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1981—2020年气象台站的实测降水数据,对CRA40、ERA5、JRA55和MERRA2这4种再分析月降水数据在内蒙古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与实测降水的相关性和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4种再分析降水数据的空间分布与台站降水基本一致,误差分析表明CRA40与MERRA2的数据质量较高,ERA5次之,而JRA55数据质量相对较差。(2)CRA40和MERRA2在1983—1986年存在明显的降水低估,ERA5在2005年之后的内蒙古中东部出现明显的降水低估,JRA55在115°E以东存在明显降水高估,在115°E以西则以降水低估为主。(3)4种再分析月降水数据的年内最大均方根误差和绝对误差均集中在6—8月,与台站降水相关系数的年内最小值均出现在7月,内蒙古夏季汛期是再分析降水误差产生的主要时段。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不同再分析地面气温资料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采用双线性内插法将JRA55、ERA Interim、ERA5和MERRA2等再分析地面气温资料降尺度至气象观测站,评估其对实测气温的平均态(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关性分析)、趋势态(年际趋势)和极端态(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的再现能力。通过在江西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利用邻近格点气温和高度值计算的逐时气温垂直递减率具有合理的波动范围以及季节性周期,适用于复杂地形下逐时再分析资料的内插订正;②订正后JRA55地面气温资料的均方根误差最小,MERRA2其次,ERA Interim和ERA5最大;③从气温年际变化趋势来看,JRA55、ERA Interim和ERA5增温速率与实测值较为一致,且JRA55对增温中心的刻画更优;④4种再分析资料均能再现高、低温日数的年际波动,但JRA55在量级上描述最优。综上,再分析地面气温资料的适用性JRA55>ERA Interim>ERA5>MERRA2,JRA55再分析资料能较好地再现气温实际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3.
ERA5-Land再分析产品作为全球重要的地表要素数据,其在干旱监测中的误差评估对进一步提升干旱预警能力和降低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20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日降水格网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定量评价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的第五代再分析陆地产品(Land componen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Reanalysis, ERA5-Land)降水资料在黄河流域及其子流域干旱监测中的误差特征,探讨ERA5-Land降水产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尺度下对降水的高(低)估以及对干旱特征的描述能力。结果表明:ERA5-Land降水产品在黄河流域对降水量存在明显高估现象,上游地区降水量高估误差最大,中游次之,而下游相对较低。在不同时间尺度下,ERA5-Land降水产品对干湿状况的反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随时间尺度的增加,差异也增加。针对黄河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陆面再分析ERA5-Land(ERA5L)降水资料在中国西南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及西藏5省(区、市)的适用性。以2018-2020年中国气象局441个国家级地面站雨量器自动观测数据为参考基准,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命中率、空报率以及临界成功指数评分,对ERA5L降水资料在评估时段内各区域和站点的整体精度、不同海拔、不同时间尺度(月、季),以及不同量级降水的特征和偏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ERA5L降水资料能较好反映西南区域的降水变化特征,但相对站点观测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高,以西藏地区最为明显。(2)在四川盆地,ERA5L降水与站点观测相关性高、误差较小,在西藏、云南、贵州及四川西部的地形复杂山区,误差相对较大。(3)ERA5L降水的误差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从7月开始到次年的2月,平均相对误差随降水总量的降低而增加,命中率减小、空报率增大,随后从2-7月,平均相对误差又随着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命中率增加、空报率减少;各省(区、市)在不同季节质量表现不一,春季和秋季重庆相对表现最优,夏季贵州最优,冬季四川最优。(4)...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陆面融合数据集,为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而数据的适用性评估是开展数据应用的重要基础。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N05.1格点观测数据和内蒙古119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资料,对CLDAS的2 m平均气温和降水产品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评估,并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和英国的CRU TS(Climatic Research Unit gridded Time Series)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数据集均能很好地反映内蒙古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但对内蒙古大部地区降水量存在低估、平均气温存在高估现象,且CLDAS数据集还能够反映地形变化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CLDAS和CRU TS的降水变率空间分布优于ERA5;CRU TS和ERA5的气温线性趋势与CN...  相似文献   

6.
