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钨、锡流-熔分配实验结果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子龙  彭省临 《地质论评》1994,40(3):274-282
本文用实验确定了钨、锡在成分不同的花岗质熔体相与共存水热流体相的流-熔分配系数(D_(Me)~(V/L))及其与介质溶液(NaF,KF,HF,NaCl等水溶液)摩尔浓度间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钨、锡的分配行为明显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随体系的不同,D_W~(V/L)比D_(Sn)~(V/L)大几倍至二十倍。钠和钾对钨、锡的流-熔分配行为的影响基本相同,而氟和氯对钨、锡的分配行为的影响相差甚远,花岗质熔体的主成分对D_W~(V/L)和D_(Sn)~(V/L)有复杂的影响。利用这些结果探讨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的成矿机理,得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同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锡的成矿与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为深入了解不同的岩浆组成及流体变化对锡分配行为的影响,以不同化学组成的凝胶和不同的流体分别作为初始固液相,进行了锡在流体与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配行为实验研究。实验温度为850℃,压力为100 MPa。结果显示,当液相为0.1 mol/L的HCl时,熔体组成的变化对锡的分配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锡在流熔体间的分配系数DSn随熔体中碱质(Na2O K2O)含量、钠钾(Na/K)和碱铝(AlK/Al)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小;在固相(富钾过碱质熔体)不变的前提下,DSn随流体相中H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流体相中HF及K 、Na 浓度的改变对DSn影响不大;流体Cl-浓度和酸度升高有利于锡分配进入流体相。  相似文献   

3.
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性质及分配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素在流/熔体间的交换、分配过程是岩浆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环节,作为与岩浆活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典型矿种之一,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存在形式、分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是认识其成矿机理的关键。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分配特征不仅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条件的制约,流体组成和熔体的NBO/T(非桥氧键/桥氧键)、碱含量、AlK/Al(总碱与铝含量比)也是制约锡分配行为的重要因素;挥发分F、Cl对锡在流体、熔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丽  朱化雨 《岩矿测试》1996,15(2):120-123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存在的H3PO4介质中,Mn^2+对V(V)氧化二安替比林苯乙烯甲烷(DAVPM)成红色化合物的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基于此采用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了痕量Mn^2+,该方法的检测波长为555nm,检出限为0.02μg/L Mn,线性范围为0.02 ̄6μg/L Mn,进样频率为60次/h,对5μg/L Mn进行10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经环境标准样品分析验  相似文献   

5.
痕量锡的催化还原褪色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之荣  金立志 《岩矿测试》1999,18(4):314-316
基于0.02mol/LH3PO4介质中痕量Sn对盐酸联氨还原酸性铬蓝K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锡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方法检出限0.039μg/L,线性范围0 ̄4.0μg/L。结合磷酸三丁酯色谱分离,对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进行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试验以ω(Sn)为10^-6水平的试样检测,其RSD≤7.2%。  相似文献   

6.
肖正元  黎宏彦 《岩矿测试》1994,13(2):128-130
采用了单柱离子色谱法测MnO2产品中无机离子杂质;提出了消除干扰的可行途径,将La(OH)3加入后能同时消除进样峰的干扰和溶剂峰的出现。选用1.75mmol/L邻苯二甲酸1.75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混合淋洗剂测定F^-,Cl^-,NO3^和SO^2-4,其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105%;RSD(n=7)为2.47%-8.08%。  相似文献   

7.
催化还原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之荣 《岩矿测试》1998,17(4):279-281
痕量锡在0.04mol/LH3PO4介质中对NaH2PO2还原罗丹明B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催化程度与Sn量、温度和加热时间线性相关。基于此,建立了痕量锡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4μg/L,线性范围为0~20μg/L,结合磷酸三丁酯色谱分离,实现了地质样品中痕量Sn的测定。方法经国家地质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于w(Sn)为10-6水平的试样其RSD(n=6)<6.5%。  相似文献   

8.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佩玉  王正祥 《岩矿测试》1997,16(3):238-240
在0.08 ̄0.10mol/L 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 ̄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相符,RSD(n=5)在1.3% ̄3.7%。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作者首次设计改进的固液制样术、金管处理术及测试分析程序完成了铅、锌在花岗质硅酸盐熔体和共存含水流体间的分配实验,确定了一系列铅锌流-熔分配系数;并从分配模型和熔体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铅锌的流-熔分配规律和机理。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均表明,在含水花岗质岩浆体系中,氯(钠)有利于铅、锌的流-熔分离,而氟(钾)则相对地阻碍了这种分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合成的meso-四(2-磺酸萘基)卟啉(TNPS4)与Mn^2+的显色反应。在pH8.0的Na2B4O7-HCl缓冲溶液中,TNPS4与Mn^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470nm,配合物组成为TNPS4:Mn^2+=2: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3×10^5L·mol^-1·cm^-1,线性范围0.0-5.0μgMn^2+/25ml。用于化探样品中Mn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铜精矿中铅锌的连续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琴  王劲榕 《岩矿测试》2000,19(4):295-297
利用铜铁试剂分离Cu、Fe等干扰元素,同时铜铁试剂与Pb和Zn产生络合物吸附波,可连续测定铜精矿中的Pb和Zn。体系中铅峰在-0.54V,锌峰在-0.99V,线性范围Pb为80~1600μg/LZn为120~1200μg/L,检出限Pb为40μg/L,Zn为80μg/L,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相符,RSD(n=3)Pb(n=3)Pb〈6%,Zn〈10%。  相似文献   

