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朱旗展  万浩章 《江西地质》2001,15(4):241-246
扬子板块与华南板以丰城三溪峡-东乡石马岭推覆构造分野。该推覆构造发育在萍乡-广丰深断裂与遂川-德兴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具有可行-逆冲推覆性质。原地系统为扬子地层分区中元古界牛头岭组、高桥组和将军岭组,外来系统是华南地层分区新元古界源里组,分别相当于蓟县系修水组和青白口系上施组同期沉积。根据推覆变形形式、构造岩特征和变形程度,可将推覆体划分为包括糜棱岩亚带、糜棱岩化亚带在内的变形主带和劈理化带。韧性剪切变形与推覆变形同期产生,但影响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2.
襄樊——广济断裂西段的三里岗——三阳地区出露有构造混杂岩,以含蛇绿岩残块为特征,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和演化过程。不同区段的构造解析与对比表明,中生代以来该构造混杂岩带主要遭受了4期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1)高温塑性变形(D1),表现为蛇绿岩残块内部具网状强应变带和透镜状弱应变域相互交织的构造变形样式,强应变带形成以镁铁质糜棱岩为特征的高温韧性剪切带,显示深层次构造变形特征;2)逆冲推覆变形(D2),构造混杂岩带发育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和双冲构造,南界韧性剪切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整体运移的主推覆面,发育长英质糜棱岩,形成于中等构造层次,岩石中发育镁铁质糜棱岩糜棱面理的褶皱构造,显示陆内逆冲推覆对先期高温塑性变形构造的叠加改造;3)韧脆性右行平移剪切(D3),形成构造混杂岩带内部浅层次构造变形,构造混杂岩带南侧的花山群钙质片岩揉皱变形,形成枢纽近直立的不对称褶皱,指示右行平移剪切变形;4)伸展正断层(D4),主要发育于构造混杂岩带北侧,呈NW——SE向展布,控制晚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3.
新疆中天山北缘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沿中天山构造带北缘呈近EW向展布,为一条由一系列糜棱岩带、强片理化带及典型韧性变形显微构造所组成的强应变带。根据变形强度和原岩类型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带。显微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剪切带经历了早期的由南向北的斜冲推覆剪切及晚期的近水平右行走滑剪切。剪切带内发生了强烈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它们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吕梁山区晚期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在收缩构造体制下形成一系列线状同斜倒转褶皱及逆冲推覆型韧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并伴随有壳源型花岗岩浆活动。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在近周营—罗家岔一带的吕梁群两侧边界上,为区内规模大、影响广的区域性构造。由北至南,主剪切带走向由近南北向过渡为向东西向延伸,剪切带内构造岩石类型主要有变余糜棱岩、构造片岩。剪切带内矿物拉伸线理及各类旋转应变标志指示上盘相对下盘逆冲推覆;从剪切带所涉及的地质体及与周围构造的相互关系确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运动末期的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5.
边千韬  林传勇 《地质科学》1996,31(2):170-175
在可可西里北缘发现的糜棱岩化带,经显微构造研究确定为韧性剪切带。此带发育流劈理及拉伸线理。糜棱岩化花岗岩和糜棱岩化石英脉中的石英发育亚晶粒构造、位错构造和动态重结晶,长石主要发育机械双晶。石英c轴组构属韧性剪切带中的典型形式,石英变形以位错蠕变机制和位错滑移机制共存为特征,石英的动态重结晶作用是由亚晶粒旋转机制形成。长石的变形主要是通过机械双晶实现的。此韧性剪切带形成时的温度约400℃,差异应力约30MPa,应变速率约1.9×10-13s-1.  相似文献   

6.
西藏冈底斯带扎雪-门巴韧性变形带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雪-门巴韧性变形带位于冈底斯构造带中部,是一条由北而南的逆冲推覆兼具右行走滑的斜冲韧性剪切带。带内所形成的构造岩主要为构造片麻岩和糜棱岩类,对花岗质糜棱岩中的黑云母进行40Ar/39Ar年龄测试,获得105.2±1.7Ma,认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组合和显微构造特征表明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绿片岩相到高绿片岩相环境,可能与班公湖-怒江弧后洋盆的闭合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7.
新疆青河科克萨依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科克萨依金矿床为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它与克孜勒它乌推覆构造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其变形作用以韧性变形为主,具典型的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特点,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中期的变形分解阶段和晚期的液压致裂阶段,从而建立了该剪切带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仅具微弱的金矿化;中期变形分解过程中,含金流体的渗流导致水热蚀变和金在递进缩短应变域的大规模沉淀,形成了主成矿期的金矿化;在晚期液压致裂阶段,含金流体涌入张裂隙,形成高品位、小规模的含金石英脉。  相似文献   

