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慧 《地理教学》2005,(12):30-32
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信息搜集处理活动和观察、观测、调查、制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江虎成 《地理教学》2010,(7):30-30,51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从而能更好地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秀芳 《福建地理》2006,21(2):146-149
本文探讨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指出了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情境创设的问题,并提出了探究学问主动化、体验情境切实化、学习过程个性化、感受氛围趣味化、发展能力综合化等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具体做法。阐明了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整合技术为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指出了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情境创设的问题,并提出了探究学问主动化、体验情境切实化、学习过程个性化、感受氛围趣味化、发展能力综合化等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具体做法.阐明了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整合技术为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幅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究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过程。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识的过程。基于这一教学思想,在地理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地理识图探究学习三步曲“观察  相似文献   

6.
刘琴 《地理教学》2012,(12):46-48
追求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地理教学。从学生实际和教师本身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给学生以支持,构建学生外部现实背景和内心需要的桥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师生收获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陆敏 《地理教学》2005,(4):26-27
在地理双语课作为选修课出现时,如何转变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进行各种地理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亲自感受某种地理现象,或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地理新课标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情境教学主线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情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主线的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其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一、情境教学主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特点1.让地理教学更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要求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而这种探究式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因此构建地理问题情境无疑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关键,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桕建问题情境的探索和研究,从而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体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整个过程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是适应新世纪新需求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发挥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强的独特优势,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在实践中观察、体验、思考,可以使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史珊珊 《地理教学》2014,(17):29-30
正所谓探究就是探索研究。在教育层面上,探究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的学习活动,其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及表达交流。开展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活动在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活动,应给学生充足的时  相似文献   

12.
感知规律是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没有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就不能获得丰实的地理感性知识,更不能上升到地理理性阶段。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端,感知有力的发展有助于其它能力的发展。任何一堂地理课,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应用感知规律,只是应用的方法和效果不同。如果自觉积极地运用感知规律进行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强化情境渲染是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的一剂良方。本所谓情境渲染,是指多维乡土情境渲染,即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多角度地综合运用语言、动作、实物、音像等工具,引人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结合乡土地理的具体场境或氛围,引起学生浓浓的情感体验,进而吸引学生的目光,撞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以愉悦的心情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曹军 《地理教学》2013,(21):1-1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提出“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已将行为体验列为重要内容,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严侠华 《地理教学》2007,(12):11-1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实施这一-建议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高度认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以新课程的标准审视传统理念下地理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自觉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发现和比较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和适用性,身先士卒地引导学生转变落后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素养梯度是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的梯级水平。作为素养梯度划分维度之一的情境更是落实素养的主要“战略方法”。本文以“学校所在地的服务业区位选择”为主题,聚焦地理主题情境中区域、活动、问题三个要素,探索基于素养梯度的主题情境创设方法,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学科素养的自然培育。  相似文献   

17.
张柳青 《地理教学》2023,(2):21-24+7
近年来,地理选考命题的重心逐渐从重知识向重能力、重素养转变,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亟需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本文以“太阳视运动原理”教学为例,重点关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深度参与、深度理解、深度拓展五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思考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情境是学习活动发生的特定环境。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极地地区”为课例,阐释教学主题情境的设计对于深度学习的触发、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是至关重要的。从“容·深”、“程·深”、“情·深”三个层面,剖析主题情境对学习内容多维度化、学习主体思维外显化、学习动机内发性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性效益;并说明其利于学生以地理视角解决基于生活的真实问题,利于学生基于过程的知识的生成与建构,利于学生基于“情”感的深度体验。  相似文献   

19.
王英琼 《地理教学》2014,(14):28-31
一、活化课前 学生课前预习,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设疑、质疑;同学合作搜集资料、设计活动方案;师生合作优化活动方案;教师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教学情境等"活化课前"的策略,能体现"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初中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渗透学习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为此,笔在实践中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