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水提取的安络小皮伞多糖粗品中,含蛋白质15%,经Fchling试剂分级和甲醇分级,得含蛋白质6.5%的甘露聚糖F_(P1),再经sevag法脱去游离蛋白质,含结合蛋白质为6.3%。结合蛋白质经氨基酸分析含15种氨基酸;用温和碱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结合蛋白是由两条肽链组成,分别通过糖——丝氨酸苷键和糖——苏氨酸苷键与糖结合。  相似文献   

2.
陈素丽  陈清西 《台湾海峡》1997,16(2):201-204
用化学修饰剂pCMB、NBS、K试剂修饰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酸性磷酸酶(ACPase,EC3.1.3.2),在修饰剂作用下,酶活力明显下降,健康虾酶对修饰剂的敏感性(NBS除外)大都在于病虾酶。修饰酶的紫外280nm吸收光谱以及荧光340nm发射光谱的变化,表明酶活力下降的同时酶构象也产生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酶分子的半胱氨酸残基、色氨酸残基以及门冬氨酸、  相似文献   

3.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痕量硒及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 测定海水痕量硒,并利用KBH4 对Se( Ⅳ) 和Se( Ⅵ) 的还原能力不同,以6mol/dm3HCl 将海水中Se( Ⅵ) 还原为Se( Ⅳ) 再经氢化反应而测定其形态浓度。以正交设计法对HGAFS法测定硒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在佳化条件下本方法测定溶解态硒的检出限为0 .072μg/dm3 ,对1 .00μg/dm3Se 浓度的样品变异系数为±2.3 % 。标准曲线表明,在0~25μg/dm3Se 浓度范围内有理想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直接测定海水中的溶解态总硒、Se( Ⅳ) 及Se( Ⅵ) ,回收率为99 ±2 % 。  相似文献   

4.
异硫氰酸苄酯(BITC)的抑菌试验表明:BITC对3种海洋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T108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204株和异单胞菌Altermonas.sp.E113株)的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4.0,1.0和2.0mg/L,50%抑制该3种海洋细菌生长(相对生长率)的浓度分别为2.67,0.37和0.44mg/L。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生长过程中锰、铁、镍、铜的通量(FMn),FFe,FNi,FCu)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结核生长过程中Mn,Fe,Ni和Cu的通量都是波动性的;2.FMn与FFe,FNi,FCu均呈正相关性;3.结核的元素通量与结核的成因类型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并记录了海底缺氧事件;4.结核的元素通量存在区域性差异,是沉积环境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曾呈奎  陆保仁 《海洋与湖沼》1996,27(1):23-28,T001
在研究中国真马尾藻亚属Subgenus Sargassum刺托组Section Acanthocarpicae团伞托序亚组Subsection Glomerulatae宾德系Series Binderiana宾德种群Species Group Binderia过程中,发现该种群新种3个,它们是中间马尾藻Sargassum intermedium Tseng et Lu sp.nov.,模式标本于1  相似文献   

