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预报和警报的经济后果;地震预报和反应的利弊分析;经济规划;不公正的结果。1.地震预报的利弊分析2.在目前和未来可能的条件下对地震预报的经济评价3.地震预报的决策及其经济含义 .4.地震对居民和经济的危险5.减轻房产的危险6。地震预报的某些主要的经济含义7.根据1970年达吉斯坦地震效应的分析结果提出的地震预报经济问题8.科学上可靠的地震预报对金融机构的威胁9.地震预报对保险业的影响10.论苏联格鲁吉亚农业区地震预报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报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科学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地震工作者。围绕着要不要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地震能否预报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官员、社会公众等争执不断,乐观论与悲观论并存。该文综合介绍了近期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部分学者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及当前地震预报研究的某些动态进展。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有着不同的涵义,但我们在此探讨的1966年以来四十余年的中国地震预报历程时,因我国早期混用地震预报或地震预测的说法,直至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才明确区分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故为论述简便而统一使用地震预报一词,并不严格区分地震预报或地震预测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日本《科学朝日》1979年2月号刊登原日本气象厅观测部长木村耕三撰写的题为《建立预防震灾的警报系统——对竹内与力武论战的一点看法》的文章,摘译如下:1.也要研究预报的缺点在《科学朝日》1978年9月号上,竹内均曾呼吁:“与其进行地震预报,不如搞水井建设”。在11月号上力武常次以“地震预报并非梦想”为题,对此加以反驳。如果对这两种论  相似文献   

5.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经过近7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成为继京津唐地震预报实验场之后我国的第二个地震预报实验场.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场区面积有8万平方公里.场区有16个人工值守地震台和15个无线遥测地震台,装有50多套测震、形变、水化等观测  相似文献   

6.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经过近7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成为继京津唐地震预报实验场之后我国的第二个地震预报实验场.1980年以来,我国地震学界已有1万多人次来这里进行地震监测研究.据实验场负责人介绍,建立实验场是地震预报由经验型过渡到实用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立这个实验场的目标是,综合运用测震、形变、水化、地磁等观测手段,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7.
试论地震预报研究——是经验论性的、抑或是确定论性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六桥 《地震学报》1997,19(1):99-101
人类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一直在使用着两种类型的研究方法:其一是经验论性的研究方法(简称RRE);其二是确定论性的研究方法(简称RRD).我给这两种方法各自下了一个定义.可以说RRE是当今世界地震预报研究的主流.人类开展RRE工作已近30年了,对它的总结应从它的定义出发,根据它的表现形式,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来进行.我认为由于RRE的开展,人类已预报了许多次大地震,中国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以及  相似文献   

8.
1995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加州欧文主办了“地震预报:科学挑战”专题讨论会。1996年4月出版了会议论文集,对地震预报科学长期且多波折的历史不十分熟悉的人来说是很难读懂这本论文集的(《国家科学院论文集》V.93,No.9)。除了几篇文章外,该论文...  相似文献   

