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确定网络节点位置是互联网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服务。目前主流的确定网络节点位置的系统都不易获取且不具有实时性,给出的节点位置不够准确。提出1种基于网络坐标的节点地理位置预测系统,利用少数地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并结合相应的网络坐标,对网络当中任意节点的地理位置进行实时地预测。通过在Internet网络当中开展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开展的范围内,系统能够准确的预测节点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
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与转换波时变静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横波速度比固定时,同一地震道中各时间采样点对应不同的转换点位置,因此,常规的整体抽道方法只能抽取特定深度或特定层位条件下的共转换点道集,它不能保证所有P-SV转换波的反射点位置都在同一水平位置处。提出了一种精确抽取共转换点道集的新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抽取的共转换点道集中所有数据对应的转换点在地面的投影都对应于同一位置,因此,该道集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转换点道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解决短波长问题的转换波时变静校正方法,实际资料处理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洋测量水下拖曳设备位置确定问题,综合考虑拖缆受力、海流影响以及水下拖体的运动性质,建立了水下拖曳设备的位置计算模型,并仿真计算分析了测量船在不同航行状态下拖曳设备位置确定的规律,探讨了不同海流效应对拖曳设备位置确定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海洋动态环境作用下,拖缆各方向的偏移明显呈曲线形状,非简单几何运算所确定。测船各方向的运动均可对水下拖体的位置在相应方向产生一定影响,而水下拖体位置的变化量小于测船拖点位置的变化量。海流对水下拖曳设备定位可造成数米的偏差,需进行相应改正。建议可考虑采取船载式ADCP实时测流辅助水下拖曳设备定位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SEDIS IV型短周期自浮式海底地震仪数据校正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5台SEDISIV型短周期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在南海中、北部地壳深部结构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探讨了海底地震仪数据校正的方法和校正后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该地震仪所获得的原始资料经过放炮时间、炮点坐标数据局部化、海底地震仪位置误差以及记录时间漂移4方面的校正后,数据更趋合理,误差显著降低。放炮时间的校正消除了时钟漂移和时间延迟的误差;炮点坐标数据局部化处理消除了炮点位置整体趋势性偏移的现象;试错法进行位置误差和记录时间的精细校正时,时间漂移的校正量值约为几个到十几个毫秒,位置校正的量值仅在几米到数百米之间,实测数据所绘曲线的形态和位置都与理论曲线十分吻合,可见校正后误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张力腿平台(TLP)水下丛式井口布局设计关系到立管服役期间的安全性,是含有丛式井口平台设计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根据TLP立管安装、钻井以及防碰等要求,考虑尾流效应对丛式立管的影响,研究水下丛式井口布局设计准则,对丛式井口—立管系统进行碰撞分析以确定水下井口间距阈值,提出水下丛式井口圆形布局方法和相应的布局设计流程。通过算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具体运用。研究表明:与目前采用的"等边三角形网格"方法相比,水下丛式井口圆形布局方法可允许水下整体基盘安装位置误差达到水下井口间距阈值的20%,立管的最大倾角可达到0.5°,安装作业窗口增加1倍以上。本方法对水下整体基盘安装位置误差的容错能力强,能有效扩大丛式立管钻井和安装作业窗口,提高丛式立管作业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为TLP丛式井口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新宇 《海岸工程》1995,14(2):14-23
对卸荷板的作用予以数学描述,进而建立了卸荷板位置与码头整体抗滑,抗倾安全系数及基顶应力的数学方程式,并通过实例计算对卸荷板位置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整体波浪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沿直墙式建筑物纵向布设测点,测量了直墙式建筑物不同位置在不同方向波浪作用时的波浪力;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了直墙式建筑物各位置波压力随入射波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方向波浪作用时波压力随墙面位置的变化规律,阐述了直墙式建筑物墙面所受波压力与墙面纵向位置及波浪方向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所建潮流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所近岸海域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及乎流——扩散输运模型。预测八所污水集中排海对海域水质的影响,选COD为有机物污染的指标因子,经多方案比较,提出推荐位置及相应位置下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尚未有文献对POS MV OceanMaster原始数据存储结构进行详细阐述,给后续的数据处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从惯性导航原理入手对OceanMaster格式数据进行解析,通过软件开发对OceanMaster格式数据进行解码,提取各种数据包,并通过紧耦合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别获取三维坐标系下的位置均方差以及位置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相应数据处理后可获得精度较高的位置数据,均方差约为0.03m,能够更好地为海洋测绘提供可靠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对复杂壳体结构件进行批产前的首件应力检测、状态评估,尽早摸清壳体水压试验中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得到该产品相应工作状态下的关键部位应力值,进而达到对结构件的强度分析和设计仿真数据积累的目的。根据设计要求对壳体 15 个位置进行应力应变测试,通过计算找到应力值最大的位置点。通过本次测试研究发现,测试结果均小于相应材料的屈服强度,壳体结构设计满足水下耐压条件。  相似文献   

