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0,(11):4-4
10月25日晚当地时间21点42分(北京时间22点42分),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县巴盖瑟拉丹乡西南78千米处,南纬3.61度,东经9993度,震源深度为10千米。第二天,该地区又发生两次里氏6级以上的余震。北巴盖岛上有目击者看到海啸浪高3米,冲过海岸线约600米,导致当地一个村庄大部分房屋受损。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26日星期日格林威治时间零点58分53秒(当地时间7点58分53秒),在东南亚发生了灾难性的地震。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端以西250km的印度洋中。看来震源位于地壳内,其深度将近30km。震级为9级。按照现代的概念,地震是地下深处岩石完整性发生断裂(巨大裂缝),或岩  相似文献   

3.
梁斌 《海洋世界》2010,(6):70-72
1983年10月6日18点30分,"大庆236轮"自秦皇岛满载15449吨原油驶往黄埔港,11日6点20分,该轮正航行在广东汕头附近海面上,此时,该海域正刮着6级大风,海面上海浪滔天。"大庆236轮"的驾驶员注意到了在"大庆236"后面偏左方向,有两艘船正在驶近,其中一艘集装箱船很快就超过“大庆236”轮驶遗了,另一艘船名为“克拉巴特山”的印度尼西亚货轮9点35分驶到“大庆236”轮左舷正横0.3海里处。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的变迁对邻近海区潮波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区的潮汐和潮流分布具有如下显著特征: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的无点潮(方国洪,1986)和S2分潮的无潮点(王淑雪等,1987),以及五号桩海区属于规则全日潮区。 关于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无潮点的问题,自Ogura(1936)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本区潮汐潮流研究中倍受重视的问題。据方国洪(1986)的统计,迄今为止,反映在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渤海同潮图的文献已有20篇之多(丁文兰,1985;山广林等,1983;方国洪,1986;方国洪等,1985;方国洪等,1986;王淑雪等,1987;刘爱菊等,1980;孙文心等,1981;沈育疆,1980;侍茂崇等,1985;黄祖珂,1991;An,1977;Fang1986 Nishida,1980;Ogura,1936; ?opИc,1958)。从表1可以看出,历年来不同学者给出的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的位置各不相同,本文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黄河三角洲的变迁造成的。统计表明,在1855年至1984年间,近代黄河三角洲自套尔河口至淄脉沟口的年淤进速率为0.16km,挑河湾至宋春荣沟口为0.16km,而年淤进速率最大的五号桩区(即直接影响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区域)的年淤进速率达0.3km。海湾中的无潮点是入射的潮波与自湾顶反射的潮波叠加而形成的节点,由于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不断向海中推进,在黄河尾闾的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位置便有显著变化,这必然会使无潮点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然而表1中M2无潮点的不同位置并不完全是由于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引起的,由于表1中的多数无潮点的位置是数值计算的结果,而不同的人在数值计算中所用的边界条件和底摩擦应力的表达式及其系数又不尽相同,因此必然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这里值得指出的是王淑雪等(1987)的结果,这一结果是根据1985年8-9月在黄河口外几个站进行连续1个月的水位观测资料得出的M2无潮点位置,在此点上,M2分潮振幅仅为0.8cm。当然,由于渤海潮汐中存在着显著的天文一气象分潮(方国洪等,1986),故根据夏天一个月的潮汐资料分析得到调和常数与由长期(如一年)潮汐资料所得到的调和常数是有差别的,由此而得到的无潮点的位置仍会有一定的误差,但应该说,这一结果所给出的无潮点位置对于清水沟流路的单一顺直阶段的黄河三角洲岸线而言,已是最接近实际的了。既然黄河口的变迁是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变化的主要因子,那么自1855年以来由于黄河口的不断变迁使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題。至于黄河口外是否有S2分潮无潮点的问题,或者说,黄河口外曾存在过的S2分潮的无潮点现在是否已经消失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中也将讨论。 实测表明,在M2分潮无潮点附近的验潮站处,潮位的全日潮分量(即K1和O1分潮)作用突然增大,使黄河三角洲沿岸的潮汐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不规则半日潮→不规则全日潮→规则全日潮→不规则半日潮(表2)。近一百多年来黄河三角洲的变迁对黄河三角洲沿岸各站的潮汐性质的变化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也是本文将探讨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考察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的分布特征,对上述各问题加以探讨,为黄河口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塑料瓶和充足的水——这是印度尼西亚贫民窟居民获得清洁饮用水所需要的一切,此言论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非政府组织。通过使用一种叫做太阳光净水法,贫民  相似文献   