9.
全部预报和统计资料的综合;科学家、公共当局和公众之间的通讯布局;通讯途径;公众了解的社会决定因素。1.影响地震警报传播系统效能的诸因素2.从最近火山喷发中吸取的某些教训适应于由特殊地震预报引起的情况3.美国国内地震预报的评定与通讯的程序4.地震预报的社会问题5.对1976年日本东海地区地震预报的反应6.以跨国文化观点看待与地震预报的传播和可靠性有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魏柏林 《华南地震》2021,41(4):145-150
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度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导致地震预报是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通过广东及邻区震情处理事件的回顾,以及我国大震的预报成功与失误的例子分析,简述我国地震预报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地震预报目前或相当长的时间都无法做到精确的三要素的预报.然而,不太精确的地震预报应是地震工作者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的需要,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道路.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在今天记者招待会上说,地震预报工作必须根据国家立法部门的规定进行.除规定的政府、部门外,任何地震部门、地震台站和地震工作者、群测点、测报员以及其他部门和个人,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社会公众不要轻信谣传和误传.他说,地震预报与人民的安全、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准确及时的地震预报工作,可以大大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但是如果发生谣传和误传,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2.
各级公共当局和非政府组织机构的预报与警报的含义;法律后果;作为履行建设性反应的对策和阻碍的法令;制定公共政策;公众对承受危险的决心。1.专业组织机构对地震预报的重要性2.对地震预报的感性认识:新西兰的震例研究3.地震预报的法律含义4.政府对负担地震预报额外费用的责任5.群测群防在中国地震预防工作中的作用(略)6.对已作出的地震预报的反应:政治机构的调节作用7.预报的政治与行政方面的后果8.日本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9.地震预报——机构的作用:新西兰的观点10.地震预报后机构对危险消息的处理11.承受危险的决定因素:执行地震安全法规的情况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地震预报方法而建立的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建场7年来取得一批有价值的观测资料和科研成果,成为开放型的地震预报研究场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总面积为8万平方公里,实验场基  相似文献   

14.
一、有关中国的地震预报实验场情况 1.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首次工作会议国家地震局于1983年10月20日至25日在云南省下关市主持召开了“滇西地震预报实验  相似文献   

15.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防止由于不负责任的地震预报而造成的无谓混乱,制定了“地震预报实施法规”,并决定将此法规传达到各国政府,建议他们进行广泛宣传,让一般市民都知道除按此法规所作的地震预报外,其他预报均不能当作地震预报看待。法规包括下述四项:1.地震预报必须有科学的根据,并定量地报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震级三个要素;2.发布预报应先获得学术界的支持,在预报消息公布之前,科学家有必要在地震学界听取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即:1.地震工作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地震预报的现状;3.地震预报的途径;4.地震预报的有关规定,涉及7个方面的要点;5.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涉及我国新时期的地震工作方针;6.加强地震的宣传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1年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出版了《地震预报研究科研计划》一书。此书系统地介绍了苏联地震预报研究计划,全书共分七章,主要目次如下:第一篇地震预报的地质学和物理力学基础第一章地震活动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学研究1.问题的定式化与处理方法的原则2.地震区划3.工作地区的地质学特征4.发震机制与地震预报5.古地震断层的研究6.地质过程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前 言自从日本文部省测地学审议会1975年提出“部分修改第3次地震预报计划”的建议以来,地下水、地球化学方法正式纳入地震预报计划已历时20多年。这也是对地震的认识一成不变地开展地下水、地球化学观测的日本的历史。在地震预报研究中,虽然曾检测出许多地震前的异常现象,但并没有明显增加对其机制的认识。本文基于这种现状,提出地震(预报)研究中开展地下水、地球化学观测的目标。地下水和地球化学观测,研究中的最大弱点是在理论方面。由于缺乏联系地震发生机制与地下水、地球化学异常的理论,所以怎么也跳不出现象论的框框…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报决策与风险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其嘉 《地震学报》1993,15(2):232-238
地震预报的发布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反应,本文提出和讨论了考虑到社会经济代价等因素时,地震预报的综合决策问题.本文以风险矩阵为基础,提出了地震预报的矩阵决策方法 MDEP,决策的目标是寻求地震预报的最佳发布方式,以使社会经济的总损失最小.文中具体讨论了风险矩阵的建立和计算,通过一些实例,对于考虑与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决策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由梅世蓉、冯德益、张国民、朱岳清、高旭、张肇诚六位地震专家撰写的《中国地震预报概论》于今年6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地震预报理论基础及预测预报方法的专著,也是我国2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总结.全书共分五篇,三十六章,约80万字,275幅图.第一篇 绪论,论述我国地震活动概况和地震预报研究概况.以邢台、海城、唐山、松潘大地震及80年代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进展为线索,介绍了中国地震预报的思路、途径、特色的形成历史与工作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