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汪洋 《城市地质》2002,14(3):1-10
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提供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在冀晋辽地区和广东省吴川-四会地区均有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出露。它们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质的特征。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Al2O3/TiO2比值变化于50到250之间,暗示其熔融温度在800到900℃之间;而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其大多数的Al2O3/TiO2比值较低,暗示其源区熔融温度在875℃以上,它们的衡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0.9-1.7GPa的压力条件下,这表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燕山期深部热背景存在南北差异。在造山作用特征方面,华南在燕山期表现出“热”造山带的特点,华北则表现出过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汪洋  邓晋福 《地质通报》2002,21(4):270-276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零星山露于冀晋辽地区。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和超高钾质、低钠含量和高钾钠比值的特征。这些侵入岩被认为是燕山运动峰期地壳熔融的产物,Al2O3/TiO2比值变化于50-250之间,暗示其熔融温度在800-900℃之间;稀土元素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萄残留帮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0.9-1.7GPa的压力条件下。所以,这些强过铝质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供了关于燕山运动峰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据此,对造山运动峰期的热结构进行了简单的模拟,结果并不支持整个岩石圈地幔均发生拆沉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零星出露于冀晋辽地区.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和超高钾质、低钠含量和高钾钠比值的特征.这些侵入岩被认为是燕山运动峰期地壳熔融的产物,Al2O3/TiO2比值变化于50~250之间,暗示其熔融温度在800~900℃之间;稀土元素配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区的残留矿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0.9~1.7GPa的压力条件下.所以,这些强过铝质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供了关于燕山运动峰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据此,对造山运动峰期的热结构进行了简单的模拟,结果并不支持整个岩石圈地幔均发生拆沉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其岩石化学特征,广东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SiO2含量较低,Al2O3/TiO2比值低(<100)、CaO/Na2O比值高(>0.3),具中等程度的66轻稀土富集。第二类SiO2含量较高,Al2O3/TiO2比值高(>100)、CaO/Na2O比值(<0.3),不具明显的轻稀土富集。这种特征暗示,第一类强过铝质花岗岩其源区成分为镁铁质正变质岩,熔融温度较高,来源相对较深。第二类强过铝质花岗岩其源区为泥岩质成分,熔融温度较低,来源相对较浅。该地区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东缘俯冲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带靠近内陆的一侧。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岩浆活动(包括这些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深部热源是由活动海岭俯冲所导致的高温地幔楔所生成的底侵岩浆。吴川—四会断裂带燕山期的深部热机制类似于欧洲海西造山带,属于“热”造山带。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石化学特征,湘东北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不属于A型花岗岩类,而是强过铝质的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可以分为两类。依据Frost等(2001)的定义,第一类为的镁质的钙碱性-碱钙质过铝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第二类为铁质的钙碱质过铝花岗岩,属于富钾的拉斑系列。第一类强过铝质花岗岩铁质含量低,Al2O3/TiO2比值低(<100);第二类铁质含量高,Al2O3/TiO2比值高(>100)。但大多数岩体的CaO/Na2O比值均小于0.3。这些特征暗示,湘东北地区燕山晚期第一类强过铝质花岗岩熔融温度较高(>875℃),第二类熔融温度较低(<875℃);而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泥岩质成分。这些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是后碰撞阶段的造山崩塌环境,其深部热机制背景可能类似于欧洲海西造山带,形成花岗岩所需的能量来自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以及基性岩浆对地壳的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线分布着大量的强过铝质花岗岩.与一般强过铝质花岗岩相比,其SiO2含量、Al2O3/TiO2比值(小于100)、Rb/Sr比值和Rb/Ba比值低,但CaO/Na2O比值高(大于0.3).稀土元素复杂,正Eu异常、负Eu异常、Eu异常不明显均发育,大致可以分成2种类型:第一类具有中等程度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缓;第二类轻稀土特征与第一类一致,但其重稀土变化大.稀土元素特征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其源岩不同.LILE(K、Rb、Ba)相对富集,HSFE(Nb、Ti、P)亏损,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区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区成分为杂砂岩,熔融温度较高,来源较深,其构造环境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一致,属高温型碰撞带,应为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和东北陆块古元古代碰撞峰期后岩石圈伸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岩石相平衡分析表明,内蒙古中部沿华北地台北缘分布的印支期(T3)后碰撞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源岩为含泥质成分较高的岩石,是在小于1.5GPa(约50km)条件下,由源岩中白云母及黑云母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形成温度低于黑云母消失的上限温度,熔融残留物有斜长石、石榴子石和辉石。本区强过铝质花岗岩的CaO/Na2O比值(0.09~0.58)说明,其源岩中既有泥质岩,又有砂岩,与岩石相平衡分析的结果相一致;Al2O3/TiO2比值(53.78~413.94)表明,本区的强过铝质花岗岩为高温类型和高压类型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8.
