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水下岸坡蚀退过程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黄河三角洲海岸以其独特的成因、演化有别于其它海岸,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水下岸坡不同时期地形变化对比,展示了在侵蚀阶段潮间带蚀退变化的特征、潮下带斜坡准平衡带的形成及演化,并就其成因和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地下岸坡蚀退过程及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海岸以其独特的成因,演化有别于其它海岸,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水下岸坡不同时期地形变化对比,展示了在侵蚀阶段潮间带蚀退变化的特征、潮下带斜坡准平衡带的形成及演化,并就其成因和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岸过程与海岸侵蚀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简单介绍了砂质海岸近岸地形动力过程的时空多尺度特征及其复杂性,海岸系统相互依存的3个方面和近岸带地形动力基本特征;进而从5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对砂质海岸侵蚀地形动力过程与机制研究的进展:1)长重力波运动与海岸侵蚀;2)近岸环流、波增水、底流运动与岸滩侵蚀;3)海滩-碎波带地形动力状态与岸滩侵蚀方式;4)波生沿岸流、沿岸输沙与海岸长期变化;5)海岸侵蚀终极平衡形态规律。最后概括了未来需优先探索的地形动力学问题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海岸带环境及管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活动影响和全球变化因子相互叠加,使得长江口海岸带面临生态恶化、湿地损失、海岸工程安全系数降低和渔业资源衰退等诸多问题,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是该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讨论了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模式和目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硬式护岸、渔港工程和人工岛等3类典型海岸工程对相邻海滩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泉州青山湾护岸、泉州崇武中心渔港、海口南海明珠人工岛等建设前后海滩变化为例,开展对海滩岸线形态及部分典型剖面形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临海硬式护岸岸前海滩发生明显下蚀,护岸下游海滩岸线侵蚀后退,发育侵蚀热点,剖面伴有下蚀;渔港工程拦沙堤附近岸线局部淤涨,下游海滩岸线大范围侵蚀后退,出现侵蚀热点,侵蚀热点处剖面明显下蚀;人工岛后波影区内海滩淤积,形成沙岬或连岛沙坝突出体,突出体两侧岸线均发生不同程度侵蚀后退.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案例,探讨了3类海岸工程对相邻海滩的影响方式、影响尺度和原因,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海岸工程对相邻海滩的负面影响,可为海岸工程建设管理和海滩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维护和改善海岸带生态环境、提升海岸带生态价值、保障海岸带生态安全以及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分析当前连江县海岸带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未来亟须开展的海岸带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和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当前连江县海岸带面临外来物种入侵、海洋垃圾量大面广、典型滨海湿地生境被破坏、部分岸线和景观受损严重、渔业生产设施无序堆放、海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以及台风和赤潮影响生态安全7个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亟须重点从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岸线和景观保护修复工程以及海岸带监测预警工程4个方面开展连江县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并从明确责任主体和加强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强科技支撑、实行目标责任制以及健全监督管理机制5个方面保障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岸滩冲淤变化规律和泥沙动态研究沙子口湾近30a来的变化,分析湾顶海滩侵蚀的原因,对现有的海岸工程进行调查,研究海岸防护对策,分析海岸防护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近10年珠海海岸带海岸线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的变化,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覆盖珠海市海岸带的高分辨率SPOT-5、GF-1和航空DOM遥感影像,建立了珠海海岸带岸线分类体系,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提取了3期12类海岸线信息。对海岸线长度及海岸蚀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总体长度从470.69 km增长到496.95 km,年平均增长2.38 km;(2)2005~2015年珠海市海岸带岸线中,人工岸线一直占较大比重,且10年间呈持续增长状态,总长度增长了40.21 km,而此期间的自然岸线却减少了13.95 km;(3)珠海市海岸带侵蚀面积为0.98 km~2,扩张面积为34.75 km~2。港口码头和建设岸线是扩张主因,养殖围堤岸线、砾石岸线、基岩岸线长度逐年递减并向内陆侵蚀;(4)珠海市高栏港区附近岸线变化最为剧烈,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港口从2008年开始建设并逐年向外扩张,至2015年扩张面积为27.65 km~2,平均扩张速率为3.4 km~2/a。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近10年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变迁是海岸开发所引起的,港口码头建设是人类开发海岸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沙子口湾海岸侵蚀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印萍 《黄渤海海洋》1998,16(1):7-14
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岸滩冲变化规律和泥沙动态研究沙子口湾近30a来的变化,分析海滩侵蚀的原因,对现有的海岸工程进行调查。研究海岸防护对策,分析海岸防护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郑金海 《海洋工程》2006,24(2):139-142
介绍了日本第52回海岸工学讲演会的概况,从海岸灾害、海岸生态环境、波浪与水流、海岸泥沙运动与地形变化、海岸建筑物等5个方面综述了日本海岸工程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海岸工程是开发利用沿海资源、发展沿海工农业生产和海运事业的重要手段。诸如海港建设、入海河口整治、海岸防护、海涂围垦、挡潮御滴、潮汐发电、近岸带水产、石油和矿藏的开发以及渔港和海军基地的建设等都属于海岸工程的范畴。这些工程的规划设计涉及波浪、潮  相似文献   