6.
朱瑾 《海洋世界》2008,(6):26-32
每当一次大的自然灾难来临的时候,2004年12月26日清晨8时55分发生的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就会被人重提。那次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海域突发的9.0级强烈地震而引起的印度洋沿岸的海啸,造成了30余万人丧生,经济损失达80亿美元。这一人类特大的灾难震撼了全世界,从此,海啸一词变得让人“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7.
卡里马塔海峡贯穿流将中国南海的低盐水输运到爪哇海,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印尼贯穿流)携带的西太平洋高盐水在印度尼西亚海(印尼海)交汇,二者通过混合、浮力强迫等过程相互作用.这改变了印度尼西亚海的水体热盐性质,影响局地海气交换和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热盐交换.依据卡里马塔海峡、龙目海峡和望加锡海峡的实测表层海流数据,采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FVC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东中国海三维潮汐潮流的数值模型,并模拟了该海域的潮波运动。通过潮流的数值实验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半日分潮流的最大流速值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且极值点出现的深度呈递增趋势;最大流速的流向从低纬至高纬右旋,但随经度增大会发生左旋,流向极值点深度随纬度增大会逐步减小。低纬度海区的全日分潮流最大流速值高于高纬度海区;最大流速的流向的变化与半日分潮流相同,但流向极值点深度随经度增大会逐步增加。在垂向上,半日分潮流最大流速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流速的流向在流向极值点深度的上层右旋(顺时针),在下层左旋(逆时针);全日分潮流的最大流速在垂向上呈递减趋势,其流向同样是在流向极值点深度的上层右旋,在下层左旋。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为世界海洋交通中心之一,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它北与马来半岛隔1.2公里宽的柔佛海峡,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连。南隔新加坡海峡与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相望。境内以新加坡岛最大,东西最长42公里,南北最宽22.5  相似文献   

10.
<正>三宝垄为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爪哇省商港和首府。华侨称垄川。临爪哇海,分新、旧两部分。人口约103万。市区沿海岸延伸5千米,是印度尼西亚仅次于泗水、雅加达的第三大港,是中爪哇省最重要的港口。三宝垄是一个繁忙的行政和贸易城市,众多办公大楼、商务中心、工业场地聚集在低地上,山麓一侧则坐落着许多带有美丽花园的房屋,是饱览城镇和海面景色的绝佳位置。城市有记载的历史是从公元15世纪到18世纪,许多迷人的古代和殖民时期的纪念碑仍旧保留至今。这个城市与中国有着难解的情缘,处处都有华人的印记,"三宝垄"的名字就起源于中国的航海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海(简称印尼海)位于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的海域,是全球最大的内潮生成海域.内潮耗散导致强烈的潮致混合,一方面将温跃层以下的海水卷入上层,降低印尼海海表温度,之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产生显著的天气和气候效应;另一方面对穿越印尼海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物质与能量输运也有着重要影响.自Ar-lindo计划以来,人们对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4年1月~2006年11月的"国际努加登沙层结与输运"(international Nusantara stratification and transport,INSTANT)计划以及2006年11月~2011年7月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观测"(monitoring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MITF)计划的实测数据,从长时间序列研究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变化。在望加锡海峡中,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周期信号分布非常丰富,涵盖潮汐、季节内、季节和年际信号。对于季节变化,东南季风期间温跃层深度上最大南向流速约为1.0m·s-1,而西北季风期间最大南向流速约为0.8m·s-1。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年际变化与尼诺3.4区指数(NINO3.4)呈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大约在NINO 3.4前1~2个月;水深150m以上,印度尼西亚贯穿流与偶极子模态指数(dipole mode index,DMI)呈负相关,200m以下呈正相关,在时间上较DMI滞后约1~2个月。季节变化的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前2个模态方差的总贡献率为97%,其中第一模态为65%,第二模态为32%;年际变化的EOF前2个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90%,其中第一模态为51%,第二模态为39%。季节变化的第二模态和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表征赤道印度洋开尔文波模态,该模态的空间结构在垂向会发生相位反转;季节变化的第一模态和年际变化的第二模态表征赤道太平洋罗斯贝波(Rossby waves)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 Ni?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模态,其垂向的空间结构变化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3.
渤海主要分潮的模拟及地形演变对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FVCOM数值模式,利用1972年和2002年水深岸线数据,分别对渤海主要潮波系统进行模拟,研究了水深岸线变化对渤海主要分潮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地形演变会引起各分潮无潮点位置移动和振幅的改变,其中M2、S2分潮黄河口附近无潮点位置向东北方向迁移20km以上,且渤海湾湾顶振幅减弱,莱州湾内振幅增强;K1、O1分潮位于渤海海峡附近的无潮点亦向东北方向偏移,移动距离为10km左右,且渤海湾湾顶振幅明显减弱。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敏感性数值实验,对导致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在岸线不变的情况下,水深变化导致无潮点向东北方向迁移;而岸线变化导致无潮点向东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4.
4种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蜂巢石斑鱼(Epinephelus merra)、鲑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ario)、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及黑边石斑鱼(Epinephelus fasciatus)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经核型分析,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核型一样,2n=48=4m 6sm 4st 34t,NF=62;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的核型一样,2n=48=48t,NF=48。由染色体数目2n=48可知,4种石斑鱼在鱼类系统中划分为高位类;由核型组成不同,可以将4种石斑鱼分为两大类: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属于一大类;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属于另一大类。此外,按总臂数多少来分,蜂巢石斑鱼与鲑点石斑鱼为特化类群:点带石斑鱼与黑边石斑鱼为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15.
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Zn(OH)42-在针铁矿(010)晶面的吸附结构和稳定性,得到了Zn(OH)42-吸附前后键长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Zn(OH)42-通过共用O原子在针铁矿表面发生吸附时,平均ZnbridgeO键长较自由Zn(OH)42-的平均Zn-O键长有增长趋势,而平均Zn-O键长则有缩短趋势;Zn(OH)42-在针铁矿(010)晶面进行化学吸附时,双角DC2吸附方式为优势吸附物种。各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2>SE1>DC1>SC1>SC2。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12月26日发生40年来最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另有上百万人流离失所。灾难波及七个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与马尔代夫。海啸灾区有: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印度南部泰米尔邦、奥里萨邦、安达曼邦和尼科巴群岛;马来西亚北部巴图、马尔维斯塔、柏恩维拉和迈阿密滨海地区;斯里兰卡东北部沿海城镇;泰国南部泰南普吉、甲比、攀牙、董里等七个省。这次地震和海啸灾难对东南亚几国的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各国水产品的贸易与出口。上述七个国家,渔业生产在本国经济中占有重要位  相似文献   

