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北太平洋几块锰结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锰结核,也有人称作多金属结核、锰团块、锰矿球、锰瘤(或锰结瘤)等,即是以锰或铁、锰为主兼赋存有铜、钴、镍等多种稀贵金属的结核状矿石。深海(大洋)底锰结核分布范围广,世界几个大洋中3000—6000米海底多有分布。其中以太平洋底最为富饶,蕴藏量巨  相似文献   

2.
历次发现的重金属泥与硫化物矿床人类自古以来,在资源方面对于海始终抱有无限想像,并寄托着莫大的希望。到今天,由于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过去曾是一片处女地的深海底也已经有可能接触到了。那么,在1,000~5,000米的深海底上面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资源呢?海底存在有锰结核这已是人们所熟知的了,后来随着调查研究的不断进展,含有多种有用金属的重金属泥和金属硫化物矿床遂逐渐被发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据1983年12月28日日本京都新闻报道,日本科学技术厅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于12月27日在青森县海域的日本海海底真的看见了含有铁与钢等金属的、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资源的热水矿床的喷出.发现地点在西津轻郡深浦盯卢作崎西方约70公里.该技术中心为调查1983年日本海中部发生的地震震源,使用无人操纵电视摄影机于水深约3000米处海底摄影时,发现约有15平方公里范围热水在喷出.热水喷出直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东乌旗铜、银多金属成矿带成矿类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建平 《矿产与地质》2003,17(2):132-135
阐述了内蒙古东乌雄铜、银多金属成矿带不同类型铜、银多金属矿成矿特征,根据矿床控矿条件,表明前中生代基底的沉积建造反映海底火山活动强烈,并有成矿元素相对密集的层位;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促使铜、银多金属组分随岩浆侵位,从地便深部带出或从地先中活化品进入到成矿流体。指出该成矿带存在海底喷气沉积型铁铜多金属矿床和次火山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大宝山是闻名全国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区.其矿床成因,众说不一.笔者在矿区工作期间.发现矿床具有许多海相火山沉积成矿特征并参阅了广东省705队有关矿区的资料,认为不失为一个典型的海底火山沉积多金属矿区.  相似文献   

6.
<正>德尔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与基性、超基性火山岩有关的海底喷流——沉积成矿(温德清等,2006)。探明铜矿石4300万t、铜平均品位1.28%、铜金属55万t,共伴生有价组分:锌金属  相似文献   

7.
甘肃某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西翼的中西段,河西系酒泉—青海湖沉降带的北侧,酒泉金佛寺花岗岩体与志留系侵入接触带中.该多金属成矿带长达十几公里.主要为钨钼铅锌铜等多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8.
梁华英  喻亨祥  曾提  莫济海 《矿物学报》2007,27(Z1):151-152
近年来在冈底斯矿带发现了大量斑岩铜矿床,形成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冈底斯矿带南部除发育碰撞期后的斑岩铜矿床外,近年来还发现了一大批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铁矿床、金-铜矿床、金-银矿床等,形成了-条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多位于斑岩铜矿带北侧,东西方向长约600公里,南北宽100多公里.这表明冈底斯矿带不仅是一条巨型斑岩铜矿成矿带,亦是一条资源潜力巨大的铁-铜-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带.此外,在冈底斯矿带北缘也发现了大型规模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及大规模的矿化指示标志,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又称细脉浸染状铜矿,是国外最重要的铜矿工业类型之一.这种矿床常呈大型网状脉产出,规模很大,矿石储量可达几亿到几十亿吨.此类矿床一般品位较低.多数矿床原生矿石含铜在0.4%以下,少数可达0.8%或略高,次生富集带含铜可达2%.除铜以外,矿石还含有0.00n%的铜以及银、金、稀有元素等有用组分.据外刊报道,由于矿石中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石工艺性能稳定,金属回收率高,同时便于利用最新矿山设备进行机械化露天开采,所以尽管有用组分含量低,但开采细脉浸染型矿石的赢利率仍是很高的.例如在智利、秘鲁和美国,从斑岩铜矿贫矿(含铜0.8~0.9%)获得的金属成本,与铜品位高二到四倍的黄铁矿型和含铜岩矿床相等.又  相似文献   

10.
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是继大洋铁锰结核和富钴结壳之后发现的叉一巨大具有开发远景的海底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海底矿产资源特征,总结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找矿标志,初步建立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描述性找矿模型,并开展了北大西洋中脊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预测工作。证据权预测结果表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分布与水深地形、地球物理、海底扩张速率、沉积物厚度、海底火山地震等标志有很大的关系。预测结果与已有热液点具有较好的叠合度,预测方法、预测模型具有可信度及可操作性,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乃庙铜钼矿区位于华北板块与内蒙古海板块的交接地带.白乃庙为一古岛弧. 据内蒙103地质队的资料,该矿床分南北两矿带,二者相距700~900米.矿体走向近东西,断续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已知由十二个  相似文献   