11.
姚宗  蒋岩  王伟平  陈世海 《海洋工程》2018,36(2):135-142
韩国世越号打捞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托底钢梁原状态整体起吊难船出水的工程。客滚难船装载的货物容易在沉没后发生移位,上层建筑长时间沉没海底后发生泥沙淤积导致难以准确估计整船的重量重心及浮力浮心的位置。利用水池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两种方法分别对大型浮吊船单臂架打捞法和双驳船抬吊打捞法进行了难船姿态受重心位置偏移的敏感性分析。水池模型试验中发现,用大型浮吊船单臂架打捞法,世越号的姿态受其重心位置偏移非常敏感,容易发生侧翻;而用双驳船抬吊打捞法,世越号的姿态受其重心位置的影响非常有限,难船和抬浮驳船都可以保持一个较好的姿态。对比水池模型试验的结果,由于难以计及托底钢梁的翘动和滑动现象,数值计算中得到的难船起吊姿态值偏小。双驳船抬吊打捞法被选为打捞世越号的施工方案,其对难船重心位置偏移不敏感的特性得到了现场实证。这个特点为世越号的成功打捞出水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种低功耗海洋定位信标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一种低功耗的定位信标,用于长期服役于水下的海洋仪器回收出水后的定位搜寻工作。信标基于GPS射频组件开发,与仪器固定在一起,待整体浮出水面后,会启动位置信号发送程序,通过电信网络,将该信标的实时位置发送至终端。经测试表明,信标性能可靠,可为海洋仪器的安全工作和顺利回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分析研究1949~1984年7~9月在台风影响下,短历时(3与6小时)降水量和黄浦公园站高潮增水和台风位置、强度、相应时间等关系。分析表明:影响上海最大增水主要是近海转向型和上海到浙江中部登陆强台风,而最大降水量的台风位置以福建以南的中弱台风为主,大增水与大降水量无一定相应关系,解放后至今未曾相遇过,估甘相遇机率极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我国海域矿产资源所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石油及天然气资源为研究对象。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全新的能源,与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相比,无论是其在地下的赋存状况、成藏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还是储集空间的物化性质、资源富集的区域位置及深度、勘探开发方式等都有着显著差异,其数据库结构、相应数据项及数据格式与油气数据库不同,许多数据项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其标准化工作尚需进一步探讨。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及评价有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据项的标准化及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法进行探讨,为国家将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5.
岩石圈并不是经典板块理论认为的整体的刚性圈层,而是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及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流变性质。在介绍岩石圈热一流变结构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流变学分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热一流变结构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信息,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认为未来需要加强深部结构和地热学的研究,尤其是我国海域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条件和使用荷载作用下,高桩码头结构损伤和承载力降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役梁板式高桩码头结构安全评估,是保证港口设施安全运行的必要措施。结构整体可靠度是结构安全评估的核心指标,但目前尚未建立结构整体可靠度计算的有效方法。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确定了典型梁板式高桩码头结构整体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模型及其统计参数,研究了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和损伤数量等对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及其统计参数的影响,明确了无损结构整体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模型及其统计参数可用于损伤结构分析。将结构整体极限承载力作为结构抗力随机变量,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结构的可靠指标,建立了一种在役梁板式高桩码头结构整体可靠度计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志定  王慧  张强 《海洋测绘》2009,29(4):42-45
针对数字化航空影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影像匹配的框标定位方法。先通过内边缘检测搜索框标所在的匹配窗口,然后采用模板匹配的方式确定框标的概略位置,再依据所有的框标概略位置整体确定模板图像的旋转参数,进而对各框标进行精确的匹配定位。为简化算法,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框标模板构建方法。实验证明,本算法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快速。  相似文献   

18.
夏季到青岛看草原。从2007年开始,浒苔已经连续5年造访青岛,动辄数平方千米的浒苔或漂浮在海面、或冲到岸边,蔚为壮观,被说成是草原并不为过。人与自然之间没有战争,但当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人与自然却能分出输赢。自7月初浒苔灾害发生以来,青岛开发  相似文献   

19.
海面温度变化影响台风"海棠"强度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风"海棠"5 d的数值模拟,研究海表温度(SST)变化对台风强度的影响。与NCEP月平均海表温度相对比,在中尺度大气模式中引入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来考察SST对台风"海棠"路径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变化SST的试验模拟的台风强度和路径整体效果不错;模拟的台风路径不敏感于SST的变化,而台风强度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由于台风移动引发的SST冷却的幅度大小,而且取决于SST冷却区域的相对位置。在台风"海棠"强烈发展过程中,台风中心右侧冷却区对台风中心气压影响很小;台风强烈发展过后,SST冷却区开始影响台风强度,但造成台风中心气压下降幅度不大,6 h内台风中心气压减弱约3.9 hPa。海面热量通量和海面风速与SST的分布都有良好的相关性:在SST变化为正值的暖水区,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是一个正的通量分布的极值区,并有风速极大值区域存在;在台风右侧相应的冷却区,则存在着负的通量异常和风速极小值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疏浚工程中管道输送淤泥的效率,对淤泥预处理技术——高频微幅振动液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介绍了落球法测量淤泥粘滞系数的实验,对不同性质的淤泥分别进行实验,根据距离振动棒不同位置的小球的沉降速度求出相应位置的粘滞系数,并将其进行比较,获得液化影响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高频振动对于粉砂质淤泥具有良好的液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