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W.M.Keck基金会授予南加州地震中心120万美元开展地震预报可能性全球研究计划。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参与合作研究,并共享数字资料。据称,该项研究计划使南加州地震中心及其伙伴向设定的标准迈进了一步,该标准将帮助美国地调局和加州紧急事务管理局评价地震预报的有效性,从而将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报、地震工程和地震对策已成为各国地震工作的主体。地震预报的准确程度决定了这一主体的实际效益。地震预报对策又是主体的核心。当前,地震预报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向实用化方向发展,二是在实验场内观测研究或实验性的预报。前者,以日本预报可能发生东海地震为目标而制订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它囊括了预报对策到防灾、抗灾和救灾对策;后者虽不向社会发布预报,但为了控制可能产生的经济困难,美国制订了地震灾害减轻法。近年来,一些国家(希腊、墨西哥、秘鲁等)受地震预报误传或谣传造成骚乱的教训,世界地震学界制订了地震预报的实施法规,对预报者进行自我约束。可以说,地震预报正日益趋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邢台地震20年.20年前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在我国地震史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的地震,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邢台地震拉开了本世纪我国第四个地震活跃期的序幕.随着一系列大地震的发生,地震预报实践活动也由邢台震区迅速推向全国各主要地震活动区.地震科技队伍也在一次次大地震的袭击下,由分散到集中,不断成长壮大.在与大地震搏斗的日日夜夜里,广大地震工作者牢记周总理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在对地震预报茫然  相似文献   

4.
1.秘鲁是个多地震国家,仅在最近40年发生了多次大地震.2.1980年10月在阿根廷举行的国际地震预报和危险估价讨论会上,美国的布雷迪等人预报说,从1981年6月开始,秘鲁将发生一系列大地震.  相似文献   

5.
美国1977年地震灾害减轻法的一个目标是,将预测地震和评价地震危险的系统用于美国所有易发生大、中强地震的地区。1985年,美国地质调查局为内政部长制定了一项在加州南部实施雏样的运转地震预报系统计划。 1857年圣安德烈斯南部大地震可简单地看作是不断重复的地震周期中的最近一次地震。  相似文献   

6.
1995年1月17日的兵库县南部地震(M7.2)是日本第7个地震预报计划(1994~1998)才实施1年就发生的大地震,也是日本自1964年开始实施第1个地震预报计划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内陆大地震。在前6个地震预报计划实施期间曾发生过5次大地震。其中2次...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美国在中、南加州以及阿拉斯加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地震预报观测研究,其中部分成果(多为阶段成果)刊登在《技术报告总结概要》上。关于地震预报的报告主要包括:前震特征的研究;地形变的连续观测与研究;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参数的观测和研究以及地应力和重力等的观测研究。以下仅就前三个方面的近期进展情况及初步结果综合介绍如下:一、前震的某些特征按照莫尔纳(P.Molnar)的定义,发生在主震之前、距主震位置100公里以内的地震从广义上称之为前震。如果这种定义是正确的话,可能大部分较大地震(M≥7.0)之前大概  相似文献   

8.
由于一项法令促进和加快了个人和公共部门对灾害性地震的准备,南加州地震准备计划于1980年底开始实施。通过与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及邻近团体等组织共同制定的方案简称为“南加州地震准备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完善原来的计划和各种政策与目前紧急准备及灾害反应活动协调一致。此外,该计划将有助于发展和协调地震预报及警报系统,促进对地震预报的了解以及支持制定有关地震预报的启发性政策。特别小组与金融机构和宣传机构制定地震预报发布后的适用政策。这项工作很早就托交给加利福尼亚州,南  相似文献   

9.
南加州开展地震预报的准备短期预报是实用地震预报台网的主要目标。然而,要对可能是一次地震前兆的短临异常作出有效的判断,需要有长期基础资料、对某地区的构造格架的了解以及对作为预报目标的具体地震作出长期评定。由于认识到这种情况,美国从科学的角度普遍倾向于这样一项地震预报的战略,即通过对特定地区地震重复间隔的确定,逐步使长期地震灾害的评定工作过渡到长期地震预报,从而最终在最危险的地区进行详细的区域性监测,以作出中长和短临地  相似文献   

