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海的现代碳酸盐质沉积,主要是生物源。据生物组分、矿物成分和主要化学元素的垂向变化,分为三带:文石质生物富积带(60m以浅);镁方解石质生物富积带(60-400m);方解石质生物富积带(400-3800m)。  相似文献   

2.
南沙群岛海区毛颚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1997年11月和1999年4月、7月在南沙群岛海区3个昼夜连续测站采集的毛颚动物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水域的毛颚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种类作显著移动,不作显著移动和仅在夜晚移动。作为昼夜垂直移动显著的种类,又可以把它们划分为:(1)种类在整个水柱移动;(2)种类在上层(0-60m)移动;(3)种类在中层(60-100m)移动。作为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的种类,又可以把它们分为:(1)种类分布在于上层(0-60m)。(2)种类分布于底层(100-200m)。种类在白天下降或附着在海底物体上,仅在夜晚移动。光照,水温,食物和种类特征是影响本水域毛颚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东海钙质生物骨屑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等项分析,对东海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腹足类、双壳类、苔藓、珊瑚、海胆等骨屑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确定了矿物成分与生物属种的关系,并基于有孔虫壳体化学成分将壳体分为均质壳和异质壳。生物碳酸盐中镁主要富集在方解石及镁方解石中,锶在方解石和镁方解石中的分配系数(D)相似.为0.11—0.14;在文石质骨屑中D=1.09-1.20。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属种有明显关系。据一些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偏差值计算的水温来看,本次测定的有孔虫属种的骨屑不能作为理想的骨屑温度计。  相似文献   

4.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分布的规律,选取184个表层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孔虫的垂向分布与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在2300-2500m水深以下,浮游有孔虫丰度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BF/(BF+PF)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则迅速增加,这三者随水深的变化在3400-3500m处有一明显的转变,被认为是南海东北部CCD面(碳酸盐补偿深度)所在的位置,且该研究区内碳酸盐补偿深度南部较北部深100m。浮游有孔虫水平分布除了受表层海水温度的的控制外,黑潮南海分支以及吕宋岛北端上升流区带来的富营养水体的存在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油的四种理化常数和角鲨烯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晓春  丘书院 《台湾海峡》1997,16(4):468-472
本文分析测定了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油的理化常数和角鲨烯含量。尖头斜齿鲨肝油的碘值特别高,说明其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很高;非皂化物含量很低,约占肝油重的38×10-3(m/m);角鲨烯含量极微,在肝油中仅占84×10-5(m/m)。闽南近海常见鲨鳐类肝油的角鲨烯含量均很低,变化在(31~116)×10-5(m/m)之间。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条件下,小孔沙条鲨和狭纹虎鲨肝油中没有检测到角鲨烯。  相似文献   

6.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矿物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了1988年取自西菲律宾海3个柱样共52个沉积物样品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次要矿物为高岭石,绿泥石,角闪石,斜发沸石,水云母,蒙脱石和滑石。划分出两类矿物组合:(1)方解石+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水云母含量高,角闪石,斜发沸石滑石含量低;(2)斜长石+方解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斜发沸石和滑石含高,水云母含低。(1)类矿物组合反映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近4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异常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利津站1962-2000年的平均气温(T)、降水量(R)和平均风速(V)资料表征黄河三角洲的气候变化状态。分析显示,近40年来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气温的长期变化呈变暖趋势,40年来年平均气温约增高了1.4℃,同时,异常高温国年均出现在90年代,而异常低温年均出现在60年代;平均风速呈明显变小趋势,40年来年平均风速减小了约1.5m/s;降水量具有明显的13-15年周期。  相似文献   

8.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海南东方岸外20-50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在潮流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为每年数米。东区(水深20-40m)是沙波发育的主体,受落潮流作用,沙波自北向南迁移;西区(水深36-52m)沙波受涨潮流控制自南向北迁移;中区为过渡区,沙波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15种N-烷基-O-(或S)-烷基-N′-取代-N′-取代苯磺酰基磷酰二胺酯,并且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其中(Ⅰ)和(Ⅱ)经文献检索均为新化合物,对部分化合物做了生物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Ⅰ)具有对小麦锈病和鲍鱼弧菌引起的菌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Ⅱ)有效阻断生物代谢中谷氨酸受体通道的传导,起到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0.
镇江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镇江大港剖面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下蜀黄土的成因。结果表明:镇江下蜀黄土主要由<50μm细颗粒物质组成,>50μm的砂粒贫乏,平均含量仅占4.18%;50-10μm粗粉砂含量为49.36%,为众数粒组;10-5μm的细粉砂平均含量为18.02%;<5μm的粘粒含量为28.44%。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呈标准的二段工,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粒度参数具有高度一致性特征。粒度分析证实,镇江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一样同是大气粉尘堆积物。我国自西北向东南沿主风方向呈带状排列的砂黄土带(柴达木黄土)、典型黄土带(黄土高原黄土)、粘黄土带(山东黄土)、细粘黄土带(宁镇下蜀黄土)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第四纪风尘堆积空间分布延伸序列,它们是在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气-地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质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2年8月-1993年5月,运用生物抑制剂方法和^14C,^15N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胶州湾表层水中小于200μm的浮游生物群落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以及在硝态氮(NO3^--N)、氨态氮(NH4^+-N)和氨基酸氮(AA-N)吸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原核生物在总初级生产力中占有相当比重(16.38%-41.00%),NO3^--N主要由真核生物所吸收(64.86%-87.2  相似文献   

