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最新研究表明,在海洋中生活的鲸鱼与陆地上的牛是“血亲”。世界上现存的鲸类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包括抹香鲸、逆戟鲸、鼠海豚在内的有牙齿的鲸鱼,它们利用声波来寻找海中的食物;另一类则是象蓝鲸那样没有牙齿的鲸鱼,它有独特的鲸须,并以此在海水中捕捉食物,而不是利用声波。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10):7-7
对于生活在南半球的不会飞的大型鸟类(统称为走鸟类动物,如非洲鸵鸟、澳大利亚食火鸟和食火鸡、南美洲三趾鸵鸟、新西兰几维鸟)的进化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个假说。此假说认为,这些大鸟是由同一个不会飞的祖先进化而来。现在,这个假说受到了质疑。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走鸟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具有飞行能力;之后每种鸟类单独进化,分别失去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昌鱼是现存的与脊椎动物原始祖先最接近的无脊椎动物,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研究动物进化和胚胎发育的典型材料。目前,文昌鱼的基因序列和表达模式已经被广泛用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发育同源性分析中。文昌鱼独特的进化地位和它未经复制的基因组使其在比较基因组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对文昌鱼、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之间的比较,可以揭示脊椎动物原始祖先基因组的结构和演化过程进而探索人类的起源。同时,通过对文昌鱼和其它物种发育基因表达图式的比较可以显示不同生物身体部位之间的同源关系,并可以了解发育基因是如何引起不同物种之间形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聪明的海獭     
正海獭属于鼬科动物,与陆地上的黄鼠狼是亲戚,但它们可比黄鼠狼的体型大多了。成年的海獭体长1.3~1.5米,体重为30~45千克。海獭属于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小的一个种类,是食肉目动物中最适应海中生活的物种。它们长着小脑袋、小耳朵、滚圆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海獭最突出的变化是后肢,长且宽扁,脚趾之间有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知道,地球的陆地上靠近赤道的地区生长着繁茂的热带雨林,同样,在温暖的海洋中也分布着一簇簇、一丛丛“雨林”——珊瑚礁。这些壮观的海中雨林分布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沿海地带,总面积达61.7万平方公里。然而,这些令人陶醉的海洋瑰宝却正处在严重的危险之中。根据最新的估计,10%的珊瑚礁遭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9,(8):5-5
美国科学家称,我们最遥远的祖先可能来自于湖泊而不是海洋。 目前,人们一般都认为,生命最初从海洋中开始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才慢慢适应了陆地环境。大约5亿年前,复杂的动物生命开始出现,而之前的3亿年间,地球上只有细菌等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7.
以频率、连续性、振幅、几何形态为划分依据,将海中凹陷流三段划分为6类地震相。通过区域沉积背景研究,分析其可能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并根据其自身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浅层有井层段沉积相分析,进行了地震相到沉积相的转化。海中凹陷流三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辫状河-冲积平原、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半深湖。研究的意义在于证实了海中凹陷流三段储集层发育,同时推测凹陷深处发育的半深湖和大面积分布的浅湖可能发育大套湖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海洋深处是地球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方之一。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是一个黑暗而寒冷的地方,而且还有巨大的水压。深海占了海洋总面积的3/4。许多人对生存于那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科学家把海洋按深度分为几种环境。每种环境都是一种适应于一些生物的独特栖息地,这是因为各地的水温、压力和可获取的光线及食物不同,海中的植物如同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是海洋食物链中的基础。因为海藻及其它海洋植物需要光才能生存,它们一般最深生活在150米左右,这些  相似文献   

9.
从猿到人,这几乎是童叟皆知的常识。人类的最早祖先是谁?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人类的最老祖宗是鱼类。有两种鱼——矛尾鱼和文昌鱼,被科学家们推崇为活化石,是世界各国博物馆陈列品中的佼佼者,要弄清这两种划时代鱼类的科学价值,继而证明鱼类是人类的始祖,不妨先从动物起源进化问题谈起。我们知道,人是由猿人进化而来的。那么,猿人又是谁进化而  相似文献   

10.
困惑中闪现曙光早在近一个半世纪以前,达尔文已在《物种起源》中给我们描绘了一棵巨大的“生命进化之树”,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大家都知道,两栖类由硬骨鱼类的肉鳍鱼演化而来,再向包括恐龙和现生龟鳖蛇在内的爬行类演化发展,再由爬行类演化出鸟类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在地球生命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硬骨鱼类的起源是一次非常  相似文献   