基于青藏高原61个区域级气象站的气温降水地面观测数据,对CMFD(中国区域高分辨率地区驱动数据集)、CRA(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资料)以及MERRA-2(大气再分析资料)数据集的日、月、季节以及年气温、降水数据进行精度对比分析,评估3套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3套年平均气温资料70%的RMSE<4℃,其中CMFD拟合精度最高,2/3的站点RMSE<2℃;CMFD和CRA对年降水的拟合精度较高,MERRA-2低估了高原中部的年降水量。(2)CMFD对季节平均气温整体拟合结果最好,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CRA在降水较为集中的夏季和秋季拟合结果最接近观测值,而在降水较少的春季和冬季CMFD拟合结果最好。(3)CMFD对月平均气温拟合结果整体上最接近观测值;月降水拟合结果与季节降水结果相似,CMFD对降水偏少月份拟合结果较好,CRA在降水偏多月份最接近观测值。(4)对61个区域站进行日尺度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精度评估,发现CMFD和CRA拟合效果最好,CMFD拟合趋势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7.
朱景  袁慧珍 《气象科技》2019,47(2):289-298
利用浙江省2016年71个气象台站观测的日平均气温和地表(0cm)温度资料对ERA再分析陆面温度资料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评估,通过计算2套再分析资料(ERA5和ERA-Interim)与观测资料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纳什效率系数等统计参数,综合评估了ERA再分析资料在浙江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ERA2套再分析资料与观测值均较为接近,均能够较好地再现浙江省2m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且变化相关系数均高于0.98,日绝对偏差较小。②对于地表温度,2套再分析资料的适用性要差于气温,主要表现在2套再分析地表温度均低于观测值,且夏季的偏差显著大于其他季节,但绝大多数站点相关系数高于0.9,均方根误差高于2℃。总体来说,2套ERA再分析陆面温度资料对浙江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ERA5整体上优于ERA-Interim,地表温度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1-2016年冬季中国东北内蒙古及北疆地区251个站点逐日0 cm地表温度和2 m气温数据,对ERA5、MERRA2、JRA55、CRA-interim和CFSR五套再分析数据的地表温度和气温进行评估,并使用MOD10C1对有无积雪覆盖时地表温度的偏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再分析气温的精度较高,各再分析气温的整体偏差分布在-1~1℃,北疆地区适用性稍差;再分析地表温度精度明显降低,除ERA5整体偏差为-0. 34℃外,再分析地表温度表现为明显低估;再分析地表温度的偏差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林地地区的地表温度冷偏差最大,草地地区偏差最小;再分析地表温度在有雪时低估更为严重,林地和耕地地区表现明显;相对于地表温度偏差本身,积雪的影响不大,陆面模式对于积雪区冬季林地地区的模拟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9年1月1日00时~12月31日23时(世界时)四川156个国家站和1768个区域站的观测数据,评估全国智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CLDAS)和ECMWF再分析数据(ERA5-Land)的10m风产品。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将两种分析产品插值到气象站点,与观测值对比,通过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指标对以上两种产品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分析产品对于四川省国家站和高原地区区域站风速都以低估为主,但盆地区域站高估。风速在高原地区所有评估指标都比盆地内差,高原地区需谨慎使用格点风产品。CLDAS对于国家站的各项评估指标都优于ERA5-Land。两种产品与区域站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结果整体相近,但CLDAS对非独立区域站的误差相对更小。ERA5-Land相关性较差,与四川地区实际观测的地面风速变化趋势相反, 不适用于四川。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滇、黔、藏、桂6个省区51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实况资料,运用相关系数、泰勒图等方法对比分析了ERA-Interim和ERA5两套再分析数据在中国西南复杂地形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ERA5再分析数据对地面各要素(2 m气温、降水、10 m风速、10 m风向)的适用性均优于ERA-Interim,其在四川中部、云南东部等地对2 m气温的再现更优,在四川、重庆、贵州对降水的再现更优,在重庆、云南、广西对10 m风速的再现更优,在四川和广西对10 m风向的再现更优。而ERA-Interim仅在西藏地区对2 m气温、10 m风速的再现更优。在月适用性上,两套再分析资料在冬春季优于夏秋季,其中ERA5对夏秋季(5~10月)2 m气温和全年各月降水、10 m风速、10 m风向的适用性更优。在日适用性上,两套再分析资料对2 m气温和降水在午后到夜间优于白天,对10 m风速和10 m风向在白天的适用性优于午后到夜间,其中ERA5对多数时段2 m气温、00时降水以及各时次10 m风速、10 m风向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从高、低压侧避雷器接地、变压器中性点及外壳接地的形式和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了"三点一地"配电变压器雷电防护方式的原理,并指出安装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2.
