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一直是地震预报中处理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特别有效。本引进了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处理方法一证据理论方法,介绍了如何用该理论表达地震预报问题。讨论了应用其D-S合成规则进行预报的一般过程,并根据地震综合预报的特点,提出了加权的D-S规则。研究结果表明,证据理论应用于地震预报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七─—地震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及综合预报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我国在地震前兆观测及其预报探索继“六五”地震前兆清理攻关、“七五”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以后,选择了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难点即地震短临预报阶段的前兆标志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震预报研究的有关问题,提出在继续推进地震短临预报科学研究的同时,应重视并加强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并将其作为地震预报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地震预报科研课题的组织形式,加强对区域性,地区性地震预报方法,前兆机理及其理论模式的探索研究;加密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台网及前兆观测台点,淘汰低效能的前兆观测手段或台项;努力提高地震预报队伍的素质,培养和造就高级预报人材。  相似文献   

4.
在物理定律基础上建立预报理论的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物理定律基础上建立预报理论的方案大中康誉为了实现地震预报,观测是一个重要的支柱,而另一个支柱就是地震预报理论的建立和系统化问题。如果确立了预报理论,就能够对预报观测、前兆的判定、地震发生的预测等提出科学根据和合理的指导方针。因此,要确立有科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效能评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鸣津  陈献忠 《地震》1994,(5):31-35
以前的各种评价地震预报效能的方法只考虑预报意见对应实发地震情况,而未顾及预报意见本身中所预报的区域的大小、时间的区间的长短和震级的范围对评分应起的作用。本文首先评价地震预报本身的确定率,而不管此预报意见未来是否报准了地震。其次是本文给出了实际发生的地震超出预报意见所限定的范围时地震预报报准率的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地震预报成功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延兴 《地震》2002,22(3):15-20
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1996-2000年我国地震预报的平均成功率(R值)为0.330,总的预报水平仍是较低的,预报的成功率是不稳定的,漏报和虚报的比例还相当高。中指出,制约我国地震预报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地震预报是经验预报,由于受到人局限性与制约,预报水平很难有质的提高;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理论基础,还没有形成以理论模型为指导的预报方法和预报体系;基础观测系统薄弱,尚不能提供随时空变化的各种“物理场”的信息。分析表明,地震活动与地震孕育发生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地球动力学,天体动力学,地球化学三大学科领域。与此有关的学科主要有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天体物理学,应从这五大学科中重点研究与地震活动,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基础理论,以及地震触发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保证地震预报工作的需要,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监测工作,从而获得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地壳水平,垂直运动速度场,中国大陆重点地震监视区的重力场,地球磁场,应力场,地壳热流场等随时空化的信息。为提高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需建设三支高素质的地震工作队伍,即地震预报专家队伍,基础理论研究专家队伍和监测队伍。  相似文献   

7.
前言     
《地震》2004,(1)
为加强地震预报工作 ,整合地震预报的力量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于 1999年 8月成立预报部。预报部是在中心原第一研究室 (全国震情分析预报室 )和第十研究室 (首都圈震情分析预报室 )基础上 ,将中心其他专业研究室的预报力量整合到一起成立的。预报部的方向是 :坚持边预报、边研究、边提高的方针 ,努力探索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 ;发扬中国地震预报的优良传统 ,有选择地吸收国外的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 ;立足实践 ,扎实工作 ,建立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地震预报研究队伍 ,力争在地震预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并在减轻地震灾…  相似文献   

8.
室内构造变形物理场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力强  刘天昌 《地震地质》1995,17(4):357-362
建立一个完整配套的室内地震预报实验场观测系统是深入进行地震预报理论研究,提高物理预报准确率,检验各种预报方法的重要手段。为此,设计试制了一套多通道、高分辨率、宽动态、宽频带的数字化实验观测系统。该系统可以联接多种传感器,用于多参数物理场的同步动态观测  相似文献   