7.
采用加速器质谱法测定了东太平洋海盆CC区3个多金属结核和中太平洋海盆北部1个多金属结核中(10)Be的质量活度(比活度,下同)随径向深度的分布。论述了(10)Be-加速器质谱法测定生长速率的步骤。使用该法测得这4个多金属结核的生长速率分别为7.5,2.7,9.6和1.5mm·Ma(-1),这些数据接近其他作者利用(10)Be法测定的世界各大洋多金属结核的生长速率。还研究了(10)Be法测定的生长速率与多金属结核m(Mn)/m(Fe)比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的痕量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滚筒式自动采样器采样,研究了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分布变化及富集状况。并通过颗粒痕量金属/颗粒Fe比值计算,探讨了痕量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u,Pb,Zn,Cd在微表层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2.3,1.4,3.0和1.9颗粒态Fe,Mn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1和0.9。各种金属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有各种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滚筒式自动采样器采样,研究了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分布变化及富集状况。并通过颗粒痕量金属/颗粒Fe比值计算,探讨了痕量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u,Pb,Zn,Cd在微表层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2.3,1.4,3.0和1.9。颗粒态Fe,Mn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1和0.9。各种金属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有各种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生长过程中锰、铁、镍、铜的通量(FMn),Ffe,Fni,Fcu)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结核生长过程中Mn、Fe,Ni和Cu的通量都是波动性的;2.FMn与Ffe,Fni,Fcu均呈正相关性;3.结核的元素通量与结核的成因类型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并记录了海底缺氧事件;4.结核的元素通量存在区域性差异,是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1.
野生对虾与养殖对虾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脂肪酸的组成类似于其他的海洋动物,即雌、雄虾的肝胰脏和肌肉中,棕榈酸(16:0)和n-3族高不饱和脂肪酸(如20:5n-3和22:6n-3)占优势。野生虾体内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多于养殖虾。野生虾肝胰脏中主要脂肪酸为16:0(20.0~22.5%),18:0(2.5~2.9%),18:1 n-9(12.3~14.0%),18:2 n-6(2.4~2.6%),20:5 n-3(6.1~6.6%)和22:6 n-3(7.1~7.5%)。肌肉中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大致与肝胰脏中相同。养殖虾中除了18:2 n-6(6.3~13.0%)高于和16:l(3.6~4.2%)低于野生虾外,其余的基本类似。野生虾比养殖虾有较高水平的n-3族和较低水平的n-6族不饱和脂肪酸,且野生虾n-3/n-6族脂肪酸的比率同样大于养殖虾。  相似文献   

12.
中性糖作为有机质的重要组分,其丰度和组成对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和降解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在对2009年和2010年采集自东海的24个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和中性糖组成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性糖及其组分在指示东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和降解程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和中性糖(NS)含量较高,分别为66.8—1441.7?mol/g和0.40—4.87?mol/g,平均浓度分别为(409.4?55.2)?mol/g和(3.07?0.31)?mol/g,NS占有机碳的碳摩尔百分数为1.88%—8.93%;随着沉积物粒径增大,TOC、NS含量降低,NS中的葡萄糖组分摩尔百分数增大,而半乳糖、甘露糖和木糖组分摩尔百分比减小,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程度增大。同时发现,葡萄糖和海藻糖的摩尔分数之和与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的摩尔分数之和的比值可作为判断沉积有机物降解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沉积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取传统的醇沉水溶的工艺提取了深海细菌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EPS),使用过氧化氢作为损伤剂建立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体外氧化损伤模型。在安全剂量下评价EPS的体外神经保护活性,确定16种活性良好(细胞活力>90%)的EPS。16种EPS的成分分析结果如下:1)16种EPS的分子量分布呈三段式,分别为>200 kDa, 10~200 kDa和<10 kDa; 2)16种EPS单糖组成中除甘露糖、葡萄糖外,还有稀有单糖氨基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氨基半乳糖、半乳糖、岩藻糖; 3)EPS的总糖含量为14.06%~21.40%,蛋白含量为10.66%~31.05%,硫酸基含量为2.91%~26.53%。通过对相应菌株进行16SrDNA全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比对,完成了活性菌株的鉴定,通过MEGA7.0和Figtree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结果表明,16株深海细菌归属于3门8科9属16种,分布在三个门类:厚壁菌门(Firmicutes, 9/16),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6/16)和...  相似文献   