以高寒山区—黑河流域上游为研究区,确定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的模拟方案,率定分布式水文模型(DLBRM),并开发了RegCM3和DLBRM模型接口,从而构建了区域气候水文耦合模拟系统CRCHMS。结果表明,以RegCM3作为气象驱动数据的CRCHMS系统模拟性能优于以观测站点作为气象驱动数据的DLBRM模型,对莺落峡径流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在校准期和验证期分别为0.47和0.6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5和0.044 cm/d,相对误差分别为-0.4%和6%,纳什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为0.22和0.36。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6年6月21日~7月31日温江站边界层塔和加密探空观测获取的资料,对比分析了该站有雨日和无雨日的边界层大气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温江站7月的降水量较多,降水时段以凌晨2:00~6:00居多,呈现典型的“夜雨”特征。2、边界层内大气各个气象要素场在有无降水日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探空观测的低层大气表现为:无雨日白天边界层呈现典型的混合边界层特征。有雨日边界层大气温度总是小于无雨日,在极大值出现的午后时段二者的差值最大。有雨日近地层大气比湿在8:00、14:00和20:00三个时次都明显高于无有雨日,比湿日变化幅度低于无雨日。温江站边界层低层大气的风速总体较小,有雨日的风速明显大于无雨日。3、边界层塔观测显示:有雨日太阳短波辐射以及各个地表通量的极大值仅为无雨日的2/3左右。白天,有雨日的温度低于无雨日,日变化幅度比无雨日低3oC左右;夜间二者都呈现显著的逆温现象。有雨日白天比湿高于无雨日,夜间则低于无雨日,有无雨日比湿日变化幅度比无雨日少2g/kg;白天,有雨日风速日变幅也略小于无雨日,除了午后时段有雨日在凌晨2:00时还出现另外一个风速极大值点;有雨日的气压值总是略高于无雨日,白天的气压差值比夜间大。白天,有雨日各个地面观测量的极值出现时间总是略晚于无雨日1h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磁盘阵列等相关设备,对河南省气象影视中心保存的视音频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法,以及利用SQL数据库技术和ASP.NET编程语言,实现气象影视素材的数字化采集、信息标引编目、存储及管理、检索及共享等功能,建立河南省气象影视素材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5年国家气候中心实时下发的第二代月动力延伸模式(DERF2.0)逐日资料和历史回算资料,统计构建不同时间起报的月500hPa高度场格点数据序列,针对重庆2月气温和8月降水量方差和预测难度较大的事实,分别分析2010-2014年逐年1月和7月16日、21日、26日、31日起报的2月和8月500hPa高度场预报场与同期NCEP资料实况场的分布型,结果表明:预测效果低纬好于中高纬,8月总体好于2月;基于上述滚动的500hPa预报场,试验了4个关键区和5种统计降尺度方法,对重庆2010-2015年2月气温和2010-2014年8月降水量进行回报预测和检验结果表明,16日起报的模式场对2月气温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配合最好的关键区为本区上空,而降尺度方案中Lamb方法效果最佳,二者结合的预测效果最好;8月降水回报检验表明,虽然8月降水预测效果不如2月气温,但在预测关键区取自定义关键区时,车氏方法的降尺度方案预测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年最大日雨量极值分布拟合与推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文有  郑皎  王继红  程林 《气象科技》2011,39(2):137-140
采用红河州12个站近48~58年的年最大日雨量资料,用PearsonⅢ型分布、耿贝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3种概率分布模型分别进行了拟合,选择拟合最好的分布模型来估算最大给定重现期极值.结果表明:3种分布均能较好地拟合年最大日雨量的分布,在红河州12个站的拟合中,有7个站用耿贝尔分布,4个站用Pearson-Ⅲ分布,1个...  相似文献   

17.