10.
十月廿五日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佐巴克(M.D.Zoback)博士和威斯康星大学的海姆森(B.Haimson)教授等一行三人去到滇西地震预报试验场,他们分别作了题为《美国地震预报的现状和进展》及《水压破裂与地应力测量》的报告。 佐巴克说,在地震预报研究中,要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那些地震危险性大的地方,比如美国在南加州,就集中了主要的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建立了密集的观测台网。根据  相似文献   

11.
地壳形变与地震前兆探索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地震》2012,32(2):22-30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中地壳形变观测技术、 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及地壳形变前兆观测研究进展。 1966年邢台地震后, 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经历了难得的成功、 更多惨痛失败和“地震不可预报论”等干扰, 发展曲折。 尽管2008年汶川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预报失败,但这两次和其他大地震前后GPS和其他观测得到的地壳形变表明, 大地震是有前兆的, 是可以预报的。 比较了我国地震预报所采用的主要的地形变观测技术和分析方法, 讨论了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点, 简要介绍了地壳形变地震前兆新近的研究结果, 重点阐述了GPS观测技术多方面的优势。 事实证明, GPS观测得到的汶川大地震前的形变异常或前兆, 是我国地壳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探索最突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一些地震学家正在寻求作出科学上合理的地震预报的可能性。而另一些人则关心着大众对地震预报如何反应(NationalResearch Council,1978;Geller,1997)。20世纪20年代,美国地震学会主席曾公开预报,南加州将在最近10a内遭受一次强烈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报由于尚处在探索阶段,1976年唐山大地震没有预报出来,地震发生后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唐山地震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地震谣言最为盛行.几乎举国上下,谈震色变,约有几亿人口采取不同方式避震.如在河北省滦县出现一起地震谣言,盛传“1980年要发生特大地震,唐山将由陆地变成大海”.又如1980年中美两国地震学家曾到云南省下关、河北省文安和霸县进行联合科学考察.不久,在群众中谣传美国人作了地震预报,要发生大地震,搞得这两个地区人心惶惶.1981年8月陕西省汉中地区暴雨成灾,又发现蛇过道、鼠搬家等一些动物反常现象,便出现要发生7至8级大地震的谣传.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1月至1982年2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0月20—24日,在阿根廷圣胡安举行的“国际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估价讨论会”上,美国矿务局的布赖恩·布雷迪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威廉·斯彭斯预报:1981年6月末开始,秘鲁近海将发生一系列大地震。其系列是: 1981年6月28日前后发生7.5—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30——42N,105——124E)自16世纪以来8次7.5级以上大地震发生之前的地震活动图象.发现在这些大地震发生之前的若干年(绝大多数不超过20年),都表现出一个M4(3/4)地震在某一范围內相对较集中活动的区域,然后在该区中部或边缘发生大地震。 唐山7.8级地震前,随着大地震发生时间的逼近,Ms4.0地震的震中分布,在大范围活动的基础上,分阶段地逐步自外围向主震震中收缩,然后发生大地震。这种地震活动图象的演变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的现象,对于研究震源性质、地震孕育过程和中长期地震预报等,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资料记载,自公元前1813年至公元1985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45次,其中8级地震19)次。这些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特别是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间,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相继发生了9次7级以上地震,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更为严重。据统计,在9大地震中共死亡近30万人。因此,实现地震预报,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成了地震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地震预报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南加州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和地震危险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善 《地震学报》1998,20(2):128-136
根据我们提出的断裂力学破裂模式,推导出了几个计算构造环境应力值0的公式(见文中公式(1)、(2)、(3)、(5)).根据这些公式,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区中小地震及美国南加州的中小地震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0值的大小和分布与大震发生的地点有密切的关系,即剪应力水平较高的地区将容易发生大地震,而剪应力水平较低的地区通常只发生小地震.震级大小与lg(0)统计上呈线性相关.依据0的空间分布,可以一定程度上确定地震危险区或潜在震源区;依据0值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粗略地估计大震发生的时间.根据0值在南加州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有3个地区应力值较高.其中,Goldfield地区是现今的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8.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19.
海城地震预报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20.
1989年至1999年10 a间在山西大同-阳高地区连续发生了3次中强地震,这是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叙述了大同盆地的监测能力及对大同-阳高3次中强地震的预报情况,指出短期判断与中期背景脱节,异常没有全面地掌握在某一级地震预报部门手中,似是当时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未能作出短临预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