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姚鲁烽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13,68(11):1592-159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13年9月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该报告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报告中公布了对2012年全国1930种核心期刊的引文统计数据。与此同时,还发布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的《2013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和《2013中国科技期刊相关指标》等报告。其中,涉及2012年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态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10年11月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发布《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该报告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报告中公布了对全国1946种核心期刊的统计数据。与此同时,还发布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的《2010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和《2010中国科技期刊相关指标》等报告。其中,涉及2009年度地理学的数据包括:  相似文献   

3.
一、《地球生命力报告》的第三个度量指标——水足迹 自1998年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开始发布显示自然世界状况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地球生命力报告》(Living Planet Report)(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采用“地球生命力指数”及“生态足迹”二个指标来衡量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地球生命力指数”是衡量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家庭和公共场所为背景,对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态度、互联网在其相关决策中的作用及其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决策的影响。从已有策略、人与人的合作、信息域的界定3方面得出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态度与相关决策的评价结果,分析我国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特征和障碍。  相似文献   

5.
赵歆 《地理学报》2015,70(9):1526-1534
依据2015年6月发布的2014年度国际期刊引证报告,将SCI收录的46种地理学期刊按学科分为5大类,对各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相关引证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各专业地理学期刊2009-2014年间的学术影响力增长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整理国际地理学期刊的年刊文量、出版国别、出版周期和出版公司等期刊出版资料,对国际地理学期刊的学科类型分布、学术影响指标、编辑出版状况之间的相关影响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初步研究,设计出了包括 1个高级综合指标——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人口状况等 5个基本指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30个元素指标的层次性指标体系结构框架,熵技术支持下确定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以及由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所集成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综合评价模型,并依次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评价方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人们在进行供需评价时,曾一度停留在水量的供需平衡上,以需定供,缺少对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及不协调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此文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农业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评价。这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分析方法,即首先对影响供需状况的因素进行分类,形成一个层次,而每一个因素又由若干个指标组成,构成下一个层次,依次类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间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对每个地区,每一个因素和指标用评定系数来表示该因素或指标对供需状况的作用,然后再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地区供需状况进行计算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禀赋指标、用水量指标、水资源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指标4个准则层综合分析20个评价指标,合理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研究区内6个沿海城市2001-2010年10a统计数据,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处于中等偏高风险,其中,盘锦和锦州处于高风险,其他各市均处于中等偏高风险.  相似文献   