12.
与花岗岩有关锡矿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袁顺达  赵盼捞  刘敏 《矿床地质》2020,39(4):607-618
文章基于近年来大量典型锡矿床和成矿区带成岩成矿作用及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成果,对锡矿成矿年代学、成矿花岗岩类型、物质来源、源区物质的熔融条件及锡在岩浆中的存在形式、熔体-流体相间分配行为及热液流体中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综述,指出:①锡石原位U-Pb测年已成为直接测定锡成矿年龄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多种矿石矿物U-Pb测年方法与传统蚀变矿物测年方法的结合,将为研究锡多金属矿床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矿集区内不同类型矿床成因联系及区域矿床组合模型的建立提供关键的年代学依据;②锡的富集成矿不仅与花岗质岩浆的高程度的结晶分异密切相关,而且受源区组成及部分熔融条件的制约;③全球锡多金属矿床的不均匀分布、与准铝质花岗岩有关锡矿的富集成矿机制以及各类复杂的锡-钨-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种组合差异及其金属元素富集机制亟待查明;④已有的关于锡在花岗质熔体、热液流体相中的存在形式及两相间的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受锡与贵金属容器间合金效应的影响,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等新的实验方法的开发及XAS同步辐射和激光拉曼等原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将为研究花岗岩浆-热液过程锡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机制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秦大军  莫宣学 《岩石学报》1994,10(2):126-138
通过低压熔融相平衡实验,研究山西大同火山群玄武岩在结晶分离作用过程中液相成分的演化规律,探讨了矿物和溶浆之间元素的分配。在100kPa,fo2=NNO,T=1100°~1300℃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为O1→P1→Cpx。橄榄石为液相线矿物。橄榄石-熔体Fe2--Mg2-交换反应的分配系数是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常数、残余液相线成分取决于晶出矿物相的化学成分及含量。O1+CpX+P1饱和液相成分的O1-Di-Sil和O1-Di-Ne三元系相图清楚地反映了熔岩低压结晶作用的趋势,低压下熔浆的主要元素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岩浆SiO2饱和程度。  相似文献   

14.
反向流动注射分析法连续测定氰化物和硫氰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惠昌  冯建章 《岩矿测试》1993,12(4):283-286
运用反向流动注射分析法以吡啶-巴比舀酸和Fe(Ⅲ)作为显色剂建立了连续测定CN^-和SC^-的方法,借助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分离CN^-和SCN^-,经切换阀实现测定转换。通过优化实验找到了两者连续测定的适宜条件,CN^-和SCN^-的测定范围分别为:5-20mg/L和0-80mg/L.  相似文献   

15.
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痕量锡和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HCl-NH_4Cl底液中,电解时间60s、电镀时间5s、除氧30s的条件下,Sn和Cd有稳定的溶出峰。Sn和Cd的检出限分别为6.5μg/L和3.0μg/L,测定范围分别为10~200μg/L和5~180μg/L。对含Sn和Cd为20μg/L的试液测定10份,RSD分别为5.61%和4.83%。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文献方法相符。  相似文献   

16.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存在的H3PO4介质中,Mn2+对V(V)氧化二安替比林苯乙烯甲烷(DAVPM)成红色化合物的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基于此采用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了痕量Mn2+,该方法的检测波长为555nm,检出限为0.02μg/LMn,线性范围为0.02~6μg/LMn,进样频率为60次/h对5μg/LMn进行10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经环境标准样品分析验证方法可行并已用于水样中痕量Mn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热液体系中Si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PH和硅浓度条件下,实验标定了Au-SiO以及Sn-SiO2之间的络合反应:Au^++H3SiO4^-之间的络合反应:Au^++H4SiO=AuH3SiO4 lgK=-1.65436+9611.21/T;Sn^4++4H3SiO4^-=Sn(H3SiO4)4;lgK200c=42.73。通过与Au-Cl、Au-HS以及Sn-OH络合物迁移能力的比较,表明在具地质意义的P睡EH条件下,A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普(LAM-ICPMS)技术对中生代锆石进行了详细的206Pb/^238定年研究。采用线扫描(Line scan)进样法减小了传统的剥深(Depth profile)进样法所引起的激光熔蚀分异效应;优化仪器参数可三ICP-MS对Pb和U的质量歧视效应。测得了精确的^206Pb/^238U比值及年龄。研究结果表明,均匀颗粒锆石的^206Pb/^238U比值测量精度为2%~10%,  相似文献   

19.
王万美  郑民奇 《岩矿测试》1994,13(2):125-127
样品经HNO3-HF-HCLO4分解发,在5.4mol/L的HCl介质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甲基异丁基甲酮同时萃取样品中的Se,Te.c Pd和Ni作混合基体改进剂,使用自制的涂锆石墨平台直接测定有机相中的Se,Te。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1×10^-9gSe,0.13×10^-9gTe;测定0.06μgSE、0.03μgTe的RSD(n=11)分别为7.0%和8.9%。  相似文献   

20.
周丽沂  张勤 《岩矿测试》1995,14(1):45-48
在0.2mol/L HCl-1.0mol/LNaCl-0.15mol/L抗坏血酸介质中,用电流氧化微分溶出计时电位法直接测定地质物料中微量Cu。富集电位-0.55V,时间20~40s;电极转速2500r/min;溶出电流0.2~1μA;记录电位范围-0.2~-1.20V;清洗电位-0.10V,时间10s。方法检出限0.2μg/g,线性范围2~400ng/ml,精密度(RSD,n=11,4.1μ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