14.
多棘海盘车幽门盲囊极性脂和脂肪酸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幽门盲囊中总脂、极性脂及脂仿酸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脂含量占湿重的7.85%。磷脂中PC、PE、PS含量较高,PI和DPG含量较低。主要的脂肪酸是16:0,18:0,18:1(n=9),20:1(n=9)。20:1(n=7),20:4(n=6),20:5(n=3),22:6(n=3),占总脂肪酸的74%以上。其中以20:1(n=9)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龙须菜和扁江篱多糖的组成及其抗肿瘤效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于1985-1987年期间用冷水和热水对采集于青岛的龙须菜和扁江篱的琼胶型多糖进行提取。两海藻的热水提取多糖都通过DEAE-SephadexA50色谱桩用热水和不同浓度NaCl深液前后进行洗脱分级。龙须菜和扁江篱多糖的主要级分分别为0.5mol/L和1.0mol/LNaCl洗脱级分。对各级分做化学分析及IR和^13CNM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龙须菜多糖由琼二糖、琼胶糖前体和6-OCH3-琼二糖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发育早期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采用GC/MS法等方法分析了褐菖鲉的受精卵、初产仔鱼、前仔鱼期和后仔鱼期四个阶段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总氨基酸含量从受精卵至初产仔鱼显著下降、前仔鱼期又显著回升、至后仔鱼期再次呈显著下降(P0.05);(2)总游离氨基酸量以初产仔鱼最高,是受精卵的10倍,各期的游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值为1.4%—20.0%;(3)受精卵中以DHA、C16:0两者实际含量最高,分别为104.88 mg/g和68.74 mg/g,C18:1n-9和EPA次之,分别为41.23 mg/g和27.23 mg/g;(4)褐菖鲉内源性营养阶段被选择性消耗的主要脂肪酸依次为C16:0C18:1EPADHAARA,就脂肪酸的利用率而言MUFASFAPUFA;(5)褐菖鲉仔鱼在开口后的外源营养阶段对脂肪酸的利用率为PUFASFAMUFA,其中DHA相对EPA和ARA被选择性消耗。研究表明,褐菖鲉受精卵的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比值符合海水鱼类沉性卵的特征,褐菖鲉在早期发育不同阶段对脂肪酸消耗具有不同的选择性,C16:1、C16:0、C18:0和C18:1是褐菖鲉早期发育的主要能源物质,在褐菖鲉开口饵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紫菜胶与紫菜琼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煣  史升耀 《海洋科学》1994,18(1):48-52
研究了坛紫菜所含多糖的年率、性质和组成。用水直接提取的多糖产率为5.45~6.89%,无凝固性,含SO412.73~14.08%,含3,6-AG9.98~12.12%。经碱处理后提取的多糖产率为4.9~9.5%,最高的达19.1%,它能形成很好的凝胶,其凝胶强度达750~1100g/cm^2,含SO40.20~0.75%,含3,6-AG40.28~43.04%,它的红外光谱和^13C-NMR波谱与  相似文献   

18.
角毛藻属(7株)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5±1°C,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七株角毛藻(Chaetocerosspp.)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七株角毛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其主要脂肪酸为14:0(3.0-24.92),16:0(8.2-28.5%),16:1n-7(16.0-42.3%)和20:5n-3(4.2-10.42),其中B13的20:5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0.4%  相似文献   

19.
海带渣是海带加工中的固体废弃物,将其资源化利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海带渣为原料,糖化液的总还原糖质量浓度、单糖组成和小球藻培养效果为主要评估指标,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海带渣酶解的影响,以及海带渣资源化利用培养微藻工艺的可行性.结果 显示:(1)粗纤维和灰分是海带渣主要组成成分;(2)常温常压稀硫酸预处理...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Informationontheorganiccarbonbudgetofpond-culturesystemsisindispensableforrealizingboththestatusofmaterialcyclinginthesystemsandforevaluatingtheefficiencyoftheculturepractice.Manyarticleshavebeenpublishedonthistopicinterms'offishPOnds.Accordingtothemethodused,theymaybedividedintotwocategories:onewastosubtractthetotalorganiccarbonoutput(planktoncommunityrespiration,sedimentcommunityrespiration,culturedanimalproductionandtheirrespiration)fromtheirtotalincome(phytoplankton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