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微生物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近年来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实验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着重指出关于实验模拟微生物对成矿元素的吸附、迁移和还原富集能力的最新观点和思路,包括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的可能途径、参与成矿的方式、成矿作用机理及与此相应的实验模拟等,并提出铀的微生物、有机和无机综合成矿机理综合实验模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乔海明 《矿物学报》2007,27(Z1):112
微生物成矿作为生物成矿作用一个分支是当今地学的前沿学科,是国际成矿作用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微生物能改变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促进元素的迁移和富积;另一方面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可吸附和吸收成矿元素,并在有利的部位直接沉淀和聚集成矿.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以其大矿量、低开采成本和开采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成为世界乃至我国目前的主要勘查对象.  相似文献   

3.
冀东地区元古宙多金属硫铁矿矿床地质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冀东地区元古宙多金属硫铁矿床成矿构造环境背景、喷气沉积岩地球化学以及矿床中大量矿化嗜热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 ,以及采用分子生物学对沉积记录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得知冀东地区多金属硫铁矿的形成主要由海底喷气沉积与嗜热微生物富集成矿作用所致。运用海底喷气成矿热流体活动 嗜热微生物吸附与新陈代谢 多金属硫铁矿床形成的成矿理论 ,指导该区硫铁矿找矿工作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和有机质在512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赵瑞全  秦明宽 《铀矿地质》1998,14(6):338-343,379
微生物和有机质成矿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外很活跃,而国同其在砂岩型铀矿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够深入,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和有机质成矿作用的分析,探讨了共在512层间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作用,以期对找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中部微生物与多金属结核的生成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阎葆瑞  张胜 《地质学报》1992,66(2):122-134
作者采用洋底水-岩-微生物相互作用系统的观点首次对太平洋中部洋底多金属结核开展了微生物成矿作用的研究。通过洋底各介质中微生物活动与多金属结核生成机制、成矿物质转化的微生物作用及化学作用对比模拟实验研究、观察和测定系统中成矿物质浓度及环境参数的变化,揭示了成矿组分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反应速度和演变方向;从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观点,论证了多金属结核微生物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式;提出了多金属结核微生物成矿阶段和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6.
乔海明  宋哲 《地质论评》2015,61(1):229-236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成矿作用研究前沿领域。本文以我国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床的有机质、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认为好氧微生物积极地参与了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氧化带铁的生物氧化作用催化了铀的氧化、溶解以及迁移,为铀成矿提供了重要的铀源条件。在氧化还原过渡带,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有机质生物化学作用的产物——轻烃和可溶有机物作为碳源,使容矿层地下水中硫酸盐发生还原作用形成硫化氢,地下水Eh降低和pH向弱酸性转化,导致铀的还原成矿和吸附成矿作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成矿     
微生物对生命元素如碳、氮、硫、氧和金属离子的代谢作用能显著的改变微生物周边的外部环境和其内部环境。在一系列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微生物参与了矿产的沉积(生物成矿)或参与了矿石和岩石的溶解(生物风化)。生物成矿作用有两个途径:一个叫生物诱导成矿,通过这个过程,微生物分泌出代谢产物导致了之后的矿物颗粒的沉积;另一个叫生物控制成矿,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在控制矿物成核和生长上起到了显著作用。微生物成因的矿物总体来说颗粒都很小和/或有着独特的同位素特征。最普遍的生物成因矿物有碳酸盐、硫化物和铁的氧化物。细胞表面和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的结构可以为离子的浓缩、聚合和矿化提供模板,并起到重要作用。地球材料的仿生合成帮助我们了解了在人工条件下的生物成矿机制。此外,在地质环境中生物成因的矿物还可以作为一种生物信号,用来重建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起源和演化。  相似文献   

8.
夏学惠 《矿物岩石》1994,14(1):83-89
高板河铅锌硫铁矿矿床是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带内大型矿床之一。作者在研究该矿床时发现大量黄铁矿生物组构,并以菌藻类矿化组构为主。该文通过黄铁矿生物组构及含矿建造内有机碳、硫同位素、微量元素等特征的研究,探讨生物组构与微生物成矿的关系。研究认为,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起了聚铁造硫作用,成矿与硫酸盐被还原后产生的H_2S的交代作用有关,矿床属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9.