11.
Magnetospira sp.QH-2是一株分离自黄海潮间带的海洋趋磁螺菌,该菌磁小体排列不整齐,并且磁小体链内某些区域排列疏松,推测与其磁小体岛上的mam K编码的Mam K蛋白相关。mam K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Mam K蛋白属于NBD_sugar-kinase_HSP70_actin超家族,为非跨膜蛋白;此外,还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am K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am K蛋白的系统进化和16S r RNA基因的系统进化有一定差异,推测磁小体岛的获得可能与菌种的进化是独立的两个过程;淡水与海水中的趋磁螺菌虽然形态相似,但系统进化地位有一定差异,可能是两者不同生境下适应性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捕食者”推动进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溪 《海洋世界》2005,(4):28-29
从达尔文时期到现在,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竞争和捕食,是如何推动进化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鲍米勒和的史密森国家博物馆的福乐斯特·甘在他们的研究中为此进化过程提出了新的观点。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们有一种推测,即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们一直在玩一场非常高明的进化游戏,这种进化游戏的过程似乎比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还要高级。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生物个体身  相似文献   

13.
鲸类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对于这一点,早在24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已经认识到了。他当时就观察到,鲸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有哺育幼仔的本能,又都用肺来直接呼吸空气。然而,关于鲸类的演化问题,直到今天,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科学家们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原先全都栖息于陆地上,后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大批鲸类的祖先重返海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回到海洋并长期生活在海洋之中,至今仍  相似文献   

14.
万千世界,无奇不有。在人们常识中,只有鸟食鱼,没有鱼食鸟。因为海阔任鱼跃,天空任鸟飞,海鸟就能钻入水中叨鱼,海中鱼怎能会食到空中鸟?可是,在粤东南澳海中,就有一种吃鸟的鲨鱼.俗称猫鲨,学名叫食鸟龟。它是数十种鲨鱼中的一种,肉味鲜美可口。它有智力,食鸟是巧妙诱获的。在茫茫大海中,它先是翻着白肚向天.漂浮于水面。海中鱼虾的天敌海鸟.在空中飞翔,往往十分疲劳,当见到猫鲨大白肚时,误认为是一处小陆地,便下来歇脚。  相似文献   

15.
脊椎动物的起源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脊索动物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祖先。头索动物文昌鱼和尾索动物海鞘是现存的无脊椎动物中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类群,是研究胚胎发育机制和脊索动物统进化的典型材料。长期以来,文昌鱼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姊妹类群,比尾索动物海鞘更接近于脊椎动物。但最近的研究却有了相反的观点,这导致了脊索动物进化历程之争,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本文介绍这两类原索动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它们的进化地位以及作为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14,(12):53-53
我们知道人类是生活往陆地上的,但有没有人生活在海洋上呢。也许你会先想到的是“美人鱼”.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传说。 在爱沙尼亚的半明达海滩上.人们发现了一个“哈蟆人”:鸡胸扁嘴、圆脑壳……当人们走近它看得更清楚时,它却一溜烟地跳入了海里,速度快得让人都没看见它是不是有脚。  相似文献   

17.
报载:前不久,德国科学家乘坐微型潜艇,在科摩罗群岛附近的西印度洋深处拍摄到6条极为罕见的原始鱼——“腔棘鱼”。这种鱼曾被认为是水生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一个重要进化链节,早已绝种。通过对这些“活化石”照片的分析,将可能弄清楚陆地脊椎动物的水生祖先……  相似文献   

18.
风浪破碎是海中气泡的主要成因.先前的研究基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揭示了海中气泡对光散射和海水反射比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利用海洋光学和海面风速现场观测数据,结合Mie散射理论计算和海中光辐射传递数值模拟,研究风浪破碎产生的海中气泡对海水反射比的影响.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光学性质稳定的I类海水中,不同风速下海洋光学反射比的不同主要源于海中气泡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们往往把珊瑚礁比喻成“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与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相媲美。这是因为珊瑚礁中有着丰富的物种,除了有大量色彩艳丽的鱼类和形状奇特的珊瑚外,还有隐藏在珊瑚礁缝隙中的大量其它生物。这些生活在缝隙中的生物种类组成了珊瑚礁中最大量的生物体,形成了食物链的基础。无论从生物学上还是从进化角度来说,作为物种的形成和生物多样化的来源,它们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鲎,这种珍稀的海洋动物和它们的名字一样少见。鲎是现存最古老的节肢动物,它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远在原始鱼类刚刚问世、恐龙尚未崛起时,它们就已经在海洋里有了一个繁盛的家族。经过4亿多年的沧桑变迁,与它们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只有鲎从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