Time-series of weekly total carbon(TC)concentrations of fine aerosol particles(PM2.5)in Beijing and Toronto were compared to investigate their respective levels and temporal patterns over two years from August 2001 through July 2003.In addition to this comparison,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temporal variations are discussed.Based upon past knowledge about the two megacities with highly contrasting air pollutant levels,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average TC concentration in Beijing(31.5μg C m-3)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oronto by a factor of 8.3.Despite their larg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in both cities TC comprised a similarly large component of PM2.5.TC 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very different seasonal patterns between the two cities.In Beijing,TC experienced higher levels and greater weekly fluctuations in winter whereas in Toronto this behavior was seen in summer. As a result,the greatest gap in TC concentrations between Beijing and Toronto(by a factor of 12.7) occurred in winter,while the smallest gap(a factor of 4.6)was in summer.In Beijing,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emissions probably played a greater role than meteorology in influencing the TC seasonality,while in Toronto during the warm months more than 80%of the hourly winds were recorded from the south,along with many potential anthropogenic sources for the days with high TC concentrations.This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aceous aerosol in each city.  相似文献   

18.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2.5°×2.5°)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云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6月10日发生在甘肃省平凉市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属于典型的西北气流型,高空强冷平流、强对流发生区明显的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以及高层气流引导地面辐合线附近生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造成此次强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中尺度辐合线和干线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较好的触发机制;强对流发生区螺旋度的异常增大为雹暴系统的发展增强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场条件;强垂直风切变可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冰雹等天气,和湿斜压作用共同形成MCS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冰雹发生区0℃层、-20℃层高度及二者之间的厚度均有利于大冰雹的形成。(3)卫星云图中MCS发展明显,容易给局地强对流输送能量,利于强对流的维持发展,且强对流区主要位于云顶亮温TBB低值区的后部和南部,多普勒雷达资料显示,引发强对流天气的回波单体附近,悬垂回波、弱回波区、钩状回波等特征明显,对应径向速度图有明显的中气旋、中层径向辐合及风暴顶辐散等特征配合,对此次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0-2016年站点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秋冬季暴雨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各类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秋冬季暴雨可分为台风类、切变类和副高边缘类三类。其中,前两类暴雨发生次数最多,主要发生在9-10月份。高低空系统配置显示,秋冬季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上层都伴有较强的高空急流,而对流层中低层的影响系统不尽相同;在暴雨期间,前两类暴雨副高减弱东退,第三类暴雨副高则加强西伸;广西秋冬季三种类型暴雨在水汽、热力、动力及形成机制方面也各有异同,但与汛期暴雨相比,各类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位置稍有差异,无论是水汽条件,还是动力条件,秋冬季暴雨比汛期暴雨要求都高,其中副高边缘类暴雨在不同季节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1—2014年MOD16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市ET、PET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的年平均ET为310.0 mm,呈林区农区牧区分布,年平均倾向率为15.3 mm/10 a。年平均PET为1 096.0 mm,呈农区、牧区两侧向林区递减分布,年平均倾向率为-20.7 mm/10 a。牧区西部ET显著增加(P0.05)、PET显著减小(P0.05),其他地区ET、PET变化不显著。ET与PET之差在5—6月最高,该时段为呼伦贝尔市缺水最为严重的月份。结合气象因子分析,全年的PET均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只有冬季的ET会受到气温影响,植被生长季里ET和PET都会受到相对湿度和降水的影响,生长季的日照长度也会对PET产生影响,但10 m风速与ET和PET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