8.
鄂西北竹山银洞沟银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世和  张子才 《现代地质》1998,12(3):374-379
银洞沟银金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武当推覆体西部,产于武当群变火山岩组与变沉积岩组间的顺层型韧性剪切带中,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晋宁期的伸展作用产生了顺层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变质作用促使原岩中银金等贵金属、多金属元素活化迁移,随剪切变形变质热液在强应变带中沉淀,形成初始矿源层。印支期的陆陆碰撞作用,促成不同层次面型剪切带岩石褶皱、韧脆性推覆,成矿元素从初始矿源层中再次活化、运移,随着沿褶皱轴面劈理发育的烟灰色糜棱岩化石英脉的形成,沉淀富集于石英脉中,形成银金矿床。脆性变形的叠加,使含矿石英脉产生扭动,促使成矿元素的局部富集,形成透镜状或板状矿体。成矿元素的垂直分带是由构造环境的变化导致成矿元素的叠生作用而形成的。多硅白云母及白云母年龄的测定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期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9.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中生代存在两种机制的碰撞构造,即由南北陆块碰撞(华北古板块与张广才—佳木斯地块)所形成的近东西走向的构造(古洞河—富尔河碰撞带)和东部地体向陆缘增生挤压所产生的南北走向的褶皱—推覆构造。前者由早期构造杂岩带及叠加于其上的印支期韧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所代表,后者是在印支期的褶皱和糜棱岩化带之上发育的推覆构造。两种碰撞构造的主要发育时期为晚中生代(J_3—K)。  相似文献   

10.
桂北三防地区韧性变形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三防地区发现韧性剪切带和韧性断裂层。其组成岩石是糜棱岩花岗岩,花岗质初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千糜岩,花岗质糜棱岩构造标志指示运动学方向为由西向东向上递冲推覆性质。剪切带主要变形时代可能是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1.
刘媛 《化工矿产地质》2012,34(2):126-128
分析测量中标准物质的利用在于保障数据的正确性,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标准物质的测量方式,均应符合以上定位。标准物质在分析测量中的作用,主要为:保障分析方法、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保障产品质量,及用于实验室认证工作。为最大实现以上应用功效,应保障标准物质的有效期、有针对性的使用标准物质,充分考虑测试方法的不确定性和使用质量控制图,并积极研发纳米标准物质作为未来技术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A report about three seismic projects with their first results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eep subsurface rocks of the Central Europe and the Alps. In addition a summary is given of the crustal and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continents based on literature about similar work done in other countries and continents. A profile round about the earth shows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America, Europe, and Asia.- -author.  相似文献   

13.
试论氚在水圈中的分布特征与中国境内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特别是南极的宝贵资料,论述了氚在全球大气降水中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纬度效应、雨量效应、季节效应。对氚在中国境内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中的分布规律也分别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并对其实际应用意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泥岩中白云岩夹层为研究对象,通过泥岩及白云岩夹层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比研究后认为区内白云岩形成于半深湖环境,是湖盆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由于水深条件、古气候条件、水介质条件等均有利于白云石排除动力学和热力学的障碍而从水介质中沉淀形成的原生白云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研究区主要取心井目的层段的压汞资料、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及图象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河流相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特征。馆上段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明显f各沉积微相孔隙结构特征和非均质程度有明显差异;从心滩、边滩、河道充填到河道边缘,其孔喉半径依次变小,孔隙结构变复杂,非均质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西宁海湖路深路堑黄土高边坡的结构,抗剪强度与土体密实度、饱和度的相关分析,对比卸荷前后的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提出了土体卸荷后边坡设计的抗剪强度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肃龙首山地区韩母山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龙首山地区的韩母山群包括下部的烧火筒沟组和上部的草大坂组。对于草大坂组的时代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根据其岩性主张置于寒武系,另一种观点是因其下部含冰碛砾岩主张置于震旦系。最近在金川黑沟一带的韩母山群的草大坂组中采到许多海百合茎、海绵骨针及瓶筐石化石,基本可以确定草大坂组是一个寒武纪—早奥陶世的地层单位,而非震旦纪地层。震旦纪的烧火筒沟组的冰碛砾岩沉积特征明显,区域上可与贺兰山一带的正目观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19.
杨少春  侯加根 《地质论评》1993,39(5):418-426
本文论述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在山东马厂地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地层倾角资料进行特殊处理,结合岩心观察、常规测井资料,验证了倾角解释模式,成功地确定了砂体的沉积层理类型、古水流方向,指出了砂体延伸和增厚方向,阐明了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四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和分布特征。研究成果用于该区的砂层对比、开发注水、井网调整和预测砂体成因类型,指导该区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利用声发射研究东营凹陷新生代构造期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声发射作为一种地应力测试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应用岩石对经受应力历史具有"记忆"功能,作者利用声发射法对东营凹陷的岩样进行了测试,获得了该地区岩样的地应力记忆值和记忆出现率,从而来揭示本区所经历的构造期次和强度。测试结果证明,古应力记忆值与构造旋回中的应力历史是相吻合的。同时,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声发射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