西藏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小鹏  李才  翟庆国 《地质通报》2007,26(12):1646-1653
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出露有一处印支期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SP),属于S型花岗岩(CPGs的一种),不同于西藏南部广大的过铝质花岗岩(MPGs)。该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A/CNK>1,刚玉标准分子的质量分数均大于1.21%,低Sr、Ba、Ti,富K、Rb、Th,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略微右倾的V字形特征,具较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26~0.53,平均0.36)。CaO/Na2O<0.3,表明源岩为泥质岩石;Al2O3/TiO2<100,表明其为高温型(≥875℃)花岗岩。另外,该花岗岩(SP)与蓝片岩、榴辉岩的形成时代相同。在印支期晚期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过程中,炽热的幔源岩浆的底侵或注入引起了地壳中泥质源岩的脱水熔融,最终形成了该区的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沿集宁-凉城-千里山一带分布着大量S型花岗岩,主要为强过铝花岗岩,少量为偏(亚)铝质花岗岩.S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的特点是SiO2含量较低(大部分<74%),Al2O3/TiO2比值低(<100),CaO/Na2O比值高(> 0.3),Rb/Sr和Rb/Ba比值较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复杂,如Eu正异常、Eu负异常和Eu异常不明显均出现,具有中等程度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区S型花岗岩的源区成分为杂砂岩,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且熔融温度较高,来源较深,相当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S型花岗岩,为高温型热造山带产物.通过对该区不同岩体锆石SHRIMP测定,该区S型花岗岩形成年代为1904~1921 Ma,该时代代表华北克拉通北缘古元古代一次造山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曹玉亭  刘良  王超  杨文强  朱小辉 《岩石学报》2010,26(11):3259-3271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瓦石峡河附近塔特勒克布拉克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3.62%~72.06%)、高碱(ALK=6.39~7.83)、过铝质(ASI=1.27~1.43)的特征,其稀土元素含量中等,Eu负异常较明显,轻稀土相对富集;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大部分样品相对富集LREE、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其为壳源型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其εHf(t)=-9.1~-10.5,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为1457~1553Ma,反映该花岗岩的源岩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重熔,其来源也相对单一。岩石中Nb/Ta、Zr/Hf、Th/U比值及高的CaO/Na2O比值(0.3),高的Al2O3、CaO和FeOT+MgO+TiO2总量,暗示该花岗岩是由中下地壳的杂砂岩经过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的。较低的Al2O3/TiO2比值以及高的Y和Yb含量表明,该花岗岩的源岩是在较高的温度及较低的压力条件下部分熔融产生的,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斜长角闪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该岩石中的锆石呈自形的长柱状,具有明显的岩浆环带结构,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获得462±2Ma一组年龄,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Th/U0.1),推断该年龄值为花岗岩的形成年龄。根据CaO/Na2O-Al2O3/TiO2图解和R1-R2构造判别图解,确定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碰撞造山后抬升初期。对比花岗岩形成年龄(462Ma)与阿尔金造山带南缘已获得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变质年龄(~500Ma),可推断阿尔金瓦石峡南二长花岗岩形成于阿尔金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后应力释放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地壳物质由于压力的降低从而发生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1.
张廷胜 《地下水》2007,29(1):91-93
通过对延河泉域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分带特征的分析,运用热力学方法计算,确定了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矿物溶沉方向的反应比率(饱和指数),以此划分了岩溶地下水的环境保护区,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房产测量是一种法定测绘,主要为房屋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房产测绘预算面积与实测面积可能存在面积不一致,通过房产测绘成果质量、分摊方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榆橫矿区黄蒿界勘查区是煤炭资源新开发区,松散层、洛河组含水量丰富,为了科学高效地保护和利用地下资源水,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布设8个观测点,展开一个水文年水动态监测工作。分析结果得出:承压水动态变化不大,呈现基本稳定的动态类型,对潜水及地表水,在一年中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地表水跟降雨量呈对应关系,地下水在该区滞后多半个月与降雨量呈对应关系,勘查区,黑河则沟径流平均单位补给量约为0.172m3/d·km。  相似文献   

14.