12.
刘应中  时钟 《海洋科学》2001,25(5):42-46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考虑波流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河水水动力数学模型,本模型考虑:(1)河水径流、相对波浪和潮流,可作为时不变的流动问题,一般作为潮流计算的部分边界条件;(2)波浪,主要是涌,其周期相对潮流可小几个数量阶,波长50-250m;(3)潮流,周期性的,时间尺度是半天到1d,波长以几十公里计;(4)地形是缓变的,其特征尺度远大于波浪长度。  相似文献   

13.
在斯瓦尔巴群岛西部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强似海底反射(BSR)(振幅变化大)。据高频海底水听器(HF-OBH)资料计算,在BSR之上速度达1840m/s,暗示沉积物含气体水合物;BSR之下出现低速层,认为含气沉积物所致,厚度12-25m。另外,在经典的水合物稳定带(HSZ)之内。可识别出含游离气的两个低速层,而理论上这里不存在游离气。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等项分析,对东海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腹足类、双壳类、苔藓、珊瑚、海胆等骨屑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确定了矿物成分与生物属种的关系,并基于有孔虫壳体化学成分将壳体分为均质壳和异质壳,生物碳酸盐中镁主要富集在方解石及镁方解石中,锶在方解石和镁方解石中的分配系数(D)相似,为0.11—0.14;在文石质骨屑中D=1.09-1.20。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生物属种有明显关系。据一些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偏差值计算的水温来看,本次测定的有孔虫属种的骨屑不能作为理想的骨屑温度计。  相似文献   

15.
首次对浙北潮下带(0~-5m)水域生物学调查表明:共鉴定底栖生物222种,隶属103科170属;该区生物数量较高(生物量为80.88g/m2,栖息密度为655个/m2),以软体动物为主要类群;群落结构可划分为五个类型。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水域盐度、温度、底质性质、海湾屏蔽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潘皆再  曾昭文 《台湾海峡》1994,13(4):400-403
对福建炼油厂1993年2月12日溢油事故的监测结果表明,惠安县南埔湾的天竺,张俱,仑头一带养殖区域已受到溢油的严重污染。湾内养殖的主要经济贝类活体的油含量大大高于长江口以南沿岸海域同种类的生物样,其中养殖区域的牡蛎,缢蛏,花蛤活体内油含量分为(238-2270)×10×-×6(m/m),2840×10^-^6(m/m),(276-294)×10^-^6(m/m),平均死亡率高达70%以上,残活生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宁波海岛潮间带的生物数量组成与分布规律。岩礁潮间带平均生物量(2512.94g/m2)高于沙质潮间带(47.64g/m2)高于泥沙质潮间带(22.36g/m2),而密度为岩礁潮间带(987.2个/m2)高于泥沙质潮间带(281.2个/m2)高于沙质潮间带(20.0个/m2)。主要生物类群有甲壳动物、藻类及软体动物。岩礁潮间带生物量从近岸向外海增加。泥沙质潮间带的生物量和密度从北至南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碳酸盐富集-EDTA纯化-Ba(Ra)SO4制源-α计数法,测定了我国第13,14 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从西太平洋、南大西洋和东印度洋采集的 16个表层水样中的226 Ra比活度。测定结果表明,表层水中溶解态226Ra的比活度范围:西太平洋为 0.46──0.95Bq·m-3,平均值为 0.66Bq·m-3;东印度洋为0.5 6──1.2 7 Bq·m-3,平均值为0.81 Bq·m-3;南大西洋为1.17──1.63Bq·m-3,平均值为 1.45 Bq·m-3。还测定了上述海域 5个表层水样中颗粒态226Ra比活度为0.006──0.030Bq·m-3,颗粒态226Ra很低,只占溶解态的1.0%──2.6%,说明226Ra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于上述洋区。测定结果还表明,52°S以南离南极较近的测站226Ra比活度较高,特别是 60°S以南的南大洋海域,226Ra比活度更高,与其他作者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栉孔扇贝胚胎超低温液氮保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钦昭 《海洋科学》1994,18(4):44-47
选用两种低温保护剂配方,A:10%甘油+4%葡萄糖;B:15%DMSO(二甲基亚铜)+4%葡萄糖+2%柠檬酸盐,利用微机控制生物降温仪,对栉孔扇贝胚胎进行液氮低温保存。似1℃/min由室温降温至-20℃,接着以20℃/min降温至-80℃,然后样品直接入液氮保存(-196℃),1周后,经45℃水浴解冻,栉孔扇贝胚胎(发育6d)的存活率达65.1%(A配方)和56.5%(B配方);而采用6℃/min  相似文献   

20.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是唯一的中国大陆沿现代珊瑚礁,本文报道了对雷州半岛西南端灯楼角地区的珊瑚礁的观察结果,本区地处琼州海责和北部湾的会合点,属热带北缘大陆沿海水环境,本区珊瑚礁是冰后期海侵以来形的,分为岸礁和离岸礁两类,厚度一般为1-3m,宽度约500-1000m,构成原生礁 中的优势种为角孔珊瑚(Goniopora),现在造礁石珊瑚主要有滨珊瑚(Porites),峰巢瑚(Favia)和鹿角珊瑚(Acropora)等11属,西岸的表瑚生长比东岸的好,本区岸礁的生态分带为;(1)内礁坪光滩带;(2)外礁坪珊瑚生产烯疏带,(3)礁前水下斜坡上部珊瑚林带,本区珊瑚资源已开发和人为破坏严重,亟待进行科学调查研究,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