吸附作用沉积成矿,其中Ni、Mo与喷流作用最为密切,钒与生物化学作用密切,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8.
在震旦纪陡山沱期,扬子地台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磷事件,广泛发育磷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磷质岩在黔中、鄂西等地构成了超大型矿床,代表了地球历史中最早出现的成磷事件。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瓮安、开阳地区陡山沱期形成磷矿床的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成矿模式等,旨在于讨论磷块岩成因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歧义的原因,以此探讨成矿模式构建的具体研究方向,提出适宜的研究方法。陡山沱期黔中地区磷块岩研究主要有以下焦点:1)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质,海水氧化-还原分层模式;2)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多种观点,没有证据否定任何一种物质来源,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磷的来源;3)多种成磷机制的观点并存,成磷作用为生物成磷作用、海相热水成磷作用、机械成磷作用和生物化学/化学成磷作用,但其相互作用之间关系不清楚。目前的成矿模式观点有"上升洋流成矿模式"、"沉积-成岩成矿模式",两种成矿模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采取新的研究方法,展开对古地理环境、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方面的研究值得深入讨论。构建黔中地区完整的海相沉积磷块岩的成矿模式,将在今后的扬子地台成矿系统讨论和矿床的找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秦巴地区毒重石-重晶石矿床地质及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巴钡、磷、硫、钒、硒非金属成矿带分布着一系列毒重石-重晶石矿床。矿床的形成受 寒武系沉积含矿建造控制。在不同的成矿演化阶段分别形成了海相沉积型、生物沉积成岩型、沉积 一改造型矿床。在对成矿带内的含矿建造容矿岩石、矿床类型、成矿亚带、成矿远景划分及找矿前 景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次沟-德胜寨、神仙台-牛头店、瓦庙-毛坝、张家沟-清水坪、观音堂-巴 山等5个有进一步找矿前景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昆仑造山带钴矿找矿前景初步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钴绝大多数呈伴生矿种出现于铜镍硫化物矿床、夕卡岩矿床以及海底喷流沉积矿床中。通过对昆仑-阿尼玛卿山-秦岭地区不同类型钴矿或含钴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钴矿成矿条件。钴不仅可以出现于完全不同类型的矿床中,而且还地块状硫化物脉出现,形成高芳富钴的独立钴矿床。这一地区有望迅速取得找矿突破的钴矿床类型可能是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SEDEX),尤其在已发现的这类Fe、Cu、PbZn矿床或其周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