西藏羌塘地区几个地质构造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西藏羌塘地区的六个地质构造问题。包括冈瓦纳与欧亚大陆古特提斯界线;羌塘地区是否存在加里东期或更古老基底;羌塘地区的地层系统及其对比;狮头山、黑熊山一带蓝片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龙木错─双湖蛇绿岩的性质、成因及年代;羌塘盆地中三叠世以前是一个统一的盆地还是分属两大陆的边缘海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更加清楚、完整地认识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The conception of pollen source area has attracted broadly attention since it was proposed in the 1960s. In this paper,it can be subdivided into Normal Source Area of Pollen (NSAP) and Relevant Source Area of Pollen (RSAP) based on reviewing former studies and our recent work of vegetation survey and pollen analysis in the Northern China. The NSAP means a source area of pollen input a sedimentary basin,indicating a distance area beyond where the pollen contents of major pollen types do not show evident increase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The RSAP means a source area of pollen assemblages in a basin has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surrounding plants,indicating a distance area beyond whe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en assemblage and surrounding vegetation do not show obvious increase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The chang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radii and pollen grain size influence the NSAP and RSAP evidently. Wind speed also changes the NSAP, bu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RSAP. The pollen of a sedimentary basin is composed of local pollen,regional pollen and extra regional pollen,which usually account for 30%~45%,25%~60% and 10%~30%,respectively. Local pollen which refers to the pollen coming within the RSAP range,is a refle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vegetation,and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succession of local vegetation. Regional pollen which refers to the pollen coming from within the range of NSAP and excluding the range of local pollen,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studies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The pollen that comes outside the range of NSAP is called Extra regional pollen,which is mainly from greater distance by upper air flow,and has no indicator significance to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南部冲洪积扇区浅层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发利用,早已形成了区域性漏斗群。通过对漏斗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和调蓄条件的分析,提出了由新建的引黄主干渠引黄河水,采用河渠、坑塘内施工回灌引渗,以及丰水期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拦蓄引渗和引黄河水引渗回灌联合调度的方案,并从调蓄资源增量、调蓄可行性和调蓄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湘黔桂雪峰期地层单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文山  赵风清 《湖南地质》1997,16(2):78-84,91
扬子地块江南构造域的湘黔桂地区,雪峰期地层单元中的变质中基性至基性火山岩显示大陆玄武岩至玄武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变中酸性至酸性火山岩类主要显示S型,其次为S与I过渡型的花岗质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变砂岩类和变泥岩类显示大陆边缘砂岩类和泥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及沉积相特征,推测其属于内硅铝裂隙盆地陆缘环境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区的古冰川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郑本  王苏民 《冰川冻土》1996,18(3):210-218
黄河源区盆地北面的扎日加山,布青山、阿尼玛卿山和南面的巴颜喀拉山,中 新世以来有3次大冰期,以倒数第三次冲川规模最大,形成4个大冰帽。中更新世开始,由于昆仑山的强烈隆起,盆地沉积中心由北向南迁移,形成了河源区下沉性湖泊群,堆积了厚数十米至两百多米的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长江源沱沱河区45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1959—2003年长江源区沱沱河气象站气温、降水、积雪等地面观测资料,对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45 a来夏季增温比较明显.20世纪90年代四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比最冷的80(或60)年代偏高0.6~1.2℃;降水量(含积雪量)冬季呈增加的趋势,夏季呈减少的趋势,秋、春季降水量增加而积雪量减少;年大风日数80—90年代较60—70年代偏多.80年代是夏季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大风日数增多的暖干气候背景,90年代以来继续加剧,并逐步扩展到春、秋季节,使得该区域的草场退化、冰川和冻土消融加快、湿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20.
王荣彦 《探矿工程》2006,33(12):14-17
在分析郑州东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10年来在郑州东区常采用的基坑支护型式及特点,分析了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