12.
地中海西部的Tyrrhёnien海是一个构造十分复杂并且正在发生大洋化的现代海盆,其发展史似乎受到向Cala-brais岛弧之下俯冲的Ionien洋壳的控制.各种成分的陆地火山及海底火山在整个地区广泛分布(碱性、钙碱性海底拉斑玄武岩).位于意大利Naples和stromboli之间的Pali-nuro海底火山屹立于Calabrais大陆边缘的海岸地带,高出海底近3000米(最大海拔高度约70米).这座在更新世形成的海底火山主要由钙碱性及碱性熔岩组成.但是,对其形成的机理及其构造性质尚未取得一致看法(岛弧作用或盆地活动边缘的膨胀作用).然而无论其成因如何,这座火山的形成无疑受到了板块俯冲作用的控制.人们曾在这个火山系统的若干个火山口中进行取样、钻探)得到了大量块状硫化物和矿化淤泥的标本.其中矿物共生组合主要有铜的硫-砷化物(如块硫砷铜矿、砷黝铜矿等)、自然铜(?)、自然银,辉铋矿、辉锑矿、黄铁矿及重晶  相似文献   

13.
阿尔泰多金属矿带是世界上著名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该带向东延伸至中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金、铜、多金属矿分布广泛.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受矿源层约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是最基本的成矿作用;金矿主要为火山热液型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类型.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着手,分析它们的控矿条件和成矿历史的演化,探讨了金属矿床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宣志 《地质论评》1996,42(6):564-565
大洋多金属结核的海底照片主要用来计算结核覆盖率,了解结核形状等,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以往靠人工解译,工作量大、费时长,照片蕴含的信息难以充分提取和利用。NIRS是一个海底多金属结核图象处理系统,能完成从照相底片输入,图象处理到成果入库的全部处理。系统在IBM486机上运行,可船载到调查现场,并已在1994年地质矿产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对太平洋海底调查的DY85-3航次中使用。经查新表明,NIRS是国内外第一个在该领域已用于海底多金属结核工作的实用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最近,沉睡亿万年的中太平洋北部5000米深海底,受到中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注。每隔6秒能自拍30米距离的海底照相设备摄下了大量海底实况;无缆取样器从海底取回600多公斤的锰结核样品;各种分析仪器测出大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数据。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锰结核是分布在水深3000—6000米海底表层的一种矿产资源。它以储量丰富和富含铜、钴、镍、锰、铁等元素而著称。全世界储量约3亿万吨,太平洋占一半以上,尤以中太平洋北部最多。仅太平洋锰储量就够人类使用3万年。目前美、苏、日、西德等国通过太平洋锰资源的勘查,已先后获得国际海洋组织认可的开采权。  相似文献   

16.
柞水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方维萱 《矿物学报》1999,19(3):349-357
本文主要讨论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特征,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银,铜主要富集于不同成分的沉积纹层过渡部位、斜交层面的密集劈理区、S形,X形裂隙构造中,本矿床的成矿成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成矿期,五个成矿阶段,泥盆纪海底热水同生沉积成矿期中,第一阶段为菱铁矿-铁白云岩热水沉积-交代成矿阶段;第二阶段为银-多金属海底热水混合同生沉各成矿阶段;第三阶段为铜、银-铜、钡海底热水同生沉积成  相似文献   

17.
内蒙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的地质建造与控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国富 《矿产与地质》1996,10(2):120-125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孟恩陶勒盖一带是锡、铜多金属和贵金属矿产成矿有利地带,矿化主要富集在二叠系中。区内二叠系是一套海底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建造,属浅-半深海的弧-沟系海底火山活动频敏动荡的裂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承德市超贫(钒钛)磁铁矿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贫磁铁矿,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即达不到现行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边界品位要求,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含铁岩石的统称。承德市超贫(钒钛)磁铁矿,成矿母岩为超基性岩体和基性岩体。矿石品位一般为TFe l4%~18%,mFe 6%~12%。该类型超贫磁铁矿床一般规模均较大,延长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宽可达几百米,多为大中型矿床,具有品位相对稳定的特点。矿石以半自形粗粒结构,海绵陨铁结构为主。经调查全市超贫磁铁矿资源储量为45.37亿吨,其中普查、详查和勘探的资源储量约6亿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地质调查所以及“矿研”钻探工业公司等单位于1975年研制成功能在水深300米的海底钻进1米的小型海底钻机MD300PT之后,又于1977年9月—78年3月研制成了MD500H大型海底钻机。日本地质调查所根据工业技术院的特别研究项目于1978年6~7月在山阴近海的隐歧诸岛周围进行海底地质调查。在水深81米~490米的海底使用MD500H成功地从4个取样点获得了岩芯,这是从原达数米的表层沉积物下面采取的数米长的岩心,充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电源是使用蓄电池组装于钻机体内,所以能从船上用声波发出钻进指令或  相似文献   

20.
王晓媛  曾志刚 《矿物学报》2007,27(Z1):362-363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Modem Seafloor/Subma-rine Hydrothermal Activity)是普遍发育于海底活动板块边界和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大洋与地壳之间能量和质量交换的主要执行者,其产生的巨大热量是不可忽视的能量来源,Lowell等.(1995)的初步计算表明海底热液活动传送的热量占地球总热通量的25%.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一个突出表现是高温的热液流体从海底喷出,被周围的海水稀释104~105倍(Lupton等,1985).在热液流体和周围海水混合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沉淀和氧化反应,充满颗粒物的热液柱上升几百米甚至1000m(Gendron等,1993),然后向侧面扩张,最终形成一个明显的具有好几千米空间尺度的水文和物理化学层,这为我们寻找海底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和新的热液喷口位置提供了一个放大镜.在对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热液流体与大洋沉积物和玄武岩之间的相互作用、热液柱中各种元素的迁移、沉降和吸附等地球化学行为是影响化学元素全球循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