9.
滑动可预报模型,时间可预报模型和双限随机应力水平模型是三种相关的地震预报唯象模型。对于一个指定地区,用哪种模型更合理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两地震预报模式适用程度的数值分析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合理地鉴别出氖要用的地震预报唯象模型是否适用于指定地区的地震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我国地震预报的实践及当前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预报进步的几点建议:①继续坚持并强化现行地震预报管理体制,不断改进经验性和统计预报的方法,努力作好震情监测预报工作,为防震减灾再做出一些有减灾实效的预报。②制订中国地震监测预报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努力提高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水平。③探索地震动力(物理)预报的途径。④培养一流的地震预报科技人才,开展地震预报的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1.
搜索理论与建筑物评估和标记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救援支持系统的含义、搜索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倒塌建筑物救援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我国现有倒塌建筑物评估的现状,认为应当在适当时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建筑物评估和标记,认为目前我国应当借鉴国外救援行动有关的建筑物评估与标记方法;讨论了建筑物倒塌救援的搜索方法和程序;介绍了国外建筑物倒塌救援标记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半世紀來,水文学在發展的过程中已進入了定量分析的途徑;工程師們曾用各种經驗性的方法依據降水的资料推演河槽裹水流的現象,以应各种工程建設对於水文分析的要求。但是对於降水集流的过程始終祇有一些零星、片面的数值分析,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因此阻碍着水文学在理論与应用方面的發展。作者曾用流体力学的分析法初步建立了降水集流的理論系統,把降水集流的过程分為三個階段:雨降地面逕流的產生、地面流、槽流之滙集,分别予以分析。本文便是其中第一階段,亦即最基本水文現象的分析。这些建立了的理論可以用為指導各种水文分析的南針,用為評論各种水文計算法的依據,並可用以創造一种近似而合理的方法,从降水資料推算逕流資料。本文中作者貢献一套理論,以分析地面點上降雨產生逕流的过程,揭發了基本水文現象的本質,最後並列舉实例的計算。早年郝登(R.E.Horton)曾依據郝納(W.W.Homer)的地面流实驗資料建立了一套在小地域內降水和逕流關係之理論,其後学者們根據他的理論和方法,用人工降雨法或流域資料实測法來確定降水和逕流間的關係。郝登的分析並没有从準確的動力学观點出發。在实際分析中發生了欠缺理論基礎的根本問題。这方面作者持着不同的意見。本文中根據作者的理論指出了郝登分析法的癥結所在,並估計了人工降雨实驗法的实用價值之限度。波達闊夫曾建議暴雨逕流之一种計算法,引起了苏联学者的廣泛討論,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見。作者於文中指出了波氏等方法發生問題的症結所在;並用实例計算和作者的方法比較,說明了波氏法在实用中的準確限度。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existing damping theories are briefly review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damping theories, a new kind of damping theory, i.e., the time-delay damping theory, is developed. In the time-delay damping theory, the damping force is considered to b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increment of displacement. The response analysis of an SDOF time-delay damping system is carried out, and the methods for obtaining the solution for a time-delay damping system in the time domain as well as the frequency domain are give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esults from different damping theories shows that the time-delay damping theory is both reasonable and convenient. Supported by: Key Project in Nin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 Seismoligcal Bureau  相似文献   

14.
近表磁异常与油气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科学界关于油气产区与近表磁异常关系的研究进行论述。认为国外一些科学家提出的磁亮点以方法以及钻探岩芯及岩屑中的MSRI参数法都是新颖有效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从油气藏的烃渗漏问题入手,寻找与其有关的相关标志,来自国外的一些报导证实了磁性变化与油气资源间较高的相关性。而我国科学院家们在塔里木等地的工作,则进一步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剪切波速度结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列举了目前国内外非常流行的几种剪切波速度反演的方法,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基本计算原理,并对不同方汉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导电柱体在全空间和半空间的均匀电流场中形成的异常电流磁场理论,给出了正、反演理论公式;计算出了磁电阻率法和磁激发极化法理论剖面曲线;得到了相应的模型实验结果以及在浸染型铜矿上的野外试验结果。这些资料证明了所建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张江伟  李小军 《地震学报》2015,37(1):180-191
地震引起的滑坡已成为大地震引起的严重次生灾害现象,如2008年汶川地震引起的滑坡灾害.本文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本文分别从工程地质与灾害调查分析、 灾害调查与地震烈度及地震动参数的统计分析、 简化模型理论分析、 数值计算分析和模型试验分析等方面,介绍了相应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提出及其沿革,分析了不同理论和方法的特点及适应性,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层析成象”问题研究中有关的基本理论而不是其细节。从物理光学中有关的成像方法出发,涉及到各种有关的成像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特别是在地震剖面成象中,希望能扩大它的能力及其专业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超声CT理论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概述超声CT(Computed tomography)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的一些主要的理论和方法.方法分别对无散射条件下透射型超声CT、反射型超声CT以及衍射断层成像(diffraction tomography)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目的、基本思想,以及相应的图像重建算法做了简要的概述,同时介绍了反散射(inverse scattering)问题在超声成像中的应用.结论由于超声传播的复杂性,各种超声CT理论都有其自身的成立条件,从而使得CT理论的应用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20.
基于CBS的人体安检系统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核物理、机电一体化和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介绍了一种基于康普顿背散射技术的人体安检系统,详细地说明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个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