9.
应急疏散引导在城市开放性公共场所安全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应急疏散初期引导人的空间布局问题,论文考虑障碍物对通视性的影响、引导人的空间覆盖范围及距离衰减效应、可引导人员数量阈值等条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渐进覆盖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方法;并以上海市徐汇区滨江绿地空间为例,进行疏散引导人的布局优化,并基于疏散智能体模型,开展应急疏散引导模拟,比较优化前后的疏散效率,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人群分布的差异性,开展该区域内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动态规划。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研究区的疏散引导人需求量不同,与疏散人员数量成正比;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后的疏散时间成本要远低于人为布设情景下的疏散时间成本;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划分有助于在引导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明确每个引导人负责的区域以及采取的日常安全防范方式。研究可为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空间布设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公共场所的潜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海波 《西部资源》2012,(1):172-173
通过对达拉特旗三晌梁地区地下水质的分析,构建了由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氟化物等7项指标组成的三晌梁地区地下潜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建立了I到V级的评价标准体系,利用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分析计算,得出了达拉特旗三晌梁地区地下水质为IV类,评价结果符合达拉特旗三晌梁地区地下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1.
赵勇  张捷  李娜  梁莉 《地理科学》2006,26(4):497-505
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遴选了15项指标构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对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状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首批名镇(村)的保护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证明了环境风貌、建筑古迹、民俗文化、街巷空间和价值影响是决定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状况的主要因素。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按照保护状况将首批名镇(村)划分为4种类型并做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家尺度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概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平  田竹君  李曌  刘朋 《地理科学》2015,35(9):1130-1139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日本通过制定并修订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颁布《生物多样性基本法》等政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08年,日本成立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委员会,应用DPSIR概念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14项原因评价指标和16项状态评价指标构成,共计30项评价指标;使用行政统计、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及科学研究等104种数据,对1950s以来50 a间日本全境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日本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的管理特征和综合特征十分突出。评价方式是利用已有调查和监测数据(定量数据),分析因果关系,得出趋势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趋势分析之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区域分为森林、农田、城市、陆地水域、沿岸和海洋、岛屿(离岛)六大生态系统类型区,分析了造成日本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四次大的危机。探讨了其对中国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兼顾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为了弥补此缺陷,将人工智能的正态云模型引入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借助正态云模型、熵值赋权法、实证研究法,基于Matlab 7. 1软件平台,构建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诊断PSR-EES框架体系,对2000—2016年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安全"的演化过程,整体呈趋好态势;(2)单一指标演化发展中,状态层和响应层多数指标优化趋势明显,压力层指标恶化较快。正态云模型实现了评价指标向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的不确定性映射,兼顾了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适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客观评价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在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考虑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讨论分析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从水资源承载负荷和承载能力2个方面出发,构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物量指标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各因素分别评价,采用“短板法”全面考虑各要素评价结果,进而得到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河北省为案例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最后结合资源承载状况和超载成因,提出了河北省水资源调控措施建议,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陈平  田竹君  李曌  刘朋 《地理科学》2015,(9):1130-1139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日本通过制定并修订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颁布《生物多样性基本法》等政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2008年,日本成立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委员会,应用DPSIR概念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14项原因评价指标和16项状态评价指标构成,共计30项评价指标;使用行政统计、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及科学研究等104种数据,对1950s以来50 a间日本全境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日本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的管理特征和综合特征十分突出。评价方式是利用已有调查和监测数据(定量数据),分析因果关系,得出趋势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为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趋势分析之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区域分为森林、农田、城市、陆地水域、沿岸和海洋、岛屿(离岛)六大生态系统类型区,分析了造成日本生物多样性损失的四次大的危机。探讨了其对中国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简称<规范>)中指标使用、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等值得商榷的问题.认为<规范>中的湿地除了应包括天然湿地外还应包含人工湿地,同时应将湿地作为水网的重要构成;未利用地中的部分指标在国家尺度上不具有代表性:将各类水网指标直接相加而不进行权重分配有失客观;归一化方法使用上没有统一.<规范>对于同一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评价没有意义,且不适用于城市内设区的区级行政单位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建议根据各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建立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比性和操作性,在指数计算中应对各指数及其下设指标分别进行权重分配,各指数均应进行归一化,同一区域不同时期各指标的归一化系数应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17.
应用PSR模型构建焦作市矿粮复合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24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其2006-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与分析,旨在揭示该区域近年来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提出实现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结果表明:其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总体呈现先短期轻微下降后又逐年回升的趋势;5 a内其安全水平先后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3个等级;状态与响应指标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相关性密切,对环境胁迫的恢复力起重要作用,且在维护和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上的作用不断增强;植被因素对土地生态安全的正作用最明显,生态用地比例等4项指标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地位相对较重要;主控生态安全的因子越多,生态状况越好;未来3 a,其生态状况有继续提升的趋势。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须从不同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该研究为实现区域农业生产和工矿建设等经济活动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乡小元山矿山开采生态环境,并对该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前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根据分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指标、声环境指标,提供该地区资源开发前期生态环境质量资料。矿山开采必然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或对局部地区生态的影响,本文拟通过评价该区域生态环境,来提供矿山开发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适宜性资料。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资源和经济技术4个方面选取了20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赋权法、综合指数法对云南省2008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依照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将云南省划分为4大类型承载区域,整体上呈现了西北、东南、东北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值较低,逐渐向中部一带增高,其空间分异特征较明显,具有一定的地域相近性。进而分析了造成此空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改善云南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谋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土开发整治F321.12007032731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Connotationand evaluatingindicator system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potentiality/张正峰,赵伟∥经济地理.—2007,27(1).—137~140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及其来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自然和现实转化两类潜力.其中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两方面选取,现实转化潜力评价指标则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建房周期、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同时在界定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