12.
海岸带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回顾海南岛海岸带保护利用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阐释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基于海岸地质和海岸动力对海岸线的控制机理,深刻剖析海南岛海岸带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特征、人类活动影响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揭示海岸动力过程和海岸带的重要性以及大气、海洋、陆地如何相互作用;提出海南岛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新概念,构建海南岛海岸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顶端战略模型。为促进海南岛海岸带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必须以生态平衡为本,加强对海岸动力过程的调查研究,科学评估旅游地的承载能力,适时开展资源数据挖掘与监测预警,启动海南岛海洋类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及建设工作,探索以“立法先行、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科学支撑、财力保障、统一管理、公众参与” 为核心的“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岸剖面的研究 ,我们已知道 ,在地貌动态方面 ,泥质海岸或粘质海岸基本上不同于砂质海岸。黄河三角洲由粉砂及粘土组成。我们设计了动力模型以模拟和预测黄河三角洲的近滨泥质剖面变化。1 波浪导致的海底剪切力在泥质海岸上 ,控制近滨水动力过程的一个重要机制是碎浪带周期性的高频率的交错移动。最大的破碎波剪切速率表明了一个几乎线性衰减的破浪带。高潮时 ,当入射波高增长时 ,破浪带宽度及地层剪切力的强度也增加。落潮期间 ,海平面下降时 ,破浪带向海迁移。结果 ,潮间带被逐渐暴露在空气中。对于一个给定的入射波高来说 ,在海…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与登陆台风强度增加,加之我国河流流域实施环保措施引发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得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加剧。因此,按照以往防护标准营造的海堤等海岸防护工程已经面临严峻的考验,导致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面临重灾的风险加大。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引发我国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和发展态势,提出了应对海岸侵蚀管理措施的建议;基于海岸防护现状,结合未来面临海平面变化与海岸水动力环境、泥沙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值得关注研发的永久性与应急性新型海岸工程防护技术,为我国海岸管理部门及海岸工程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海岸带陆海统筹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支撑。基于温州市海岸带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综合海域使用数据,从陆域系统的景观格局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海域系统的使用结构与多样性、大陆海岸线变迁三个角度研究温州市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特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陆域系统景观动态变化显著,林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的面积变化幅度较大,主要表现为1995年前耕地转变为林地,1995年后其他景观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2)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陆域系统景观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破碎化趋势,但在2015年后情况有所好转;(3) 1990-2018年温州市海岸带开发利用程度总体呈现不断增强趋势,陆域系统和海域系统的开发利用结构趋于均衡化和多元化,大陆海岸线趋于平直并向海侧推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岸工程技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岸动力监测体系、河口海岸侵蚀及防护、海岸工程深水和离岸趋势、极端条件下海岸工程结构安全、岛礁工程开发技术、海岸管理与数字海岸、亲水工程、海洋能技术利用开发和海岸工程研究等九个方面对我国海岸工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国外相关工程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我国未来海岸工程领域需要加以关注的重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阎安 《海岸工程》2002,21(2):79
由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著名院士严恺教授主编的《海岸工程》一书 ,已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海岸工程》一书通过 1 0章全面清晰地探讨了海岸环境特征 ,海岸带开发与海岸工程的形成发展 ;论述了与之有关的海岸动力因素 ,海岸泥沙运动与岸滩演变及波浪与海工建筑的相互作用 ;概括了海岸防护工程 ,海港工程与河口治理工程当代国内外的最新成就 ;详细阐述了工程环境资料的现场测取手段与分析研究技术 ,工程方案的物理模型验证实验及数据模拟技术。书末附录中还介绍了与近海工程交叉的人工岛工程。《海岸…  相似文献   

18.
书海拾贝     
<正>工程海岸学朱大奎,王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工程海岸学是海岸动力地貌学的工程应用,是作者多年科学研究工作的汇集。全书有四个部分,第一篇,海岸动力地貌学原理,是将该学科最基本最实用的内容列出,是从事有关工程应用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第二篇,港口航道工程,是有关港口选址、航道回淤工程的勘测研究,书中列出不同海岸类型的多项工程实例,便于读者学习参考。第三篇,围海造地与海岸带开发规划,是运用海岸发育、海岸演化的调查研究以制定  相似文献   

19.
在近岸带,水下沙坝(或沙丘)常以大型沙波的型式作群体运动,从而对多种海岸工程造成威胁。 Choule.J.Sonu等曾以大量实测资料,将进行群体运动的沙波划分为坝式和岬式两类,并分别指出其动力成因;随后又以数理统计方法,确认坝式沙  相似文献   

20.
生态海岸防护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防护工程对防止海岸带侵蚀,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至关重要。传统硬质海堤较少考虑其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进入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海岸防护工程的生态效应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已建成的硬质海堤进行生态化改造,或在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防护性能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保护与维持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生态海岸防护工程已是大势所趋。生态海岸防护工程的宗旨是尽可能地维持当地海岸带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削减波浪能量保护海岸带侵蚀。目前关于生态海岸防护工程主要集中在理论和理念方面,在具体的实施和建设环节,仍存在建设标准不完善、建设成本过高、缺乏系统持续的监测数据以及生态效应评估不足等问题。因此,后续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海岸防护工程技术体系,加强生态海岸防护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建立持续的系统的环境生态监测体系,并对生态海岸防护工程生态效益进行持续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