冀东高板河锌、硫铁矿矿床中的微生物蔗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夏学惠 《矿床地质》1996,15(2):165-170
冀东高板河锌、硫铁矿矿床容矿岩石具有热水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点,而沿特定层位、一定的岩性分布的层状矿体,也证明该矿床具有热水沉积成因。作者在近年的工作中,于高板河矿床的硫铁矿层,发现呈席状产出的黄矿细球菌。丰富多彩的生物结构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该矿床中存在生物成矿作用。因此,高板河锌、硫铁矿床是海底热水沉积和微生物成矿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卢林 《化工矿产地质》1997,19(2):115-121
福建省前峰硫 多金属矿的形成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赋存于上石碳统─下二叠统船山组及栖霞组灰岩中,成矿作用是多期叠加的、复杂的。在与生物礁有关的沉积阶段,生物吸附提供了主要硫源,后期热液改造对沉积成矿作用有着继承性,区域动力变质热液及其派生的分泌、分异成矿热液,以及与岩浆有关的热液多期次参与矿床的变质改造,而这些热液活动均与政和 大埔深大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甘肃西秦岭地区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家庄铅锌矿是西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矿床类型是以白铅矿、菱锌矿为主的碳酸盐型,是区内有别于硫化物型的一种新类型,野外难以识别.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发现,反映了该区成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说明泥盆系铅锌矿带继续向西延伸,含矿层位向西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新的成矿类型.因此,要用新的找矿思路重新认识区内成矿环境,用新的我矿模型指导地质勘查,以取得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 ,提出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概念。从大喜马拉雅构造域及其成矿效应出发 ,通过构造域对矿集区的控制作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深部过程与成矿效应的分析 ,从而较全面地评价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资源潜力和需要进一步工作的重要成矿带或矿集区。通过分析认为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内强烈的壳幔物质交换 ,下地壳翻天覆地的物质和流体交换 ,导致了在同一构造地质单元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超大型矿床的存在。并对多个重要矿床类型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观点 ,如西藏甲马铜钼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 ,云南羊拉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也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矿床等。在喜马拉雅构造域内形成的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期矿床大多和大陆地壳深部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所形成的矿床矿物组合及成矿元素组合复杂 ,特别是矿石中钴、银元素含量较高 ,许多矿床中银、钴已经作为主要成矿元素。最后明确提出了青藏高原主体及东缘重要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3.
海相沉积成因的黑滑石矿床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新的成因类型矿床,本文除着重介绍在川东南发现的海相沉积成因的黑滑石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外,还引进非金属矿床含矿建造和成矿系列的概念,提示黑滑石矿及与其共生伴生的其它非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薛顺荣  胡光道  丁俊 《云南地质》2001,20(4):411-416
随着地表露头矿,易识别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GIS高新技术普及应用,为成矿预测展示了新的前景。本文通过成矿预测发展历史的回顾,概述今后一段时期地勘行业成矿预测的主要思路: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借助GIS技术,实现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动态化和可视化多源信息综合预测找矿,为普查立项提供依据,并提出了具体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成矿体系专家系统的初步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次研究初步建立了数字化和系统化的中国成矿体系专家系统,在上一轮研究深入总结中国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成矿作用基础上,对每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及亚系列)予以统一编号、详细描述,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并新设计、增加了若干功能,以便查阅和使用,可为地质大调查和矿产资源的勘查、管理工作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准噶尔中酸性浅成岩金、铜成矿系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酸性浅成岩金,铜矿床是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一个重要的新成矿系列,通过总结有关中酸性小岩体及其典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将该成矿系列划分为浅成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类夕卡岩型铜钼矿,细脉浸染型(斑岩型)铜,金矿及隐爆角砾岩型脉状铜矿等基本矿化类型,并探讨了有关典型矿床的REE特征,建立了该成矿系列的总体成矿模式,认为该成矿系列受控于海西中晚期的中酸性浅成小杂岩体,其岩石化学成分,REE特征及成矿作用方式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腾冲-梁河地区Sn、Cu、Pb、Zn等元素成矿规律明显,找矿标志清楚。由东往西划分为四个次级成矿带,各具有不同矿产组合或典型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归纳5种成矿模式。初步建立该区矿床找矿模型,为今后矿产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重点论述天头山铜金矿带及外围与沙桥硅化破碎带成矿特征,对区内成矿条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成矿构造研究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综述了成矿构造研究方法的本质及在区域成矿学、成矿定位机制研究、成矿动力学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并以江西洋鸡山金矿、湖南沅陵沈家垭金矿和江西东乡铜矿的成矿与找矿预测为例,阐述了成矿构造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新成果,从成矿构造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成矿构造研究法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赵思传  罗泽雄 《云南地质》2010,29(4):404-408
南沙金矿处于滇黔桂"金三角"西段滇东南金成矿区富宁—广南成矿带。已发现金矿体10余条,远景可达中—大型规模。矿体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微细浸染状结构。低温气水热液控矿断层的次级破碎带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