17.
几乎在所有介绍印度尼西亚的文章中,你可以发现都冠以“千岛之国”的雅称。或许是因该国有几千个有人居住的岛屿而称之;或许是国人概念中千岛则是众多岛屿的模糊量而获此雅号而称谓之。然而,从当今观点看来,给印度尼西亚冠以“千岛之国”的雅号甚为不恰当的。首先,印度尼西亚是个包括7千多个无人居住的无名氏岛在内共有13667个岛屿的国家,这其中约有6千多个岛屿有人居住,数  相似文献   

18.
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模型,建立北印度洋海域(31°~102°E,16°S~31°N)的M2和S2分潮潮波数值模式,研究北印度洋半日潮潮汐、潮流分布特征。对底摩擦系数进行数值试验,利用代价函数梯度下降法,得到分潮调和常数向量均方根偏差(RMSE)的变化曲线,逼近并确定最优的底摩擦系数。将采用该系数的模拟结果与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交叉点的调和常数数据、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及部分文献中的验潮站数据进行比较与验证,一致性较好。其中对比卫星数据的振幅偏差为2~4 cm、迟角偏差为7°~8°,与验潮站数据的振幅偏差为3~6 cm、迟角偏差为8°~9°。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北印度洋海域M2和S2分潮潮波传播特征和潮流椭圆的空间分布特征等。M2分潮潮波在阿拉伯海南部有1个无潮点,在波斯湾内有2个无潮点,最大振幅超过80 cm;潮流在西北印度洋和孟加拉湾中部大多为顺时针旋转,其余海域大多为逆时针旋转;流速在阿拉伯海东北部、安达曼海、波斯湾和孟加拉湾北部较大,最大流速为160 cm/s,其他海域较小。S2分潮的潮波传播特征、无潮点的位置和潮流椭圆的空间分布特征等都与M2分潮类似,但潮波振幅和潮流流速等都相对M2分潮较小。研究完善了北印度洋海域2个主要半日分潮M2和S2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密克罗尼西亚联帮国(FSM,或称密克罗尼西亚)地处烟波浩淼的西太平洋中部,是加罗林群岛中一个由600多个岛屿组成的主权国家。她在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北、关岛以南,位置从赤道至北纬14°,东经135°~166°之间的热带海区内。密克罗尼西亚首府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提取浙江近海的潮汐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opex/Poseidon(T/P)、Jason-1和Jason-2卫星24a的原始轨道及6a的变轨轨道高度计资料,对浙江近海区域内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到8个主要分潮(Q_1、O_1、P_1、K_1、N_2、M_2、S_2和K_2)的调和常数.比较卫星轨道交叉点处潮汐调和常数结果显示,8个分潮总体综合误差在原始轨道,变轨轨道及原始轨道与变轨轨道交叉点处的和方根RSS值分别为3.16、7.02、5.54cm;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及31个近岸验潮站得到的潮汐分布与21个验潮站资料结果进行比较,M_2、S_2、N_2、K_1和O_1主要分潮的多点向量均方根偏差分别为4.32、3.64、1.97、2.61、1.83 cm;本研究结果与前人数值模拟结果比较显示M2、S2分潮在对比点处的多点向量均方根偏差在11、8 cm左右,最后给出了浙江近岸及近海区域更为精确的5个主要分潮(M_2、S_2、N_2、K_1和O_1)的同潮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